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魯迅:要談國學,只有王國維有資格

1914年, 王國維與終身師友羅振玉合撰的《流沙墜簡》出版, 作家孫犁曾經在上世紀60年代買到過這部書的初版, 在他的回憶裡, “書店的標籤上定價是一百元,

為甲等一級, 可見其名貴, 也是我藏書中價錢最高的一種。 ”

這倒也符合魯迅曾經對羅振玉下的結論:“羅振玉印的書是很貴的。 ”初版書的封面是土黃色, 孫犁認為大概是“象徵流沙”, 給孫犁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書的裝幀:“紙是日本印書用的宣紙, 質地很好, 國內是很少見的”。

書中王國維考證了簡牘出土的地方:敦煌西北長城與羅布泊北面的古城, 以及和田東北的尼雅古城——這些地方分別出土了從兩漢到隋唐的簡牘。

書的內容則分為小學術數方技書、屯戍叢殘、簡牘遺文三卷:第一類涉及相馬、陰陽、獸醫、算術、曆學等雜項;而第二類則是屯邊軍士的器物、供給、烽燧、官方文件等;最後一類則是各種書信。

王國維在第二卷上功夫尤深, 他讓陳寅恪倍加推崇的“地下的實物和紙上的遺文互相釋證”的方法, 也在他對屯戍的研究中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並深深影響後來的陳夢家等學者。

就連魯迅這樣吝嗇好評的人, 也在《不懂的音譯》一文裡寫道:“中國有一部《流沙墜簡》, 印了將有十年了。 要談國學, 那才可以算一種研究國學的書。 開首有一篇長序, 是王國維先生作的, 要談國學, 只有他才可以算一個研究國學的人物。 ”

然而即使是孫犁這樣的愛藏書之人, 對於王國維的高深學問也保持了一定距離, 他收藏《流沙漢簡》幾十年,

但是“幾十年中, 也就打開過三次”。

于普通人而言, 王國維在敦煌遺物上下的工夫, 就顯得更加陌生了。 在他關於敦煌的諸多研究中, 還有對敦煌所出土的唐代寫本《切韻》與其他兩個殘篇對照的音韻學研究, 中國最早的一篇關於敦煌文學的論文也出自他之手——《敦煌的俗文學與敦煌小說》。

如今王國維被學界視作“敦煌學的拓荒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