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LV在印度可不好使,那邊的姑娘都喜歡著這個!

印度電影這兩年有點火啊!自去年開始《摔跤吧, 爸爸》席捲中國, 更得到了豆瓣評分9.2的高分(想想國產片有多少年沒有9分以上的影片了)。 今年更是乘勝追擊, 推出了《神秘巨星》、《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線》。

最近更是推出了一部史詩級古裝大片《帕德瑪瓦蒂王后》(Padmavati)根據蘇菲史詩《帕德瑪瓦特》改編, 講的是14世紀Chittor的拉傑普特國王Ratan(印度教)娶了絕世美女僧伽羅公主帕德瑪瓦蒂(佛教, 斯里蘭卡公主),

德里蘇丹阿勞烏丁•卡爾吉Alauddin Khalji(伊斯蘭教)覬覦王后的美貌, 便去攻打拉傑普特以奪取王后。 最後國王Ratan被暗箭所害戰死, 帕德瑪瓦蒂帶領婦女自焚殉國。

《帕德瑪瓦蒂王后》電影海報

影片上映後出現兩極化趨勢, 有人喜愛, 有人痛批。 甚至引起一系列騷亂,

一些人還要懸賞導演頭顱, 割女主角鼻子。 爭議1:在影片裡, 德里蘇丹阿勞烏丁•卡爾吉被描繪成一個穿著毛皮大衣、大口吃肉的野蠻人。 受到了不少歷史學家和評論家的批判認為歪曲歷史。 2:帕德瑪瓦蒂王后的故事被一些神學家認為是子虛烏有的, 並且一些女權主義者認為影片描繪女性自焚, 對當今印度女性處境是不良的引導。

《帕德瑪瓦蒂王后》電影本身來說女主角迪皮卡•帕度柯妮Deepika絕對是一大亮點, 戲份少但美得驚人, 明明棱角精緻得像個洋娃娃, 古裝扮相卻這樣清潤雋永, 意韻古典, 就算是花瓶也是個溫瑩剔透的玉瓶。 還能跳大段的舞蹈(人家這是必備技能, 你以為是X國呢)。

光是影片Ghoomar舞蹈中迪皮卡•帕度柯妮Deepika穿戴的服裝配飾就超過了30公斤!沒錯是30公斤!美女還能跳起舞來, 超人啊!

隔壁看官就說了:吹牛逼吧, 美國海豹突擊隊作戰負重才25公斤。

小妞又沒扛槍又沒穿盔甲,那裡來的分量?重量來自渾身戴滿的首飾和鑲滿寶石、黃金的紗麗。並且所有的黃金珠寶鑽石都是真的!

影片使用的珠寶來自著名的Tanishq 珠寶商。200多名工匠用了600多天,用400多公斤的黃金鑄造了影片中的首飾,當然還有數不清的鑽石和彩寶。

印度人對珠寶的需求實在太大,地鐵車廂中每位婦女都至少佩戴3件以上的珠寶配飾。讓印度人買個LV的包他們可能考慮再三,可用同樣的價錢買個珠寶他們眼睛都不眨就買了。

她們對珠光寶氣的生活根植於心,因為從小她們就開始佩戴珠寶首飾,往往長輩給晚輩的見面禮就是首飾。尤其在聚會、節慶、婚禮中珠寶首飾更是從裡到外、武裝到牙齒。

在印度人看來,珠寶從來都不是以“件”為單位,而是應該以“套系“為基礎。這種珠寶套裝的歷史起源於王室對於身份的追求,這些保守的統治者們希望用莊嚴而渾然一體的整體美感來彰顯自己的財富和權力。這種思想在民間流傳開來,每逢節日慶典,印度女子身上就會裝點以成套的首飾,行走起來叮呤噹啷。戴上數十種的各種承載著不同吉祥寓意的珠寶,從而形成一種華麗的獨有的印度風俗。

珠寶是印度女性的生命

印度的女性首飾種類繁多,有眉心墜、耳環、項鍊、戒指、手鏈、手鐲、發飾、額飾、胸飾、腳鏈等。印度人認為:“首飾是女性生活的一半”,女子應當充分地利用首飾打扮自己。即使家境清貧的婦女,也要傾其所有,佩戴一些低廉的金屬或塑膠首飾。

眉心墜、額飾

吉祥痣是印度婦女、小孩的一種裝飾,是前額正中點一個紅點,這稱之為吉祥痣,在印地語中叫“迪勒格”。其顏色不同,形狀各異,是一種宗教符號。吉祥痣上一定戴有眉心墜,可以是黃金可以是鑲嵌寶石,這種傳統延續了上千年。

鼻飾

印度的鼻飾文化有三四千年的歷史,鼻飾主要有鼻環和鼻釘。普遍認為佩戴鼻飾是印度女子是否已婚的標誌。但根據地方區域佩戴鼻飾的含義也不同,在印度一些貧窮的地方也有小女孩從小帶鼻釘,但是在印度寡婦一般不能再戴鼻飾。

耳環

傳統上來說,印度男性要戴一對耳飾的;已婚女性則必須戴耳環,空蕩蕩的耳垂意味著“喪偶”。

這種小鈴鐺/雨傘形狀叫Jhumka,是我最喜歡的耳環形狀。日常生活中戴的比較小,也就指甲蓋那麼大吧;尺寸超過大櫻桃,基本就是給新娘戴的了,一對22k黃金的耳環要用到14克以上。買不起純金的也沒關係,鍍金耳環超便宜,只要十幾二十塊。

▲把整個耳廓都蓋滿的耳飾

戒指

印度人的戒指不能只戴一隻,戒指和手鐲一體,蓋滿整個手背。

手鐲/手鏈

手鐲可真是永遠要疊戴的東西。哪怕是現在的塑膠手鐲,也是要一大串一大串戴的,尤其在北方幾個邦。手鐲也是傳統已婚女性必須戴的首飾之一(還有鼻環和婚姻項鍊)。Indian Jewellery- Dance of the Peacock這本書裡有個描述,我覺得特別誇張:“即使是在換手鐲的時候,女人也不會讓她的胳膊空蕩蕩。”

臂釧

泰米爾語管戴在大臂上的這種裝飾叫Vanki(k發g的音),現在還能在南印新娘和古典舞舞者的身上見到。

腰帶

腰帶有固定的一個金圈圈,也有寬鬆的鏈子;能戴在腰上,也能卡在胯上。硬的金圈圈叫Oddiyanam

腳鏈/腳鐲

這次在南印,發現從路都走不利索的小孩兒到白髮老婦,人人都戴腳鏈!光腳走在廟裡,叮叮作響,別提多有意思了。

腳趾上的戒指

Siddharth Kasliwal是齋普爾珠寶商場“寶石宮殿”的老闆,在他看來:珠寶在印度,就好比是一種信仰。即使在現代印度社會中,人們仍然相信寶石與行星、命運、財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小妞又沒扛槍又沒穿盔甲,那裡來的分量?重量來自渾身戴滿的首飾和鑲滿寶石、黃金的紗麗。並且所有的黃金珠寶鑽石都是真的!

影片使用的珠寶來自著名的Tanishq 珠寶商。200多名工匠用了600多天,用400多公斤的黃金鑄造了影片中的首飾,當然還有數不清的鑽石和彩寶。

印度人對珠寶的需求實在太大,地鐵車廂中每位婦女都至少佩戴3件以上的珠寶配飾。讓印度人買個LV的包他們可能考慮再三,可用同樣的價錢買個珠寶他們眼睛都不眨就買了。

她們對珠光寶氣的生活根植於心,因為從小她們就開始佩戴珠寶首飾,往往長輩給晚輩的見面禮就是首飾。尤其在聚會、節慶、婚禮中珠寶首飾更是從裡到外、武裝到牙齒。

在印度人看來,珠寶從來都不是以“件”為單位,而是應該以“套系“為基礎。這種珠寶套裝的歷史起源於王室對於身份的追求,這些保守的統治者們希望用莊嚴而渾然一體的整體美感來彰顯自己的財富和權力。這種思想在民間流傳開來,每逢節日慶典,印度女子身上就會裝點以成套的首飾,行走起來叮呤噹啷。戴上數十種的各種承載著不同吉祥寓意的珠寶,從而形成一種華麗的獨有的印度風俗。

珠寶是印度女性的生命

印度的女性首飾種類繁多,有眉心墜、耳環、項鍊、戒指、手鏈、手鐲、發飾、額飾、胸飾、腳鏈等。印度人認為:“首飾是女性生活的一半”,女子應當充分地利用首飾打扮自己。即使家境清貧的婦女,也要傾其所有,佩戴一些低廉的金屬或塑膠首飾。

眉心墜、額飾

吉祥痣是印度婦女、小孩的一種裝飾,是前額正中點一個紅點,這稱之為吉祥痣,在印地語中叫“迪勒格”。其顏色不同,形狀各異,是一種宗教符號。吉祥痣上一定戴有眉心墜,可以是黃金可以是鑲嵌寶石,這種傳統延續了上千年。

鼻飾

印度的鼻飾文化有三四千年的歷史,鼻飾主要有鼻環和鼻釘。普遍認為佩戴鼻飾是印度女子是否已婚的標誌。但根據地方區域佩戴鼻飾的含義也不同,在印度一些貧窮的地方也有小女孩從小帶鼻釘,但是在印度寡婦一般不能再戴鼻飾。

耳環

傳統上來說,印度男性要戴一對耳飾的;已婚女性則必須戴耳環,空蕩蕩的耳垂意味著“喪偶”。

這種小鈴鐺/雨傘形狀叫Jhumka,是我最喜歡的耳環形狀。日常生活中戴的比較小,也就指甲蓋那麼大吧;尺寸超過大櫻桃,基本就是給新娘戴的了,一對22k黃金的耳環要用到14克以上。買不起純金的也沒關係,鍍金耳環超便宜,只要十幾二十塊。

▲把整個耳廓都蓋滿的耳飾

戒指

印度人的戒指不能只戴一隻,戒指和手鐲一體,蓋滿整個手背。

手鐲/手鏈

手鐲可真是永遠要疊戴的東西。哪怕是現在的塑膠手鐲,也是要一大串一大串戴的,尤其在北方幾個邦。手鐲也是傳統已婚女性必須戴的首飾之一(還有鼻環和婚姻項鍊)。Indian Jewellery- Dance of the Peacock這本書裡有個描述,我覺得特別誇張:“即使是在換手鐲的時候,女人也不會讓她的胳膊空蕩蕩。”

臂釧

泰米爾語管戴在大臂上的這種裝飾叫Vanki(k發g的音),現在還能在南印新娘和古典舞舞者的身上見到。

腰帶

腰帶有固定的一個金圈圈,也有寬鬆的鏈子;能戴在腰上,也能卡在胯上。硬的金圈圈叫Oddiyanam

腳鏈/腳鐲

這次在南印,發現從路都走不利索的小孩兒到白髮老婦,人人都戴腳鏈!光腳走在廟裡,叮叮作響,別提多有意思了。

腳趾上的戒指

Siddharth Kasliwal是齋普爾珠寶商場“寶石宮殿”的老闆,在他看來:珠寶在印度,就好比是一種信仰。即使在現代印度社會中,人們仍然相信寶石與行星、命運、財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