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資管新規落地在即 金融變革誰能勝出

紅刊財經 特約作者 葉文輝

近期關於資管新規出臺的時間出現了紛紛擾擾的傳聞, 普通老百姓很可能都沒留意到這個事, 但金融圈內早已激起千層浪, 因為它不僅事關無數從業人員的前途和飯碗, 對國內金融生態體系而言也是一次意義深遠的變革。 新規並非單一、孤立的事件, 實際上它與註冊制、獨角獸、新經濟、降准等一脈相連, 共同構成新時期國內金融生態的核心要素。 在新浪潮來臨之際, 只有最優秀的金融機構才能享受持續的競爭優勢以及估值溢價。

資管業務前世今生

要理解好資產管理業務的“前世”, 我們需先將時間撥回2008年。 彼時全球蔓延的次貸危機導致國內許多行業出現發展的拐點:外需的崩塌意味著出口業務的被動收縮, 相應地我們選擇了發動內需的方式進行宏觀對沖, 最具代表的便是基建和地產, 我們見證了這兩架馬車的黃金十年。

當年的“四萬億”政策大大刺激了基建、地產等行業的信貸需求, 但出於防範金融風險的考慮, 僅少數貸款對象符合銀行監管的信貸標準, 況且貸款作為銀行表內資產需消耗大量風險資本金, 因此整個金融系統都在想辦法繞過監管來滿足大量的信貸需求, 資管行業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爆發的。

一開始時, 銀行選擇信託通道作為貸款出表的合作方。 銀行首先發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 然後以資產管理人的身份將募集資金投向信託公司設立的信託計畫, 由於信託公司制度上的優勢可以直接發放貸款, 幫助銀行變相實現了信貸的投放。 由於銀信合作規模激增, 2010年起銀監會逐漸規範了雙方合作的業務事宜,

但2012年證監會召開創新業務大會後, 券商資管從信託公司手中接過了通道業務的大旗。 在監管的不斷圍堵之下, 這幾年銀行與非銀金融機構間的合作形式也在不斷升級, 信託、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等非銀部門不斷地滿足了銀行放貸的需要。 經過十年的快速發展, 金融機構資管規模已高達126萬億。

這幾年資管業膨脹的實質是跨監管套利, 與資產管理的本源相違背。 儘管銀行通過與非銀機構的通道合作也實現了對實體的資金投放, 但這當中卻存在各種問題:首先, 不同資管產品的多層次嵌套(A投資B, B投資C, C再投資D;每道通道都有相關費用成本)變相提高了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其次, 銀行表內信貸禁止投放的對象很多都是存在風險的;不僅如此, 通過表外投放資金往往並不要求風險撥備和風險資本計提。 也即是說資管靠監管套利的方式掙取了本不應該掙的錢, 不僅偏離了資產主動管理的本源, 還放大了整個金融系統的風險, 因此規範發展迫在眉睫。

為了實現大資管的統一監管, 資管新規即將登場。 2018年3月28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即資管新規), 劍指當前資管行業面臨的種種問題。 儘管新規全文尚未正式發佈, 但從徵求意見稿來看主要包括幾點:一是對剛性兌付的打破, 二是對資管產品淨值化管理的要求, 三是對多層嵌套產品的嚴格控制, 四是對資金池業務的規範。 如此一來, 所有與監管套利相關的資產都需要從表外重返表內, 更重要的是我們將開啟主動管理時代, 後者更將成為改變國內金融生態的關鍵一環, 我們不妨把資管新規、註冊制、獨角獸、新經濟、降准等放在一個框架內來理解新時期金融生態的新內涵。

金融生態變革在即

金融是為實體服務的。經濟增長的邏輯變了,金融生態自然也需要相應改變。

過去10年的增長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基建和地產,因此金融系統所提供的融資服務也是給這兩駕馬車配套的,具體表現為間接融資的繁榮,即由“表內信貸”和“表外非標”這一套融資架構來實現基建、地產的融資需求。基建和地產作為整個金融系統的底層資產,具有抵押物(相對)充足、未來現金流(相對)穩定的特點,所以和它配套的金融服務(存貸款、資管業務)也逐步形成了剛性兌付、固定收益的特點。這種以賺取利差為核心的金融生態其實是與過去10年基建和地產的繁榮相匹配的,但這套模式最近幾年開始顯得力不從心。

隨著城市化率和人均居住面積的提升,基建和地產對經濟的邊際拉動快速下降,對新經濟的扶持愈發迫切,所以2014年開始我們不斷在提各種創業、創新以及獨角獸。但新經濟相比舊經濟來說,最大的區別就是不確定性很大,同時具有輕資產、無抵押的特點,這就意味著傳統的固定收益(利差)體系無法為其定價,所以金融生態需要做出改變。新經濟的特點決定了其必須由直接融資來支撐,在資管新規打破剛兌後,相信126萬億的規模中只有少量能實現回表,大量表外財富將再度陷入資產荒,收益率必然走低,推動全社會風險偏好提升,權益類主動投資的時代很可能由此開啟。

圖2:基建、房地產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日益下降

在資管新規解決新經濟發展所需的資金(負債)後,資產端供給的改革也將同步跟上。市場上必須有足夠多的資產提供給龐大的表外負債進行選擇,否則在權益市場有限的籌碼供應下,大量資金的入市無疑會再次導致股市先暴漲後暴跌。資產供給的關鍵在於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重點就是註冊制。可以預期,獨角獸只是資本市場擴容的先導,之後還有大量的新興企業通過註冊制登陸市場。只有打通了資產和負債的鏈條,社會資本才能充分調動起來支持新經濟的發展。

同時,近期的降准也是完成這一過程的配套措施,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的轉向。資管新規實施後,理論上有數十億的表外資產/負債回歸表內,而表內是需要計提準備金的,大量準備金的計提很可能衝擊金融系統的流動性,而這次降准相當於提前平滑了《資管新規(正式稿)》落地後帶來的流動性結構壓力。結合前面提及的點來看,再指望貨幣寬鬆推動地產暴漲是不切實際的。

適者生存且看龍頭

漫長的分業經營讓銀行掌握了大量的客戶資源,無論是資金供給還是需求,銀行均在金融體系中佔據了明顯的競爭優勢。金融生態的變革導致直接融資地位的提升,商業銀行直接融資業務的起步意味著混業經營之路的開啟。根據全球通行的商業銀行監管原則,出於系統性風險匹配的考量,表內自營負債不能用於對接權益類資產,正如申萬研究團隊所說,表外資管業務必須快速發展以適應越來越龐大的權益融資需求。在以基建、地產為主導的舊經濟中,商業銀行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負債獲取能力上,資產上的差異並沒有那麼明顯;隨著新經濟的到來,負債端差異將逐步縮小,但由於風險資產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所以資產端差異將不斷擴大,未來不同銀行的競爭優勢將反映在各家甄選資產的能力上,長期來看龍頭銀行擁有更強的適應生存能力。

短期而言,資管新規的落地可能會給中小銀行帶來陣痛,但在目前基本面仍趨勢向好、息差逐步擴大、機構持倉比例持續走低的背景下,銀行股整體仍存在重估的空間。從基本面看,行業一季度資產品質預計延續穩中向好態勢,撥備計提壓力有所緩解;而在低基數效應下,預計收入增速在接下來幾個季度還會不斷改善,上市銀行2018年一季度淨利潤增速有望達到6.5%,較去年進一步提升。息差方面,近期負債端調整壓力改善,一季度息差料環比小幅上升,今年有望實現量價齊升。機構持股方面,2018年一季度機構對銀行股持倉市值連續兩個季度環比下降,持股集中在招行、工行、農行、建行等大行當中。綜合來看,在具體投資標的上,天風證券銀行研究團隊力推四大行和零售銀行龍頭平安、招行、寧波。其中,平安銀行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

附表:重點銀行估值資料

平安銀行的零售轉型邏輯正逐步兌現,轉型進度及成果超市場預期。對平安而言,過去兩年是其對公業務深度調整的陣痛期,2017年平安新增零售貸款占比135%,新增對公貸款占比-35%,反映了對公貸款被大規模壓降。正如申萬宏源證券金融研究團隊所指出,壓縮對公貸款只是平安的臨時性策略,目的是在資本緊張的情形下,將貸款資源集中到低資本消耗且收益高的零售貸款上。轉型零售銀行並不意味著要完全放棄對公業務,實際上為了達到監管規定的貸存比、同業負債占比以及流動性指標,銀行需要源源不斷的存款,而零售存款的派生能力顯著弱於對公存款,而對公存款的增長又離不開對公信貸的投放,因此對於各家銀行來說都有最佳零售貸款投放比例。如果今年公司的可轉債成功發行並轉股,那麼接下來制約其對公信貸投放的資本因素將不復存在。從轉型進程來看,目前平安零售轉型的三大拳頭產品(信用卡、新一貸、汽車貸)都在加速發展,資產品質指標也在2017年全面好轉,淨息差也開始逐步企穩回升,中金研究團隊預計平安2018、2019年淨利潤增速將分別達到6.7%、10.8%,給予19.62元的目標價,對比當前股價有70%的上漲空間。

金融生態變革在即

金融是為實體服務的。經濟增長的邏輯變了,金融生態自然也需要相應改變。

過去10年的增長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基建和地產,因此金融系統所提供的融資服務也是給這兩駕馬車配套的,具體表現為間接融資的繁榮,即由“表內信貸”和“表外非標”這一套融資架構來實現基建、地產的融資需求。基建和地產作為整個金融系統的底層資產,具有抵押物(相對)充足、未來現金流(相對)穩定的特點,所以和它配套的金融服務(存貸款、資管業務)也逐步形成了剛性兌付、固定收益的特點。這種以賺取利差為核心的金融生態其實是與過去10年基建和地產的繁榮相匹配的,但這套模式最近幾年開始顯得力不從心。

隨著城市化率和人均居住面積的提升,基建和地產對經濟的邊際拉動快速下降,對新經濟的扶持愈發迫切,所以2014年開始我們不斷在提各種創業、創新以及獨角獸。但新經濟相比舊經濟來說,最大的區別就是不確定性很大,同時具有輕資產、無抵押的特點,這就意味著傳統的固定收益(利差)體系無法為其定價,所以金融生態需要做出改變。新經濟的特點決定了其必須由直接融資來支撐,在資管新規打破剛兌後,相信126萬億的規模中只有少量能實現回表,大量表外財富將再度陷入資產荒,收益率必然走低,推動全社會風險偏好提升,權益類主動投資的時代很可能由此開啟。

圖2:基建、房地產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日益下降

在資管新規解決新經濟發展所需的資金(負債)後,資產端供給的改革也將同步跟上。市場上必須有足夠多的資產提供給龐大的表外負債進行選擇,否則在權益市場有限的籌碼供應下,大量資金的入市無疑會再次導致股市先暴漲後暴跌。資產供給的關鍵在於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重點就是註冊制。可以預期,獨角獸只是資本市場擴容的先導,之後還有大量的新興企業通過註冊制登陸市場。只有打通了資產和負債的鏈條,社會資本才能充分調動起來支持新經濟的發展。

同時,近期的降准也是完成這一過程的配套措施,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的轉向。資管新規實施後,理論上有數十億的表外資產/負債回歸表內,而表內是需要計提準備金的,大量準備金的計提很可能衝擊金融系統的流動性,而這次降准相當於提前平滑了《資管新規(正式稿)》落地後帶來的流動性結構壓力。結合前面提及的點來看,再指望貨幣寬鬆推動地產暴漲是不切實際的。

適者生存且看龍頭

漫長的分業經營讓銀行掌握了大量的客戶資源,無論是資金供給還是需求,銀行均在金融體系中佔據了明顯的競爭優勢。金融生態的變革導致直接融資地位的提升,商業銀行直接融資業務的起步意味著混業經營之路的開啟。根據全球通行的商業銀行監管原則,出於系統性風險匹配的考量,表內自營負債不能用於對接權益類資產,正如申萬研究團隊所說,表外資管業務必須快速發展以適應越來越龐大的權益融資需求。在以基建、地產為主導的舊經濟中,商業銀行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負債獲取能力上,資產上的差異並沒有那麼明顯;隨著新經濟的到來,負債端差異將逐步縮小,但由於風險資產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所以資產端差異將不斷擴大,未來不同銀行的競爭優勢將反映在各家甄選資產的能力上,長期來看龍頭銀行擁有更強的適應生存能力。

短期而言,資管新規的落地可能會給中小銀行帶來陣痛,但在目前基本面仍趨勢向好、息差逐步擴大、機構持倉比例持續走低的背景下,銀行股整體仍存在重估的空間。從基本面看,行業一季度資產品質預計延續穩中向好態勢,撥備計提壓力有所緩解;而在低基數效應下,預計收入增速在接下來幾個季度還會不斷改善,上市銀行2018年一季度淨利潤增速有望達到6.5%,較去年進一步提升。息差方面,近期負債端調整壓力改善,一季度息差料環比小幅上升,今年有望實現量價齊升。機構持股方面,2018年一季度機構對銀行股持倉市值連續兩個季度環比下降,持股集中在招行、工行、農行、建行等大行當中。綜合來看,在具體投資標的上,天風證券銀行研究團隊力推四大行和零售銀行龍頭平安、招行、寧波。其中,平安銀行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

附表:重點銀行估值資料

平安銀行的零售轉型邏輯正逐步兌現,轉型進度及成果超市場預期。對平安而言,過去兩年是其對公業務深度調整的陣痛期,2017年平安新增零售貸款占比135%,新增對公貸款占比-35%,反映了對公貸款被大規模壓降。正如申萬宏源證券金融研究團隊所指出,壓縮對公貸款只是平安的臨時性策略,目的是在資本緊張的情形下,將貸款資源集中到低資本消耗且收益高的零售貸款上。轉型零售銀行並不意味著要完全放棄對公業務,實際上為了達到監管規定的貸存比、同業負債占比以及流動性指標,銀行需要源源不斷的存款,而零售存款的派生能力顯著弱於對公存款,而對公存款的增長又離不開對公信貸的投放,因此對於各家銀行來說都有最佳零售貸款投放比例。如果今年公司的可轉債成功發行並轉股,那麼接下來制約其對公信貸投放的資本因素將不復存在。從轉型進程來看,目前平安零售轉型的三大拳頭產品(信用卡、新一貸、汽車貸)都在加速發展,資產品質指標也在2017年全面好轉,淨息差也開始逐步企穩回升,中金研究團隊預計平安2018、2019年淨利潤增速將分別達到6.7%、10.8%,給予19.62元的目標價,對比當前股價有70%的上漲空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