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透納也來上海了,橫跨300年英國風景畫呈現最美“心靈的風景”

走入上海博物館二樓特展展廳, 一幅240年前的油畫, 如今依然保存完好, 在燈光下散發著油彩的微光。 巨大的畫面上, 一位元貴族斜倚在水邊的草叢上, 手握一本《盧梭批判讓-雅克》, 面目安詳, 若有所思。 這位貴族名叫布魯克·布思比, 是盧梭的朋友, 也是一位詩人。 在泰特不列顛美術館國際收藏展覽部主任丹尼爾·斯萊特看來, 主人公放鬆自在的狀態反映的是人物的心境, 也是盧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點。

4月26日, 這件《布魯克·布思比爵士畫像》, 以及其他70件油畫來到上海博物館, 構成“心靈的風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藏展”。

展覽展出的風景畫均出自泰特美術館館藏, 跨越了1700年以後的3個世紀, 完整展現了英國風景畫發展的歷史。 其中包括庚斯博羅、透納、康斯太勃爾、吉爾丁、科曾斯父子等18、19世紀的知名風景畫家, 以及拉斐爾前派、印象派畫家、20世紀超現實主義與先鋒現代主義畫家的作品。 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國規模最大的英國風景畫展, 相當於一部完整的英國風景畫發展史。

“展覽呈現了英國藝術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講述其如何在數百年間, 因本土及移民藝術家們的作用而波折起伏。 ”泰特美術館館長瑪利亞·巴爾肖在展覽前言中這樣總結, “風景藝術幾乎可謂是英國藝術、乃至英國國家文化的核心所在。 ”她繼而解釋,

風景藝術之所以在英國的視覺文化中佔據主導地位, 原因有很多。 一方面, 從蘇格蘭高地到英格蘭南部郡縣, 這片相對狹小的地域中有著各種自然風光。 另一方面, 18、19世紀急速工業化背景下, 田園與鄉村迅速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 這引發了很多人的擔憂;同時, 自然科學的巨大影響也催生出人們觀察自然界的熱情, 並將之與人類社會的道德和精神聯繫起來。

在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李仲謀看來, 英國的風景畫也能與中國山水畫互為參照。 中國古代的山水畫以寫意為主, 講究意境, 表達人的情感。 同樣, 英國風景畫有寫實的因素, 也有寄情山水的表達。

在約翰·康斯太勃爾(1776-1837年)的作品《布萊頓鏈條碼頭》中, 畫家描繪的是家鄉埃塞克斯郡和薩福克郡的景色。 一個建於1823年的鏈條碼頭筆直通往前方, 一切都處在陰沉的天空之下, 畫面色調看上去就像暴風雨就要來臨。 泰特美術館的專家認為, 藝術家目睹眼前這一幕場景時, 瞬間被吸引, 但又對現代休閒方式與傳統捕撈活動形成的對比感到厭惡。

這幅畫作所表現的, 正是他對田園風光逝去、家鄉驟變的擔憂和沮喪。

作為英國最負盛名的畫家之一, 約瑟夫·馬婁德·威廉·透納(1775~1851年)在中國有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展覽開始之前, 館方就選擇了他的《格裡松山的雪崩》開發衍生品, 這一款背包在上博商店售賣。 作品描繪了瑞士的格裡松山發生雪崩, 大量冰礫傾瀉而下的場景。 與這件作品一同展示的還有另一件描繪雪崩場景的作品, 盧戴爾布格的《阿爾卑斯山的雪崩》。 專家認為, 透納正是從這件作品中獲得了靈感, 刻畫出冰塊與岩石豐富的質感與紋理, 以期向觀眾傳達壯麗自然界所蘊含的令人敬畏的力量。

透納的另一幅參展作品《格朗維爾》描繪的是法國諾曼第科唐坦半島海岸邊的一個小鎮。透納曾多次前往諾曼第旅行,這幅畫是以1827~1828年間的一次旅行中所畫的鉛筆速寫為藍本繪製的,堪稱是透納所謂“色彩研究”的一個絕佳範例,畫中具備一種抽象品質,即使在今天看來也非常現代。

展覽4月47日正式向公眾開放,展至8月5日。

以期向觀眾傳達壯麗自然界所蘊含的令人敬畏的力量。

透納的另一幅參展作品《格朗維爾》描繪的是法國諾曼第科唐坦半島海岸邊的一個小鎮。透納曾多次前往諾曼第旅行,這幅畫是以1827~1828年間的一次旅行中所畫的鉛筆速寫為藍本繪製的,堪稱是透納所謂“色彩研究”的一個絕佳範例,畫中具備一種抽象品質,即使在今天看來也非常現代。

展覽4月47日正式向公眾開放,展至8月5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