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請不要把太多包袱壓在中國股市身上!

股市

從股市扶貧到鼓勵獨角獸回歸上市, 甚至有建議認為, 在當前貿易活動激烈上演的背景下, 對於國內“缺芯”的問題, 應給予相應的晶片企業開通IPO綠色通道,

助其獲得更多的融資需求。 對於這系列的舉動, 實際上還是把目光瞄準了中國股市, 並希望通過股票市場這一個平臺解決一系列的融資難題。

不可否認的是, 融資是股市的重要功能, 而中國股市長期過於注重融資的定位, 實際上也把股市的融資功能發揮到極致。 但是, 融資功能只是股票市場的一個方面, 而在股市投資回報功能不佳、投資吸引力持續低迷的背景下, 卻把太多的包袱壓在中國股市的身上, 這確實有過快消耗掉股市融資需求的風險。

然而, 當股市投資信心重返極度低迷的狀態時, 往往意味著股市的融資效果也將會大打折扣。 對於此時的股票市場, 則需要重新提振股票市場的投資信心,

方可重新啟動股票市場的融資功能。 否則, 若繼續加大力度透支掉股票市場的融資需求, 那麼將會進一步壓低股市的走勢, 甚至因市場的持續低迷而觸發局部性的系統性風險。

實際上, 縱觀中國股市的發展過程, 因股市低迷而被迫停止IPO的情況並不少見。 然而, 對於這一現象的發生, 更大程度上還是受到了此前股市過度發揮融資擴容需求的影響, 而當市場新增流動性或存量流動性遠遠抵禦不住股市的擴容抽血壓力時, 市場也將會深陷低迷的格局, 甚至加速了股市的非理性下跌走勢。 受此影響, 停發IPO以穩定市場的投資信心, 也將會成為無奈之舉。

過於注重融資的定位, 試圖把更多的戰略發展任務都寄託於中國股市身上,

這顯然對國內投資者而言, 並不公平。 究其原因, 一方面在於股市扶貧、獨角獸上市乃至為晶片企業開通IPO綠色通道等, 都離不開融資圈錢的需求, 而這一舉動卻進一步強化了股市的重融資特徵;另一方面則在於隨著大量企業的成功上市, 隨之而至的還有上市公司的再融資需求、上市公司大股東高管的減持套現需求等。 如今, 中國股市的潛在問題已經從IPO堰塞湖逐漸演變為限售股堰塞湖的問題, 即使有減持新規的約束限制, 但始終延緩了集中拋售的時間, 卻並未從本質上解決掉這一個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 本來在特殊環境下, 通過中國股市這一個平臺為核心企業創造出更好的融資管道,

進而完成系列戰略性發展任務並不為過。 或許, 這也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要求。 但是, 在企業上市, 乃至獲得IPO綠色通道上市之際, 企業的定價與估值卻存在明顯的溢價。 例如, 原本在海外成熟市場賣10億美元的股票, 如今回歸至國內資本市場卻需要賣到60億美元, 溢價空間非常明顯。 對此, 我們難免會產生這樣的疑問, 那就是企業回歸上市, 究竟是為國解困, 還是為了高價套利?或許, 只不過打著核心技術或核心品牌的旗號, 讓高溢價回歸變得更加好聽而已。

面對種種看似不合理的現象, 卻需要把包袱一一堆放在中國股市的身上, 這確實對國內普通投資者來說, 也是顯得不那麼公平。

本來, 對於投資者來說, 進入股票市場進行股票投資,

其直接目的就是為了賺錢盈利。 與此同時, 對於部分長期投資者, 更是熱衷於通過長期持股享受企業高速發展的成果, 並通過股息分紅與資產價格增值來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率。 但是, 若企業上市的定價與估值過高, 或透支掉未來數年乃至十餘年的盈利預期, 那麼投資者參與的價值就大打折扣了, 甚至沒有一點參與的價值。 與此同時, 若股市擴容壓力持續擴大, 卻缺乏了優勝劣汰的功能, 那麼市場的投資活力也就大大降低了, 而對於整個股票市場而言, 系列的股票投資行為卻顯得沒有任何誘惑力與吸引力, 而不能穩健獲利的股票投資者, 也只能多為股票市場的發展與擴容作出貢獻了。

很顯然,融資與投資功能本身需要均衡發展,一旦打破這一均衡格局,則難免發生問題。至於特殊環境下,採取特殊的方式引導優質企業回歸,這本身並沒有太大問題,但若企業回歸的定價與估值過高,或做出一些有違“基於公眾利益”的規則,那麼這無疑會損害了投資者的切身利益。

這些年來,我們經歷了多輪的大熊市行情,期間無論週邊股市運行趨勢的好壞,中國股市似乎都無法擺脫跟跌不跟漲的命運,這說明了什麼?歸根到底,問題還是出在我們股票市場的內因身上。請不要把太多包袱壓在中國股市身上,而股市包袱越多,承擔的使命越大,中國股市的重融資需求就會愈發明顯,國內投資者的投資回報預期也會因此削弱。

很顯然,融資與投資功能本身需要均衡發展,一旦打破這一均衡格局,則難免發生問題。至於特殊環境下,採取特殊的方式引導優質企業回歸,這本身並沒有太大問題,但若企業回歸的定價與估值過高,或做出一些有違“基於公眾利益”的規則,那麼這無疑會損害了投資者的切身利益。

這些年來,我們經歷了多輪的大熊市行情,期間無論週邊股市運行趨勢的好壞,中國股市似乎都無法擺脫跟跌不跟漲的命運,這說明了什麼?歸根到底,問題還是出在我們股票市場的內因身上。請不要把太多包袱壓在中國股市身上,而股市包袱越多,承擔的使命越大,中國股市的重融資需求就會愈發明顯,國內投資者的投資回報預期也會因此削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