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巨虧22億仍被眾星捧月,是獨角獸也是互聯網醫療的未來之子

如果有這樣一家公司, 三年累計虧損達22億元, 虧損連續擴大且未來兩年預計還將繼續虧損, 你覺得這家公司是否是一個優質的投資標的?

如果再告訴你, 這家公司在2016年的5月就獲得了5億元的A輪融資, 估值30億美元, 融資規模創造了所在行業的歷史。 在2018年年初更是以7.41%的股份獲得了軟銀的4億美元定向融資, 估值超過50億美元, 2018年第一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排名前20, 你怎麼看這家公司?

如果再進一步, 這家公司已經提交了相關的檔, 5月4日實現港股上市, 上市前就已獲得115倍超額配售, 4月26日認購倍數達到295倍,

成為香港資本市場新寵, 你怎麼看?

接下來, Mason就將帶大家對這家公司——平安好醫生做一個深入的分析。

說起平安好醫生, 有些朋友可能不太清楚。 但說起春雨醫生、丁香園或者掛號網, 再提起近幾年十分熱點的互聯網醫療概念和常見的遠端問診、線上預約等服務, 想必大家在心裡已經對我們將要介紹的平安好醫生有了一定的輪廓。

是的, 平安好醫生正是力壓微醫(原掛號網)、春雨醫生、丁香園等坐上互聯網醫療行業龍頭寶座的互聯網醫療行業獨角獸。

醫療資源供需失衡的市場

說起互聯網醫療這個行業, 就不得不提這個行業產生的原因。 畢竟在大多數時候, 總是先有需求, 才有了相應的供給。

互聯網醫療健康行業包括線上諮詢、健康管理、藥品B2C、線上廣告和行銷、保險合作以及病人導引等義務。

自2014年以來, 國家接連出臺了多個推動互聯網醫療發展的政策。 早在2015年, 互聯網醫療第一次出現在當時的政府工作報告裡, 一時間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2018年3月, 政府工作報告裡更是明確提出了要在醫療、養老等多個領域推進“互聯網+”的進程, 為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 截至2016年底中國29140家醫院中僅有2232家三級醫院, 占國內全部醫院的7.7%。 由於優質的醫療資源絕大部分集中在大城市和三級醫院, 無論什麼樣的病情, 患者往往更願意選擇三級醫院就診, 2016年三級醫院就診人數高達16.28億人次, 佔據國內醫院全年就診人數的49.8%。

醫療資源結構的不平衡導致三級醫院往往人滿為患, 患者獲得診治所需要的時間更長, 體驗也更差。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顯示, 2016年, 國內患者從有就診的想法開始, 包括交通、排隊等待的時間在內, 平均需要三個小時才能夠得到診治,

而作出有效判斷的平均時間僅為8分鐘, 不到總時間的5%。

醫療資源的失衡和漫長的等待時間、欠佳的患者體驗催生了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產生和發展。 線上就可以實現諮詢、預約掛號、就診和買藥, 互聯網醫療為大量的患者提供了方便而快捷的就診之路。

相關資料顯示, 2017年我國互聯網醫療市場的規模首次突破300億元, 同比增長45.87%。 2009年我國互聯網醫療市場的規模只有2億元, 8年間的複合增速達到89%。

截至目前, 市場上排名前列的互聯網醫療平臺有平安好醫生、微醫(原名掛號網)、好大夫、春雨醫生、丁香園等。 平安好醫生招股書披露, 2016年該公司的平均月活躍用戶超過2100萬, 排在行業第一, 比行業第二大公司的月活躍用戶的五倍還多。

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口進一步老齡化和慢性疾病患病率的上市, 預期未來醫療健康行業仍將繼續保持增長的態勢。 與發達國家相比, 我國目前的人均醫療健康支出僅有發達國家的10%左右。

在醫療結構失衡和等待時間較長的問題延續的情況下, 互聯網醫療行業彌補了國內醫療資源供給和日益增長的需求之間的缺口, 將擁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和極大的發展機遇。

新興行業獨角獸

“平安好醫生”是平安健康醫療所運營的國內最大的互聯網醫療健康平臺。

自2015年創立以來, 平安好醫生採用自建醫生團隊模式, 迅速在業內積累了口碑。 到2017年平安好醫生的平均月活躍人數超過3200萬, 平均月付費用戶達到900萬, 均排名行業排名第一。2017年年底,平臺註冊用戶數達到了1.928億,每日提供的線上諮詢次數約為37萬次。

截至2017年12月,平安好醫生已經建立了888名醫療人員組成的專業醫療團隊,執業醫師平均的醫療經驗為13年。通過“找名醫”計畫,好醫生已經與2100名外部三甲醫院副主任及以上級別簽署了協定,對接的外部醫師總數超過4萬名,對接超過1000家三甲醫院,總數達3000多家。

此外,平安好醫生還與國外的260家醫院展開了合作,可以為用戶提供海外的優質醫療服務。

招股書披露,最近三年內平安好醫生的總收益分別為2.8億、6.0億和18.7億,16年同比增長115.8%,17年同比增長210.6%。

2018年4月16日,平安健康醫療向香港聯交所再次提交了聆訊後資料集。當時預計4月23-26日進行路演,4月26日確定發行價,並最終於5月4日實現港股正式掛牌。

虧損的真相

與平安好醫生快速增長的總收益相對的,是同樣在擴大的淨虧損。

招股書披露,2015年、2016年、2017年平安好醫生產生的淨虧損分別為3.23億、7.58億和10億,三年總計虧損達到22億元。

與之前很多分析人士根據平安好醫生之前提交的招股書得出的平安好醫生2017年虧損將下降不同,平安好醫生2017年的虧損在2016年的7.58億基礎上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2.4億元。

對於持續增加的虧損,招股書中給出的解釋是平安好醫生正處於變現的早期階段,較大的銷售、行銷和管理費用導致了虧損的產生。

平安集團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李源祥認為,大型獨角獸有四個發展階段,即場景、流量、收入、利潤,而平安好醫生目前正處於第二個階段流量階段。

比較近三年平安好醫生收入、虧損和銷售成本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到:與收入和銷售成本持續增加的較高的增速相比,淨虧損的增速在2017年有了明顯的下降。2017年淨虧損同比增加32%,遠低於收入和銷售成本200%以上的增速。2015、2016年虧損的價值大約相當於當年收入和銷售成本的總和,而2017年的虧損在三個指標之中數值最小。

因此,雖然不能像之前的很多分析人士預測的那樣說平安好醫生的虧損將有所減少,但平安好醫生虧損增加的額度正在收窄,這是不爭的事實。

在互聯網醫療行業普遍虧損的情況之下,平安好醫生的虧損尚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根據招股書傳遞的資訊,預計未來兩年平安好醫生還將延續虧損的態勢,短期內實現盈利或盈虧平衡的可能性較小。

傳統主營業務增速放緩

截至目前,平安好醫生所運營的業務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家庭醫生服務:通過移動平臺為用戶提供線上諮詢、轉診和掛號等服務;

·消費型醫療:提供多類健康相關的服務組合以服務使用者的防護護理需求和其他健康相關需求,如體檢和醫療美容等;

·健康商城:通過線上健康商城為用戶提供包括健康營養品、個人護理產品、中藥和醫療設備等產品;

·健康管理和互動:通過文章、視頻和健康測評等方式向使用者提供相關內容並產生廣告收益。

這四部分在2017年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為13%、35%、48%和4%。其中占比較高的是消費型醫療和健康商城業務,共占總收入的83%。2015年、2016年平安好醫生收入占比最高的兩項業務為家庭醫生服務和消費型醫療。

各部分業務中增速最快的是健康商城業務,2015年健康商城業務的占比僅為0.7%,2016年增長到10.5%,到2017年已成為平安好醫生占比48%的第一大業務。消費型醫療和家庭醫生服務的占比三年來持續下降,健康商城和互動的占比有所增加,但占總收入的比例較小。

從數值上看,三年內四部分業務所產生的收入都保持了增長的趨勢。健康商城業務的增速最高,2017年健康商城產生的收入增速超過1000%。

消費型醫療的增速與健康商城相比較低,但總體也處於較高的水準,因此在總收入中占的比例下降得也比較小。家庭醫生服務的收入增速整體偏低,遠低於其他三部分業務的增長速度,因此在總收入中占的比例下降得比較多。

長期營收可期

結合平安好醫生近兩年的銷售成本帶來的收益來看,銷售成本給健康管理和互動部分業務帶來的相對收益最高,每一元銷售成本能夠帶來三元甚至四元的營收增長。銷售成本在2017年也給家庭醫生服務業務帶來了相對較高的增長。

而銷售成本投入最集中的兩部分業務——消費型醫療業務和健康商城業務,銷售成本所能夠帶來的營收增長正在逐漸下降,消費型醫療業務在這種趨勢上表現得更加明顯。長期來看,目前主營業務消費型醫療和健康商城,尤其是消費型醫療未來的增長可能將漸趨平緩,而健康管理和互動部分將可能成為新的增長點。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自建生態的業務模式下,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消息,2018年平安好醫生還將繼續增加行銷方面的投入,預計平安好醫生2018年的收入也將迎來較大幅度的增長。

在未來,一旦平安好醫生成功獲取了足夠的流量和客戶,度過四個階段中的流量階段,伴隨著巨額行銷費用的削減,從長期來看平安好醫生的扭虧為盈是可以實現的。

背靠平安好“乘涼”

作為平安集團旗下四大獨角獸之一,平安好醫生承接了平安集團“醫、食、住、行、玩”戰略中“醫”的部分,獲得了平安集團的大量的資源支持,成長為中國互聯網醫療領域最大的的獨角獸。

對於互聯網平臺來說,無論自身開展的是什麼業務,聚集流量永遠是最關鍵的一步,流量為王的理念不可忽視。平安好醫生能夠迅速在國內互聯網醫療市場突破重圍,佔領市場高地,留不開平安給其帶來的流量支援。

作為國內的壽險巨頭,平安線上上線下都積累了海量的壽險用戶。2017年底,平安的互聯網用戶約為1.66億人,月活躍用戶超過7000萬次。平安好醫生的招股書披露,只要與平安壽險簽訂的協議尚在有效期內,平安壽險的保單持有人有權在保單有效時免費享用家庭醫生服務,一般的時間期限為一年。公司按年向平安壽險收取固定費用,並按照每年每個人向平安壽險收取固定費用。

平安還聯合好醫生推出了“就醫360會員計畫”。平安的壽險客戶可通過平安網上商城的金管家外掛程式選擇加入計畫,可以獲得安排網路門診、治療及康復等服務。

最近三年內,平安系及其緊密連絡人的客戶所認購的產品和服務為2.4億、2.6億和9億,占平安好醫生總收益的84%、43%和48%。

在這之外,平安的個險業務員還會介紹平安好醫生的產品和服務給其客戶。據平安的招股書披露,2015、2016、2017三年內平安個險業務員給平安好醫生貢獻的銷售額為1億、3.3億和3.8億,占平安好醫生年銷售的26%、35%和18%。

在度過最初的市場拓展階段之後,平安系貢獻的收入下降也體現了平安好醫生自身流量的增加、客戶規模的拓展和獨立運營能力的增強。

雖然平安系客戶和銷售為平安好醫生帶來的銷售額和收入在2017年有所下降,但可以預期的是,在同屬平安系的大背景下,平安好醫生這部分銷售額和收入基本可以確定仍將繼續增加。

因此,綜合來看,雖然目前仍然處於虧損狀態,但平安好醫生的基本面狀況整體向好。潛在的風險主要在於能否成功度過平安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李源祥所提出的四階段中的流量階段,進入收入階段。

在背靠平安集團的大背景下,與同行業的春雨醫生等相比,平安好醫生依託平安自身所攜帶的流量,度過流量階段的可能性要大得多,成長為互聯網醫療行業巨頭的潛力也更大。

與醫院的“恩怨”

在談到互聯網醫療的未來時,有一點不能不提到的就是互聯網醫療平臺與醫院的“恩怨”。

雖然從本質上來說,互聯網醫院其實是線下醫院的延伸,但直到如今,患者在家中接受互聯網診斷仍然被禁止。

在2018年4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官方層面首次正式承認了互聯網醫院的合法性,允許其線上開展部分常見病和慢性病的複診。但也提出,互聯網醫院必須要有實體醫療機構作為依託,線上線下都要受到監管。

在醫改提出分級診療之後,互聯網醫療因為其適合開展遠端醫療的特點,一度被認為是實現分級診療的重要工具。但目前的發展情況難以令人滿意。

分級診療的理念,是將三甲醫院定位在解決疑難雜症的地位上,而50%的常見病則分流給下級的醫院。這樣理念無疑是有利於解決我國醫療資源不平衡的問題,但這樣的理念也觸動了既得利益者的蛋糕,畢竟誰也不願將眼睜睜到手的收入拱手讓人。對於醫院來說,患者的分流往往就意味著收入的流失,無論是分給互聯網醫院和下級醫院,都意味著收入的減少。因此,當下的互聯網醫療平臺主要以“小病”和“慢病”為主,其他的業務很難觸及。而這樣的情況也導致了互聯網醫療平臺當下盈利能力的有限。

只要醫院和醫院之間、醫院和互聯網醫院之間的利益衝突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互聯網醫療平臺的未來就始終還在陰霾之下。

寫在最後

從2015年成立,到5月4日預計正式IPO,平安好醫生只用了三年多的時間。

這三年,也是互聯網醫療融資熱潮的三年。

對於很多互聯網醫療平臺來說,在投資者對互聯網醫療的態度越來越謹慎的背景和港交所“未有盈利也可上市”的政策下,憑藉自身的流量和理念赴港IPO進行籌資以應對後續的虧損或者說繼續“燒錢”,正成為一個越來越具有誘惑力和操作性的新選項。

一旦成功上市,資本市場將給企業帶來較為充足的現金流以進行下一步的推廣和獲客行為,從而進一步擴大企業競爭壁壘,提高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勝出的幾率。有消息稱,微醫四大業務平臺中的“微醫療”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赴港上市。

4月22日,平安健康醫療在香港正式召開了全球發售會,距正式上市只有一步之遙。招股發佈會上披露,平安好醫生將全球發售約1.6億股股份,其中包括香港發售10,406,200股股份和國際發售149,688,000股股份,網上打新截止時間為4月26日12時,每手100股,每股發售價格區間為50.8-54.8港元,將在5月4日掛牌上市。

此次平安好醫生的IPO引入了包括全球最大的基金公司貝萊德、瑞士再保險、Capital Group以及正大集團在內的七家境外資本市場大咖。七名基石投資者將以5.5億美元的總額認購平安好醫生7.22%-7.79%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據香港明報的消息,平安好醫生港股IPO目前已獲115倍的超額認購,截止到4月26日早間的認購倍數已經達到295倍。機構投資者和資本市場對平安好醫生的未來持有明顯的樂觀態度,預期向好。

整體來看,Mason對平安好醫生的未來也持一定的樂觀態度。畢竟作為平安的“親兒子”和行業的第一,如果說有誰能夠率先走出虧損的泥潭,殺出互聯網醫療行業這片藍海,平安好醫生無疑是一個值得期待的物件。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其當下以及短期內還將持續的虧損、高昂的獲客成本和與醫院之間的“恩怨”,在發掘優質標的的同時也要注意存在的風險。

均排名行業排名第一。2017年年底,平臺註冊用戶數達到了1.928億,每日提供的線上諮詢次數約為37萬次。

截至2017年12月,平安好醫生已經建立了888名醫療人員組成的專業醫療團隊,執業醫師平均的醫療經驗為13年。通過“找名醫”計畫,好醫生已經與2100名外部三甲醫院副主任及以上級別簽署了協定,對接的外部醫師總數超過4萬名,對接超過1000家三甲醫院,總數達3000多家。

此外,平安好醫生還與國外的260家醫院展開了合作,可以為用戶提供海外的優質醫療服務。

招股書披露,最近三年內平安好醫生的總收益分別為2.8億、6.0億和18.7億,16年同比增長115.8%,17年同比增長210.6%。

2018年4月16日,平安健康醫療向香港聯交所再次提交了聆訊後資料集。當時預計4月23-26日進行路演,4月26日確定發行價,並最終於5月4日實現港股正式掛牌。

虧損的真相

與平安好醫生快速增長的總收益相對的,是同樣在擴大的淨虧損。

招股書披露,2015年、2016年、2017年平安好醫生產生的淨虧損分別為3.23億、7.58億和10億,三年總計虧損達到22億元。

與之前很多分析人士根據平安好醫生之前提交的招股書得出的平安好醫生2017年虧損將下降不同,平安好醫生2017年的虧損在2016年的7.58億基礎上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2.4億元。

對於持續增加的虧損,招股書中給出的解釋是平安好醫生正處於變現的早期階段,較大的銷售、行銷和管理費用導致了虧損的產生。

平安集團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李源祥認為,大型獨角獸有四個發展階段,即場景、流量、收入、利潤,而平安好醫生目前正處於第二個階段流量階段。

比較近三年平安好醫生收入、虧損和銷售成本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到:與收入和銷售成本持續增加的較高的增速相比,淨虧損的增速在2017年有了明顯的下降。2017年淨虧損同比增加32%,遠低於收入和銷售成本200%以上的增速。2015、2016年虧損的價值大約相當於當年收入和銷售成本的總和,而2017年的虧損在三個指標之中數值最小。

因此,雖然不能像之前的很多分析人士預測的那樣說平安好醫生的虧損將有所減少,但平安好醫生虧損增加的額度正在收窄,這是不爭的事實。

在互聯網醫療行業普遍虧損的情況之下,平安好醫生的虧損尚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根據招股書傳遞的資訊,預計未來兩年平安好醫生還將延續虧損的態勢,短期內實現盈利或盈虧平衡的可能性較小。

傳統主營業務增速放緩

截至目前,平安好醫生所運營的業務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家庭醫生服務:通過移動平臺為用戶提供線上諮詢、轉診和掛號等服務;

·消費型醫療:提供多類健康相關的服務組合以服務使用者的防護護理需求和其他健康相關需求,如體檢和醫療美容等;

·健康商城:通過線上健康商城為用戶提供包括健康營養品、個人護理產品、中藥和醫療設備等產品;

·健康管理和互動:通過文章、視頻和健康測評等方式向使用者提供相關內容並產生廣告收益。

這四部分在2017年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為13%、35%、48%和4%。其中占比較高的是消費型醫療和健康商城業務,共占總收入的83%。2015年、2016年平安好醫生收入占比最高的兩項業務為家庭醫生服務和消費型醫療。

各部分業務中增速最快的是健康商城業務,2015年健康商城業務的占比僅為0.7%,2016年增長到10.5%,到2017年已成為平安好醫生占比48%的第一大業務。消費型醫療和家庭醫生服務的占比三年來持續下降,健康商城和互動的占比有所增加,但占總收入的比例較小。

從數值上看,三年內四部分業務所產生的收入都保持了增長的趨勢。健康商城業務的增速最高,2017年健康商城產生的收入增速超過1000%。

消費型醫療的增速與健康商城相比較低,但總體也處於較高的水準,因此在總收入中占的比例下降得也比較小。家庭醫生服務的收入增速整體偏低,遠低於其他三部分業務的增長速度,因此在總收入中占的比例下降得比較多。

長期營收可期

結合平安好醫生近兩年的銷售成本帶來的收益來看,銷售成本給健康管理和互動部分業務帶來的相對收益最高,每一元銷售成本能夠帶來三元甚至四元的營收增長。銷售成本在2017年也給家庭醫生服務業務帶來了相對較高的增長。

而銷售成本投入最集中的兩部分業務——消費型醫療業務和健康商城業務,銷售成本所能夠帶來的營收增長正在逐漸下降,消費型醫療業務在這種趨勢上表現得更加明顯。長期來看,目前主營業務消費型醫療和健康商城,尤其是消費型醫療未來的增長可能將漸趨平緩,而健康管理和互動部分將可能成為新的增長點。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自建生態的業務模式下,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消息,2018年平安好醫生還將繼續增加行銷方面的投入,預計平安好醫生2018年的收入也將迎來較大幅度的增長。

在未來,一旦平安好醫生成功獲取了足夠的流量和客戶,度過四個階段中的流量階段,伴隨著巨額行銷費用的削減,從長期來看平安好醫生的扭虧為盈是可以實現的。

背靠平安好“乘涼”

作為平安集團旗下四大獨角獸之一,平安好醫生承接了平安集團“醫、食、住、行、玩”戰略中“醫”的部分,獲得了平安集團的大量的資源支持,成長為中國互聯網醫療領域最大的的獨角獸。

對於互聯網平臺來說,無論自身開展的是什麼業務,聚集流量永遠是最關鍵的一步,流量為王的理念不可忽視。平安好醫生能夠迅速在國內互聯網醫療市場突破重圍,佔領市場高地,留不開平安給其帶來的流量支援。

作為國內的壽險巨頭,平安線上上線下都積累了海量的壽險用戶。2017年底,平安的互聯網用戶約為1.66億人,月活躍用戶超過7000萬次。平安好醫生的招股書披露,只要與平安壽險簽訂的協議尚在有效期內,平安壽險的保單持有人有權在保單有效時免費享用家庭醫生服務,一般的時間期限為一年。公司按年向平安壽險收取固定費用,並按照每年每個人向平安壽險收取固定費用。

平安還聯合好醫生推出了“就醫360會員計畫”。平安的壽險客戶可通過平安網上商城的金管家外掛程式選擇加入計畫,可以獲得安排網路門診、治療及康復等服務。

最近三年內,平安系及其緊密連絡人的客戶所認購的產品和服務為2.4億、2.6億和9億,占平安好醫生總收益的84%、43%和48%。

在這之外,平安的個險業務員還會介紹平安好醫生的產品和服務給其客戶。據平安的招股書披露,2015、2016、2017三年內平安個險業務員給平安好醫生貢獻的銷售額為1億、3.3億和3.8億,占平安好醫生年銷售的26%、35%和18%。

在度過最初的市場拓展階段之後,平安系貢獻的收入下降也體現了平安好醫生自身流量的增加、客戶規模的拓展和獨立運營能力的增強。

雖然平安系客戶和銷售為平安好醫生帶來的銷售額和收入在2017年有所下降,但可以預期的是,在同屬平安系的大背景下,平安好醫生這部分銷售額和收入基本可以確定仍將繼續增加。

因此,綜合來看,雖然目前仍然處於虧損狀態,但平安好醫生的基本面狀況整體向好。潛在的風險主要在於能否成功度過平安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李源祥所提出的四階段中的流量階段,進入收入階段。

在背靠平安集團的大背景下,與同行業的春雨醫生等相比,平安好醫生依託平安自身所攜帶的流量,度過流量階段的可能性要大得多,成長為互聯網醫療行業巨頭的潛力也更大。

與醫院的“恩怨”

在談到互聯網醫療的未來時,有一點不能不提到的就是互聯網醫療平臺與醫院的“恩怨”。

雖然從本質上來說,互聯網醫院其實是線下醫院的延伸,但直到如今,患者在家中接受互聯網診斷仍然被禁止。

在2018年4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官方層面首次正式承認了互聯網醫院的合法性,允許其線上開展部分常見病和慢性病的複診。但也提出,互聯網醫院必須要有實體醫療機構作為依託,線上線下都要受到監管。

在醫改提出分級診療之後,互聯網醫療因為其適合開展遠端醫療的特點,一度被認為是實現分級診療的重要工具。但目前的發展情況難以令人滿意。

分級診療的理念,是將三甲醫院定位在解決疑難雜症的地位上,而50%的常見病則分流給下級的醫院。這樣理念無疑是有利於解決我國醫療資源不平衡的問題,但這樣的理念也觸動了既得利益者的蛋糕,畢竟誰也不願將眼睜睜到手的收入拱手讓人。對於醫院來說,患者的分流往往就意味著收入的流失,無論是分給互聯網醫院和下級醫院,都意味著收入的減少。因此,當下的互聯網醫療平臺主要以“小病”和“慢病”為主,其他的業務很難觸及。而這樣的情況也導致了互聯網醫療平臺當下盈利能力的有限。

只要醫院和醫院之間、醫院和互聯網醫院之間的利益衝突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互聯網醫療平臺的未來就始終還在陰霾之下。

寫在最後

從2015年成立,到5月4日預計正式IPO,平安好醫生只用了三年多的時間。

這三年,也是互聯網醫療融資熱潮的三年。

對於很多互聯網醫療平臺來說,在投資者對互聯網醫療的態度越來越謹慎的背景和港交所“未有盈利也可上市”的政策下,憑藉自身的流量和理念赴港IPO進行籌資以應對後續的虧損或者說繼續“燒錢”,正成為一個越來越具有誘惑力和操作性的新選項。

一旦成功上市,資本市場將給企業帶來較為充足的現金流以進行下一步的推廣和獲客行為,從而進一步擴大企業競爭壁壘,提高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勝出的幾率。有消息稱,微醫四大業務平臺中的“微醫療”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赴港上市。

4月22日,平安健康醫療在香港正式召開了全球發售會,距正式上市只有一步之遙。招股發佈會上披露,平安好醫生將全球發售約1.6億股股份,其中包括香港發售10,406,200股股份和國際發售149,688,000股股份,網上打新截止時間為4月26日12時,每手100股,每股發售價格區間為50.8-54.8港元,將在5月4日掛牌上市。

此次平安好醫生的IPO引入了包括全球最大的基金公司貝萊德、瑞士再保險、Capital Group以及正大集團在內的七家境外資本市場大咖。七名基石投資者將以5.5億美元的總額認購平安好醫生7.22%-7.79%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據香港明報的消息,平安好醫生港股IPO目前已獲115倍的超額認購,截止到4月26日早間的認購倍數已經達到295倍。機構投資者和資本市場對平安好醫生的未來持有明顯的樂觀態度,預期向好。

整體來看,Mason對平安好醫生的未來也持一定的樂觀態度。畢竟作為平安的“親兒子”和行業的第一,如果說有誰能夠率先走出虧損的泥潭,殺出互聯網醫療行業這片藍海,平安好醫生無疑是一個值得期待的物件。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其當下以及短期內還將持續的虧損、高昂的獲客成本和與醫院之間的“恩怨”,在發掘優質標的的同時也要注意存在的風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