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華大基因被高估了嗎?CEO尹燁稱市值是結果而非目的

一周前, 華大基因發佈了上市以來首份年報, 2017年華大基因實現營收20.96億元, 淨利潤3.98億元。

華大基因一度被稱為基因檢測界的騰訊。 毀譽相伴, 公眾關於這家公司在市值和業務上的爭議也從未消停。 華大基因2017年7月14日登陸資本市場, 股價從13.64元一路飆升, 最高時突破250元, 成為滬深兩市僅次於茅臺的高價股。 到4月27日, 華大基因報收於150.00元, 總市值為600億元, 動態市盈率逼近150倍。

從事基因檢測的公司越來越多。 華大基因業務是否具有高壁壘來支撐市盈率, 未來又有哪些業務支撐高市值?

“市值是一個結果, 它不是目的,

華大從來沒把市值作為追求的目標。 ”華大基因CEO尹燁在4月27日的業績推介會上對第一財經表示。

市值是否偏高?

華大基因2017年營收為20.96億元, 共有四大業務板塊, 分別是生育健康類服務、複雜疾病類服務、基礎科研類服務和藥物研發類服務。 其中生育健康依舊是主力,

為華大基因貢獻營收超過半壁江山。

具體來看, 生育健康類服務營業收入達11.36億元, 同比增長22.28%;複雜疾病類服務營業收入達4.57億元, 同比增長19.11%;基礎科研類服務營業收入達4.04億元, 同比增長22.80%;藥物研發類服務營業收入達9085.68萬元, 同比增長52.95%。

資本市場給了華大基因厚愛。 華大基因屬次新股龍頭, 頂峰時期股價突破250元到261.99元。 即便經歷了後期的震盪調整, 華大基因股價依舊報收於150.00元(4月27日), 3.98億元淨利潤支撐了600億元的總市值, 市盈率接近150。

實際上, 基因檢測門檻似乎沒有外界以為得那麼高, 華大基因競爭對手越來越多。 一些競爭對手由華大基因人馬出走創辦, 業界稱之為“華小”。 “華小”數量在30家左右, 以貝瑞基因、諾禾致源和碳雲智慧三家公司為代表。

和華大基因類似, 貝瑞基因也是一家以生育健康為主要收入的基因檢測公司, 2017年貝瑞基因收入為11.71億元, 要低於華大基因;諾禾致源則以科研服務見長, 創始人李瑞強曾對媒體公佈, 2015年公司科研服務國內市場收入達到3.5億元, 超越華大基因;碳雲智慧擁有AI概念, 旨在通過資料平臺實現健康管理。

一個可以類比的例子是, 全球基因測序龍頭企業、納斯達克上市公司Illumina, 市盈率僅為62左右。 華大基因市值是否偏高, 未來又靠哪些業務來支撐?

“我個人對華大基因短期、中期、長期發展都非常有信心, 除了生育健康以外, 腫瘤等複雜疾病、基於雲計算的科研服務都會成為華大基因的核心增長點。 在無創基因檢測服務上,

全球每4-5例中就有一例是華大檢測的, 其中國際業務占比約為公司該項業務份額的四分之一。 ”尹燁稱。

尹燁對第一財經表示, 集團對CG公司的收購證明是成功的, 華大基因現在使用的主力機型是BGISEQ—500, 該機器為集團收購CG之後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新機。 2015年起, CG公司開始陸續發佈BGISEQ—500、50和2000機型。

“BGISEQ—500已經通過了CFDA和歐盟的CE認證。 我們對新機器有信心, 經過一段時間測試後主動提出了註銷BGISEQ100、BGISEQ1000兩台機型, 這兩台機型是中國最早批准的機型, 目前行業還有一些以這兩台機型為主力。 ”尹燁稱。

2018年繼續加大研發投入

研發投入是鑒別一家科技公司質地的重要指標。 2015年到2017年, 華大基因研發投入分別為1.04億元、1.77億元和1.74億元, 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分別為7.88%、10.33%和8.32%。

華大基因財務總監陳軼青稱, 公司在研發投入上以兩年為一個週期。 華大基因在2014年和2016年的投入占營收比例為10%左右, 2015年和2017年為8%左右, 2018年在研發上的投入會超過10%, 公司會進一步加大在研發上的投入, 預計將比2017年將增長48%到53%。

至於研發投入的具體去向, 陳軼青稱研發人員費用占了研發投入的40%到50%;另外一部分產生在CFDA認證上。

此外, 華大基因將雲平臺建設費用納入了研發投入上, 華大基因目前擁有國內首個基於雲計算技術的基因研究和服務領域的行業雲平臺BGI Online。

“遺傳資料庫的建設, 開展業務過程中相關的資料收集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 公司把它納入到了研發活動。 公司和阿裡雲、亞馬遜雲合作, 在雲平臺上基礎設施上的投資占研發費用也比較大。 ”陳軼青稱。

”陳軼青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