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朱廣權·薦讀·西廂記

《西廂記》, “曲詞警人、余香滿口”、“天下奪魁”的元雜劇。

不像那《會真記》始亂終棄, 薄情年少如飛絮。 “王西廂”規模宏偉、結構嚴密, 情節曲折、富有情趣, 錦繡妙文、自帶旋律。 曲詞華豔優美, 極具詩意;行文七穿八跳, 千伶百俐。

既有“花落水流紅, 閒愁萬種”的幽怨孤寂, 又有“雪浪拍長空, 天際秋雲卷”的少年豪氣;既有“時乖不遂男兒願”小情小緒, 又教你“面向書堆求真諦”。

對雪讀之,

資其清潔;對花讀之, 助其娟麗。 酣暢淋漓, 別開天地, 不負“第六才子書”的名氣, 是戲劇裡的“和氏壁”。

下面我就節選書中《長亭送別》的幾段跟大家分享, 更多精彩內容還要您親自到書中尋章逐句。

《長亭送別》

作者丨[元]王實甫

節選自《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

-初遇-

-和詩-

書生張珙(gǒng)在普救寺和前相國的女兒崔鶯鶯相遇, 彼此一見傾心。 為了與鶯鶯親近, 他寄居於普救寺的西廂房。

-匪驚-

-賴婚-

叛將孫飛虎聽聞鶯鶯絕色, 率兵來劫。 崔夫人當眾宣佈:誰能退賊兵, 就把女兒鶯鶯嫁給誰。 張珙挺身而出, 寫信邀好友白馬將軍解了普救寺之圍。 可誰知, 崔夫人違約賴婚。

-臥病-

-聽琴-

張珙失望病倒。 鶯鶯在侍女紅娘的幫助下, 毅然與他私定終生。 崔夫人得知大怒, 卻無計可施,被迫許嫁,但須張珙應試得官才能成親。臨行,鶯鶯送他到十裡長亭,離別之苦可想而知——

-餞別-

【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滾繡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裡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叨叨令】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有甚麼心情花兒、靨兒,打扮得嬌嬌滴滴的媚;準備著被兒、枕兒,只索昏昏沉沉的睡;從今後衫兒、袖兒,都揾做重重疊疊的淚。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久已後書兒、信兒,索與我淒淒惶惶的寄。

【小梁州】我見他閣淚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見了把頭低,長籲氣,推整素羅衣。

【四邊靜】霎時間杯盤狼藉,車兒投東,馬兒向西,兩意徘徊,落日山橫翠。知他今宵宿在那裡?有夢也難尋覓。

【耍孩兒】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雖然眼底人千里,且盡生前酒一杯。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成灰。

【四煞】這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嶽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配圖/出自《西廂記》工筆連環畫,創作者王叔暉

(1912-1985)因此作成為工筆重彩連環畫一代宗師。

如果改寫成通俗小說,甚至是武俠小說就是這樣的↓↓

秋!深秋!晴朗的深秋!

碧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雲,地上到處是零落的菊花,蕭瑟的秋風一陣緊似一陣,避寒的大雁結陣飛向南方。百草憔悴,霧涼霜寒,楓林經霜變紅,在秋風中紛紛離枝,墜落於地。

一輛油壁香車從普救寺駛出,穿過疏林,駛向十裡長亭。車上坐著相府千金崔鶯鶯和侍女紅娘。傍晚清冷的陽光斜照在鶯鶯掛滿淚痕的臉上,哀怨中透著幾分嬌媚。

在車的左前側,張生騎在馬上,不緊不慢行著。他在往前走。他走得很慢,可是並沒有停下來,縱然死亡就在前面等著他,他也絕不會停下來。

秋風掀開車廂幕簾一角,紅娘順眼望去,恰見張生向車廂投過深情一瞥,面容淒慘雙目噙淚。

一間破敗的亭子孤零零坐落在山腳路旁,車馬聲驚動亭上棲鴉“噗噗”飛起,似離弦的箭。鶯鶯被紅娘攙下車來,目睹此景,倒吸一口涼氣。此處就是分手之地麼?

“開席吧!”老夫人冰冷的聲音告訴鶯鶯:這是無法改變和拒絕的現實。

張生和鶯鶯對視一眼,縱有萬語千言要講,卻又無從說起。看著南飛的大雁,鶯鶯在心裡對張生說,請君託付深情的大雁,傳來平安的消息吧。

雋永西廂記 ·曲盡意無窮

昆曲《西廂記》

誕生於元代的雜劇《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是中國古代戲曲史上的不朽典範,與《紅樓夢》並稱“中國古典文藝中的雙璧”,其影響之廣,不囿於中國。

作為元雜劇的“壓卷”之作,《西廂記》被明末清初文壇奇才金聖歎點為“第六才子書”。

2018年1月,杭州,觀眾正在欣賞一組木刻浮水印《西廂記》的放大複製場景。

“風月營,密匝匝,列旌旗。鶯花寨,明飆飆,排劍戟。翠紅鄉,雄糾糾,施謀智。作詞章,風韻美。士林中,等輩伏低。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元末明初雜劇作家賈仲名對王實甫及其《西廂記》作了極高的評價。

王實甫出神入化的人物刻畫,峰迴路轉的結構安排,綺麗當行的語言藝術,贏得了歷代讀者的褒賞。

孤本年畫刻版《西廂記》

《西廂記》故事最早見於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文中的張生是一個始亂終棄的無行文人,騙取了崔鶯鶯的愛情,又拋棄了她另娶高門。

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的出現,使“西廂”故事有了新突破:矛盾衝突的性質變成了爭取戀愛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長之間的鬥爭。張生成為多情才子,鶯鶯具有了反抗性,以鶯鶯、張生私奔團圓作結。

“七夕”節,在《西廂記》故事的發生地,山西省永濟市普救寺,一對情侶攜手系上同心鎖。

及至元代,經王實甫天才創造,張生考取功名,二人終成眷屬,“令前無作者,後掩來哲,遂擅千古絕調。自王公貴人,逮閨秀裡孺,世無不知有所謂《西廂記》者”,世代得以詠唱“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願普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屬”。

圖/視覺中國

卻無計可施,被迫許嫁,但須張珙應試得官才能成親。臨行,鶯鶯送他到十裡長亭,離別之苦可想而知——

-餞別-

【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滾繡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裡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叨叨令】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有甚麼心情花兒、靨兒,打扮得嬌嬌滴滴的媚;準備著被兒、枕兒,只索昏昏沉沉的睡;從今後衫兒、袖兒,都揾做重重疊疊的淚。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久已後書兒、信兒,索與我淒淒惶惶的寄。

【小梁州】我見他閣淚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見了把頭低,長籲氣,推整素羅衣。

【四邊靜】霎時間杯盤狼藉,車兒投東,馬兒向西,兩意徘徊,落日山橫翠。知他今宵宿在那裡?有夢也難尋覓。

【耍孩兒】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雖然眼底人千里,且盡生前酒一杯。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成灰。

【四煞】這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嶽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配圖/出自《西廂記》工筆連環畫,創作者王叔暉

(1912-1985)因此作成為工筆重彩連環畫一代宗師。

如果改寫成通俗小說,甚至是武俠小說就是這樣的↓↓

秋!深秋!晴朗的深秋!

碧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雲,地上到處是零落的菊花,蕭瑟的秋風一陣緊似一陣,避寒的大雁結陣飛向南方。百草憔悴,霧涼霜寒,楓林經霜變紅,在秋風中紛紛離枝,墜落於地。

一輛油壁香車從普救寺駛出,穿過疏林,駛向十裡長亭。車上坐著相府千金崔鶯鶯和侍女紅娘。傍晚清冷的陽光斜照在鶯鶯掛滿淚痕的臉上,哀怨中透著幾分嬌媚。

在車的左前側,張生騎在馬上,不緊不慢行著。他在往前走。他走得很慢,可是並沒有停下來,縱然死亡就在前面等著他,他也絕不會停下來。

秋風掀開車廂幕簾一角,紅娘順眼望去,恰見張生向車廂投過深情一瞥,面容淒慘雙目噙淚。

一間破敗的亭子孤零零坐落在山腳路旁,車馬聲驚動亭上棲鴉“噗噗”飛起,似離弦的箭。鶯鶯被紅娘攙下車來,目睹此景,倒吸一口涼氣。此處就是分手之地麼?

“開席吧!”老夫人冰冷的聲音告訴鶯鶯:這是無法改變和拒絕的現實。

張生和鶯鶯對視一眼,縱有萬語千言要講,卻又無從說起。看著南飛的大雁,鶯鶯在心裡對張生說,請君託付深情的大雁,傳來平安的消息吧。

雋永西廂記 ·曲盡意無窮

昆曲《西廂記》

誕生於元代的雜劇《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是中國古代戲曲史上的不朽典範,與《紅樓夢》並稱“中國古典文藝中的雙璧”,其影響之廣,不囿於中國。

作為元雜劇的“壓卷”之作,《西廂記》被明末清初文壇奇才金聖歎點為“第六才子書”。

2018年1月,杭州,觀眾正在欣賞一組木刻浮水印《西廂記》的放大複製場景。

“風月營,密匝匝,列旌旗。鶯花寨,明飆飆,排劍戟。翠紅鄉,雄糾糾,施謀智。作詞章,風韻美。士林中,等輩伏低。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元末明初雜劇作家賈仲名對王實甫及其《西廂記》作了極高的評價。

王實甫出神入化的人物刻畫,峰迴路轉的結構安排,綺麗當行的語言藝術,贏得了歷代讀者的褒賞。

孤本年畫刻版《西廂記》

《西廂記》故事最早見於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文中的張生是一個始亂終棄的無行文人,騙取了崔鶯鶯的愛情,又拋棄了她另娶高門。

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的出現,使“西廂”故事有了新突破:矛盾衝突的性質變成了爭取戀愛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長之間的鬥爭。張生成為多情才子,鶯鶯具有了反抗性,以鶯鶯、張生私奔團圓作結。

“七夕”節,在《西廂記》故事的發生地,山西省永濟市普救寺,一對情侶攜手系上同心鎖。

及至元代,經王實甫天才創造,張生考取功名,二人終成眷屬,“令前無作者,後掩來哲,遂擅千古絕調。自王公貴人,逮閨秀裡孺,世無不知有所謂《西廂記》者”,世代得以詠唱“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願普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屬”。

圖/視覺中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