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清新環境2017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4月28日消息, 清新環境(002573)2017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概述

2017年, 公司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業務繼續深入拓展。 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啟動實施三年多來, 超低排放改造按照東部、中部、西部的順序在循序推進, 機組容量也從大型火電機組往中小機組及燃煤鍋爐逐漸展開。 公司在大型火電機組超低改造方面保持領先優勢, 不斷向中西部地區和區域客戶深化發展, 而中小機組及燃煤鍋爐的改造方面則繼續快速增長。 根據中電聯發佈的官方統計資料, 2017年公司燃煤電廠脫硫超低排放改造業務訂單獲取量、工程投運量指標連續三年排名第一,

其他多項指標保持領先, 強化了公司在大氣治理行業的領先地位。

在非電領域, 公司已經在佈局的鋼鐵、焦化、有色、石化等領域實施更多工程案例和獲取更多市場訂單。 2017年是工業污染治理領域受到高度關注的一年。 隨著中央環保督察機制的不斷完善, 目前已實現了全國31個省市全覆蓋。 2017年6月, 環保部發佈關於徵求《鋼鐵燒結、球團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等20項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修改單(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大幅提升鋼鐵燒結、球團等工業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標準, 增加陶瓷、平板玻璃等行業特別排放限值。 隨著新標準逐步落地, 非電領域的多個工業行業煙氣提標改造將迎來新的增長空間。

此外, 公司也在拓展燃煤電廠煙氣除水、脫硫廢水零排放等新業務, 以保障公司在火電領域業務的持續發展。 預計未來, 隨著國家對污染排放標準的嚴控, 燃煤電廠將深入推進多種污染物綜合治理, 非電市場將持續景氣, 公司業務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1、運營業務方面

報告期前已投運的脫硫脫硝除塵運營項目正常運行, 持續為公司貢獻力量。 報告期內, 公司簽訂的江蘇徐礦綜合利用發電有限公司2×300MW級迴圈流化床機組煙氣脫硫除塵改造BOT項目, 已於2017年通過環保驗收正式投產;河南神火發電有限公司1×600MW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BOT專案已於2017年通過環保驗收, 正式投產;2017年6月, 公司與中鹽吉蘭泰鹽化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中鹽吉蘭泰鹽化集團有限公司2×135MW機組超低排放項目煙氣脫硫除塵改造工程BOT專案,

目前專案在建。 2017年12月, 公司與山東菏澤福林熱力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山東菏澤福林熱力科技有限公司2×170t/h+1×130t/h迴圈流化床鍋爐+2×B25次高溫次高壓汽輪發電機組煙氣超低排放專案一期工程BOT合同, 目前專案在建。

2、建造業務方面

報告期內, 公司在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方面深入拓展, 在中小鍋爐、非電燃煤鍋爐提標改造和工業煙氣治理方面則保持了快速增長。

未來大氣治理的工程建造業務方面, 預期中小鍋爐和非電燃煤鍋爐改造將保持較快增長, 非電工業煙氣治理則將從逐步啟動過度到全面展開。

3、投資並購方面

4、技術研發方面

公司堅持以技術創新引領發展, 長期持續投入研發, 引領行業技術發展。 公司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單塔一體化脫硫除塵深度淨化技術(SPC-3D技術),對現役機組提效改造及新建機組實現SO2和煙塵的特別排放限值及深度淨化帶來創新性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目前已經成功幫助全國600餘台套機組實現超低排放。

公司自主研發的濕法零補水技術, 成功中標京能五間房新建2×660MW機組脫硫除塵零補水項目, 該項目成功實現了SPC-3D單塔一體化脫硫除塵深度淨化技術和濕法脫硫零補水技術的首次同期應用。 新一代活性焦幹法多污染物脫除技術、濕法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高效節能脫硫技術、SCR煙氣脫硝系統性能優化及三氧化硫控制技術、燃煤鍋爐煙氣脫汞、燃煤電廠廢水零排放、船舶煙氣脫硫脫硝技術、濕法脫硫煙氣節水消白技術、低溫脫硝技術等新技術和新工藝,

也正逐步推向市場。

二、核心競爭力分析

公司是一家以工業污染治理為主業, 集技術研發、項目投資、工程設計、施工建設以及運營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環境服務商。 應社會及市場發展需求, 公司亦逐漸發展成為技術領先、業績優良的集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及深加工為一體的集團化公司。 公司在技術創新、品牌行銷、建造運營、管理能力和經營理念等要素上的領先優勢構成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1、技術創新優勢

公司作為擁有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的高科技環保企業, 憑藉創新思維、創新機制和創新平臺,研發並擁有了高效脫硫技術、高效噴淋技術、高效除塵技術、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CR)、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法(SNCR)、活性焦幹法煙氣淨化技術、褐煤制焦技術、單塔一體化脫硫除塵深度淨化技術(SPC-3D)、濕法煙氣提水技術、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靜電增強型管束除塵除霧技術、三氧化硫控制技術、燃煤煙氣脫汞技術,SCR/SNCR混合法技術、船舶煙氣脫硫脫硝技術、濕法脫硫煙氣節水消白技術、低溫脫硝等煙氣脫硫脫硝等一系列環保節能技術,並成功將自主研發的技術應用於電力、冶金、石化等多個行業工業煙氣的治理中。目前公司已經獲得各類核心技術專利近90項,正在申請的專利40余項。特別是公司成功自主研發的單塔一體化脫硫除塵深度淨化技術(SPC-3D技術),為助力我國大型火電以低成本實現超低排放提供了創新性的解決方案。該技術比常規技術更節省投資,脫硫除塵效率更高,且具有改造工期短、工程量小、不額外占地等多項突出特點,並於2014年12月獲得中電聯組織業內權威專家評審會一致認可。截至目前,該技術已經成功運用于國內600餘台套火電機組的超低排放運營中。

2、品牌行銷優勢

品牌的核心價值是項目的品質,項目品質的根本是品質和安全。安全是品牌的生命線,品質是品牌的源動力。公司設立了專門的品牌行銷中心,積極開展多次國際性、全國性、區域性的品牌推廣活動。公司還通過紙媒、網媒、新媒體等多種形式進行不同主題報導和宣傳。2017年,公司獲得了"2017年中國財經峰會傑出品牌形象獎"、"大氣污染治理引領企業(綠英獎)"、"2017年度環保技術國際智匯百強企業"、"2017中關村高成長企業TOP100"、"中國能源研究會研究創新獎"董事會"金圓桌獎"、"金駿馬獎"、中國上市公司口碑榜"最具社會責任獎"等多項獎項,公司現為中國環保產業協會會員單位,環境科學學會理事單位,環境商會常務副會長單位。

3、建造運營優勢公司作為國家首批獲得特許經營試點資格的專業環保公司,擁有從30MW到1000MW機組百餘套脫硫脫硝

除塵裝置建設及運營業績。公司為燃煤電廠客戶提供包括開發、設計、建設(設備供貨、土建安裝)、調試運行、性能保證及技術培訓與支援在內的煙氣脫硫、脫硝設施總承包"交鑰匙"工程以及包括投資、設計、建設、運行、維護檢修在內的煙氣脫硫、除塵、脫硝全套解決方案。公司承建的多個運營專案鑄就了公司過硬的建設運營能力,為公司積累出寶貴的運營經驗。根據中電聯公佈的2017年運營業績排名,公司運營業務量排名全行業第二,在民營企業中位居第一。

4、管理能力優勢

上市公司管理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動態持續的任務和命題。公司擁有經驗豐富的高級管理人才和研發創新能力強的研發人才,並培養了一批設計水準高、技術操作能力強、煙氣治理經驗豐富的建設運營隊伍,能為客戶提供專業、高效、安全的服務。公司依託多年豐富的運營經驗和管理體系,保持脫硫脫硝運營業務的競爭優勢。同時針對靈活多變的市場,公司建立了一支高效的市場和採購團隊,構建了高效、靈活的市場行銷和經營管理機制。

5、經營理念優勢

公司秉承"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攜手同行業優質企業進行戰略合作,整合環保市場資源,打造環保產業平臺型公司,在整合市場的同時引領行業共同發展。公司與華電工程、浙大網新(600797)、浙江天地、黃河勘測規劃設計公司等十余家優質同行企業簽定了戰略合作協定,並實現多個項目落地,共同推動了火電廠煙氣超低排放業務的發展。在其他業務拓展方面,公司也通過基金投資和直接投資等形式,投資了必可測等優質項目,打造公司業務發展的多元生態。

三、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

(一)、行業格局與趨勢

"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國家將以各項政策制度及環保督查行動等保證環保行業發展方向向改善環境品質轉變,為我國環保產業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奠定了制度規劃基礎。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壓力不斷增大,國家和民眾對於環保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2007年政府將環保支出科目正式納入國家財政預算。"十一五"以來,國家用於環境污染治理的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十二五"期間,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年均達到8557億元,占GDP的比重為1.45%。2013年起陸續落地的"大氣十條"、"水十條"和"土十條"正式打響三大戰役,預計大氣、水、土壤治理將引領13萬億元的環保投資。

在環保投資快速增長的同時,政策和監管的加嚴倒逼污染企業釋放環保治理需求,投資需求雙輪驅動為環保產業高速發展加足馬力。一方面,環保部門話語權提升,執法力度加大讓污染無所遁形。最嚴"新環保法"的頒佈、垂直化管理環境監測權的回收強化了環保部門的監管問責,污染瞞報、資料造假等現象會得到進一步遏制,隱藏的環保治理需求將得到釋放;另一方面,環保標準的提升,指標體系的完善細化會打開新市場。

政府部門也在推動環境管理變革創新,大力推廣垂直管理、事中事後監管為代表的改革創新。"垂直管理"需要監測力度的不斷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以環境考核品質為目標,需要更多環境諮詢服務,催化環境治理需求。監管力度加強主要體現在提出"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等嚴格責任制度,並通過環保督察巡視、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等落實地方環境保護責任,通過環境司法、排汙許可、損害賠償等方式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在大氣治理方面,"十三五"期間煙氣治理重點將從單一火電企業,擴展到石油化工、鋼鐵、水泥、包裝印刷等更多工業行業。針對火電超低排放市場,2014年發佈的《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國所有具備條件的電廠實現超低排放,東部2017年完成,中部地區爭取在2018年前完成,西部地區2020年完成。非電工業領域煙氣治理需求在近年來則逐步凸顯,《"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針對鋼鐵、建材、工業鍋爐等行業提出明確要求,如針對鋼鐵提出"未納入淘汰計畫的燒結機和球團生產設備全部實施全煙氣脫硫"、針對水泥提出"水泥窯全部實施煙氣脫硝"等。2017年是"大氣十條"的終考年,非電行業對大氣污染尤其不可忽視,非電行業的後續治理將成為未來幾年國家大氣治理的重點。

進入新時期,"十九大"重點強調了綠色發展這一定義,並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同時將"兩山論"、"最嚴格的環保制度"寫入黨章。環保問題又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矛盾的重點之一,只有尊重自然的演變過程,改變粗獷的發展方式,才能最終取得生態文明的最終勝利。

(二)、公司戰略展望火電煙氣脫硫脫硝除塵超低排放改造業務是公司目前聚焦的核心業務,也給公司近幾年發展帶來較大

發展機遇,從連續三年業績資料來看,公司的各項主要會計資料和業績指標的增長率均居於同行業前列。

火電行業超低排放的大型機組已經逐步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務,接下來主力需求是在中小熱電及自備電廠的治理改造,這類需求依然不少。未來火電業務拓展方向還包括大氣污染物治理種類增加和廢水、固廢、節能等更多綜合治理需求。

公司也正穩步有序的推動包括石化、鋼鐵、水泥、玻璃、碳素等行業在內的非電工業行業煙氣治理技術的研究開發、工程應用、市場開拓與資產並購。公司將繼續重視科技研發,堅持以技術領先作為核心競爭力帶動非電業務的發展,把火電廠超低排放的領先技術拓展應用到各個非電行業領域,進入更加廣闊的煙氣治理市場。

在國際拓展方面,新設立印度子公司、德國合資公司,在開拓國際市場工程業務的同時,將國外子公司等平臺作為對外服務交流的視窗,結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發揮技術與資本優勢,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循序漸進開展國際業務對接和合作。在智慧環保等環保新業務方面,積極探索互聯網環保業務,開展遠端技術服務,説明工業夥伴提高經營效率,實現產業清潔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公司目前戰略定位是一家以工業煙氣治理為主業,集技術研發、項目投資、工程設計、施工建設以及運營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運營商;其他補充業務方面,公司的子公司也涉及節能和餘熱供應、資源綜合利用等業務。未來,公司將立足節能環保領域,強化火電超低排放改造及運營業務,積極拓展非電領域,拓展工業煙氣治理佈局,培育固廢處置和資源綜合利用等業務,並通過投資並購積極佈局新增長點,成長為一家集團化、創新型的節能環保產業集團。

(三)、公司經營計畫

1、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公司將在技術研發上持續大力投入,按研發方向建立研發室和課題組垂直管理模式,建立多專案管理體系,實現專案的動態管理和視覺化,保障在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研究開發方面形成突破。進一步完善技術平臺,加大與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共同申報國家級重大科研課題。

同時加強技術研發團隊建設,建立合理的人才培養通道,提高研發人員的創新能力、設計能力、溝通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持續提升公司在技術創新方面的領先優勢。

2、安全生產

2017年我國工程行業內發生了數起典型的安全事故,引發全社會警醒。公司作為一家主要從事工程建造和運營維護業務的環保企業,2017年強化監管、狠抓落實,堅決防止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為了應對新的安全生產管理形勢,在公司層面成立了安全生產委員會並由公司總裁親自擔任安委會主任,並成立專門的品質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各類日常安全生產監管和定期不定期巡查,確保公司工程和運營事業的安全生產。

3、品牌行銷

公司將持續加強行銷策劃推廣的專業性、針對性、主動性以及對於市場研究深度、廣度及未來指導性,同時針對市場侵權行為進行強有力的反擊行銷,通過專利維權訴訟提升公司品牌影響力,提升公司在行業客戶和合作夥伴中的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品牌的核心價值是項目的品質,項目品質的根本是品質和安全。

2018年,公司將通過更多媒體宣傳、學術交流、行銷推廣等多種形式的品牌行銷活動讓市場和客戶更好地理解公司追求卓越品質、打造精品項目的能力和決心,締造環保行業的清新品牌。

4、市場拓展在通過持續的技術升級提高產品品質和優化建造運營水準的基礎上,市場行銷部門將繼續發揮單塔一

體化脫硫除塵深度淨化(SPC-3D)技術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力爭快速擴大超低排放市場空間,鞏固公司在脫硫脫硝除塵市場的領先地位,並逐步將新技術應用到非電領域,佈局和拓展非電行業大氣治理市場。

公司立足本土走向海外,通過海外子公司繼續拓展海外業務,實現公司國際化發展的戰略佈局。商業模式拓展上繼續突破和創新,整合行業各方面資源共同打造環保產業的平臺型公司,與同行企業攜手推動超低排放事業的發展,實現公司業績跨越式增長。

5、外延並購

在保持內生式快速發展的同時,公司將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平臺,輔以外延式擴張,在環保、節能等領域尋求優質並購標的,促進公司可持續發展。2017年初公司公告了對北京博惠通公司的現金收購方案,目前已辦理完成相關事宜。2017年末公司公告了認購北京必可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定向發行股份的公告,目前已辦理完成相關事宜。2017年監管層對資本市場特別是增發、並購等具體業務方面有了更多新政策和視窗指導,公司投資部門需要積極跟進政策變化,及時捕捉行業投資機會,為新形勢下公司的投資並購創造更多的發力點,為公司的中長期發展佈局做出貢獻。

6、管理提升

公司將繼續強化經營計畫管理,深度優化管理流程,在管理過程中做到有抓有放,"抓兩頭、放中間",即公司管理要抓好"目標確定、考核評價"的兩頭,而經營過程中主要抓住關鍵點。在強化戰略協同和風險管控的前提下,注重資源配置優化和效率品質提升,實現管控和高效的辯證統一,從而充分調動各個事業部及各分子公司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推動公司綜合管理水準再上臺階。

(四)可能面對的風險

1、行業快速變化和市場競爭風險我國環保行業總體處於快速增長的階段,超低排放行業近幾年也保持快速增長,但各地政策推進和配

套措施的逐步落地,更多的行業中小競爭者也不斷湧現。在超低排放啟動三年以後,更多的行業競爭者湧現出來,不同的技術路線和價格競爭策略,勢必影響公司的市場拓展和業績穩定性。針對此類競爭性風險,公司將積極跟蹤、事前研判行業趨勢和市場競爭的變化,有效管控外部環境風險,針對性突破開拓新的競爭藍海,保證公司的盈利水準和可持續發展。

2、業務快速增長帶來的管理風險

隨著公司業務拓展和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公司經營呈現技術多樣化、業務模式多樣化特徵,公司的員工人數不斷增加,管理的廣度和深度在逐步加大,對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公司現有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能否適應公司所處的內外部環境的變化,都是影響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針對該風險,公司將積極轉變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加強人員培訓和人才儲備,強化內部管理和執行力,積極推進各項內部控制制度,推進公司管理水準提升。

3、應收增加帶來的現金管理風險超低排放市場啟動以來公司取得了優異的成績,EPC工程業務爆發式增長,這一方面證明了公司競爭

力的提升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應收賬款的快速上升,對公司的現金流管理構成挑戰,也影響公司的長期穩健發展。另一方面,今年宏觀經濟低迷也加劇了客戶的回款風險。針對該風險,公司加大了對應收款項的管理力度,專案落實到人,把回款率納入考核指標,減少應收款項的沉澱,將應收比例控制在合理的目標範圍內。同時公司積極拓展融資管道,通過企業綠色債券、超短融等融資工具保障公司現金流管理的穩定。

4、投資並購業績達標和整合風險

公司的並購和投資項目都經過了慎重的可行性研究及充分論證,但不排除由於國家宏觀產業政策、地方政府財政政策、預測分析資料偏差、新並購或投資公司運營能力及公司整合能力等因素影響造成業績不達預期和整合不到位的風險。針對該風險,公司將強化對相關產業政策研究,定期核查投資專案可行性,適時動態進行調整,同時加強對投資專案的內控管理,強化整合、形成合力,實現公司預期的投資目標。

憑藉創新思維、創新機制和創新平臺,研發並擁有了高效脫硫技術、高效噴淋技術、高效除塵技術、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CR)、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法(SNCR)、活性焦幹法煙氣淨化技術、褐煤制焦技術、單塔一體化脫硫除塵深度淨化技術(SPC-3D)、濕法煙氣提水技術、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靜電增強型管束除塵除霧技術、三氧化硫控制技術、燃煤煙氣脫汞技術,SCR/SNCR混合法技術、船舶煙氣脫硫脫硝技術、濕法脫硫煙氣節水消白技術、低溫脫硝等煙氣脫硫脫硝等一系列環保節能技術,並成功將自主研發的技術應用於電力、冶金、石化等多個行業工業煙氣的治理中。目前公司已經獲得各類核心技術專利近90項,正在申請的專利40余項。特別是公司成功自主研發的單塔一體化脫硫除塵深度淨化技術(SPC-3D技術),為助力我國大型火電以低成本實現超低排放提供了創新性的解決方案。該技術比常規技術更節省投資,脫硫除塵效率更高,且具有改造工期短、工程量小、不額外占地等多項突出特點,並於2014年12月獲得中電聯組織業內權威專家評審會一致認可。截至目前,該技術已經成功運用于國內600餘台套火電機組的超低排放運營中。

2、品牌行銷優勢

品牌的核心價值是項目的品質,項目品質的根本是品質和安全。安全是品牌的生命線,品質是品牌的源動力。公司設立了專門的品牌行銷中心,積極開展多次國際性、全國性、區域性的品牌推廣活動。公司還通過紙媒、網媒、新媒體等多種形式進行不同主題報導和宣傳。2017年,公司獲得了"2017年中國財經峰會傑出品牌形象獎"、"大氣污染治理引領企業(綠英獎)"、"2017年度環保技術國際智匯百強企業"、"2017中關村高成長企業TOP100"、"中國能源研究會研究創新獎"董事會"金圓桌獎"、"金駿馬獎"、中國上市公司口碑榜"最具社會責任獎"等多項獎項,公司現為中國環保產業協會會員單位,環境科學學會理事單位,環境商會常務副會長單位。

3、建造運營優勢公司作為國家首批獲得特許經營試點資格的專業環保公司,擁有從30MW到1000MW機組百餘套脫硫脫硝

除塵裝置建設及運營業績。公司為燃煤電廠客戶提供包括開發、設計、建設(設備供貨、土建安裝)、調試運行、性能保證及技術培訓與支援在內的煙氣脫硫、脫硝設施總承包"交鑰匙"工程以及包括投資、設計、建設、運行、維護檢修在內的煙氣脫硫、除塵、脫硝全套解決方案。公司承建的多個運營專案鑄就了公司過硬的建設運營能力,為公司積累出寶貴的運營經驗。根據中電聯公佈的2017年運營業績排名,公司運營業務量排名全行業第二,在民營企業中位居第一。

4、管理能力優勢

上市公司管理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動態持續的任務和命題。公司擁有經驗豐富的高級管理人才和研發創新能力強的研發人才,並培養了一批設計水準高、技術操作能力強、煙氣治理經驗豐富的建設運營隊伍,能為客戶提供專業、高效、安全的服務。公司依託多年豐富的運營經驗和管理體系,保持脫硫脫硝運營業務的競爭優勢。同時針對靈活多變的市場,公司建立了一支高效的市場和採購團隊,構建了高效、靈活的市場行銷和經營管理機制。

5、經營理念優勢

公司秉承"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攜手同行業優質企業進行戰略合作,整合環保市場資源,打造環保產業平臺型公司,在整合市場的同時引領行業共同發展。公司與華電工程、浙大網新(600797)、浙江天地、黃河勘測規劃設計公司等十余家優質同行企業簽定了戰略合作協定,並實現多個項目落地,共同推動了火電廠煙氣超低排放業務的發展。在其他業務拓展方面,公司也通過基金投資和直接投資等形式,投資了必可測等優質項目,打造公司業務發展的多元生態。

三、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

(一)、行業格局與趨勢

"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國家將以各項政策制度及環保督查行動等保證環保行業發展方向向改善環境品質轉變,為我國環保產業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奠定了制度規劃基礎。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壓力不斷增大,國家和民眾對於環保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2007年政府將環保支出科目正式納入國家財政預算。"十一五"以來,國家用於環境污染治理的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十二五"期間,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年均達到8557億元,占GDP的比重為1.45%。2013年起陸續落地的"大氣十條"、"水十條"和"土十條"正式打響三大戰役,預計大氣、水、土壤治理將引領13萬億元的環保投資。

在環保投資快速增長的同時,政策和監管的加嚴倒逼污染企業釋放環保治理需求,投資需求雙輪驅動為環保產業高速發展加足馬力。一方面,環保部門話語權提升,執法力度加大讓污染無所遁形。最嚴"新環保法"的頒佈、垂直化管理環境監測權的回收強化了環保部門的監管問責,污染瞞報、資料造假等現象會得到進一步遏制,隱藏的環保治理需求將得到釋放;另一方面,環保標準的提升,指標體系的完善細化會打開新市場。

政府部門也在推動環境管理變革創新,大力推廣垂直管理、事中事後監管為代表的改革創新。"垂直管理"需要監測力度的不斷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以環境考核品質為目標,需要更多環境諮詢服務,催化環境治理需求。監管力度加強主要體現在提出"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等嚴格責任制度,並通過環保督察巡視、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等落實地方環境保護責任,通過環境司法、排汙許可、損害賠償等方式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在大氣治理方面,"十三五"期間煙氣治理重點將從單一火電企業,擴展到石油化工、鋼鐵、水泥、包裝印刷等更多工業行業。針對火電超低排放市場,2014年發佈的《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國所有具備條件的電廠實現超低排放,東部2017年完成,中部地區爭取在2018年前完成,西部地區2020年完成。非電工業領域煙氣治理需求在近年來則逐步凸顯,《"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針對鋼鐵、建材、工業鍋爐等行業提出明確要求,如針對鋼鐵提出"未納入淘汰計畫的燒結機和球團生產設備全部實施全煙氣脫硫"、針對水泥提出"水泥窯全部實施煙氣脫硝"等。2017年是"大氣十條"的終考年,非電行業對大氣污染尤其不可忽視,非電行業的後續治理將成為未來幾年國家大氣治理的重點。

進入新時期,"十九大"重點強調了綠色發展這一定義,並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同時將"兩山論"、"最嚴格的環保制度"寫入黨章。環保問題又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矛盾的重點之一,只有尊重自然的演變過程,改變粗獷的發展方式,才能最終取得生態文明的最終勝利。

(二)、公司戰略展望火電煙氣脫硫脫硝除塵超低排放改造業務是公司目前聚焦的核心業務,也給公司近幾年發展帶來較大

發展機遇,從連續三年業績資料來看,公司的各項主要會計資料和業績指標的增長率均居於同行業前列。

火電行業超低排放的大型機組已經逐步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務,接下來主力需求是在中小熱電及自備電廠的治理改造,這類需求依然不少。未來火電業務拓展方向還包括大氣污染物治理種類增加和廢水、固廢、節能等更多綜合治理需求。

公司也正穩步有序的推動包括石化、鋼鐵、水泥、玻璃、碳素等行業在內的非電工業行業煙氣治理技術的研究開發、工程應用、市場開拓與資產並購。公司將繼續重視科技研發,堅持以技術領先作為核心競爭力帶動非電業務的發展,把火電廠超低排放的領先技術拓展應用到各個非電行業領域,進入更加廣闊的煙氣治理市場。

在國際拓展方面,新設立印度子公司、德國合資公司,在開拓國際市場工程業務的同時,將國外子公司等平臺作為對外服務交流的視窗,結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發揮技術與資本優勢,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循序漸進開展國際業務對接和合作。在智慧環保等環保新業務方面,積極探索互聯網環保業務,開展遠端技術服務,説明工業夥伴提高經營效率,實現產業清潔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公司目前戰略定位是一家以工業煙氣治理為主業,集技術研發、項目投資、工程設計、施工建設以及運營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運營商;其他補充業務方面,公司的子公司也涉及節能和餘熱供應、資源綜合利用等業務。未來,公司將立足節能環保領域,強化火電超低排放改造及運營業務,積極拓展非電領域,拓展工業煙氣治理佈局,培育固廢處置和資源綜合利用等業務,並通過投資並購積極佈局新增長點,成長為一家集團化、創新型的節能環保產業集團。

(三)、公司經營計畫

1、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公司將在技術研發上持續大力投入,按研發方向建立研發室和課題組垂直管理模式,建立多專案管理體系,實現專案的動態管理和視覺化,保障在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研究開發方面形成突破。進一步完善技術平臺,加大與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共同申報國家級重大科研課題。

同時加強技術研發團隊建設,建立合理的人才培養通道,提高研發人員的創新能力、設計能力、溝通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持續提升公司在技術創新方面的領先優勢。

2、安全生產

2017年我國工程行業內發生了數起典型的安全事故,引發全社會警醒。公司作為一家主要從事工程建造和運營維護業務的環保企業,2017年強化監管、狠抓落實,堅決防止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為了應對新的安全生產管理形勢,在公司層面成立了安全生產委員會並由公司總裁親自擔任安委會主任,並成立專門的品質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各類日常安全生產監管和定期不定期巡查,確保公司工程和運營事業的安全生產。

3、品牌行銷

公司將持續加強行銷策劃推廣的專業性、針對性、主動性以及對於市場研究深度、廣度及未來指導性,同時針對市場侵權行為進行強有力的反擊行銷,通過專利維權訴訟提升公司品牌影響力,提升公司在行業客戶和合作夥伴中的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品牌的核心價值是項目的品質,項目品質的根本是品質和安全。

2018年,公司將通過更多媒體宣傳、學術交流、行銷推廣等多種形式的品牌行銷活動讓市場和客戶更好地理解公司追求卓越品質、打造精品項目的能力和決心,締造環保行業的清新品牌。

4、市場拓展在通過持續的技術升級提高產品品質和優化建造運營水準的基礎上,市場行銷部門將繼續發揮單塔一

體化脫硫除塵深度淨化(SPC-3D)技術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力爭快速擴大超低排放市場空間,鞏固公司在脫硫脫硝除塵市場的領先地位,並逐步將新技術應用到非電領域,佈局和拓展非電行業大氣治理市場。

公司立足本土走向海外,通過海外子公司繼續拓展海外業務,實現公司國際化發展的戰略佈局。商業模式拓展上繼續突破和創新,整合行業各方面資源共同打造環保產業的平臺型公司,與同行企業攜手推動超低排放事業的發展,實現公司業績跨越式增長。

5、外延並購

在保持內生式快速發展的同時,公司將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平臺,輔以外延式擴張,在環保、節能等領域尋求優質並購標的,促進公司可持續發展。2017年初公司公告了對北京博惠通公司的現金收購方案,目前已辦理完成相關事宜。2017年末公司公告了認購北京必可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定向發行股份的公告,目前已辦理完成相關事宜。2017年監管層對資本市場特別是增發、並購等具體業務方面有了更多新政策和視窗指導,公司投資部門需要積極跟進政策變化,及時捕捉行業投資機會,為新形勢下公司的投資並購創造更多的發力點,為公司的中長期發展佈局做出貢獻。

6、管理提升

公司將繼續強化經營計畫管理,深度優化管理流程,在管理過程中做到有抓有放,"抓兩頭、放中間",即公司管理要抓好"目標確定、考核評價"的兩頭,而經營過程中主要抓住關鍵點。在強化戰略協同和風險管控的前提下,注重資源配置優化和效率品質提升,實現管控和高效的辯證統一,從而充分調動各個事業部及各分子公司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推動公司綜合管理水準再上臺階。

(四)可能面對的風險

1、行業快速變化和市場競爭風險我國環保行業總體處於快速增長的階段,超低排放行業近幾年也保持快速增長,但各地政策推進和配

套措施的逐步落地,更多的行業中小競爭者也不斷湧現。在超低排放啟動三年以後,更多的行業競爭者湧現出來,不同的技術路線和價格競爭策略,勢必影響公司的市場拓展和業績穩定性。針對此類競爭性風險,公司將積極跟蹤、事前研判行業趨勢和市場競爭的變化,有效管控外部環境風險,針對性突破開拓新的競爭藍海,保證公司的盈利水準和可持續發展。

2、業務快速增長帶來的管理風險

隨著公司業務拓展和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公司經營呈現技術多樣化、業務模式多樣化特徵,公司的員工人數不斷增加,管理的廣度和深度在逐步加大,對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公司現有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能否適應公司所處的內外部環境的變化,都是影響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針對該風險,公司將積極轉變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加強人員培訓和人才儲備,強化內部管理和執行力,積極推進各項內部控制制度,推進公司管理水準提升。

3、應收增加帶來的現金管理風險超低排放市場啟動以來公司取得了優異的成績,EPC工程業務爆發式增長,這一方面證明了公司競爭

力的提升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應收賬款的快速上升,對公司的現金流管理構成挑戰,也影響公司的長期穩健發展。另一方面,今年宏觀經濟低迷也加劇了客戶的回款風險。針對該風險,公司加大了對應收款項的管理力度,專案落實到人,把回款率納入考核指標,減少應收款項的沉澱,將應收比例控制在合理的目標範圍內。同時公司積極拓展融資管道,通過企業綠色債券、超短融等融資工具保障公司現金流管理的穩定。

4、投資並購業績達標和整合風險

公司的並購和投資項目都經過了慎重的可行性研究及充分論證,但不排除由於國家宏觀產業政策、地方政府財政政策、預測分析資料偏差、新並購或投資公司運營能力及公司整合能力等因素影響造成業績不達預期和整合不到位的風險。針對該風險,公司將強化對相關產業政策研究,定期核查投資專案可行性,適時動態進行調整,同時加強對投資專案的內控管理,強化整合、形成合力,實現公司預期的投資目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