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大佬往事:何伯權投鑽石電商四年就關了,曾李青剛投完團隊就解散

沒有創過業的人不足以談投資, 因為只有創業過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艱辛、陷阱, 還可以在做投資的時候給被投企業更多的經驗, 讓他們少走一些彎路, 以此也可以提高投資的成功率。

在“2018中國天使投資人大會”上,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院長陳家樂、中國天使會理事&今日投資董事長何伯權、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夥人李竹、中國天使會理事&德迅投資董事長曾李青圍繞“那些年, 創業之訓”的話題展開對話, 講述了他們從創業到投資的心得, 以及曾經投資的一些遺憾。 對話由中國天使會理事、58同城董事長姚勁波主持。

作為樂百氏的創始人, 何伯權40歲就將樂百氏的大部分股權賣掉, 轉行做天使投資, 而且主要是用自己的資金做投資。 在他看來, 這樣壓力小一點, 也能投資自己喜歡的專案。 “創業成功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巨大的幸福感, 所以我希望周邊更多人有這樣的感覺。

”他表示, 自己做投資就是要是很熟悉的領域, 一看就看懂, 曾經就因為不懂互聯網、電子商務而貿然投資了一個鑽石電商項目, 最後失敗告終。 對於不投的項目, 他直言, “假如有一個創業者來找我說他未來會超過馬雲、馬化騰甚至比爾蓋茨, 這樣的就不要講了。 ”

曾李青, 騰訊公司五位創始人之一, 在騰訊如日中天的時候離開做投資。 當姚勁波問及後不後悔從騰訊出來, 他直言, “做天使投資人向來講究既往不咎、縱情向前, 我覺得選擇的就是對的, 沒有選擇的就是錯的。 ”同時表示, 他在做投資時並不屑于利用騰訊可以對自己有幫助這個優勢, 而自己投的項目裡也很少有跟騰訊一起投資的。 說到曾經讓他遺憾的投資項目,

他指出, 曾經有一個項目他剛投完不久團隊就解散了, 這讓他感到很狗血, 但他也沒有說很後悔。 “做天使投資人特別是拿自己錢來做的, 必須有樂觀的心態。 ”他說。

作為連續創業者的李竹, 雖然創辦了英諾天使基金做投資, 但也將這份投資事業當做創業的延續。 他表示, 至今錯過最遺憾的專案是海康威視, 因為當時創始團隊沒有股份這一點讓他放棄了投資。 但他也指出, 如果現在一樣出現沒有股份的創始團隊的公司, 他依舊還是不會投。 說到區塊鏈, 他認為, 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結合起來能讓未來物質世界的所有東西更好、更便宜, 這是對未來世界的改變。 “在數字世界裡面會有新的更多的機會。

曾李青

以下為對話實錄:(經創客貓編輯, 有所刪減)

【姚勁波】何伯權他是我很尊重的老一輩的企業家, 像樂百氏在內地很知名, 何伯權自己創業特別成功, 然後又退出中國了。 而且投的都是自己的錢, 是真正的天使, 沒有對外募資的。 何伯權投資有一個特點,

他投的企業特別少, 但每一個都特別成功, 也有可能你投了不好的專案沒讓我們知道, 而且每個企業你介入比較深、持股比較高, 你是早些年退出創業市場後後悔想通過投資找成就感嗎還是什麼?

【何伯權】我比較早創業, 退出也比較早, 40歲將樂百氏的大部分股份賣掉。 還是有機會再進入另外一個行業, 就是天使投資, 將創業的經驗帶節下一代的創業者。 由於我有過創業的經歷, 賣了樂百氏, 也有一定的資本, 所以主要是用自己的資金。

第一是壓力小一點, 第二是也能夠投自己喜歡的。 我自己的風格還是以早期, 因為我自己早期創過業, 創業成功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巨大的幸福感, 所以我希望周邊更多人有這樣的感覺。 將樂百氏做成了的滿足感是最強的,至於做得更大,滿足感沒有那麼大,所以我就做投資。

第二,投早期成功的話回報率比較高,但失敗率也比較高,我就覺得首先要保證成功率,怎麼保證成功率呢?必須投的少一點,我能夠用我的經歷、經驗、教訓幫助新的創業者更快地走向正軌,避免他們交過去我所交的學費。所以早期參與的比較多。

【姚勁波】創業之心不死,你跟龔虹嘉很像。李竹過去做了幾次創業不是特別成功,還算可以,然後轉做投資。你能對比一下創業和投資的區別,你更願意做哪一個?哪一個是你內心裡的菜?

【李竹】我是一個連續創業者,做天使投資的時候對創業者碰到的困難比較瞭解。我做了兩次創業,第一次是完成了原始積累,做軟體,後來合併到清華同方上市了。2000年的時候我們賣了股票將近1億,從那個時候開始做天使投資,投的第一個項目就是龔總(龔虹嘉)創業的項目德生公司,這個公司去年在中小板上市,17年。

第二次創業,不算成功,悠視網,當時想看體育直播的時候我們做的是比較早的。2013年的時候我出來做投資就把投資人的股份用比較低的價格回購了。2013年成立英諾天使的時候有一個理念就是“成人達己”。因為我清華畢業的,要投先投清華校友,包括在學校裡開了一門學分課。

我們每年搞兩個班,他們將來不一定做天使,但是他們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知道怎麼做天使。清華大學出了很多的公司和創業者,到香港來我們也願意做這些事情,因為我們最懂創業者。我們在香港成立了英諾天使基金1億港幣,雖然不大,領先的人是快譯通的創始人譚偉豪先生,我們英諾的特點是找創過業的。

從我看來,投資是創業的延續,英諾跟一般機構不太一樣,我們也不把自己看作金融機構,看作我最後一次創業。同時我也覺得做天使投資是上一個最貴的商學院,像我們每年投大概一百個項目,對我而言是一個學習,持續的學習。因為我在清華念完本科,本來錄取了碩士,後來放棄了去創業了,一直沒有機會,也沒有再念EMBA。從我的投資來看,像創業者學習是最好的一種方式,我們投很多專案就是因為投了一些創始人學到一些東西才擴大在這個領域的投資,比如像人工智慧,我們現在投了有五六十個都是這麼來的。

【姚勁波】我聽曾李青說過一個故事,每次跟馬化騰出去的時候,別人都沖上來跟他握手,因為馬化騰比他年輕,認為曾Sir是老闆。在騰訊如日中天的時候離開做投資,如果你不離開騰訊投資回報更高還是出來做投資以後更高?

【曾李青】我出來只是少拿了工資而已,股份還有。騰訊股票,我36歲功成身退,很年輕,十二年漲了大概60倍,和所有的投資人都不一樣。你說羨不羡慕龔虹嘉和王剛?當然是羡慕了,但並不焦慮。你問我是不是後悔出來,是不是損失很多?我覺得做天使投資人向來講究既往不咎、縱情向前,我覺得選擇的就是對的,沒有選擇的就是錯的。就像我們認為投項目,沒投的項目肯定是爛專案,我投的項目肯定是好專案,凡事不能往後看,從結果看也都是非常好的。

【姚勁波】你現在跟騰訊的創始人關係怎麼樣?他們會投你投過的項目嗎?剛才王剛說跟阿裡的關係被修復了。

【曾李青】一年就見一次,大家就很普通的一種關係,我的性格是說不希望利用騰訊對自己幫助這個優勢,我反而不屑於,我既然跨出這個門就不要往回看。實際上我們投的項目裡面和騰訊在投的數量並不多,但也可能是我們投的項目都不太好,投了雜七雜八的項目。

【姚勁波】你投的項目都很好,跟王剛、龔虹嘉一萬倍的比。

【曾李青】這個沒得比,但是我有騰訊的股票。我比他們都牛逼。

【姚勁波】下面問所有人一個問題,你說一下你人生裡面最遺憾的一個事情,投的項目或方向?什麼樣的投資人你肯定不會投?

【曾李青】不能說很遺憾,我只能說最讓我詫異的事情,剛投完沒多久團隊就解散了,可能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考察團隊之間的耦合度怎麼樣。而且我後面有一個案子,我後來聽出來一個原因很狗血,狗血到我不好在現場講。

【姚勁波】講一下吧,都是成年人。

【曾李青】投完之後沒多久團隊就解散了。

【提問】錢呢?

【曾李青】錢花了一部分,還留了一部分,很狗血。我認為做早期投資,特別是像我這樣目前投的錢數不大,這幾年行業生存空間有點堪憂,所以我也沒有說哪一個案子特別的後悔或者怎麼樣。做天使投資人特別是拿自己錢來做的,必須有樂觀的心態。

李竹

【李竹】投資也掉到很多坑裡去,有一個項目是我自己投的,是看好的生物項目,這個項目我投了三千萬。這個項目給我的教訓,你覺得是天上掉餡餅的事就不要去投。這個專案是人工養殖蟲草,大家知道這個其實很不成熟,還有用生物技術改良土地等等。我覺得所有的創業專案底層都是相同的邏輯,至少你自己覺得能夠理解,不一定說你完全相信它,當你理解的事再去投。

我剛才說的這個項目失敗了,當然也是團隊發展過程中也產生一些問題。這個項目之前紅杉看過,當時張帆走了,他從紅杉離開時候留下來的項目,我覺得好像撿了便宜,不懂就投了,就賠掉了。

錯過的項目也很多,包括快看漫畫,包括Face++,開複老師投了,在清華路演我們也見過這個團隊。Face++沒投的原因是覺得要跟海康威視競爭,沒想到市場那麼大,大家都可以做。錯過的最遺憾的還是海康威視,當時龔總把公司賣給亞信之後,我們一起拿了一筆錢做投資。龔老闆有一天興沖沖的說有幾個同學搞一個公司,搞視頻解壓縮、視頻監控應用,我們就一起去看,董事長和總經理都是龔總的同學,我一想龔總有私心啊,關鍵是這個團隊一點股份都沒有,我們投兩百多萬占49%,國有企業也投兩百多萬占51%。後來我說肯定不行,搞不成,然後沒投。龔總簽協議那天我在廣州他辦公室,龔總一邊發傳真一邊說你們都不投只好我自己投了,當時龔總就把投資協定發傳真過去了,這個公司團隊沒有股份一直融不到錢,到上市為止一分錢沒融到過。你想想看一般的VC怎麼會投一個公司團隊沒有股份的呢,上市之後龔總從名下拿了股份送給團隊。

這樣的公司現在放我們面前,可能我們還是不投,因為團隊沒股份嘛。小平老師以前也講過,團隊沒股份的公司就是在沙灘上的公司。龔總有時候跟我們思考方式不一樣,因為我們比較熟,也一直是我們基金的LP,他思考有時候是反向思維,所以他能取得比我們更加牛逼的成績。

【何伯權】我投資的話就是自己很熟悉,一看就看懂,這樣的項目我才投。我公司基本上沒什麼人,就兩三個人,別人說你怎麼做盡調、可行性報告,怎麼看這個行業。我說這些我都不看。他說你是拍腦袋決定嗎?我說不是,腦袋都不拍,就拍大腿,聽起來覺得好,自己能夠聽懂的,而且自己有消費體驗。

我自己投了一個電子商務賣鑽石的,由於我創業比較早,對互聯網的話也比較熟悉,我投資的大部分都是傳統的服務業、連鎖,互聯網我是不懂的,我是賣水的,跟鑽石就差很遠。由於貪心嘛,突然覺得很過癮,就是拍大腿,因為我是做水的,水是所有產品裡面價值最低、最普通的一個東西,突然有個概念說做鑽石,比起水來說很高大上,假如我真的是做成功了水了,然後又能夠做成功一個鑽石的話,可以吹牛。一個衝動就做了。就很痛苦了,因為我完全不懂互聯網、電子商務,也不懂鑽石。掙扎了四五年之後最後就關了。這是很失敗的案例,這是不熟悉,沒有按照自己的原則去投。

至於你說什麼項目不投,最直觀的,假如有一個創業者來找我說他未來會超過馬雲、馬化騰甚至比爾蓋茨,這樣的就不要講了。

何伯權

【陳家樂】我聽各位講的,天使投資人,有些人投資比較俗的專案,有些人比較冒險,比較有趣,不一定是懂,但是覺得有趣。如果非常熟的一個項目,非常瞭解,我是教金融的,金融有一個理論是有效率的市場,如果這個項目你懂,其它人也懂,如果每個人都懂的話會不會真的是非常厲害的呢,或者是找一些不懂的項目,金融的術語就說反潮流。如果你真的投到一個沒人想過的,真的成功的話獲利是非常大。我覺得是兩種不同的投資選擇。

【姚勁波】最後一個問題,關於區塊鏈的,你們擁有比特幣、乙太坊或數位資產嗎?你們有投資這方面的項目嗎?或者怎麼看這個產業?

【李竹】我有數字貨幣,自己買的。也投了一些區塊鏈的項目,我認為區塊鏈會改變我們未來很多東西,後天在清華景觀學院也會講,它到底改變了什麼,對交易類的業務會有很大的改變。

【姚勁波】香港就是著名的交易貨運出口貿易中心。你建議香港能不能給一些政策鼓勵或支持區塊鏈的發展?

【李竹】數位貨幣在香港作為大宗交易貨幣是被認可的,跟內地還不太一樣。舉個例子,恰好上午見了我們投的一個項目,在香港做區塊鏈的,是做聯盟鏈。現在做兩件事:第一,銀行都用信用證,整個流程用區塊鏈記錄,方便銀行協同工作。第二,做保險,香港的保險代理非常多,但是有些保險代理比如說賣了車險以後並不一定會把保單放到公司去,這是保險多方存證的系統。

現在已經在香港的銀行和保險系統裡面運行了,我覺得這個是非常好的,因為能提高整個系統運作效率,尤其這個資料是分佈存在不同銀行和保險公司上,怎麼讓大家都能看到和查到,同時不影響資料的安全性,這個我覺得是非常高的應用。當然還有一些公鏈,現在區塊鏈的技術還不是很完善。昨天我見了蠻子老師推薦的項目,也是香港本地做區塊鏈創業的項目,我們也決定跟蠻子老師一塊投了,當然是投股權,它是做區塊鏈生態的服務。

我認為區塊鏈現在剛剛開始,未來有很大的潛力。我自己看的方向,人工智慧能夠降低生產力和生產成本,二是區塊鏈降低交易環節。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結合起來能讓未來物質世界的所有東西更好、更便宜,這是對未來世界的改變。改變了這種情況之後,在數位世界裡面會有新的更多的機會。

【曾李青】幣我就沒有。區塊鏈我們投的下面的公司有研究,在區塊鏈這個事情上,我是屬於古典互聯網同時是遠古時代互聯網的創業者,不太感興趣,在美國投科技類人的大腦和外面的介面,我對純高科技的比較感興趣一點,對鏈的事情下面公司有研究,我自己沒有那麼多的研究。

陳家樂

【陳家樂】今年我們工程學院開了一個本科的金融科技課程,針對金融科技。因為我也是政府的一些顧問團隊。香港金融非常發達,最大一個問題是我們沒有統一的制度,不同的銀行、不同的金融機構,做金融科技就是要把其它不同支付的制度和金融的制度定好還是不容易。

剛剛說人工智慧投資方面,我覺得這個潛力比較大,因為香港是作為開放的金融市場平臺,很多金融投資都通過香港做,如果我們能夠利用香港這個優勢,再加上人工智慧,在內地可以利用這個方面的平臺,我覺得這方面的潛力和規模非常大。

提問環節

【提問】我想問一下一帶一路,東南亞會是比較高的市場,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香港創業者是不是可以去泰國、馬來西亞做一些創業的事情?第二,共用經濟,現在可能已經走到下沉的趨勢,還是有一定的挖掘處,有哪些是比較有意思的?

【曾李青】我剛好前段時間去東南亞看一些市場機會,我們在新加坡投了做外匯交易的公司,東南亞市場是挺有意思的,給幾個觀點:第一,系統很陳舊、設備很陳舊,人口增長很好,但是進每個市場都有牌照,要和當地的大家族、財團合作。東南亞金融市場的確是香港的金融類創業者應該去看的。香港的創業者想回內地做金融就免了,肯定拼不過中國的創業者。但是東南亞互聯網人才都很差,他們說稍微好一點的都到新加坡,新加坡也沒有多少人,如果在香港創業的人、在深圳有研發團隊面向東南亞做一些事情應該是好的選擇。

【提問】有一個問題,“十九大”之後文化包括泛娛樂這一塊都是投資的風口,你們不關注這一塊還是文化專案的前期不需要那麼多的資金?

【李竹】因為我第二次創業就是做網站,後來投了一批泛娛樂項目,就是IP為王,必須有自己的IP,要麼是IP成長、要麼是變現,在這一塊如果你們能做出一些佔領人們心智的東西是很好的。

在物質世界的東西越來越好、越便宜的時候人們需要更多的消費升級,就是泛娛樂這個領域,這也是我們比較看好的領域。為什麼國內泛娛樂投資人比較沉寂呢?是因為國內的資本市場對於像遊戲、影視、動漫這樣的企業上市設置了一些規定,很難上市了。所以退出受到影響,導致現在很多早期的投資人對於泛娛樂領域的投資開始有一些減少,但是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領域。包括剛才說的共用經濟也是,當物質的東西你的所有權不太重要的時候,使用權更重要。這都是創業的方向。

(以上為創客貓現場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將樂百氏做成了的滿足感是最強的,至於做得更大,滿足感沒有那麼大,所以我就做投資。

第二,投早期成功的話回報率比較高,但失敗率也比較高,我就覺得首先要保證成功率,怎麼保證成功率呢?必須投的少一點,我能夠用我的經歷、經驗、教訓幫助新的創業者更快地走向正軌,避免他們交過去我所交的學費。所以早期參與的比較多。

【姚勁波】創業之心不死,你跟龔虹嘉很像。李竹過去做了幾次創業不是特別成功,還算可以,然後轉做投資。你能對比一下創業和投資的區別,你更願意做哪一個?哪一個是你內心裡的菜?

【李竹】我是一個連續創業者,做天使投資的時候對創業者碰到的困難比較瞭解。我做了兩次創業,第一次是完成了原始積累,做軟體,後來合併到清華同方上市了。2000年的時候我們賣了股票將近1億,從那個時候開始做天使投資,投的第一個項目就是龔總(龔虹嘉)創業的項目德生公司,這個公司去年在中小板上市,17年。

第二次創業,不算成功,悠視網,當時想看體育直播的時候我們做的是比較早的。2013年的時候我出來做投資就把投資人的股份用比較低的價格回購了。2013年成立英諾天使的時候有一個理念就是“成人達己”。因為我清華畢業的,要投先投清華校友,包括在學校裡開了一門學分課。

我們每年搞兩個班,他們將來不一定做天使,但是他們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知道怎麼做天使。清華大學出了很多的公司和創業者,到香港來我們也願意做這些事情,因為我們最懂創業者。我們在香港成立了英諾天使基金1億港幣,雖然不大,領先的人是快譯通的創始人譚偉豪先生,我們英諾的特點是找創過業的。

從我看來,投資是創業的延續,英諾跟一般機構不太一樣,我們也不把自己看作金融機構,看作我最後一次創業。同時我也覺得做天使投資是上一個最貴的商學院,像我們每年投大概一百個項目,對我而言是一個學習,持續的學習。因為我在清華念完本科,本來錄取了碩士,後來放棄了去創業了,一直沒有機會,也沒有再念EMBA。從我的投資來看,像創業者學習是最好的一種方式,我們投很多專案就是因為投了一些創始人學到一些東西才擴大在這個領域的投資,比如像人工智慧,我們現在投了有五六十個都是這麼來的。

【姚勁波】我聽曾李青說過一個故事,每次跟馬化騰出去的時候,別人都沖上來跟他握手,因為馬化騰比他年輕,認為曾Sir是老闆。在騰訊如日中天的時候離開做投資,如果你不離開騰訊投資回報更高還是出來做投資以後更高?

【曾李青】我出來只是少拿了工資而已,股份還有。騰訊股票,我36歲功成身退,很年輕,十二年漲了大概60倍,和所有的投資人都不一樣。你說羨不羡慕龔虹嘉和王剛?當然是羡慕了,但並不焦慮。你問我是不是後悔出來,是不是損失很多?我覺得做天使投資人向來講究既往不咎、縱情向前,我覺得選擇的就是對的,沒有選擇的就是錯的。就像我們認為投項目,沒投的項目肯定是爛專案,我投的項目肯定是好專案,凡事不能往後看,從結果看也都是非常好的。

【姚勁波】你現在跟騰訊的創始人關係怎麼樣?他們會投你投過的項目嗎?剛才王剛說跟阿裡的關係被修復了。

【曾李青】一年就見一次,大家就很普通的一種關係,我的性格是說不希望利用騰訊對自己幫助這個優勢,我反而不屑於,我既然跨出這個門就不要往回看。實際上我們投的項目裡面和騰訊在投的數量並不多,但也可能是我們投的項目都不太好,投了雜七雜八的項目。

【姚勁波】你投的項目都很好,跟王剛、龔虹嘉一萬倍的比。

【曾李青】這個沒得比,但是我有騰訊的股票。我比他們都牛逼。

【姚勁波】下面問所有人一個問題,你說一下你人生裡面最遺憾的一個事情,投的項目或方向?什麼樣的投資人你肯定不會投?

【曾李青】不能說很遺憾,我只能說最讓我詫異的事情,剛投完沒多久團隊就解散了,可能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考察團隊之間的耦合度怎麼樣。而且我後面有一個案子,我後來聽出來一個原因很狗血,狗血到我不好在現場講。

【姚勁波】講一下吧,都是成年人。

【曾李青】投完之後沒多久團隊就解散了。

【提問】錢呢?

【曾李青】錢花了一部分,還留了一部分,很狗血。我認為做早期投資,特別是像我這樣目前投的錢數不大,這幾年行業生存空間有點堪憂,所以我也沒有說哪一個案子特別的後悔或者怎麼樣。做天使投資人特別是拿自己錢來做的,必須有樂觀的心態。

李竹

【李竹】投資也掉到很多坑裡去,有一個項目是我自己投的,是看好的生物項目,這個項目我投了三千萬。這個項目給我的教訓,你覺得是天上掉餡餅的事就不要去投。這個專案是人工養殖蟲草,大家知道這個其實很不成熟,還有用生物技術改良土地等等。我覺得所有的創業專案底層都是相同的邏輯,至少你自己覺得能夠理解,不一定說你完全相信它,當你理解的事再去投。

我剛才說的這個項目失敗了,當然也是團隊發展過程中也產生一些問題。這個項目之前紅杉看過,當時張帆走了,他從紅杉離開時候留下來的項目,我覺得好像撿了便宜,不懂就投了,就賠掉了。

錯過的項目也很多,包括快看漫畫,包括Face++,開複老師投了,在清華路演我們也見過這個團隊。Face++沒投的原因是覺得要跟海康威視競爭,沒想到市場那麼大,大家都可以做。錯過的最遺憾的還是海康威視,當時龔總把公司賣給亞信之後,我們一起拿了一筆錢做投資。龔老闆有一天興沖沖的說有幾個同學搞一個公司,搞視頻解壓縮、視頻監控應用,我們就一起去看,董事長和總經理都是龔總的同學,我一想龔總有私心啊,關鍵是這個團隊一點股份都沒有,我們投兩百多萬占49%,國有企業也投兩百多萬占51%。後來我說肯定不行,搞不成,然後沒投。龔總簽協議那天我在廣州他辦公室,龔總一邊發傳真一邊說你們都不投只好我自己投了,當時龔總就把投資協定發傳真過去了,這個公司團隊沒有股份一直融不到錢,到上市為止一分錢沒融到過。你想想看一般的VC怎麼會投一個公司團隊沒有股份的呢,上市之後龔總從名下拿了股份送給團隊。

這樣的公司現在放我們面前,可能我們還是不投,因為團隊沒股份嘛。小平老師以前也講過,團隊沒股份的公司就是在沙灘上的公司。龔總有時候跟我們思考方式不一樣,因為我們比較熟,也一直是我們基金的LP,他思考有時候是反向思維,所以他能取得比我們更加牛逼的成績。

【何伯權】我投資的話就是自己很熟悉,一看就看懂,這樣的項目我才投。我公司基本上沒什麼人,就兩三個人,別人說你怎麼做盡調、可行性報告,怎麼看這個行業。我說這些我都不看。他說你是拍腦袋決定嗎?我說不是,腦袋都不拍,就拍大腿,聽起來覺得好,自己能夠聽懂的,而且自己有消費體驗。

我自己投了一個電子商務賣鑽石的,由於我創業比較早,對互聯網的話也比較熟悉,我投資的大部分都是傳統的服務業、連鎖,互聯網我是不懂的,我是賣水的,跟鑽石就差很遠。由於貪心嘛,突然覺得很過癮,就是拍大腿,因為我是做水的,水是所有產品裡面價值最低、最普通的一個東西,突然有個概念說做鑽石,比起水來說很高大上,假如我真的是做成功了水了,然後又能夠做成功一個鑽石的話,可以吹牛。一個衝動就做了。就很痛苦了,因為我完全不懂互聯網、電子商務,也不懂鑽石。掙扎了四五年之後最後就關了。這是很失敗的案例,這是不熟悉,沒有按照自己的原則去投。

至於你說什麼項目不投,最直觀的,假如有一個創業者來找我說他未來會超過馬雲、馬化騰甚至比爾蓋茨,這樣的就不要講了。

何伯權

【陳家樂】我聽各位講的,天使投資人,有些人投資比較俗的專案,有些人比較冒險,比較有趣,不一定是懂,但是覺得有趣。如果非常熟的一個項目,非常瞭解,我是教金融的,金融有一個理論是有效率的市場,如果這個項目你懂,其它人也懂,如果每個人都懂的話會不會真的是非常厲害的呢,或者是找一些不懂的項目,金融的術語就說反潮流。如果你真的投到一個沒人想過的,真的成功的話獲利是非常大。我覺得是兩種不同的投資選擇。

【姚勁波】最後一個問題,關於區塊鏈的,你們擁有比特幣、乙太坊或數位資產嗎?你們有投資這方面的項目嗎?或者怎麼看這個產業?

【李竹】我有數字貨幣,自己買的。也投了一些區塊鏈的項目,我認為區塊鏈會改變我們未來很多東西,後天在清華景觀學院也會講,它到底改變了什麼,對交易類的業務會有很大的改變。

【姚勁波】香港就是著名的交易貨運出口貿易中心。你建議香港能不能給一些政策鼓勵或支持區塊鏈的發展?

【李竹】數位貨幣在香港作為大宗交易貨幣是被認可的,跟內地還不太一樣。舉個例子,恰好上午見了我們投的一個項目,在香港做區塊鏈的,是做聯盟鏈。現在做兩件事:第一,銀行都用信用證,整個流程用區塊鏈記錄,方便銀行協同工作。第二,做保險,香港的保險代理非常多,但是有些保險代理比如說賣了車險以後並不一定會把保單放到公司去,這是保險多方存證的系統。

現在已經在香港的銀行和保險系統裡面運行了,我覺得這個是非常好的,因為能提高整個系統運作效率,尤其這個資料是分佈存在不同銀行和保險公司上,怎麼讓大家都能看到和查到,同時不影響資料的安全性,這個我覺得是非常高的應用。當然還有一些公鏈,現在區塊鏈的技術還不是很完善。昨天我見了蠻子老師推薦的項目,也是香港本地做區塊鏈創業的項目,我們也決定跟蠻子老師一塊投了,當然是投股權,它是做區塊鏈生態的服務。

我認為區塊鏈現在剛剛開始,未來有很大的潛力。我自己看的方向,人工智慧能夠降低生產力和生產成本,二是區塊鏈降低交易環節。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結合起來能讓未來物質世界的所有東西更好、更便宜,這是對未來世界的改變。改變了這種情況之後,在數位世界裡面會有新的更多的機會。

【曾李青】幣我就沒有。區塊鏈我們投的下面的公司有研究,在區塊鏈這個事情上,我是屬於古典互聯網同時是遠古時代互聯網的創業者,不太感興趣,在美國投科技類人的大腦和外面的介面,我對純高科技的比較感興趣一點,對鏈的事情下面公司有研究,我自己沒有那麼多的研究。

陳家樂

【陳家樂】今年我們工程學院開了一個本科的金融科技課程,針對金融科技。因為我也是政府的一些顧問團隊。香港金融非常發達,最大一個問題是我們沒有統一的制度,不同的銀行、不同的金融機構,做金融科技就是要把其它不同支付的制度和金融的制度定好還是不容易。

剛剛說人工智慧投資方面,我覺得這個潛力比較大,因為香港是作為開放的金融市場平臺,很多金融投資都通過香港做,如果我們能夠利用香港這個優勢,再加上人工智慧,在內地可以利用這個方面的平臺,我覺得這方面的潛力和規模非常大。

提問環節

【提問】我想問一下一帶一路,東南亞會是比較高的市場,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香港創業者是不是可以去泰國、馬來西亞做一些創業的事情?第二,共用經濟,現在可能已經走到下沉的趨勢,還是有一定的挖掘處,有哪些是比較有意思的?

【曾李青】我剛好前段時間去東南亞看一些市場機會,我們在新加坡投了做外匯交易的公司,東南亞市場是挺有意思的,給幾個觀點:第一,系統很陳舊、設備很陳舊,人口增長很好,但是進每個市場都有牌照,要和當地的大家族、財團合作。東南亞金融市場的確是香港的金融類創業者應該去看的。香港的創業者想回內地做金融就免了,肯定拼不過中國的創業者。但是東南亞互聯網人才都很差,他們說稍微好一點的都到新加坡,新加坡也沒有多少人,如果在香港創業的人、在深圳有研發團隊面向東南亞做一些事情應該是好的選擇。

【提問】有一個問題,“十九大”之後文化包括泛娛樂這一塊都是投資的風口,你們不關注這一塊還是文化專案的前期不需要那麼多的資金?

【李竹】因為我第二次創業就是做網站,後來投了一批泛娛樂項目,就是IP為王,必須有自己的IP,要麼是IP成長、要麼是變現,在這一塊如果你們能做出一些佔領人們心智的東西是很好的。

在物質世界的東西越來越好、越便宜的時候人們需要更多的消費升級,就是泛娛樂這個領域,這也是我們比較看好的領域。為什麼國內泛娛樂投資人比較沉寂呢?是因為國內的資本市場對於像遊戲、影視、動漫這樣的企業上市設置了一些規定,很難上市了。所以退出受到影響,導致現在很多早期的投資人對於泛娛樂領域的投資開始有一些減少,但是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領域。包括剛才說的共用經濟也是,當物質的東西你的所有權不太重要的時候,使用權更重要。這都是創業的方向。

(以上為創客貓現場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