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非遺在身邊·文學篇|別有韻致繞口令

語句短小、語言詼諧、幽默有趣、貼近生活、如謠似歌、講究韻律, 這些都是上海繞口令的特質。

圖說:幹智臻、包瀚文表演上海方言繞口令《金陵塔》

“山頂上有座白廟, 白廟裡有只白貓, 白廟外有頂白帽”——這上海小囡隨口都能順溜念來幾句的上海繞口令竟也是“非遺”項目之一。

繞口令, 又叫急口令、繞口令, 古稱吃語詩、急說酒令, 是門歷史悠久的民間口承傳統與民間語言遊戲。 早在《詩經》前就有詩雲:“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把發音相近的詞語有意排列成形, 頗有幾分繞口令最初的模樣。 唐代後, 文人墨客使用押韻的技能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將若干雙聲、疊韻詞詞彙或發音相同相近的語、詞精心巧妙地排布, 形成了簡單有趣的語韻, 極富語言之美。 詩歌中的這種精妙修辭手法在民間被廣泛運用於繞口令的創作中, 使繞口令除了語句短小、幽默有趣、貼近生活之外,

還具備了如謠似歌、講究韻律的特質。

上海繞口令不僅繼承了語言詼諧、融入生活場景、注重聲韻配合的傳統, 還在海派民間曲藝的浸潤中煥發出了獨具海派文化內涵的魅力。 從上海說唱《金陵塔》到上海滑稽戲《一百零八將》, 極富生活氣息與趣味的上海繞口令在諸多本土曲藝中被發掘、借鑒與再創作, 聽一段發音純正的上海繞口令成了一種文化享受。 上海繞口令, 帶著深厚的地方生活文化烙印, 保存著標準的上海話發音, 記錄了一代代上海人的童年, 不僅是鍛煉口齒的有效工具, 更是本土民眾的寶貴文化遺產。 (李君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