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8年銀行之痛:為啥都不存錢了?

資管新規還未正式落地, 銀行似乎已經大感不妙:存款消失不少!截至記者發稿, 披露2018年一季報的9家上市銀行資料顯示, 銀行存款增速持續放緩, 個別上市行存款增速幾乎停滯, 且低於貸款發放速度。 這相當於:掙的錢不夠花了!當前銀行齊刷刷地掀起存款大戰, 尤其是中小銀行更是鉚足了勁。 那麼, 以存款立行的銀行, 又是如何出招應對的?為何2018年存款難拉?在分析人士看來, 存在多個原因。 在此, 匯通網援引《上海證券報》的詳細報導供大家參考。

個別上市行存款增速幾乎停滯

年年都喊存款難拉, 2018年似乎特別難。 不少銀行人士開年就向記者反映, 2018年存款難拉。 到底難在哪兒?一起來看看幾家上市銀行資料就知道形勢的緊張程度。

2018年一季度, 多家上市銀行會計科目中吸收存款總額增速都放緩甚至可以說停滯。 2018年一季度, 多家上市銀行吸收存款總額增速都放緩,

甚至幾近停滯。 在小銀行序列中, 成都銀行吸收存款總額增速較上年末增幅為1.47%, 南京銀行同比增幅為1.23%, 可以緩口氣的是吳江銀行, 同比增幅約為6%。

在大行和股份制序列中, 建行一季度客戶存款較同比增長4.11%, 中信銀行同比增幅為1.37%;平安銀行、興業銀行稍好一些, 同比增幅分別為6.4%、7.08%。

然而, 存款增速放緩的同時, 銀行的貸款增速未明顯放緩。 這幾家銀行中, 除了成都銀行(剛上市, 資料不全)外, 其他8家銀行貸款同比增速在3%至18%之間, 超過其吸收存款增速。 從數位簡單對比來看, 銀行吸收存款壓力是顯而易見的。

來自央行的資料顯示, 2018年4月人民幣存款增加5.06萬億元, 同比僅多增77億元。 其中住戶存款增加4.27萬億元, 同比僅多增0.31萬億元。

一些地區存款增速也在下降, 如上海市一季度信貸資料就顯示, 3月末上海市本外幣個人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7.8%, 較上年末下降3.5個百分點, 增速為近兩年最低。

為何2018年存款難拉?

存款增速持續放緩甚至處於停滯狀態, 在分析人士看來, 存在多個原因。 由於同業負債大幅壓縮, 2017年商業銀行總負債增速僅有8%, 而2016年這一數字為17%。 也就說, 負債端資金來源少了一半還多。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趙亞蕊說, 存款本身在互聯網等衝擊下就有分流, 如今在整體強監管環境下, 所有銀行同業負債來源受限後, 都在爭奪核心存款, 也就是一般性存款(個人和單位存款)。 不過, 整體來看存款增速還是比較穩定。 央行金融機構信貸收支資料顯示,

截至今年3月末, 全國中小型銀行一般性存款同比增幅為8.7%, 大型銀行為6.03%。

另一名銀行分析師表示, 隨著規模增加增速會有小幅下降, 目前表現還算正常, 但未來機構間的差異會加大。

大行有全國性網點和管道優勢, 而中小型銀行則相對受限。 過去幾年來, 中小銀行多依賴于同業理財等來形成負債, 以擴張資產。 如今, 金融強監管、資管新規發佈在即, 銀行同業負債壓降得厲害, 倒逼中小銀行甚至大行都開始加大吸收一般性存款的力度。

“在新監管環境下, 如果沒有一般性存款, 將直接影響銀行資產配置, 進而影響到業務結構。 ”趙亞蕊說, 還可能會出現流動性問題。 尤其是中小銀行, 如果負債端來源不足,

資產負債匹配可能會對中小銀行造成一定的流動性壓力。

拼搶存款開始:結構性存款猛增

這正是最近為什麼各家銀行進行存款爭奪大戰的主要原因。 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 各個銀行就開始在一般性存款上鉚勁發力。 其中, 最為明顯的是, 個人結構性存款規模出現激增, 而這一負債工具過去近20年來都不溫不火。

該產品計入存款科目, 同時掛鉤一些衍生品, 獲得部分浮動收益, 是目前市場認為最好的保本理財替代產品, 也是最火的吸儲工具。

央行金融機構信貸收支資料顯示, 截至2018年3月末, 全國性中小型銀行和大型銀行個人結構性存款均約為1.9萬億元, 同比增幅分別約為76%和58%。 一季度中小型銀行、大型銀行新增結構性存款占比分別為49%、24%, 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分別為18%、12%。

除了“指望”個人結構性存款以外,各銀行近期還打起了價格戰。

據融360監測,中國銀行、農業銀行等大行以及部分城商行都已上調了大額存單利率,最高較基準上浮52%。此外,目前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均值為2.30%,較2017年末增加0.9個基點(增長率0.39%),同比增長3.2個基點(增長率1.41%)。

應對招數倒是有了,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負債端成本上去了,對銀行來說壓力依然存在。“為了爭奪存款提高負債成本,將直接對資產配置的收益率產生影響,同樣影響到利潤率。”趙亞蕊說。

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分別為18%、12%。

除了“指望”個人結構性存款以外,各銀行近期還打起了價格戰。

據融360監測,中國銀行、農業銀行等大行以及部分城商行都已上調了大額存單利率,最高較基準上浮52%。此外,目前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均值為2.30%,較2017年末增加0.9個基點(增長率0.39%),同比增長3.2個基點(增長率1.41%)。

應對招數倒是有了,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負債端成本上去了,對銀行來說壓力依然存在。“為了爭奪存款提高負債成本,將直接對資產配置的收益率產生影響,同樣影響到利潤率。”趙亞蕊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