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體外診斷企業一季度頻預增 差異化競爭格局突顯

隨著技術革新、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體外診斷行業迎來高速增長期。

日前, 多家體外診斷上市公司公佈2018第一季度業績預告, 這些企業均實現同比增長。 其中, 萬孚生物預計第一季度淨利潤實現40%——60%增長, 透景生命第一季度預計實現淨利潤為1140.30萬元——1393.71萬元, 上年同期變動-10%——10%;艾德生物預計一季度淨利2497萬, 同比增長52%。

“體外診斷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持續走高也在意料之中, 在基因測序和液體活檢診斷技術日益活躍的情況下, 國內體外診斷企業迎來彎道超車的機會。 ”4月26日, 強生中國西南片區市場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

目前, 羅氏、雅培、西門子、丹納赫四巨頭佔據了體外診斷市場90%的市場份額, 國內大多不具備生產能力的企業從事四巨頭經銷代理業務的居多。 不過, 包括安圖生物、萬孚生物、透景生命等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體外診斷企業正試圖打破外企的壟斷, 從差異化競爭入手, 逐步實現國產替代進口。

技術為王

回顧體外診斷四巨頭的發展歷史, 它們均是通過獨特的技術優勢逐步做大業務規模。

新時代證券醫藥行業研究員孫金钜在研報中提及, 羅氏診斷獨有的電化學發光技術讓其在免疫診斷市場上獨佔鰲頭, 而雅培基於微流控技術開發的i-STAT也讓其在POCT(現場即時檢測)細分領域優勢顯著,

以生產醫療儀器設備見長的西門子則是在影像診斷儀器領域優勢顯著, 丹納赫收購的貝克曼則是擁有全球最頂尖的自動化生化儀和內窺鏡。 “體外診斷是技術密集型的行業, 持續的高研發投入是四大巨頭保持核心競爭力和龍頭地位的核心。 ”

放眼國內市場, 這一準則仍然奏效。 在發佈一季度預增公告的上市公司中, 擁有獨家技術或者獨家產品的企業均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根據萬孚生物第一季度業績預告, 業績保持高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來自國內和海外業務均實現了收入高速增長, 且高毛利的定量產品占比進一步增加。

2月7日, 萬孚生物發佈公告稱, 其於近日與西門子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本協定簽訂後,

有利於支援萬孚生物目前佈局的區域醫學服務體系, 從基礎檢驗到影像學以及後續其他服務, 為區域醫學檢驗中心提供有力的保障。 此後, 萬孚生物定增募資7.2億元, 將主要用於新生產基地建設專案和資訊系統升級改造專案。

2017年借殼登陸A股的貝瑞基因, 同樣通過技術革新迎來高速增長, 其研發出了血液腫瘤突變檢測方法(cSMART技術), 目前可在cSMART平臺基礎上開展血液和組織樣本的精准腫瘤基因檢測, 實現有效的靶向用藥檢測和療效檢測。 公司2017年實現營收11.71億元, 實現淨利潤2.33億元, 較上年增長54.12%。

差異化進口替代

新技術的問世, 也為國內企業進行進口替代創造了差異化競爭的機會。

伴隨著化學發光技術的出現, 憑藉極高的檢測靈敏度和全自動快速便捷的檢測方式,

驅動免疫診斷快速發展, 近年來已超過生化診斷成為了體外診斷中規模最大的子領域, 占體外診斷的比例達到35%。 目前免疫診斷的行業規模已超200億, 且行業增速超20%。

“羅氏作為免疫診斷市場龍頭, 其去年在中國區的業務增速為21%, 其中主要的增長來源即是免疫診斷產品。 羅氏也是吸收了當時世界排名第二的體外診斷企業德國寶靈曼後, 掌握了電化學發光免疫技術, 才逐漸成為這一領域的絕對霸主。 ”上述市場人士告訴記者, 但目前國內也陸續湧現出安圖生物、基蛋生物等幾家優秀企業, 能逐步實現進口替代。

孫金钜在研報中也介紹稱, 目前化學發光憑藉靈敏度高、特異性好、自動化程度高、精密度好、準確率高等優勢在臨床應用中迅速推廣,

快速實現了對酶聯免疫的替代, 已經成為免疫定量分析領域的主流技術, 佔據了超過70%的市場份額。

2013年, 安圖生物“磁微粒式化學發光試劑”問世, 業務隨即實現高速增長, 2015年銷售額即達到了2.04億, 2017年銷售收入近6億;新產業也通過突破直接化學發光技術實現了配套的全自動檢驗儀器的自產, 其2012-2016年的收入年複合增速達到了37.5%, 2016年收入達9.2億, 利潤年複合增速則高達56.6%, 2016年淨利潤達4.5億。 透景生命則通過綜合運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高通量流式螢光技術、多重多色螢光PCR技術等多個技術平臺開發診斷試劑, 形成了“以腫瘤全病程臨床檢測產品為主, 其他領域檢測產品為輔”的豐富的產品線,開始在高端腫瘤檢測市場實現了進口替代。

事實上,不同於前代技術生化診斷,化學發光技術壁壘更高,對技術的要求更高,不同的進口替代模式對企業也有不同能力的要求。

對此,上述市場人士向記者總結道:“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在免疫診斷市場已基本形成了差異化進口替代的基本格局。透景生命通過獨家掌握的高通量流式螢光技術切入高端三級醫院,安圖生物則憑藉全自動化學發光檢測儀器Autolumo A2000/A2000plus及多年來積攢的管道優勢在二級及以下醫院市場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新產業則憑藉高儀器裝機量成為行業龍頭。”

外延並購補短板

對比巨頭的發展軌跡,由於體外診斷行業細分領域較多,每個子領域的生命週期、行業容量、行業增速、技術平臺、毛利率都有很大差異,在其細分領域發展到極致後,只靠內生式增長的發展速度有限,通過產業並購來注入競爭優勢成為了業內共識。

以巨頭之一的丹納赫為例,其作為實業界的並購整合之王,幾乎所有的業務都是通過並購獲得。2011年,其以69億美元收購了國際診斷巨頭貝克曼庫爾特,較當時收盤價溢價約45%。此後,其營收規模持續增長,至2017年的整體營收為183億美元,同比增長8.6%,其診斷業務表現亮眼,全年營收58.39億美元,在總體營收中占比達32%。

“通過並購打通產業鏈,再通過輸出先進的供應鏈管理促進其內生增長,從而實現價值成長。”上述市場人士解釋稱,這種產業運營模式尤其適合細分領域較多的產業,通過並購彌補短板,從而實現整體產值的成長。

這一點在安圖生物也得到驗證。2017年9月,安圖再次推出了研發成果——實驗室全自動流水線 AutolasA-1,成為國內第一家推出流水線業務的國內企業。但由於其在生化診斷方面存在短板,在推出該項技術之前,其也經過了並購。

2016年12月,安圖通過並購香港盛世君暉,獲得了全球領先的生化儀製造商。此外,公司還收購了北京百奧泰康生物75%股權,拿下了119個生化檢測試劑批文。

體外診斷被譽為“崛起中的朝陽產業”,增長空間巨大。隨著醫保控費及分級診療的持續推進,下游的需求高速增長將使國產品牌先行受益,優質的診斷上市公司將在這一輪行業洗牌中完成更大的市場份額。

其他領域檢測產品為輔”的豐富的產品線,開始在高端腫瘤檢測市場實現了進口替代。

事實上,不同於前代技術生化診斷,化學發光技術壁壘更高,對技術的要求更高,不同的進口替代模式對企業也有不同能力的要求。

對此,上述市場人士向記者總結道:“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在免疫診斷市場已基本形成了差異化進口替代的基本格局。透景生命通過獨家掌握的高通量流式螢光技術切入高端三級醫院,安圖生物則憑藉全自動化學發光檢測儀器Autolumo A2000/A2000plus及多年來積攢的管道優勢在二級及以下醫院市場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新產業則憑藉高儀器裝機量成為行業龍頭。”

外延並購補短板

對比巨頭的發展軌跡,由於體外診斷行業細分領域較多,每個子領域的生命週期、行業容量、行業增速、技術平臺、毛利率都有很大差異,在其細分領域發展到極致後,只靠內生式增長的發展速度有限,通過產業並購來注入競爭優勢成為了業內共識。

以巨頭之一的丹納赫為例,其作為實業界的並購整合之王,幾乎所有的業務都是通過並購獲得。2011年,其以69億美元收購了國際診斷巨頭貝克曼庫爾特,較當時收盤價溢價約45%。此後,其營收規模持續增長,至2017年的整體營收為183億美元,同比增長8.6%,其診斷業務表現亮眼,全年營收58.39億美元,在總體營收中占比達32%。

“通過並購打通產業鏈,再通過輸出先進的供應鏈管理促進其內生增長,從而實現價值成長。”上述市場人士解釋稱,這種產業運營模式尤其適合細分領域較多的產業,通過並購彌補短板,從而實現整體產值的成長。

這一點在安圖生物也得到驗證。2017年9月,安圖再次推出了研發成果——實驗室全自動流水線 AutolasA-1,成為國內第一家推出流水線業務的國內企業。但由於其在生化診斷方面存在短板,在推出該項技術之前,其也經過了並購。

2016年12月,安圖通過並購香港盛世君暉,獲得了全球領先的生化儀製造商。此外,公司還收購了北京百奧泰康生物75%股權,拿下了119個生化檢測試劑批文。

體外診斷被譽為“崛起中的朝陽產業”,增長空間巨大。隨著醫保控費及分級診療的持續推進,下游的需求高速增長將使國產品牌先行受益,優質的診斷上市公司將在這一輪行業洗牌中完成更大的市場份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