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蹭”淘寶流量、背靠騰訊的王珂,一點都不簡單

也許是成名太早, 也許是履歷太豐富, 創辦口袋購物時, 王珂的做事風格表現得極其老練, 給人的感覺總有股“少年老成”的味道。

在PC互聯網稱雄的當口, 預先押注移動互聯網, 高喊“未來只有移動互聯網, PC互聯網的價值將會是零”;口袋購物上線之初, 為了“蹭流量”盯上淘寶, 不惜將網站改叫逛淘寶;為了挖到行業大牛, 他巧妙搬出雷軍這張金字招牌, 收效甚佳;在阿裡和京東兩大超級巨頭的重壓下, 他拉來騰訊1.5億美元投資, 成功站隊。

這樣精明的人, 這樣跌宕起伏的創業故事, 值得回味與深思。

“出名要趁早”

王珂出生於1984年, 如今不過是剛邁入而立之年不久, 但他的為人處事又有著與年紀不太符的練達。

張愛玲曾說, “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 快樂也不那麼痛快。 ”對於這句話, 王珂是不太認同的, 多年前接受採訪時, 他曾直言不諱地坦白“其實我特別討厭媒體。 ”早早成名的他, 有過被“盛名所累”的經歷, 乃至於此後鮮少再出現在媒體面前。

當一個人的整個青少年時代, 都處於掌聲與追捧圍繞的環境時, 容易“飄飄然”, 迷失方向。 有一天, 他發現自己變得驕傲了, 開始自我反思, 甚至還專門將中國所有見過媒體的企業家研究了一遍,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 “這些企業家在剛剛曝光的時候, 基本上都摔過大跟頭, 做過特別傻的決定, 而這對創業者來說可能是一個災難。 ”

於是, 他開始“夾起尾巴”, 只專心做自己的事情。 如果後來為口袋購物月臺“吹風”, 鮮少有人知道他的前兩次創業。

雖然王珂吃過“成名太早”的苦頭, 但其實不可否認的是, 這在一定程度上拔高了他看問題的高度, 成就了他處事的練達, 也為他後來的創業鋪平道路。 就像臺灣填詞人李宗盛所說的,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每一步都算數”。

奇招百出的第三次創業

跟美圖秀秀董事長蔡文勝一樣, 王珂也是被雷軍“忽悠”到北京去的。

2010年底的時候, 在一次聚會上他與雷軍閒聊,

無意中聊到導購, 沒想到雷軍突然來了一句“導購是一個很大機會, 我們一起幹吧”。 這算是當場邀約了, 有雷軍這個大咖背書, 再加上兩人相識較早, 在王珂創辦好望角之時, 也曾是競爭對手(雷軍與陳年創辦了我友網), 算是知根知底了, 因此他自然樂於接受, 隨即回答一句“好啊!”

末了, 雷軍補了一句北京人多, 去北京吧!此前王珂一直待在廈門, 於是, 在做導購僅僅只是一個初步的想法時, 兩人湊了一筆資金作為啟動, 跑到北京去了。

眾所周知, 創業是九死一生的事, 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作為創業老兵, 王珂必然心裡有底, 地利有了, 就是人多的北京。

做好望角的時候, 王珂就注意到電商行業有個很怪的現象, 就是不管是大小商家,

都賺不到錢。 細細研究一番後發現, 是流量太貴使得整個行業進入“死胡同”, 一般情況下, 消費者刷頁面通常在刷到第五頁時就沒什麼耐心往後刷, 因此排名靠前的成本基本都用在買流量上, 而靠後的沒有什麼成交量, 也掙不到錢。

因此, 他將口袋購物定位為主打個性化和精准化的商品推薦, 會根據使用者的個人喜好尋找商品, 每天精選潮流熱賣商品, 幫用戶一站式購物。 此外, 只做移動互聯網, 不做PC端, 因為他覺得移動互聯網才是未來, PC互聯網正在逐步衰退, 終有一天, 將會徹底歸零。

在王珂眼裡, 口袋購物所做的, 就是順勢而為, 即天時。 其實一開始口袋購物的名字叫“逛淘寶”, 很明顯這是借助淘寶的大名為自己拉名氣, 說白了就是“蹭流量”,結果效果非常好。直到後來,被淘寶禁止再使用這個名字,才作罷。

至於人和,當然就是挖人才了。剛開始雷軍給他一些沒有通過金山面試的名單,可是王珂哪裡是肯將就的人,“我創業就是要找到最大的需求,才能找到最優秀的人才,找來最多的錢,然後才可能成功。”他要的是行業裡頂尖的人才。於是弄了一個50多人的名單,窩在百度樓下的咖啡廳裡面,打電話招人。可是當時沒什麼名氣,經常被掛電話。

偏偏他又是一個很固執的人,多次碰壁後他乾脆寫了一個TXT檔,叫做挖人話術。先照著念,之後再不斷優化。這裡面有一招屢試不爽,在電話接通後,他先搬上雷軍的大名,說“雷軍想見你一面,先派我過來跟你聊一聊。”因此,還真的“忽悠”了不少大咖。比如百度廣告系統“鳳巢”的技術負責人馬飛,馬飛還從百度帶出了一支精幹的搜索技術團隊。

如此一來,整個班子就搭起來了,隨後的事自然水到渠成。

兩分鐘決定接受騰訊投資

一家公司要發展,融資是一道繞不開的坎。

在融資上,王珂與資本打交道的能力再次發揮得淋漓盡致。2011年4月A輪融資時,他第一時間找上了中國唯一一家長青基金成為,在還沒確定怎麼做導購時,一開口就是1千萬美金。成為方面也很爽快,但條件是必須得寫一張紙作證明。

於是當晚他寫了一張紙,標題就叫“一幫人在導購領域摸索”,基本邏輯就是“打算幹導購,我們是很靠譜的人,你投吧。”當成為基金確定融資後,他第一時間給雷軍打電話,雷軍當場崩潰地說,“我知道你去一定能搞成,但是沒有想到怎麼會這麼快。”

有句話說得對,“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王珂的毫不費力,其實源於他吃過融資的虧,在創辦好望角時,由於B輪融資沒跟上,吃過大虧。那是2010年前後,當時盛大剛分拆完遊戲業務上市,手裡大把現金,曾經表態收購好望角。

王珂也表示樂意,甚至配合盛大停掉了好望角與騰訊以及其他遊戲公司的道具交易,一心等著盛大收編,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收購沒有談成,反而被盛大拖了半年,不僅收購拖黃了,好望角也給拖垮了。

所以,摔過這次大跟鬥,他深知跟VC的關係很重要,開始有意識地結交投資人,但求混個臉熟以備後用。

在口袋購物的多輪融資裡,無疑騰訊的投資最受矚目,他在兩分鐘內決定接受騰訊投資的事至今仍未人們所津津樂道。據他回憶,有一次他與馬化騰在飯桌上聊到“微店”,馬化騰很感興趣,主動提出希望投資他們。在多次交談與瞭解後,雙方再次約著吃了一頓飯,王珂前後花了兩分鐘就拍板決定接受投資。

誠如香港作家亦舒所言,時間用在哪裡是看得見的。王珂那些看上去戲劇性的故事,其實也不過是他不斷優化完善自我的過程,人是成事的關鍵。

說白了就是“蹭流量”,結果效果非常好。直到後來,被淘寶禁止再使用這個名字,才作罷。

至於人和,當然就是挖人才了。剛開始雷軍給他一些沒有通過金山面試的名單,可是王珂哪裡是肯將就的人,“我創業就是要找到最大的需求,才能找到最優秀的人才,找來最多的錢,然後才可能成功。”他要的是行業裡頂尖的人才。於是弄了一個50多人的名單,窩在百度樓下的咖啡廳裡面,打電話招人。可是當時沒什麼名氣,經常被掛電話。

偏偏他又是一個很固執的人,多次碰壁後他乾脆寫了一個TXT檔,叫做挖人話術。先照著念,之後再不斷優化。這裡面有一招屢試不爽,在電話接通後,他先搬上雷軍的大名,說“雷軍想見你一面,先派我過來跟你聊一聊。”因此,還真的“忽悠”了不少大咖。比如百度廣告系統“鳳巢”的技術負責人馬飛,馬飛還從百度帶出了一支精幹的搜索技術團隊。

如此一來,整個班子就搭起來了,隨後的事自然水到渠成。

兩分鐘決定接受騰訊投資

一家公司要發展,融資是一道繞不開的坎。

在融資上,王珂與資本打交道的能力再次發揮得淋漓盡致。2011年4月A輪融資時,他第一時間找上了中國唯一一家長青基金成為,在還沒確定怎麼做導購時,一開口就是1千萬美金。成為方面也很爽快,但條件是必須得寫一張紙作證明。

於是當晚他寫了一張紙,標題就叫“一幫人在導購領域摸索”,基本邏輯就是“打算幹導購,我們是很靠譜的人,你投吧。”當成為基金確定融資後,他第一時間給雷軍打電話,雷軍當場崩潰地說,“我知道你去一定能搞成,但是沒有想到怎麼會這麼快。”

有句話說得對,“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王珂的毫不費力,其實源於他吃過融資的虧,在創辦好望角時,由於B輪融資沒跟上,吃過大虧。那是2010年前後,當時盛大剛分拆完遊戲業務上市,手裡大把現金,曾經表態收購好望角。

王珂也表示樂意,甚至配合盛大停掉了好望角與騰訊以及其他遊戲公司的道具交易,一心等著盛大收編,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收購沒有談成,反而被盛大拖了半年,不僅收購拖黃了,好望角也給拖垮了。

所以,摔過這次大跟鬥,他深知跟VC的關係很重要,開始有意識地結交投資人,但求混個臉熟以備後用。

在口袋購物的多輪融資裡,無疑騰訊的投資最受矚目,他在兩分鐘內決定接受騰訊投資的事至今仍未人們所津津樂道。據他回憶,有一次他與馬化騰在飯桌上聊到“微店”,馬化騰很感興趣,主動提出希望投資他們。在多次交談與瞭解後,雙方再次約著吃了一頓飯,王珂前後花了兩分鐘就拍板決定接受投資。

誠如香港作家亦舒所言,時間用在哪裡是看得見的。王珂那些看上去戲劇性的故事,其實也不過是他不斷優化完善自我的過程,人是成事的關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