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盧禹舜,家昌蝶彩流變陶瓷藝術展在山東濰坊舉行

主辦單位:

中國畫學會、中央數位電視書畫頻道、

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文化廳、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濰坊市人民政府

學術支持:

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

承辦單位:

中共濰坊市委宣傳部、濰坊報業集團、濰坊市文廣新局、

濰坊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濰坊銀行

協辦單位:

北京八荒錦繡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黑龍江八荒通神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黑龍江禹舜文化藝術研究院、禹舜美術館、

桂林八荒錦繡美術館、深圳椰子傳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展覽時間:2018年4月20日

展覽地點:山東省濰坊市魯台會展中心三層

藝術家:家昌

家昌 別號:蘭 蘭公

國家民族畫院院委、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理事、中華慈善總會理事、榮寶齋藝術顧問、高級陶藝師、著名設計師、畫家、雕塑家、自幼學藝, 少時受啟功、黃胄、李琦等多位書畫名家指導。 師從黃賣九、曹德兆、溫國良、張有清、張慧斌、馮傑、張玉東、王林旭、等藝術巨匠,

涉足藝術門類廣泛。 早年, 負笈英倫, 遊歷歐美, 廣聞博見, 研磨技法。 與眾多國際大家交流藝術理念, 深受東西方文化雙重影響, 後醉心于中國傳統藝術, 癡迷並致力於將東西方文化完美融合。 以中國文化基因融入國際語彙。 展示, 傳播中華藝術, 為中國藝術的國際化貢獻一份力量。 他由此被業內摯友和國際友人親切地稱為“中國傳統藝術守望者”。 他是藝術作品進入百萬元俱樂部, 全球最年輕的藝術家之一。 他是中國最年輕的以個人身份設立獎學金的藝術家, 他走遍大江南北, 用實際行動助力中國慈善事業, 他被中華慈善總會授予終身榮譽理事, 他的作品受到藝術評論界廣泛讚譽,
並得到社會民眾的喜愛。 他無窮的好奇心與豐沛的創意能力, 使他成為當代中國較具代表一!

藝術指導:盧禹舜

盧禹舜先生

現任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院務委員;

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

哈爾濱師範大學副校長、教授;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畫學會副會長;

第二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

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

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家昌感言

隨著交通的進步、網路的發達, 全球一體化進程加速推進, 世界變得越來越小, 分享中華文化, 與世界共用人類文明成果, 成了我一個不大不小的心願。 中國畫要與西方對話, 首先要解決的是審美的評判標準與思維的共識問題。

在中國美術漫長的發展歲月中, 抽象構成一直伴隨著我們, 儘管它從未發展到西方純抽象的地步。 但是, “詩意, 酒意, 畫意, 寫意”, 這些詞彙你一定不陌生, 一個意境幾近貫穿中華藝術史。 圖形方面更有太極、八卦等,

它們是抽象的, 也是哲學的。 尤其在狂草中, 由於語義的可識性程度大幅降低, 人們更注重的是欣賞其抽象的線條美。 當美術喪失了事物的表像因素, 人們開始覺得它難以理解, 其實抽象美術也並不是隨心所欲、任意而為的。 理解抽象美術和進行抽象表現, 其基礎是“異質同構”。 不同的事物具有同構關係, 如同炙熱的沸水可以變成堅硬的寒冰, 彼此可以互相轉化。 因為同構的存在, 一個物的局限就可以得到擴展, 就能使某種抽象的色彩形式, 與人的思想情感及外界事物產生共鳴。 貌似天馬行空, 表面看來差異很大的事物, 其關聯對應和互譯由此成為可能, 從而使藝術的表現成為可能, 同樣, 也正是這一點, 使抽象藝術的表現和理解成為可能。所以,當摒棄模仿自然的束縛,抽離物項的共同點,並加以藝術化,就成為了抽象藝術。它包含多種流派,並非某一個派別的名稱,它的形成是經過長期持續演進而來的。因而,無論是激進的西方藝術,還是中庸的中華藝術文化,抽象藝術的產生都是從一個偶然到必然的結果。

這一刻,我似乎找到了共識,即將藝術從物體的品質與空間中解放出來,將其與一切可以辨認之事物完全隔絕!我把豐富多彩的自然物象提煉和簡化為本質的藝術元素,從具體的事物中,捨棄外質的屬性,抽出共同的、本質的屬性。忽略甚至放棄了空間的透視關係,放棄了筆觸、光線。繪畫中的線、色、形不再用來反映具象,而用來激發視覺上的愉悅感。通過對色彩本性的自我感知,單純地通過色彩表達情緒、力量、律動,輕鬆和諧的場面,或是強烈的對比、碰撞乃至躁動的情緒。逐漸的,一種抽象的形式美浮現在我的眼前。

我用直覺,激情、韌性、迷離、歡快,一切生活的情感引導著我的創作,通過色彩的佈置來完成畫面的構圖,通過巧妙融合的色調和色彩來表達情感,通過大膽的色彩來捕捉想像力。有時會用色域派的創作手法,或是潘天壽的構圖,即大片的空間一味霸悍地用單色填滿;有時還會使用互補的顏色,如藍色和橘色,就像印象主義和其他後印象主義一樣。

如今,我通過宣紙,畫布,陶瓷,不同的載體來詮釋這種藝術。用中華民族的哲學思想和意境與西方文明的抽象結合,與世界共同分享人類的文明。通過情感來駕馭色彩,又通過色彩來感染一切與我有緣的朋友,如同因與果,一場藝術的輪回。

我們知道,藝術家也是人,也會本能地用固有的思維、概念化的眼光,去看待藝術,看待自己喜歡的藝術,看待自己認為的藝術。希望我的作品沒有蒙蔽我的雙眼,希望我的作品沒有限制大家的思維。謝謝大家!

使抽象藝術的表現和理解成為可能。所以,當摒棄模仿自然的束縛,抽離物項的共同點,並加以藝術化,就成為了抽象藝術。它包含多種流派,並非某一個派別的名稱,它的形成是經過長期持續演進而來的。因而,無論是激進的西方藝術,還是中庸的中華藝術文化,抽象藝術的產生都是從一個偶然到必然的結果。

這一刻,我似乎找到了共識,即將藝術從物體的品質與空間中解放出來,將其與一切可以辨認之事物完全隔絕!我把豐富多彩的自然物象提煉和簡化為本質的藝術元素,從具體的事物中,捨棄外質的屬性,抽出共同的、本質的屬性。忽略甚至放棄了空間的透視關係,放棄了筆觸、光線。繪畫中的線、色、形不再用來反映具象,而用來激發視覺上的愉悅感。通過對色彩本性的自我感知,單純地通過色彩表達情緒、力量、律動,輕鬆和諧的場面,或是強烈的對比、碰撞乃至躁動的情緒。逐漸的,一種抽象的形式美浮現在我的眼前。

我用直覺,激情、韌性、迷離、歡快,一切生活的情感引導著我的創作,通過色彩的佈置來完成畫面的構圖,通過巧妙融合的色調和色彩來表達情感,通過大膽的色彩來捕捉想像力。有時會用色域派的創作手法,或是潘天壽的構圖,即大片的空間一味霸悍地用單色填滿;有時還會使用互補的顏色,如藍色和橘色,就像印象主義和其他後印象主義一樣。

如今,我通過宣紙,畫布,陶瓷,不同的載體來詮釋這種藝術。用中華民族的哲學思想和意境與西方文明的抽象結合,與世界共同分享人類的文明。通過情感來駕馭色彩,又通過色彩來感染一切與我有緣的朋友,如同因與果,一場藝術的輪回。

我們知道,藝術家也是人,也會本能地用固有的思維、概念化的眼光,去看待藝術,看待自己喜歡的藝術,看待自己認為的藝術。希望我的作品沒有蒙蔽我的雙眼,希望我的作品沒有限制大家的思維。謝謝大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