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豆瓣5.1!我替渣渣輝導演這部特別的警匪片不服氣

我要為導演渣渣輝說幾句話了。

要說2018中國影壇最火的演員, 爭論可能有點大, 但要說最火的喜劇演員, 應該毫無爭議。 畢竟他自己說過 “現在整個中國都在笑我。

嗯, 就是渣渣輝, 啊不, 張家輝沒錯了。

張家輝在走影帝路線之前, 跟著王晶拍了那麼多喜劇, 加起來都沒有這句“是兄弟就來啃我”好笑。

不過, 這個五一檔, 張家輝可能有點不開心。

他導演的第三部、也是第一部在內地公映的電影——《低壓槽:欲望之城》,

被一盆冷水潑過來。

首日票房, 1040萬, 作為五一檔投資最大的電影, 這個票房真是逼著我幫張家輝對著你們再說一次——“我揍死你的兄弟! 你們都有叫過我渣渣輝的啊, 要掏寶的時候了, 不搖忘本啊你們!”

票房糊了, 口碑也低開, 豆瓣5.1,

貓眼6.7, 張家輝導演的電影, 真的有這麼爛?

他只是挑戰了一個當下影壇最吃力不討好的類型——警匪片, 而且, 還是一部今年最有突破的警匪片。

所以, 眼高手低, 玩砸了?作為一個從來不玩貪玩藍月, 也不是張家輝兄弟的大叔, 我必須反駁一下了。

看了網上大部分對《低壓槽》的批評, 有一句話常常被提及:這不是在抄《罪惡之城》嗎?

沒有錯, 冷色調、多線敘事、正邪之辯, 張家輝就是拍了一部cult味十足的張家輝版《罪惡之城》。

可是第一次進入內地市場、第一次拍港產警匪題材的張家輝, 為什麼要玩這麼大?

說白了, 港產警匪片千千萬, 能像這麼拍《低壓槽》的, 有且只有張家輝一個。

拍《低壓槽》, 就是一場豪賭。

也許他賭輸了, 但輸得沒那麼簡單。

渣渣輝把故事講砸了, 但這依然是今年最特別的警匪片

不護短, 張家輝這次的確將一個好故事講歪樓了。

但, 用張家輝自己的話說——奇襲大家應該要圓浪我們嗦的不好, 因為我們已經很魯力了。

張家輝, 首先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概念——低壓槽。

低壓槽的意思, 就是從低壓區中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 其實隱喻的是一種低壓區的那種無處不在的壓迫感, 就像這座欲望之城裡困在正邪對決中無路可去的臥底於秋。

故事開始於一座浮華卻墮落的罪惡之城——”孤城“。

警方臥底于秋在何炅飾演的上司阿占的安排之下,斡旋于多方黑惡勢力之中,但長期臥底生活也讓於秋漸漸迷失自我。

當他重返罪惡之城,最新的任務是挖出城市背後最神秘的終極大boss、黑幫頭目——“老闆”。

但於秋在追查過程中已經落入老闆設下的重重圈套。當上司何炅也受重創,被警方通緝、被黑幫追殺的於秋,怎麼揭開真相?

於秋這種四面楚歌的境地如何形容?

就是低壓槽。

看得出來,在兩部驚悚片《孟蘭神功》和《陀地驅魔人》之後,張家輝還想拍攝一部cult風味的港產警匪片。

用張家輝的話說,他要拍的,是“非一般”警匪動作大片,他希望可以顛覆大眾對警匪題材傳統的刻板印象。

實事求是地說,可惜這一切,只停留在了希望。

港產警匪片,進入新世紀以後,在《無間道》的警匪互派臥底、《使徒行者》的真假臥底等各種各樣警匪片長達十多年的螢幕轟炸後,觀眾對各種創新已經見怪不怪。

張家輝要破,就要創造在多個維度上和傳統警匪片不同的感知。但張家輝又不願意講故事一味向著高大上的路線走,而是回歸港產片最常見的套路——小人物的情感。

擁有超強能力的臥底,拯救困獸鬥中的小女孩。走親情套路。

可惜,大好的故事素材,卻沒有講出一個好故事。

于秋為什麼浪子回頭,又是怎麼黑化,心裡有什麼掙扎,父女情哪裡動人,最後如何破局……

這些,《低壓槽》統統語焉不詳。

只見設計,不見執行,只見煽情,不見共鳴。只有搞笑,不夠幽默。

更大的問題是,除了張家輝自己還有戲可演,從徐靜蕾、餘男、到苗僑偉,所有角色都停留在非黑即白的面譜式塑造。雖然造型酷炫,卻看不清角色的內在。

之前張家輝《陀地驅魔人》的口碑成功,是在於“站在巨人的肩頭上摘蘋果”。

汲取了港產驚悚片的精華,又借用了西方驅魔片概念,以高於港產驚悚片的成本特效,成功營造出人類空間之外的另一空間的恐怖感和由惡靈作惡的帶來緊迫感,令整個故事看上去毫無尿點。

快速、緊張的劇情發展,掩蓋了角色塑造的不足。

但到了《低壓槽》這裡,過於龐大的故事格局和幾乎斷裂的敘事,就完全放大了這個缺點。

就算是張家輝自己,也從過往影帝級的有血有肉的演出,變成了本片中的凹造型式演出,對道德與欲望衝突的表現浮於表面。與孩子的父女情,都演得不夠動人。

說白了,當張家輝失去了他在表述上的從容,也出現了他在電影文本上的進退失據,終究還是浪費了近期警匪片最少見的善惡抉擇故事,但——

為什麼我堅持認為《低壓槽》是五一檔最被低估的電影?

因為所有的缺點,都遮蓋不了導演張家輝為港式警匪片突圍的光芒。

雖然是喜劇演員出身,因為員警或悍匪形象屢獲影帝,但作為導演的張家輝,所有的導演作品都有一種深植心底、揮之不去的cult趣味。

《盂蘭神功》將民俗文化融入傳統港式驚悚片,而《陀地驅魔人》則是將歐美驅魔類型在港式驚悚片上再造重生。兩部驚悚片,都是高度風格化的作品。

這個導演張家輝,真的是從來不按照牌理出牌,或者說,將傳統的出牌方法打亂,就是他的出牌手法。

而《低壓槽》,包含他熱愛的眾多元素:

港式警匪、高度風格化、科幻元素、黑白難分。

最重要的是,這次還有他從沒大規模涉獵的領域——打造一座架空的都市:孤城。

從導演雄心而言,這無疑是他最極致的一次釋放。

他還賭上了自己。

以五一檔最高成本投資,去打造一部充滿冒險的前所未見的科幻警匪片。

這其中,註定充滿私人化的表達。

所以,電影上映前,他才會放話,這是一次次從地獄到人間的過程。

他還有自己選擇演員的標準:讓那些有實力但還不紅的中生派演員,有更多的演出機會,於是他找來了張可頤、何炅、余男、苗僑偉。

在我看來,《低壓槽》就是一封張家輝寫給港式警匪片的另類情書。別人是在重複中致敬,他卻在顛覆中懷舊。

比如被許多港產警匪片忽略(或者無力駕馭)的視覺設計,本片中也大有深意。

他首先是從視覺上設計了一座警匪片從未見過的架空都市——罪惡之城“孤城”。

不停的下著雨不僅製造出壓抑沉悶的分為,更隱喻全世界所有的罪惡都集中在了這個城市當中。孤城,更如同一座孤島,所有人都漂泊無依、無處棲身,唯有死戰到底。

作為一部動作警匪片,影片的打鬥場景,既燃,且喪。

喪,還怎麼燃?

答案是:張家輝讓所有動作場面看上去都有極強的設計感,又將影片打造地如同一場困獸鬥。

無論是開場洗衣店的血拼,以白色佈景為主的洗衣店,沾染血染,還是後來的飆車戲,都拍出警匪片少有的困獸鬥的張力和壓迫感。看來張家輝,沒少從林超賢、陳木勝、麥兆輝那裡偷師。

人物造型,也體現出了濃厚的cult趣味。

比如徐靜蕾的金髮和光頭造型,既神秘冷豔,又似乎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戲骨倪大紅,一身長衫大褂,出現在未來都市中,既違和,又神秘莫測。

色彩上,全年近乎黑白,唯有男主靠近女孩,才有一絲亮色。

再結合故事情節,你還簡單地認為造型只有狂拽酷炫嗎?

這正是《低壓槽》真正厲害的地方。

所有的視覺設計,都是為了反映人物的心理狀態,孤獨、迷茫。孤城,就像於秋,兼具正邪。

整部電影,就是一個導演對類型元素探索的極致;沒錯,它在豪賭,或許勝少敗多。

但某種程度,從開始賭的那一刻,它又贏了。

至少,今天的警匪類型片,還有張家輝,敢賭。

多一些敢拍“爛片”的渣渣輝,港片才不會死

可惜的是,《低壓槽》僅停留在冒險的層面,既沒有完成警匪片的再造,更沒有完成主題的深入。

到最後,《低壓槽》的感覺很怪異,這明明是一部典型的港式警匪森作品,警匪片的標誌性元素都在,並且仍然保持在高水準之內,但又分明是一部非典型性警匪作品。

張家輝的電影成為了一個手工藝品,專注、用心,有濃重的匠氣和不時飛濺的創意,可惜最終用力過猛。

甚至在電影裡屢屢驚豔的配樂,也一方面震爍眾生,另一方面也充滿濫用的嫌疑。

肯定有人批評他,只是以罪惡之城為噱頭,丟掉了應有的角色塑造,空有野心卻力不從心。

這些失敗,我認。

但這樣的張家輝又讓人覺得,一次失敗,還不是最終結局。至少,比起那些毫無進取心的警匪製作,張家輝,有話要講。

這樣具有多重身份、複雜、多面的主角,在同類華語片中已經買少見少。而借一座虛擬都市,講述一個少見的善惡選擇的故事,完成一場人性的本質思考,這樣的野心,更是少見。

當一個好人長期被深淵凝視,他會不會也墜入深淵?

當一個臥底一直與惡龍顫抖,做了很多不擇手段、墮落的事情,說是為了正義。但會不會在這個過程中,他也變成了惡龍本身?

老闆是這部影片中罪惡的代表,他一統黑白兩道,創造秩序也破壞秩序,但當男主以暴制暴,又到底是延續了以暴制暴的惡性循環,還是改變了罪惡之城?

今時今日的華語商業片,能夠完成這樣的思辨的,還剩多少?

這也是《低壓槽》過人的地方,它充滿瑕疵,充滿野心未能實現的遺憾,但它的底色,是一種舊日港片盡皆過火的雄心。

它看到過往的類型,也看到過去的邊界,但它不會按照傳統的類型路子走。某種意義上說,我們記憶中的港片,拍到最後,是失控。

而正是這種失控,創造了昔日港片打動觀眾的嗨點。

港片的創造力,正是源於不確定。

現在,張家輝用一部失控的《低壓槽》告訴你:沒有不可以。

這其實也是張家輝失敗的原因,他本可以用最傳統的警匪片方式,找來劉青雲古天樂,拍攝另一部《使徒行者》,票房口碑,都是可預測的。

可是他選擇的,是通向一條難以預測的低壓槽。於是當我看他拍得很用力,各種元素雜糅在一起,卻無法把控住,任憑那種銀翼殺手的末世感一點點流失,難免為他心疼。

但又是這種敢於失敗的血氣,讓我看到了已經漸漸老去的張家輝,如孩童般剔透的純真。

漸行漸遠的港片,真需要這種孩子般的天真。

所以我要說:五一檔最被低估的電影,導演是渣渣輝。所以你說這是一部爛片,我第一個不服。

因為多一些敢拍爛片的渣渣輝,港片才不會死。

我說的你不服?那好,“是兄弟就來啃我呀! ”

故事開始於一座浮華卻墮落的罪惡之城——”孤城“。

警方臥底于秋在何炅飾演的上司阿占的安排之下,斡旋于多方黑惡勢力之中,但長期臥底生活也讓於秋漸漸迷失自我。

當他重返罪惡之城,最新的任務是挖出城市背後最神秘的終極大boss、黑幫頭目——“老闆”。

但於秋在追查過程中已經落入老闆設下的重重圈套。當上司何炅也受重創,被警方通緝、被黑幫追殺的於秋,怎麼揭開真相?

於秋這種四面楚歌的境地如何形容?

就是低壓槽。

看得出來,在兩部驚悚片《孟蘭神功》和《陀地驅魔人》之後,張家輝還想拍攝一部cult風味的港產警匪片。

用張家輝的話說,他要拍的,是“非一般”警匪動作大片,他希望可以顛覆大眾對警匪題材傳統的刻板印象。

實事求是地說,可惜這一切,只停留在了希望。

港產警匪片,進入新世紀以後,在《無間道》的警匪互派臥底、《使徒行者》的真假臥底等各種各樣警匪片長達十多年的螢幕轟炸後,觀眾對各種創新已經見怪不怪。

張家輝要破,就要創造在多個維度上和傳統警匪片不同的感知。但張家輝又不願意講故事一味向著高大上的路線走,而是回歸港產片最常見的套路——小人物的情感。

擁有超強能力的臥底,拯救困獸鬥中的小女孩。走親情套路。

可惜,大好的故事素材,卻沒有講出一個好故事。

于秋為什麼浪子回頭,又是怎麼黑化,心裡有什麼掙扎,父女情哪裡動人,最後如何破局……

這些,《低壓槽》統統語焉不詳。

只見設計,不見執行,只見煽情,不見共鳴。只有搞笑,不夠幽默。

更大的問題是,除了張家輝自己還有戲可演,從徐靜蕾、餘男、到苗僑偉,所有角色都停留在非黑即白的面譜式塑造。雖然造型酷炫,卻看不清角色的內在。

之前張家輝《陀地驅魔人》的口碑成功,是在於“站在巨人的肩頭上摘蘋果”。

汲取了港產驚悚片的精華,又借用了西方驅魔片概念,以高於港產驚悚片的成本特效,成功營造出人類空間之外的另一空間的恐怖感和由惡靈作惡的帶來緊迫感,令整個故事看上去毫無尿點。

快速、緊張的劇情發展,掩蓋了角色塑造的不足。

但到了《低壓槽》這裡,過於龐大的故事格局和幾乎斷裂的敘事,就完全放大了這個缺點。

就算是張家輝自己,也從過往影帝級的有血有肉的演出,變成了本片中的凹造型式演出,對道德與欲望衝突的表現浮於表面。與孩子的父女情,都演得不夠動人。

說白了,當張家輝失去了他在表述上的從容,也出現了他在電影文本上的進退失據,終究還是浪費了近期警匪片最少見的善惡抉擇故事,但——

為什麼我堅持認為《低壓槽》是五一檔最被低估的電影?

因為所有的缺點,都遮蓋不了導演張家輝為港式警匪片突圍的光芒。

雖然是喜劇演員出身,因為員警或悍匪形象屢獲影帝,但作為導演的張家輝,所有的導演作品都有一種深植心底、揮之不去的cult趣味。

《盂蘭神功》將民俗文化融入傳統港式驚悚片,而《陀地驅魔人》則是將歐美驅魔類型在港式驚悚片上再造重生。兩部驚悚片,都是高度風格化的作品。

這個導演張家輝,真的是從來不按照牌理出牌,或者說,將傳統的出牌方法打亂,就是他的出牌手法。

而《低壓槽》,包含他熱愛的眾多元素:

港式警匪、高度風格化、科幻元素、黑白難分。

最重要的是,這次還有他從沒大規模涉獵的領域——打造一座架空的都市:孤城。

從導演雄心而言,這無疑是他最極致的一次釋放。

他還賭上了自己。

以五一檔最高成本投資,去打造一部充滿冒險的前所未見的科幻警匪片。

這其中,註定充滿私人化的表達。

所以,電影上映前,他才會放話,這是一次次從地獄到人間的過程。

他還有自己選擇演員的標準:讓那些有實力但還不紅的中生派演員,有更多的演出機會,於是他找來了張可頤、何炅、余男、苗僑偉。

在我看來,《低壓槽》就是一封張家輝寫給港式警匪片的另類情書。別人是在重複中致敬,他卻在顛覆中懷舊。

比如被許多港產警匪片忽略(或者無力駕馭)的視覺設計,本片中也大有深意。

他首先是從視覺上設計了一座警匪片從未見過的架空都市——罪惡之城“孤城”。

不停的下著雨不僅製造出壓抑沉悶的分為,更隱喻全世界所有的罪惡都集中在了這個城市當中。孤城,更如同一座孤島,所有人都漂泊無依、無處棲身,唯有死戰到底。

作為一部動作警匪片,影片的打鬥場景,既燃,且喪。

喪,還怎麼燃?

答案是:張家輝讓所有動作場面看上去都有極強的設計感,又將影片打造地如同一場困獸鬥。

無論是開場洗衣店的血拼,以白色佈景為主的洗衣店,沾染血染,還是後來的飆車戲,都拍出警匪片少有的困獸鬥的張力和壓迫感。看來張家輝,沒少從林超賢、陳木勝、麥兆輝那裡偷師。

人物造型,也體現出了濃厚的cult趣味。

比如徐靜蕾的金髮和光頭造型,既神秘冷豔,又似乎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戲骨倪大紅,一身長衫大褂,出現在未來都市中,既違和,又神秘莫測。

色彩上,全年近乎黑白,唯有男主靠近女孩,才有一絲亮色。

再結合故事情節,你還簡單地認為造型只有狂拽酷炫嗎?

這正是《低壓槽》真正厲害的地方。

所有的視覺設計,都是為了反映人物的心理狀態,孤獨、迷茫。孤城,就像於秋,兼具正邪。

整部電影,就是一個導演對類型元素探索的極致;沒錯,它在豪賭,或許勝少敗多。

但某種程度,從開始賭的那一刻,它又贏了。

至少,今天的警匪類型片,還有張家輝,敢賭。

多一些敢拍“爛片”的渣渣輝,港片才不會死

可惜的是,《低壓槽》僅停留在冒險的層面,既沒有完成警匪片的再造,更沒有完成主題的深入。

到最後,《低壓槽》的感覺很怪異,這明明是一部典型的港式警匪森作品,警匪片的標誌性元素都在,並且仍然保持在高水準之內,但又分明是一部非典型性警匪作品。

張家輝的電影成為了一個手工藝品,專注、用心,有濃重的匠氣和不時飛濺的創意,可惜最終用力過猛。

甚至在電影裡屢屢驚豔的配樂,也一方面震爍眾生,另一方面也充滿濫用的嫌疑。

肯定有人批評他,只是以罪惡之城為噱頭,丟掉了應有的角色塑造,空有野心卻力不從心。

這些失敗,我認。

但這樣的張家輝又讓人覺得,一次失敗,還不是最終結局。至少,比起那些毫無進取心的警匪製作,張家輝,有話要講。

這樣具有多重身份、複雜、多面的主角,在同類華語片中已經買少見少。而借一座虛擬都市,講述一個少見的善惡選擇的故事,完成一場人性的本質思考,這樣的野心,更是少見。

當一個好人長期被深淵凝視,他會不會也墜入深淵?

當一個臥底一直與惡龍顫抖,做了很多不擇手段、墮落的事情,說是為了正義。但會不會在這個過程中,他也變成了惡龍本身?

老闆是這部影片中罪惡的代表,他一統黑白兩道,創造秩序也破壞秩序,但當男主以暴制暴,又到底是延續了以暴制暴的惡性循環,還是改變了罪惡之城?

今時今日的華語商業片,能夠完成這樣的思辨的,還剩多少?

這也是《低壓槽》過人的地方,它充滿瑕疵,充滿野心未能實現的遺憾,但它的底色,是一種舊日港片盡皆過火的雄心。

它看到過往的類型,也看到過去的邊界,但它不會按照傳統的類型路子走。某種意義上說,我們記憶中的港片,拍到最後,是失控。

而正是這種失控,創造了昔日港片打動觀眾的嗨點。

港片的創造力,正是源於不確定。

現在,張家輝用一部失控的《低壓槽》告訴你:沒有不可以。

這其實也是張家輝失敗的原因,他本可以用最傳統的警匪片方式,找來劉青雲古天樂,拍攝另一部《使徒行者》,票房口碑,都是可預測的。

可是他選擇的,是通向一條難以預測的低壓槽。於是當我看他拍得很用力,各種元素雜糅在一起,卻無法把控住,任憑那種銀翼殺手的末世感一點點流失,難免為他心疼。

但又是這種敢於失敗的血氣,讓我看到了已經漸漸老去的張家輝,如孩童般剔透的純真。

漸行漸遠的港片,真需要這種孩子般的天真。

所以我要說:五一檔最被低估的電影,導演是渣渣輝。所以你說這是一部爛片,我第一個不服。

因為多一些敢拍爛片的渣渣輝,港片才不會死。

我說的你不服?那好,“是兄弟就來啃我呀!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