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戚薇:陳可和我,都沒有躺贏的命

文|一炸(珞思影視研究組)

在《北京女子圖鑒》之前, 戚薇並非沒有拍過都市畫風的女人劇。 《我是杜拉拉》和《你好喬安》裡, 乍眼看去, 杜拉拉以及喬安, 也是穿梭於上海這樣超級大都會裡的時裝精。 擴大到其他類型的作品, 不論是瑪麗蘇光環刺眼的偶像片, 還是婆婆媽媽狗血不停的生活戲, 戚薇也總是一副都市女強人模樣。 甚至於她本人自詡的花名“戚哥”, 都透著灑脫、不怕事的拼勁。

但這些角色與戚薇本人沒有太多交集。 直到《北京女子圖鑒》裡的北漂女孩陳可, 這名來自四川的北漂姑娘, 讓戚薇掏出了自己這些年來所有的北漂和滬漂經歷。

戚薇本色出演《北京女子圖鑒》

和陳可的出發點一樣

希望自己的明天過得比今天要好

生在以安逸著稱的城市成都, 長相也如多數四川女孩一樣甜美嬌俏, 選秀出身, 從歌手轉型演員, 呆過上海、闖過北京的戚薇,

一路打拼到今天, 身上沒有半點安於現狀的樣子。 她說自己和陳可除了都是川妹子, 最大的相同點是對未來有著同樣的嚮往:“我們都不想要能看到天花板的生活, 希望自己的明天過得比今天要好。 ”

抱著這樣的目標, 2006年, 還未從大學畢業的戚薇報名參加《我型我秀》, 最終以全國10強的成績出道。 隨後幾年的歌手生涯, 與同門師兄袁成傑出過一首傳唱街頭的爆款神曲《外灘十八號》, 發行了路人沒怎麼聽說的專輯。 大眾再一次對戚薇留下印象, 是2010年與林心如、陳鍵鋒、楊冪等合作的《美人心計》。 她在劇中飾演美豔跋扈、游刃宮闈的館陶公主, 讓人驚覺——這位參加選秀、作為歌手都略顯小透明的女新人, 轉型拍戲竟有些棱角。

《美人心計》是戚薇從歌手轉型成演員的代表作

出道12年, 戚薇的星路未見一帆風順, 所以在拿到《北京女子圖鑒》的劇本後, 看到陳可, 她認為這是非她莫屬的角色, “她說的是我的事, 是我身邊發生的事, 不是我就是我朋友。 我要接下她, 我不想這個角色給任何人演。

回憶多年前剛到北京時的情景, 戚薇像說笑話一樣, 分享自己初到北京, 因為不適應北方乾燥天氣而天天流鼻血, 以致于一度懷疑自己得了白血病。 與人合租, 在北京最冷時候的街頭打車, 等了一個多小時仍等不到一輛空車, “我當時整個人都要被冰在那裡, 沒有辦法動了。 ”對於陳可的艱難, 陳可的委屈, 陳可的欲望, 戚薇表示自己統統都能理解。

初到北京時的陳可很青澀, 一如多年前闖蕩北京的戚薇

有欲望不是一件壞事

出道後第一個名牌包包是假的

將LV包包設置為桌面, 因為男友張超安於現狀而提出分手;遇到文藝軟飯男黃越彬, 機敏成熟如陳可, 竟像不諳世事的小女孩般, 一頭紮進外人看來破綻百出的渣男陷阱;對男閨蜜盧家凱的幾次示好置若罔聞, 搶在30歲的節點, 與北京人何志倉促步入婚姻, 面對男方賭博、不思進取, 跟自己完全相悖的價值觀, 陳可卻選擇一忍再忍……

陳可與文藝軟飯男黃越彬

劇中的陳可,生活中迎來送往各種上場又退場的男人。在戚薇看來,女生陷入愛情之後是沒有理性可言的,所以大家會不理解陳可怎麼能對黃越彬如此的沉迷,但戚薇認為不能用正常邏輯來看待一個掉進愛情裡的女孩,“陳可陷進愛情以後,就放棄了對黃越彬的判斷,腦子已經不清楚了。”

至於觀眾看來尤為惋惜的張超,戚薇卻表示如果是自己,也會作出與陳可相同的選擇。“這份愛情對我來說有點沉重。陳可和我,都屬於要奔跑的人,我們沒有躺贏的命。而張超不是能夠跑得起來的那種人。”

張超和陳可讓觀眾尤為惋惜

張超口中會讓女人迷失的“欲望”,戚薇無法認同這樣的觀點。她認為在如今的時代語境下,欲望已經是一個褒義詞,“有欲望不是一件壞事。如果這個欲望是好的,就是你前進的動力。比如說女生想買包,這樣東西是你的欲望,那麼你的努力要匹配這種欲望,需要更加努力改造自己,變成更好的自己。”

說到包包,戚薇大方坦白,出道後買的第一個名牌包包其實是假的,可依然帶給了她滿足和欣慰。等到自己終於有能力後,她又購入了這一款式的正品,“我把兩個包拿出來對比,比的不是包包了,而是我這一路經歷和努力的過程,終於有一天,我的努力配得上自己的dreambag。”

LV是陳可的dream bag

陳可不能代表任何人

她解決問題的辦法都可以拿來討論

論小鎮青年闖蕩大都市的人生,國內從不缺故事可講。容納下2100多萬人口的帝都北京,每年都不乏懷揣目標而來的新青年,北漂也好,北奔也罷,看上去充滿傳奇,背後可能隱藏著無數紮心。因此,《北京女子圖鑒》自開播以來,戚薇演的女主角陳可和她的生活,每一周更新都會引起一波討論爭議。

關於劇中的人物和故事,戚薇不認為電視劇創作是為了要代表誰,“沒有任何一個人的故事完完全全代表一群人,我們只有分享,沒有代表。”儘管陳可談了好幾段戀愛,遇到過很多異性,戚薇表示,這樣設定並不是說每個奮鬥中的年輕女孩都會有很豐富的感情經歷,只是想借助陳可的故事告訴大家一些經驗,“這麼多的不順利與不合適,是為了讓大家能找到那些真正合適的。彎路不一定要自己走,希望陳可走的彎路,你可以繞行”。

女上司“顧總”是陳可的職場icon

借閨蜜王佳佳的手段獲得陌生男人買單的昂貴衣裙和香水;想要跳槽時,尋求曾欲潛規則自己的男上司的幫助;在北京一路攀爬,陳可似乎離不開男同學、男上司、男老闆的援手……基於陳可的種種際遇,有網友對角色的價值觀提出質疑,這些在戚薇看來,都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她恰恰認為,如果觀眾對人物一面倒的叫好,才說明角色創作存在問題。“任何人都會拿自己的價值觀看待作品裡的人物,評判她這樣做對或者不對。我認為現實生活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做到沒有負面聲音,有人喜歡你,就有人不喜歡你。陳可也一樣,她一定要做到這樣,才是真實,如果都是好話,是我們創作上的一種失敗。”

好比陳可選擇何志結婚,而不顧與盧家凱“如果大家到30歲都沒結婚,就湊合一起過”的提議,戚薇表示特別能夠理解觀眾用自己的標準衡量一個角色,所以非常歡迎大家踴躍討論陳可的每一個行為,“陳可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都可以拿出來討論”。

陳可與文藝軟飯男黃越彬

劇中的陳可,生活中迎來送往各種上場又退場的男人。在戚薇看來,女生陷入愛情之後是沒有理性可言的,所以大家會不理解陳可怎麼能對黃越彬如此的沉迷,但戚薇認為不能用正常邏輯來看待一個掉進愛情裡的女孩,“陳可陷進愛情以後,就放棄了對黃越彬的判斷,腦子已經不清楚了。”

至於觀眾看來尤為惋惜的張超,戚薇卻表示如果是自己,也會作出與陳可相同的選擇。“這份愛情對我來說有點沉重。陳可和我,都屬於要奔跑的人,我們沒有躺贏的命。而張超不是能夠跑得起來的那種人。”

張超和陳可讓觀眾尤為惋惜

張超口中會讓女人迷失的“欲望”,戚薇無法認同這樣的觀點。她認為在如今的時代語境下,欲望已經是一個褒義詞,“有欲望不是一件壞事。如果這個欲望是好的,就是你前進的動力。比如說女生想買包,這樣東西是你的欲望,那麼你的努力要匹配這種欲望,需要更加努力改造自己,變成更好的自己。”

說到包包,戚薇大方坦白,出道後買的第一個名牌包包其實是假的,可依然帶給了她滿足和欣慰。等到自己終於有能力後,她又購入了這一款式的正品,“我把兩個包拿出來對比,比的不是包包了,而是我這一路經歷和努力的過程,終於有一天,我的努力配得上自己的dreambag。”

LV是陳可的dream bag

陳可不能代表任何人

她解決問題的辦法都可以拿來討論

論小鎮青年闖蕩大都市的人生,國內從不缺故事可講。容納下2100多萬人口的帝都北京,每年都不乏懷揣目標而來的新青年,北漂也好,北奔也罷,看上去充滿傳奇,背後可能隱藏著無數紮心。因此,《北京女子圖鑒》自開播以來,戚薇演的女主角陳可和她的生活,每一周更新都會引起一波討論爭議。

關於劇中的人物和故事,戚薇不認為電視劇創作是為了要代表誰,“沒有任何一個人的故事完完全全代表一群人,我們只有分享,沒有代表。”儘管陳可談了好幾段戀愛,遇到過很多異性,戚薇表示,這樣設定並不是說每個奮鬥中的年輕女孩都會有很豐富的感情經歷,只是想借助陳可的故事告訴大家一些經驗,“這麼多的不順利與不合適,是為了讓大家能找到那些真正合適的。彎路不一定要自己走,希望陳可走的彎路,你可以繞行”。

女上司“顧總”是陳可的職場icon

借閨蜜王佳佳的手段獲得陌生男人買單的昂貴衣裙和香水;想要跳槽時,尋求曾欲潛規則自己的男上司的幫助;在北京一路攀爬,陳可似乎離不開男同學、男上司、男老闆的援手……基於陳可的種種際遇,有網友對角色的價值觀提出質疑,這些在戚薇看來,都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她恰恰認為,如果觀眾對人物一面倒的叫好,才說明角色創作存在問題。“任何人都會拿自己的價值觀看待作品裡的人物,評判她這樣做對或者不對。我認為現實生活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做到沒有負面聲音,有人喜歡你,就有人不喜歡你。陳可也一樣,她一定要做到這樣,才是真實,如果都是好話,是我們創作上的一種失敗。”

好比陳可選擇何志結婚,而不顧與盧家凱“如果大家到30歲都沒結婚,就湊合一起過”的提議,戚薇表示特別能夠理解觀眾用自己的標準衡量一個角色,所以非常歡迎大家踴躍討論陳可的每一個行為,“陳可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都可以拿出來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