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弄璋之喜”“弄瓦之喜”是什麼意思?盤點那些最易誤解的文學常識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古人的很多東西, 在當今人們的理解運用中, 已經發生了諸多改變。 下面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最易誤解的那些文史常識。

“此致”乃到此結束

幾乎所有寫過信的人都會用“此致”、“敬禮”作為結束語。 “敬禮”的意思比較明白, “此致”到底什麼意思, “此致”和後面的“敬禮”到底是什麼關係, 卻是眾說紛紜的問題。

其實, 這是從古文傳承下來的一種用法。 這裡的“此”, 其作用在於概指前文, 而“致”字在這裡的意思是“盡”、“結束”, “此”、“致”連用, 表達的意思是“我要說的事情到這裡已經說完了”。

所以, 從慣例上講, 信件的結尾, “此致”和“敬禮”都必須單獨成行。

“笑納”並非笑著納

“笑納”一詞, “納”是“接受”、“收下”之意, “笑”則是“嘲笑”、“哂笑”之意。 “笑納”的意思是說, 自己送給對方的東西不好, 不成敬意, 讓對方笑話了。 所以應是“自己送禮物請對方笑納”。 而有人把“笑”錯誤地理解為“高興”, 是因為高興而笑, 所以會說對方送的禮物自己笑納了。

“蓬蓽生輝”是謙辭

“蓬蓽生輝”又可說成“蓬蓽增輝”、“蓬蓽生光”、“蓬閭生輝”, 其中, “蓬”是“蓬草”;“蓽”通“篳”, 即用荊條、竹子等編制成的籬笆等物。

“蓬蓽”連用, 是“蓬門蓽戶”的略語, 比喻窮人住的房子。 如杜甫在《客至》中寫道:“花徑未曾緣客掃, 蓬門今始為君開。 ”雖然只是詩歌中的比喻, 但也說明他當時的生活很貧苦。

“蓬蓽生輝”是個謙辭, 表示的是“簡陋的房屋也發出了光輝。 是謙詞, 多用於對他人來訪或題贈詩人字畫等表示感謝”的意思。 所以, 這個詞只能出於自己之口,

不能出自他人之口, 否則就有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的意思。

“弄璋之喜”“弄瓦之喜”是什麼意思

生男孩子一般被稱為“弄璋之喜”, 生女孩子就是“弄瓦之喜”。

“弄璋之喜”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斯干》上∶“乃生男子, 載寢之床, 載衣之裳, 載弄之璋。 其泣喤喤, 朱芾斯皇, 室家君王。

”是說如果生了男孩, 就讓他睡在床上, 穿上衣裳, 還給他圭璋玩弄。 他的哭聲如果洪亮, 將來則必有成就, 期望他能當大官或繼承家業。

“弄瓦之喜”最早也是見於《詩經・小雅・斯干》∶“乃生女子, 載寢之地, 載衣之裼, 載弄之瓦。 無非無儀, 唯酒食是議, 無父母詒罹。 ”意思是如果生下女孩, 就讓她睡地上, 用被褥包裹她, 拿陶制的紡䌸給她玩, 期望她將來能夠善良順從, 做事不逾越規矩, 並專心操持家務, 不讓父母擔憂。 “瓦”是古代紡織時用的陶制紗錠, 古人拿這種陶制紗錠給小女孩玩, 就是希望她長大後能勝任女紅。

璋是上等的玉石;瓦則是紡車上的零部件。 璋為玉質, 瓦為陶制, 兩者質地截然不同。 璋為禮器, 瓦為工具, 使用者的身份也完全不一樣。

男孩“弄璋之喜”、女孩“弄瓦之喜”,凸顯了古代社會的男尊女卑。由此可見,即使早在《詩經》時代,重男輕女也已經成為一種風氣。

來源今日頭條等

男孩“弄璋之喜”、女孩“弄瓦之喜”,凸顯了古代社會的男尊女卑。由此可見,即使早在《詩經》時代,重男輕女也已經成為一種風氣。

來源今日頭條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