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後來的我們,都去幹導演了

演員, 從來都是構成導演的上佳原料。

石揮、姜文、成龍、周星馳, 是演而優則導的好榜樣, 是中國電影史上的輝煌一章。

而趙薇、徐崢, 以及新近的劉若英、黃渤, 則是明星導演團的新近會員。

不過, 明星變導演, 真的就是一種水到渠成的曼妙轉身嗎?

Pick me Pick me up! 想當導演就來光線

文|灰狼

作者簡介:西南某市大學教師, 電影學博士, 得罪過某導演, 但很少為難其他博士。

1

明天, 奶茶的導演處女作就要公映了。

到暑期檔, 渤爺的導演處女作也要上映了。

到了年底賀歲檔, 鐘漢良的導演處女作也要出爐了。

這是他們“最好的舞臺”——不想當導演的演員不是好歌手。

不知不覺, 我們早年喜歡過的好多演員都當上導演了, 這個名單裡有徐崢、吳京、陳思誠、鄧超、王寶強、五阿哥和小燕子。 他們的轉型都相當成功。

不想當導演的演員不是好歌手

還有一大批人在排隊當導演的路上, 像鐘漢良的《沙漏》、小瀋陽的《猛蟲過江》、包貝爾的《胖子行動隊》、吳克群的《為你寫詩》、宋小寶的《發財日記》等等。

我感到了一點消化不良。

2

我理解演員當導演是有近水樓臺的優勢, 很多演員在片場耳濡目染, 有人脈和資源, 也很容易上手拍片子。

就算小瀋陽, 也曾經和獨一無二的墨鏡老師合作過,

服不服?

就問你服不服?

這個邏輯就像舞女年紀大了都要做媽媽桑, 球員退役了要考教練證, 都是自家田地換個崗位, 沒毛病。

我只是吃驚, 他們為什麼這麼集中、這麼個時間點紮堆轉型。

快速流覽了這些明星處女作的資訊之後,

我發現了幕後黑手——

3

11個人可以湊一個足球隊, 也可以組一個出道團。

他們全部都是70後和80後演員, 也是近10年間轉型為導演的演員中最成功的11個人。

11個人之中, 光線傳媒投了其中7個。

而這一切都應該從7年前說起。

2011年夏天, 徐崢在王長田的辦公室興奮地講述了“泰囧”的故事, 當時電影劇本八個字還沒一撇。

泰囧的大獲成功, 徐崢和王長田喜笑顏開

徐崢那時的定位還是電視演員, 電影作品不多, 也沒當過導演, 就敢開口問王長田要2500萬。

據說之前徐崢找過很多位金主爸爸, 對方回應都是MMP, 只有王長田最終痛快, 掏了這筆錢。

掏錢如割肉, 王總老淚橫飛:“任他去折騰吧”。

2012年影片上映的時候, 所有人都傻眼了, 王老闆驚呆了。 徐崢成就了自己的神話, 光線影業從此翻身做主人。

4

在《泰囧》之前, 電視節目製作公司出身的光線, 在電影領域是典型的新丁。

早期, 它依賴陳嘉上這位香港老資格一手把控, 模仿博納的大戰略, 代表作是《畫壁》和《四大名捕》之流。

光線早期靠陳嘉上卻打出《畫壁》等一系列爛牌

這些影片票房普通,口碑不佳,光線影業在圈裡勢力不強。一度被王老闆請來的海歸高人張昭,也掛冠而去,投靠了樂視賈躍亭。

然而,《泰囧》的橫空出世改變了這一切。

隨後,光線練就了獨門武功,就是拿錢砸大咖演員當導演,把處女作變成大買賣。

2013年,趙薇的《致青春》出市,票房7.26億。

同一年,鄧超和俞白眉聯合執導《分手大師》,票房6.65億。

《泰囧》創造的票房在當時的電影市場引起震動

2015年,徐崢二度出手,《港囧》票房16億。

2017年,王寶強和蘇有朋接連入坑,兩人處女作票房總和超過11.5億。

2018年,是奶茶和黃渤的時間,專業人士的預測是兩部影片各自十億起價。

2019年,鐘漢良的《沙漏》將會揭開面紗。

5

大咖演員的處女作並不一定會成功。

張歆藝的《泡芙小姐》不足2000萬,黃磊的《麻煩家族》也只有3200萬,來去都近乎悄無聲息,近乎完敗。

《泡芙小姐》的票房慘敗可能是觀眾觀影標準和水準提高的例證

小瀋陽、包貝爾、吳克群、宋小寶應該也好不了多少,一方面是他們離一線還很遠,另一方面是光線和其他大公司沒有pick他們。

換句話說,這些演員不過是練習生的水準(大公司看不上),而光線所pick的演員都擁有出道的實力。

《戰狼2》收穫了56.8億人民幣票房

吳京是有實力的演員,但他最開始做導演拍攝《狼牙》的時候,票房可謂慘澹至極。2015年拍《戰狼》,才算是再次出道。

6

萬達pick陳思誠也是類似的明智之舉,《北愛》和《唐探》系列的成功,讓後起之秀的萬達躋身頂尖製片公司行列。

但區別是萬達pick了一個人,光線pick了一個團。

這就好比一個是傳統超女選秀,一個是偶像練習生、創造101。

好比一個是超級英雄單篇,另一個是復仇者聯盟。

光線的隊伍之大

在砸新導演處女作這件事上,任何公司的成就都無法與光線影業相媲美。

他們在做的事情,就是用這種不斷pick的方式,打造屬於光線本身的漫威宇宙。

王長田的總裁辦公室裡有一塊黑板,上面密密麻麻寫著、貼著“製作中”“發行中”“策劃中”的影片項目,一多半導演名字,從前都是屬於“領銜主演”那一欄的。

如果你覺得自己算是個大咖,還想當導演,那就立刻打電話給王長田:“Pick me, please!”

7

王長田在這方面的押寶,似乎還沒失敗過。

雖然王寶強的《大鬧天竺》口碑不好,但票房不可謂不成功。

何況,對想當導演的大咖慷慨解囊,換來的極有可能是連綿不絕的回報——畢竟演藝圈是個重關係、重情義的江湖。

趙薇《致青春》後,接著給光線做了三部電影

光線投了趙薇的《致青春》,趙薇接著就貢獻了三部影片《親愛的》、《橫衝直撞好萊塢》和《港囧》,又挎刀演唱了《左耳》主題曲。

而鄧超,在《分手大師》之後又交出了《惡棍天使》和《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這一批中生代演員有人氣,有話題,能把握市場審美且年富力強,無論做演員還是做導演都是國產票房未來十年的中流砥柱。

8

光線影業扶植的新導演陣容已經稱得上是星光熠熠了,這似乎也是最有效且最激進的市場策略。

劉若英、黃渤和鐘漢良之後,光線影業下一輪pick的會是誰呢?黃曉明?範冰冰?楊冪?還是佟大為?彭于晏?

相信只要是這些名字,就不可能不成功。

要是有一天大冪冪宣佈當導演那完全是意料之中

而對演員本身來說,這同樣是一個提升身份段位元、製造話題、突破事業瓶頸的好機會。

至於花大錢砸張藝謀馮小剛品牌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返了。

大IP時代為演員轉行當導演提供了便利

演員轉型導演之途如此順利,和當今的市場環境分不開,也就是中檔投資、IP改編、喜劇/青春片/小妞電影,加上導及演的流量能力,共同組合成了一個穩健的、有賺頭的產品線。

無論藝術成就如何,他們都取得了不俗的商業成績。

9

光線影業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這種受益就像是綜藝節目找代言,愛奇藝搶走了吳亦凡、鹿晗、張藝興和王嘉爾。作為死對頭的騰訊視頻就只有黃子韜一張牌可用了。

就目前來看,光線所pick的演員們還算頗有操守,他們所拍攝的影片或多或少都還寄託了自己的情懷和初心,大部分人拍攝的電影也沒有比其他導演差。

黃渤導演處女作大眾的期待值甚高

至於奶茶和黃渤,大家應該更放心一些。

光線影業借此完成了自己的“彎道超車”,在樂視岌岌可危、小馬奔騰踏上絕路,星美、中影紛紛掉隊的情況下,光線影業反而越來越成功,已經可以和華誼和博納鼎足而三。

10

然而,光線的光榮,是整個中國電影的光榮嗎?

好像也不是。

明星是行走的流量包,在片場摸爬打滾多年,無論在資源上還是在市場上都有先天的優勢。但放眼目前國內的市場大環境,新一代的演員導演裡,還沒有出現一個當年的姜文、爾冬升及周星馳這樣的狠角色。

他們幾乎一起步,就被資本、被市場、被票房馴服了。

這些演員的處女作似乎都流於“平庸的大多數”

他們依賴IP、依賴流量、依賴工業流水線,在他們的作品裡,我們看不到姜文、爾冬升初出茅廬時的銳氣和憤怒,看不到“作者”的野心。

他們的初心,不是“我TM非要自己拍電影不可”,而是“我很熟,我都懂,我能試一試”。

所以,這批導演裡,至今沒有誕生過《陽光燦爛的日子》《癲佬正傳》這樣破格的、高價值的傑作。而資本頻繁流向流水線製作,也就意味著其他導演的機會和口糧都在縮小。

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在當世是難以企及的

當然,我們絕不是要因此責難光線影業及其麾下的明星導演們,就每個個體而言,選擇做商品還是做作品,都是自己的選擇,都是值得尊敬的,只要他自己是認真而投入的。

不過,當所有人都去做產品經理而不去做藝術家了,也不是什麼好事。

第六代導演

回頭看,“第五代”、“第六代”躍上潮頭,都意味著中國電影的巨大變革(甚至是革命性的),而徐崢趙薇們,從一上手就透著精緻、分寸、平衡,卻獨獨少了前輩們打江山時那股勃勃的力道和混不吝,更沒了以電影發聲,為國族啟蒙,向威權宣戰的勇氣。

所以,我們不再有“第七代”“第八代”,中國電影只剩下高高在上、璀璨奪目的星斗和光線,而不再有怒濤拍岸或水滴石穿的“新浪潮”。

THE END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光線早期靠陳嘉上卻打出《畫壁》等一系列爛牌

這些影片票房普通,口碑不佳,光線影業在圈裡勢力不強。一度被王老闆請來的海歸高人張昭,也掛冠而去,投靠了樂視賈躍亭。

然而,《泰囧》的橫空出世改變了這一切。

隨後,光線練就了獨門武功,就是拿錢砸大咖演員當導演,把處女作變成大買賣。

2013年,趙薇的《致青春》出市,票房7.26億。

同一年,鄧超和俞白眉聯合執導《分手大師》,票房6.65億。

《泰囧》創造的票房在當時的電影市場引起震動

2015年,徐崢二度出手,《港囧》票房16億。

2017年,王寶強和蘇有朋接連入坑,兩人處女作票房總和超過11.5億。

2018年,是奶茶和黃渤的時間,專業人士的預測是兩部影片各自十億起價。

2019年,鐘漢良的《沙漏》將會揭開面紗。

5

大咖演員的處女作並不一定會成功。

張歆藝的《泡芙小姐》不足2000萬,黃磊的《麻煩家族》也只有3200萬,來去都近乎悄無聲息,近乎完敗。

《泡芙小姐》的票房慘敗可能是觀眾觀影標準和水準提高的例證

小瀋陽、包貝爾、吳克群、宋小寶應該也好不了多少,一方面是他們離一線還很遠,另一方面是光線和其他大公司沒有pick他們。

換句話說,這些演員不過是練習生的水準(大公司看不上),而光線所pick的演員都擁有出道的實力。

《戰狼2》收穫了56.8億人民幣票房

吳京是有實力的演員,但他最開始做導演拍攝《狼牙》的時候,票房可謂慘澹至極。2015年拍《戰狼》,才算是再次出道。

6

萬達pick陳思誠也是類似的明智之舉,《北愛》和《唐探》系列的成功,讓後起之秀的萬達躋身頂尖製片公司行列。

但區別是萬達pick了一個人,光線pick了一個團。

這就好比一個是傳統超女選秀,一個是偶像練習生、創造101。

好比一個是超級英雄單篇,另一個是復仇者聯盟。

光線的隊伍之大

在砸新導演處女作這件事上,任何公司的成就都無法與光線影業相媲美。

他們在做的事情,就是用這種不斷pick的方式,打造屬於光線本身的漫威宇宙。

王長田的總裁辦公室裡有一塊黑板,上面密密麻麻寫著、貼著“製作中”“發行中”“策劃中”的影片項目,一多半導演名字,從前都是屬於“領銜主演”那一欄的。

如果你覺得自己算是個大咖,還想當導演,那就立刻打電話給王長田:“Pick me, please!”

7

王長田在這方面的押寶,似乎還沒失敗過。

雖然王寶強的《大鬧天竺》口碑不好,但票房不可謂不成功。

何況,對想當導演的大咖慷慨解囊,換來的極有可能是連綿不絕的回報——畢竟演藝圈是個重關係、重情義的江湖。

趙薇《致青春》後,接著給光線做了三部電影

光線投了趙薇的《致青春》,趙薇接著就貢獻了三部影片《親愛的》、《橫衝直撞好萊塢》和《港囧》,又挎刀演唱了《左耳》主題曲。

而鄧超,在《分手大師》之後又交出了《惡棍天使》和《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這一批中生代演員有人氣,有話題,能把握市場審美且年富力強,無論做演員還是做導演都是國產票房未來十年的中流砥柱。

8

光線影業扶植的新導演陣容已經稱得上是星光熠熠了,這似乎也是最有效且最激進的市場策略。

劉若英、黃渤和鐘漢良之後,光線影業下一輪pick的會是誰呢?黃曉明?範冰冰?楊冪?還是佟大為?彭于晏?

相信只要是這些名字,就不可能不成功。

要是有一天大冪冪宣佈當導演那完全是意料之中

而對演員本身來說,這同樣是一個提升身份段位元、製造話題、突破事業瓶頸的好機會。

至於花大錢砸張藝謀馮小剛品牌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返了。

大IP時代為演員轉行當導演提供了便利

演員轉型導演之途如此順利,和當今的市場環境分不開,也就是中檔投資、IP改編、喜劇/青春片/小妞電影,加上導及演的流量能力,共同組合成了一個穩健的、有賺頭的產品線。

無論藝術成就如何,他們都取得了不俗的商業成績。

9

光線影業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這種受益就像是綜藝節目找代言,愛奇藝搶走了吳亦凡、鹿晗、張藝興和王嘉爾。作為死對頭的騰訊視頻就只有黃子韜一張牌可用了。

就目前來看,光線所pick的演員們還算頗有操守,他們所拍攝的影片或多或少都還寄託了自己的情懷和初心,大部分人拍攝的電影也沒有比其他導演差。

黃渤導演處女作大眾的期待值甚高

至於奶茶和黃渤,大家應該更放心一些。

光線影業借此完成了自己的“彎道超車”,在樂視岌岌可危、小馬奔騰踏上絕路,星美、中影紛紛掉隊的情況下,光線影業反而越來越成功,已經可以和華誼和博納鼎足而三。

10

然而,光線的光榮,是整個中國電影的光榮嗎?

好像也不是。

明星是行走的流量包,在片場摸爬打滾多年,無論在資源上還是在市場上都有先天的優勢。但放眼目前國內的市場大環境,新一代的演員導演裡,還沒有出現一個當年的姜文、爾冬升及周星馳這樣的狠角色。

他們幾乎一起步,就被資本、被市場、被票房馴服了。

這些演員的處女作似乎都流於“平庸的大多數”

他們依賴IP、依賴流量、依賴工業流水線,在他們的作品裡,我們看不到姜文、爾冬升初出茅廬時的銳氣和憤怒,看不到“作者”的野心。

他們的初心,不是“我TM非要自己拍電影不可”,而是“我很熟,我都懂,我能試一試”。

所以,這批導演裡,至今沒有誕生過《陽光燦爛的日子》《癲佬正傳》這樣破格的、高價值的傑作。而資本頻繁流向流水線製作,也就意味著其他導演的機會和口糧都在縮小。

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在當世是難以企及的

當然,我們絕不是要因此責難光線影業及其麾下的明星導演們,就每個個體而言,選擇做商品還是做作品,都是自己的選擇,都是值得尊敬的,只要他自己是認真而投入的。

不過,當所有人都去做產品經理而不去做藝術家了,也不是什麼好事。

第六代導演

回頭看,“第五代”、“第六代”躍上潮頭,都意味著中國電影的巨大變革(甚至是革命性的),而徐崢趙薇們,從一上手就透著精緻、分寸、平衡,卻獨獨少了前輩們打江山時那股勃勃的力道和混不吝,更沒了以電影發聲,為國族啟蒙,向威權宣戰的勇氣。

所以,我們不再有“第七代”“第八代”,中國電影只剩下高高在上、璀璨奪目的星斗和光線,而不再有怒濤拍岸或水滴石穿的“新浪潮”。

THE END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