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傳承傳統文化不是徒有其形 應融入學校課程的點點滴滴

北京市海澱區翠微小學的傳統文化課堂 未來網記者 李盈盈攝

與會的點評專家表示, 這些課程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科教學的有效融合,

展示了“精益求精大工匠, 國粹技藝永傳承”的工匠精神;讓人們感受到“經典數學煥異彩, 傳統文化寓其中”、“中華戲曲綻光彩, 雜劇文化品精華”和“各族民歌無限美, 傳承發揚中華魂”的無限魅力。

北京市海澱區翠微小學的孩子們做的面塑作品 未來網記者 李盈盈攝

一副傳統的剪紙畫展現了自然、生命、福祿和長壽的寓意;一個瓷器, 從工藝發展到成為中國文化名片, 老師步步引導, 做足了研討功課的學生們也娓娓道來, 講得頭頭是道, 使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浸潤在學習的過程裡。

用傳統文化浸潤少年兒童心靈 涵養中國氣質

北京市海澱區翠微小學校長許培軍表示, “一校一特質, 一園一特色, 一師一特點, 一生一特長”是翠微小學的目標, 如何讓教師打破專業圍牆, 將傳統文化價值與學科學術價值形成一體化教學, 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文化意味, 使學生在學術價值中得到充分的文化體驗, 獲得綜合性的學術、文化修養, 是翠微小學也是值得教育界思考、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北京市海澱區翠微小學孩子們畫作中的中國歷史文化人物。 未來網記者 李盈盈攝

北京市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吳穎慧表示, 傳統文化傳承的重點在學校, 只有讓學生通經典研讀、文化活動、學科滲透和社會實踐,

通過讀記中國古典詩詞, 才能達到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所說的張口閉口“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境界, 才能讓傳統文化的內容深入人心。

“文化自信首先是讓教育自信, 其前提是文化自知。 ”北京師範大學肖韜韜老師說, 學習國學不是照搬過去, 而且要用傳統文化涵養中國氣質,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是讓學習有更大張力, 讓孩子有更多創新能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有中國氣質的人, 以撐起民族的未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