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2018“新一線”城市出爐,這才是逃離北上廣的最佳去處!

一部最新網劇《北京女子圖鑒》自開播來迅速躥紅, 網友紛紛表示從“北漂女”陳可(主角, 由戚薇飾演)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縮影, 無比真實, 無比認同。 為何“北漂上漂”之類的文學作品總能快速獲得市場反響?或許在這些一線城市打拼的年輕群體確實有這樣的共鳴:生存、壓力、拼搏、夢想、……

而近日, 一份《2018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出爐, 其結果卻有些出乎人意料。 曾經的“北漂、上漂、深漂”竟然有所回流?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有意思的變化吧。

一、“一線城市”有了微妙變化, 由“北上廣深”變為“上北深廣”

圖來自:介面

自《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發佈以來, “一線城市”的位次三年來首次發生了變化, 北京不再穩占城市榜單的第一位。

l “北上”排名互換:在代表城市人才吸引力與創新程度的未來可塑性指數中,

北京依舊排名第一, 但北京的GDP和城市人活躍度指數卻比去年下降了一位。

l “廣深”排名互換:深圳的商業魅力指數在今年超越了廣州, 成為榜單的第三名。 除了專利數量連年居首, GDP也在2017年突破2萬億元, 深圳的城市包容度以及所培育出的創新土壤, 使得它持久向上的生長力在中國一線城市梯隊中更加突顯出來。

二、“新一線城市”變化喜人, 成都多項指標名列榜首

“新一線城市”的席次改變:

其中最受關注的“新一線城市榜單”中, 成都在五大指標: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各項指標都居榜首。

成都之所以能穩居新一線城市榜單,這根當地商業、經濟、及交通有著很大關係。

經濟方面:

近年來,成都市數位經濟產業規模持續壯大,電子資訊產業基礎扎實、發展迅速,已在積體電路、新型顯示、電腦、網路通信、電子元器件、資訊安全、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領域形成較強優勢,是全國首批、中西部唯一的“中國軟體名城”。同時,2018年中國城市數位經濟指數白皮書顯示,成都以86.7分的城市總分排名全國第五,僅次於上海、深圳、北京、廣州,領軍新一線城市。

交通方面:

成都的交通設施更是極為方便,是整個中國版圖中4個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無論是航空、鐵路還是城市內的軌道交通建設,基本成網的交通設施使成都躋身成為交通最具通達性的城市之一。

三、人才回流,二線城市崛起

日前,58同城發佈2017年《中國年輕白領就業報告》。資料顯示,成都、重慶、鄭州、武漢、杭州、長沙等新一線城市,成為年輕白領求職和企業招聘的熱門城市。

對於高端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將是決定未來城市競爭格局的重要因素。“得賢人者得天下”,錯過了先發優勢,當下“新一線城市”及“二線城市”又怎甘心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落後,落戶安家給補貼,更是使出了洪荒之力。

1、多種政策齊發,招引人才

越來越多城市都充分意識到,人才是城市發展的核心。其中關於西安人才引進還被網友編成了這樣一個段子:

去西安走親戚,員警問:“你是西安人嗎?”

答:“不是,我來走親戚的。”

員警:“帶回派出所,符合親友投靠落戶條件。”

去西安火車站轉車,員警問:“你什麼學歷?”

答:“本科。”

員警:“帶回派出所,辦學歷落戶,火車票錢報銷。”

誇張的手法,幽默的表現,讓人禁不住發笑。但是背後卻是二線城市對人才迫切需求的心態寫實。

2、與其在一線城市艱難拼殺,不如換一片天地

對於近日發佈的新一線城市排行,想必也將帶動一波人才的回流。上海、北京等地,巨大生存壓力,激烈競爭的工作環境,高房價和高消費,自然就形成了一種高門檻。

因為同一線城市一樣,對於在二線城市或者說那些“新一線城市”工作的年輕人來說,職業發展也將成為最主要的離職原因之一。一些年輕人覺得內部晉升遇到玻璃天花板,尤其是期望躋身管理崗位的話,領導者的位置畢竟有限,個人看不到進一步發展的空間。針對今天的90 後或者95 後,他們個性更加鮮明,不會忠實於某家公司,而是忠實於自己的內心訴求。

這就讓新生代的年輕人在夢想與現實的選擇中,變得更加現實主義,紛紛選擇“逃離北上廣”回到新一線或二三線城市中去。

人才的回流離不開城市帶給人的歸屬感和安全感。親人朋友圈子的固定,街巷交通,菜系小吃都會牽動自己神經。而在城市化進程中,個體的人越來越被忽視,於是有了“蟻族”。與融入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艱難相比,新一線城市更加包容,人的自由度更高,對於剛畢業的年輕人何樂而不為呢?

與其背負壓力,不如換一個開闊的陣地,你有考慮回歸自己的家鄉發展嗎?

成都之所以能穩居新一線城市榜單,這根當地商業、經濟、及交通有著很大關係。

經濟方面:

近年來,成都市數位經濟產業規模持續壯大,電子資訊產業基礎扎實、發展迅速,已在積體電路、新型顯示、電腦、網路通信、電子元器件、資訊安全、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領域形成較強優勢,是全國首批、中西部唯一的“中國軟體名城”。同時,2018年中國城市數位經濟指數白皮書顯示,成都以86.7分的城市總分排名全國第五,僅次於上海、深圳、北京、廣州,領軍新一線城市。

交通方面:

成都的交通設施更是極為方便,是整個中國版圖中4個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無論是航空、鐵路還是城市內的軌道交通建設,基本成網的交通設施使成都躋身成為交通最具通達性的城市之一。

三、人才回流,二線城市崛起

日前,58同城發佈2017年《中國年輕白領就業報告》。資料顯示,成都、重慶、鄭州、武漢、杭州、長沙等新一線城市,成為年輕白領求職和企業招聘的熱門城市。

對於高端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將是決定未來城市競爭格局的重要因素。“得賢人者得天下”,錯過了先發優勢,當下“新一線城市”及“二線城市”又怎甘心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落後,落戶安家給補貼,更是使出了洪荒之力。

1、多種政策齊發,招引人才

越來越多城市都充分意識到,人才是城市發展的核心。其中關於西安人才引進還被網友編成了這樣一個段子:

去西安走親戚,員警問:“你是西安人嗎?”

答:“不是,我來走親戚的。”

員警:“帶回派出所,符合親友投靠落戶條件。”

去西安火車站轉車,員警問:“你什麼學歷?”

答:“本科。”

員警:“帶回派出所,辦學歷落戶,火車票錢報銷。”

誇張的手法,幽默的表現,讓人禁不住發笑。但是背後卻是二線城市對人才迫切需求的心態寫實。

2、與其在一線城市艱難拼殺,不如換一片天地

對於近日發佈的新一線城市排行,想必也將帶動一波人才的回流。上海、北京等地,巨大生存壓力,激烈競爭的工作環境,高房價和高消費,自然就形成了一種高門檻。

因為同一線城市一樣,對於在二線城市或者說那些“新一線城市”工作的年輕人來說,職業發展也將成為最主要的離職原因之一。一些年輕人覺得內部晉升遇到玻璃天花板,尤其是期望躋身管理崗位的話,領導者的位置畢竟有限,個人看不到進一步發展的空間。針對今天的90 後或者95 後,他們個性更加鮮明,不會忠實於某家公司,而是忠實於自己的內心訴求。

這就讓新生代的年輕人在夢想與現實的選擇中,變得更加現實主義,紛紛選擇“逃離北上廣”回到新一線或二三線城市中去。

人才的回流離不開城市帶給人的歸屬感和安全感。親人朋友圈子的固定,街巷交通,菜系小吃都會牽動自己神經。而在城市化進程中,個體的人越來越被忽視,於是有了“蟻族”。與融入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艱難相比,新一線城市更加包容,人的自由度更高,對於剛畢業的年輕人何樂而不為呢?

與其背負壓力,不如換一個開闊的陣地,你有考慮回歸自己的家鄉發展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