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近百萬億元資金的金融機構資管新規落地 業內解讀亮點

我國資管業務統一的監管標準正式落地。 4月27日, 《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發佈。 由於涉及銀行、信託、證券、基金、期貨、保險等多類機構的眾多產品、近百萬億元資金, 《意見》的落地備受關注。

“《意見》在徵求市場各方意見後進行的修改, 體現了積極穩妥的原則, 充分平衡了監管要求和市場實際, 避免了‘下猛藥’導致新問題、新風險, 更為資管業務發展留足了空間, 有利於資管業務在規範中發展。 ”浙商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朱永利表示, 此次將過渡期延長了一年半到2020年底, 給機構留了較為充足的時間。

對過渡期結束後仍未到期的非標等存量資產也作出妥善安排, 有利於市場穩定。

中融信託常務副總裁游宇認為, 《意見》正式稿秉承了徵求意見稿的原則和思路, 但是根據市場形勢變化作了一些調整, 更務實、更專業了。

對市場健康發展更為積極的影響是, 新規拉齊了資管業務的監管標準。 此前, 由於涉及銀行、信託、證券、基金、期貨、保險等多類機構, 針對不同機構的監管標準並不一致。 《意見》明確, 將按照產品類型而非機構類型統一標準規制, 同類產品適用同一監管標準, 減少監管真空, 消除套利空間。 遊宇認為, 以後大家都將在同一個標準和“起跑線”上做業務。 另外, 各金融機構可以回歸自己本源, 發揮自己的優勢,

做自己最專業的事情。

“只有對資管業務實行平等准入, 促進資管產品獲得平等主體地位, 才能從根源上消除多層嵌套的動機。 ”朱永利表示, 在統一杠杆水準方面, 《意見》消除了監管上的不平等。 《意見》充分考慮了市場需求和承受力, 根據不同產品的風險等級設置了不同的負債杠杆, 參照行業監管標準, 對允許分級的產品設定了不同的分級比例。 同時, 《意見》將嵌套層級限制為一層, 禁止開展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 這也給一些投研能力相對不足的中小金融機構留了空間, 能夠去投資其他金融機構推出的產品, 不至於因此導致獲客能力大幅下降, 影響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

相對於徵求意見稿, 《意見》另一變化是在產品淨值化管理方面,

這是業內高度關注的, 也是在徵求意見的過程中得到回饋較多的一條。 在結合各方意見後, 《意見》考慮到部分資產尚不具備以市值計量的條件, 允許對符合一定條件的金融資產以攤余成本計量。 有的非標準化產品、權益類產品流動性較差, 不具備用市值計量的條件。 朱永利認為, 這從制度安排上考慮了市場的實際情況, 給存量和新增的資管產品留足了空間, 更“接地氣”。

朱永利認為, 《意見》堅持積極穩妥審慎推進, 將防範風險與有序規範相結合, 充分考慮了市場承受能力。 如在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投資方面, 也是有序壓降, 並不像業內預計的那樣迅速壓縮到位, 而是明確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核心要素,

提出期限匹配、限額管理等監管措施, 引導商業銀行有序壓縮非標存量規模。

對於百姓來說, 最關心的要數銀行理財產品會有什麼變化。 新規之下, 保本理財和承諾收益的產品將消失, 理財產品將回歸“受人之托, 代人理財”的本源。 朱永利認為, 通過淨值化的管理, 人們能清楚產品的風險大小, 知道自己的收益空間, 也將逐步建立起“買者自負”的投資理念。 這一方面對銀行的投資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 在資訊披露更透明的背景下, 也要求投資者改變過去的投資習慣。 這對於行業發展來說是積極和健康的, 有利於市場及其參與者更加成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陳果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