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交易商協會升級債券存續期風險管理模式 “手冊式”管理提升主承風險預警能力

在金融防風險的大背景下, 央行主管的銀行間債券市場迎來了信用風險管理措施的升級。

4月25日, 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佈《關於切實加強債務融資工具存續期風險管理工作的通知》。 ”同時, 《指導意見》明確要求主承銷商要加強關注重點關注類企業, 提前瞭解債務融資工具償付資金是否能及時落實, 並在必要時制定相關風險處置方案。

此外, 交易商協會還對各類檔的上報, 提出了多個時限要求。 對此, 魯政委團隊認為, 相關時間的明確, 將有利於將各項工作能快速、有序的開展。

“近期, 我們在各類監管檔中,

也發現了將各類要求細化為‘手冊式’的傾向, 這有利於事前標準化明確相關流程, 減少事中及事後的溝通成本, 提高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的工作效率。 ”該團隊總結稱。

風險預警重要性凸顯

過去十年, 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經歷了高速發展、快速擴張, 目前信用類債券市場擁有超過16萬億的存量規模, 但多年來處於零違約的狀態。

2014年3月, 交易所市場“11超日債”率先打破債券剛兌;2015年4月, 天威集團中票付息違約打破了銀行間市場剛兌。

“發展初期, 市場處於零違約狀態, 這某種程度上是符合市場這一階段發展特徵的。 但如果零違約狀態長久持續, 這樣的信用債券市場就是不健康的, 投資人長期習慣了沒有違約的市場,

風險溢價沒有在發行和交易中得到充分體現, 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就得不到有效發揮。 ”某國有大行金融市場部的人士在談到債券違約時候表示, “違約發生是給大家敲響了警鐘, 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閉著眼睛投債了。 ”

2016年, 隨著資本市場的大幅波動和債券集中兌付期的來臨, 公司信用類債券違約數量也快速上升, 全年違約規模達306億元;2017年, 債券市場發生了多起影響較大的風險事件, 包括山東地區企業擔保互保鏈風險爆發, 多個大型民營企業因海外投資和過度杠杆擴展引發債務風險、部分企業被境外機構出具沽空報告造成融資環境迅速惡化等, 相關事件一度引起市場廣泛關注, 造成債券價格的大幅波動。

對此, 交易商協會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受突發事件影響, 相關債券發行人引發各方高度關注, 外部經營和融資環境可能快速惡化, “協會在日常監測中保持高度敏感性, 在相關事件發生後, 特別是涉及到存量債券規模較大的發行人, 我們會密切關注, 跟進事態發展變化, 及時評估分析影響, 並與人民銀行分支行、地方政府等聯動協調、緊密配合, 嚴格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 適時開展後續管理動作, 力求提前化解處置風險。 ”

其續稱, 銀行間市場2017年有數十家發行人因生產經營或突發事件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償付風險, 在相關方的協同配合、共同努力下, 兌付風險得以成功化解。

北京一位大型券商固收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儘管目前信用債違約率遠低於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 但未雨綢繆重要性凸顯。

“整體而言, 通過更精細化的管理, 儘早發現、預警信用風險, 監管部門和機構才能更好地協調各個利益相關方, 避免出現2016年上半年那種突然信用風險引發流動性風險的狀況, 2017年雖然也有不少違約, 但市場就平穩多了。 ”該人士稱, 2018年依舊是信用債到期、回售高峰, “公司類信用債到期規模超過5萬億”, 但卻疊加了“金融去杠杆, 擠壓房地產、城投平臺融資”等背景, 部分行業中較低資質公司債務償付壓力不容小覷。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