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我國大米進口拐點或為期不遠

進口大米動力或將下降, 進口量預計將不斷減少, 很有可能在年內出現月度大米進口量低於當月大米出口量的情景, 這將進一步確認大米進口拐點的到來, 預計這一天的到來為期不遠。 隨著我國稻穀供給側改革力度不斷加大和政策性稻穀持續密集拍賣, 稻米市場應聲而下, 尤其陳稻市場下跌幅度較大, 新陳價差逐漸拉大, 與國際大米的價差也逐漸縮小, 大米進口利潤大幅縮水, 進口動力逐漸下降, 大米進口量也連續兩個月下降。 預計後期國內稻米價格仍有下跌的慣性, 大米進口有繼續減少的可能,

進口拐點的到來也將為期不遠。

政策性拍賣持續增加

自3月21日政策性稻穀全品種年內首拍以來, 累計拍賣量很快就達到較高水準。 目前, 單周投放量連續三周穩定在340萬噸左右, 加上各地儲備稻穀拍賣, 當前市場供應十分充足, 加工企業採購稻穀意願下降, 成交率也持續走低。 年內連續進行的6次2013年產及2014年產政策性稻穀拍賣累計成交350萬噸, 成交量依次為112萬噸、84萬噸、49萬噸、39萬噸、26.5萬噸和39.4萬噸, 成交率從48%快速下降到最低時的11.1%。

截至4月23日, 國家通過交易平臺銷售政策性稻穀已達402萬噸, 約為2017年全年成交量的四成。 其中, 2013年產稻穀48萬噸, 2014年產稻穀336萬噸, 2015年產稻穀8萬噸, 2016年產稻穀8萬噸, 2017年產稻穀1.8萬噸。 分別品種看, 粳稻約五成,

中晚秈稻約三成, 早秈稻近二成。 而去年4月23日前, 國家通過交易平臺銷售政策性稻穀2.5萬噸, 均為2014年產早秈稻。 主要是由於去年政策性中晚稻拍賣5月中旬才開始, 其中2013年產稻穀6月23日才拍賣, 因此, 當前政策性稻穀成交情況要遠高於上年同期。 在政策性稻穀大規模拍賣常態化後, 由於稻穀供應充足, 後期企業參與拍賣的熱情總體將難以達到前期的高水準。

稻米市場跌跌不休

穀雨已過, 南方地區高溫高濕天氣逐漸登場, 大米需求淡季來臨, 隨著政策性稻穀大量投放和儲備稻穀密集輪出, 市場供應壓力有增無減, 導致陳稻價格快速下滑, 帶動銷區品質較低的大米價格回落, 而品質較好的大米價格相對堅挺, 新陳價差有所拉大,

也給優質大米銷售增加了壓力。 4月下旬, 上海批發市場優質粳米成交均價為4560元/噸, 周環比上漲10元/噸;普通粳米4320元/噸, 下跌10元/噸。 南京市場江蘇產特等粳米批發價4700元/噸, 周環比下跌20元/噸;蘇皖標一粳米4500元/噸, 下降60元/噸。 安徽鳳陽中晚秈稻大米加工廠進廠價2600元/噸, 下降20元/噸。 浙江寧波市場吉林小町米5060元/噸, 持平;黑龍江大米4760元/噸, 江蘇雜交米4100元/噸, 均下跌40元/噸。 由於政策性儲備稻穀輪出仍將持續, 預計國內稻米市場將繼續弱勢運行。

大米內外價差縮小

由於大米需求增加, 國際大米價格自去年四季度上漲以來, 今年一季度繼續保持小幅上漲勢頭, 目前在近兩年高位附近運行。 隨著國內稻米價格回落和國際大米價格上行,

國內外大米價差繼續縮小。 4月20日, 越南5%破碎率大米FOB價格為430美元/噸, 加上運費、保險、關稅及港口雜費等成本, 到我國南方港口完稅價為3231元/噸。 同期, 國產早秈米南方銷區批發價3700元/噸, 二者價差為469元/噸, 與1月12日相比, 價差縮小306元/噸, 更遠低於2017年初1000元/噸以上的價差高點。 隨著大米進口利潤不斷縮水, 大米進口動力開始下降。

大米進口同比下降

隨著國內外大米價差的快速縮小, 加之國內稻米市場後期走勢悲觀情緒的蔓延, 春節後國內大米進口變得更加謹慎, 進口量也出現下降趨勢。 海關資訊顯示, 3月份我國進口大米28萬噸, 同比下降13萬噸, 減幅32.5%;1~3月我國進口大米78萬噸, 同比減少8萬噸, 減幅11%。 雖然國內大米進口量已連續兩個月同比下降,

但還不能就此斷定進口拐點已到來, 還需後期進一步驗證。 2017年3月我國進口稻米40.9萬噸, 同比下降4.86%;一季度累計進口86.3萬噸, 同比減少3.3%, 但2017年全年大米進口卻超過400萬噸, 創出歷史新高。 與大米進口下降不同, 國內大米出口繼續大幅增長, 2018年3月我國出口大米10.1萬噸, 同比增長28%;1~3月累計出口大米33.7萬噸, 同比增長64.8%。 大米淨進口量進一步減少。

大米進口或迎來拐點

在政策性稻穀調低拍賣底價和大規模拍賣常態化的影響下, 國內稻穀供應壓力持續增加, 後期仍有下跌慣性, 預計內外大米價差仍有縮小可能, 進口大米的競爭力將繼續下降。 同時, 隨著政策性稻穀持續拍賣和儲備稻穀不斷輪出, 國內陳米供應十分充足, 價格偏低, 對進口大米的替代也將增強。在上述因素影響下,後期進口大米動力將不斷下降,進口量預計將不斷減少,不但同比可能持續下降,並很有可能在年內出現月度大米進口量低於當月大米出口量的情景,這將進一步確認大米進口拐點的到來,預計這一天的到來為期不遠。

對進口大米的替代也將增強。在上述因素影響下,後期進口大米動力將不斷下降,進口量預計將不斷減少,不但同比可能持續下降,並很有可能在年內出現月度大米進口量低於當月大米出口量的情景,這將進一步確認大米進口拐點的到來,預計這一天的到來為期不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