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美媒分析:美元地位受到更多衝擊 但仍發揮主導作用

美媒稱, 數量不多但日漸增加的國家正努力擺脫美元, 著眼於削弱這種貨幣長達數十年的主導地位。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4月23日報導, 最新採取這種行動的是伊朗, 它上周宣佈要用歐元取代美元作為對外結算的幣種。

報導稱, 中國一直在努力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上個月推出了全球首批人民幣計價石油期貨合約;今年早些時候, 委內瑞拉發行了一種類似比特幣的加密貨幣。 俄羅斯增加了黃金儲備, 在美元之外尋求外儲多樣化。 儘管如此, 這些新的努力並未危及美元的全球地位。

有分析人士稱,

近期美國貿易政策的轉變或者即將轉變的跡象、華盛頓對待全球聯盟關係的態度以及特朗普政府就是否主張美元堅挺發出相互矛盾的信號等因素, 讓許多國家(包括美國的盟友)日益忐忑不安, 與美元作對的國家或許正是利用了這種心態。

上述這些方面與日俱增的不確定性可能會最終導致更多替代美元的嘗試。 不過, 分析人士和經濟學家表示, 眼下這些嘗試還不大可能成功, 一如從前的類似努力收效甚微。

哈佛大學教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肯尼士·羅戈夫說:“美國一直在大力使用經濟制裁, 所以像俄羅斯和伊朗這樣的國家當然會竭力擺脫美元。 ”

對其他國家來說, 增加使用本國貨幣需要大幅修改政策。

例如, 若有關部門不取消長期以來對外資的控制, 人民幣在全球交易中所占的比重就不大可能很快上升, 而分析人士認為相關部門取消外資控制會需要多年時間。

美元的主導地位看起來十分穩固。 羅戈夫的調研發現, 2015年約60%的國家——占全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70%以上——的匯率制度多多少少與美元掛鉤。

國際清算銀行的資料顯示, 在日交易額達5.1萬億美元的外匯市場上, 近九成交易涉及美元。 美元占各國央行總共11.4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近三分之二。

羅戈夫說, 最近幾十年, “美元的主導地位大增”。

外交學會的報告稱, 有人想用別的貨幣創立一個石油基準來與紐約和倫敦的基準分庭抗禮, 這種做法“看起來不切實際”。

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稱, 今年2月, 人民幣只占全球國內和國際支付的1.6%。 在全球外匯儲備中, 人民幣占1.2%。

外交學會的國際經濟部主任本·斯泰爾說:“中國的債券市場實在太小, 還無法支撐真正具有全球性的人民幣。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