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老照片:廣州市1973年,自古繁華的中山五路

廣州市中山五路。 ☆中山五路(zhōng shāng wǔ Lù)是位於廣州市越秀區的一條東西向道路。 東連中山四路, 與解放北路, 倉邊路交接, 西至中山六路。

清朝稱惠愛街, 民國8年(1919)建成馬路, 稱惠愛中路。 為紀念孫中山, 民國37年(1948年)後改名中山五路。

惠愛自古繁華, 在唐宋之時, 已是廣州古城的東西軸線。 據記載, 在清代, 這條街上曾駐紮著布政司、巡撫部院、廣東都司等軍政機構。 由此, 路名惠愛的寓意不言自明,

它時刻提醒著來來往往的頂戴花翎們該在意些什麼。 行走在今日的西門口, 仍能看到古城門的些許遺物——這裡, 曾是惠愛街的西端。

中華民國8年(1919年), 惠愛街拓寬延長, 建起騎樓, 升級成惠愛路。 街、路之差, 實為時代之別。 1921年, 惠愛東路以東開闢大東路;1925年, 大東路以東築成百子路;1926年,

百子路以東修成中山公路(東山口至黃埔)。 1945年, 日本投降。 不久, 惠愛路更名為中山路。

珠江, 又名粵江, 是中國第二大河流 , 境內第三長河流 。 珠江原指廣州到入海口96公里長的一段水道, 因為它流經著名的海珠島而得名, 後來逐漸成為西江、東江、北江以及珠江三角洲上各條河流的總稱 。

珠江發源于雲貴高原烏蒙山系馬雄山, 流經中國中西部六省區及越南北部, 在下游從八個入海口注入南海。

在古代, 珠江流經廣州市區的那段河流原來是很寬闊的, 約有2公里寬。 原來珠江的北岸不在沿江路,

而在中山路一帶, 而南岸, 千百年來大致沒有改動。 在寬達2公里的珠江中, 原來有3個礁石島, 叫做海珠石、海印石和浮丘石。 海珠石是舊時珠江河道中的巨型礁石島, 又名海珠島, 在今沿江西路與新堤附近。

海珠石因長期被江水沖刷而渾圓如珠, 所以被稱為海珠石。宋時該石仍位居江心,後因泥沙沖積,漸與珠江北岸陸地相連。1931年擴築新堤建沿江西路時,海珠石始沉埋地下。更狹義的珠江,是指珠江支流在廣州西北方的“三水”匯合後,由北向南,又從西到東流經廣州市區的那一小段河道。

廣州賓館。☆廣州賓館是一家集住宿、餐飲、會議、商務、旅遊、購物於一體的涉外酒店。坐落于市中心環境秀麗的海珠廣場,南臨珠江,北依越秀山,珠江美景、羊城新貌盡收眼底。賓館地理位置優越,處於廣州城的中軸線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一度以樓高冠全國而蜚聲四方,亦是廣州城的地標性建築。

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即廣州交易會,簡稱廣交會。創辦於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由商務部和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對外貿易中心承辦。是中國目前歷史最長、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採購商最多且分佈國別地區最廣、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

廣州市鎮海樓。☆鎮海樓,又名望海樓,位於越秀公園小蟠龍岡上,為廣州市標誌性建築之一,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樓高25米,呈長方形,闊31米,深16米。鎮海樓歷史上曾五毀五建,現建築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是1928年重修時由木構架改建成

所以被稱為海珠石。宋時該石仍位居江心,後因泥沙沖積,漸與珠江北岸陸地相連。1931年擴築新堤建沿江西路時,海珠石始沉埋地下。更狹義的珠江,是指珠江支流在廣州西北方的“三水”匯合後,由北向南,又從西到東流經廣州市區的那一小段河道。

廣州賓館。☆廣州賓館是一家集住宿、餐飲、會議、商務、旅遊、購物於一體的涉外酒店。坐落于市中心環境秀麗的海珠廣場,南臨珠江,北依越秀山,珠江美景、羊城新貌盡收眼底。賓館地理位置優越,處於廣州城的中軸線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一度以樓高冠全國而蜚聲四方,亦是廣州城的地標性建築。

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即廣州交易會,簡稱廣交會。創辦於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由商務部和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對外貿易中心承辦。是中國目前歷史最長、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採購商最多且分佈國別地區最廣、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

廣州市鎮海樓。☆鎮海樓,又名望海樓,位於越秀公園小蟠龍岡上,為廣州市標誌性建築之一,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樓高25米,呈長方形,闊31米,深16米。鎮海樓歷史上曾五毀五建,現建築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是1928年重修時由木構架改建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