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打響上海文化|上交:文藝院團也可以做到標準化、體系化管理

上交音樂總監余隆、樂譜版本的要求, 以及日程管理。

音樂季定了下來, 還涉及到上交樂手的管理。 每年8月, 上交都會給每一位元樂手派發“全年工作手冊”,

哪一場音樂會需要哪一位元樂手參演都寫得清清楚楚, 這在全國也是很少見的。

“工作手冊的背後也是管理的問題, 手冊出來他們就要按這個做, 不僅是樂手, 對管理者的要求更高。 ”周平解釋, “首先, 曲目的安排、曲目所需要的編制、獨奏、指揮, 你都要提前獲知;第二, 樂譜是不是能跟上;第三, 樂手是不是管得住, 有人請假了其他人怎麼辦……提前一年預售一場音樂會, 紙上談兵很簡單, 關鍵是它要有執行價值。 ”

上交的藝術家接待表格

2015年, 上交創辦了“中國樂團藝術管理論壇”, 今年已經進行到第四年。 每年, 論壇都有很大一部分時間在說管理問題, 這也是其他樂團向上交取經最熱烈的時候。

周平坦誠, 在無數次和同行交流的過程中, 上交都會毫無保留地分享管理經驗, 比如預售票制度、藝術家接待表格、員工工作手冊, 這些內容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 然而同行們學習起來、執行起來卻很難。

“因為這是系統的管理工程, 不是一個部門就能單獨解決的問題。

全國80多家交響樂團, 最參差不齊的就是理念問題。 ”也因此, 上交迫切希望建立一套標準化、可複製、可推廣的管理體系, 幫助同行參考和理解, “上海市品質管制獎”的肯定, 無疑加快了策劃的進程。

周平希望, 不久的將來, 上交能出一本“中國樂團管理白皮書”, 首先做一個上海標準出來, 再把它變成全國的標準。

“我們不能把國際上的標準直接搬過來, 因為我們有中國特色, 再說國外標準大多是靠著企業管理體系在走, 不是針對樂團管理, 這對國內樂團來說就更難理解了。 ”

制定標準時, 上交會針對樂團編寫到方方面面, 大團大做, 小團小做, 慢慢積累, “上交也是這麼多年一點點做起來的, 摸著石頭過河, 有些彎路我們走過了,

希望其他樂團少走。 ”

“十年前你要和我說文藝院團管理, 我會說你不懂, 文藝院團怎麼可能做到標準化、體系化管理?但這麼多年發展下來, 我發現管理是有法可循的, 藝術管理也一樣。 ”

周平觀察, 很多世界級藝術機構都有相當健全的品質認證體系, 上交此番獲得“上海市品質管制獎”的肯定, 也將進一步促進樂團查找問題、發現差距、規劃未來, 推動管理能力的提升。

“我們自認為在行業內是先進的, 可是專家團隊來調研, 才發現我們在管理方面和其他企業有差距, 文藝院團有管理這個軟肋, 不利於將來大踏步發展。 ”

周平始終認為, 中國交響樂團要往世界走, 不是上交一家的事, 需要各個樂團在基本水準、基本理念上融合,

與國際標準接軌, 才能真正在國際上站住腳。

“以前我們都是單兵突破, 每個團都有各自的亮點活動和項目, 就像放煙火, 煙火密度高了, 量比以前大了, 但始終還是煙火。 作為上海的文藝院團, 我們要思考如何實現優質資源分享、進一步提高國際影響力, 持續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