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焦點解讀 | 張一鳴的三國戰:阿裡覬覦頭條什麼?騰訊會跟進嗎?

在位元組跳動核心產品全線整改之際, 今日頭條引爆的“三國戰”拉開大幕了嗎?

昨日(4月26日), 據有關自媒體人爆料, 今日頭條可能要投入阿裡巴巴的懷抱。

上述傳聞稱, 阿裡可能投資數十億美元參與今日頭條新一輪融資, 給了非常高的價格;同時, 阿裡甚至接受不進入董事會的苛刻條件, 最終這筆投資無疾而終。

36氪第一時間求證, 多位頭條人士回復稱:“假的”、“我們對市場傳言不予置評”。 阿裡方面回復36氪稱:“不予置評”。

一位國內互聯網巨頭戰略分析師告訴36氪, “阿裡的橄欖枝肯定拋過。 ”

另一位國內互聯網巨頭的投資分析師向36氪表示:“如能入股,

此類投資像是阿裡戰略防禦性佈局, 但全資收購的可能性不大。 ”

值得思量的是, 頭條是否需要接受阿裡的投資?多位投行分析師對36氪表示, 應該抱有更開放的態度。 在這場“三國戰”中, 騰訊接下來是什麼態度, 值得玩味。

只要不拿控制權, 誰的錢都一樣

從爆料來看, 控制權是頭條談判的核心。 但頭條需不需要阿裡的資本, 不同人持有不同的看法。

“今日頭條可能需要一定的融資, 但具體額度不太清楚。 除了站隊之外, 他們也需要一定程度的資金, 但如果找普通的投資基金, 又沒有什麼合同效益。 如果阿裡可以不要控制權的情況下投了今日頭條, 對頭條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 ”一位香港知名投行分析師告訴36氪。

上述國內互聯網巨頭的戰略分析師也對36氪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他表示:“從頭條的角度來說, 只要不干涉業務, 誰的錢不是錢, 價高者得就完了。 ”

但也有人對此持有不同的看法。 “頭條不會拿阿裡的投資(不排除債), 一個新巨頭沒必要依靠一個老巨頭。 ”一位知名互聯網分析師這樣評論。 他還告訴36氪, 頭條與美團、滴滴不一樣, 頭條想要賺錢很容易, 但他現在不想要利潤, 而是玩命擴張。

阿裡又在覬覦頭條什麼?

從投資方的角度來看, 阿裡又覬覦頭條什麼?36氪獲悉, 阿裡內部人士稱, 主要看中頭條的導流能力以及帶貨能力。

對此, 一名美國對沖基金分析師向36氪表示, “抖音的帶貨能力確實很強。 ”

從36氪的觀察來看,

像網紅小豬佩奇的火爆, 很大程度就是源自抖音。

其實這一點不難理解, 如今阿裡和騰訊在各個領域的對峙越來越嚴重, 本質就在於爭奪更多的流量入口。

就社交流量來說, 微信、QQ、小程式這樣的數億級一級流量都牢牢掌握在騰訊手中。 而阿裡一直想做社交, 只是沒有成功。 基於此, 阿裡入股擁有很大流量資源的頭條, 是比較好的切入方式。

“我覺得阿裡可能很想在社交找一個切入點, 所以願意給頭條開出一個很高的估值。 ”上述香港知名投行分析師向36氪表示。

“如能入股, 確實能進一步搶佔流量入口, 通過增強社交功能帶貨, 或再進行商業模式方面的創新。 ”上述國內互聯網巨頭的投資分析師告訴36氪。

因為監管而選擇站隊不太可能

早在2017年8月、同年12月以及今年3月, 都傳出頭條進行新一輪融資。

不過, 頭條至今未曾透露具體的投資方。 如今爆出站隊巨頭, 可能與近日來勢洶洶的監管有關。

此前, 頭條擁有2億用戶、數十億估值的內涵段子被永久關停;今日頭條App、抖音、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等全面整改。

顯然, 監管之下頭條的估值和廣告收入跟著縮水, 尋找一個大靠山似乎變得合理。 但上述互聯網分析師認為, 因為監管而選擇站隊不太可能。

不可否認, 連日的嚴厲監管對頭條確實產生了影響, 可能包括用位元組跳動取代今日頭條來代表公司整體品牌。 但對頭條來說, 今年更重要的事情是國際化。 如何三年實現全球化、一半用戶來自海外的願望,

可能確實需要頭條進行抉擇。

為了國際化而拿阿裡的錢, 上述香港知名投行分析師認為沒有必要, 因為(頭條)大可以找外資背景的投資機構, 不過, 不排除頭條的更多打算。

“各巨頭早有接觸頭條想參與融資, 是頭條自己本身不想被收購, 如能達成合作, 也不排除自身策略調整以謀求更多發展機會。 ”上述國內互聯網巨頭的投資分析師表示。

頭條聯手騰訊或是超越Facebook的王牌

在這裡, 不得不提及另一個想投頭條的焦點對象——騰訊。 在很早之前, 騰訊就曾接觸頭條。

2016年7月, 曾多次傳聞稱今日頭條將獲得騰訊投資。 隨後, 張一鳴公開回應, “最近有同事鄭重地跟我說, 他加入頭條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為騰訊員工, 我當然也不是, 那多沒意思。”

之後,這樣的傳聞依舊不斷,不過張一鳴更多地表達了自己獨立走下去的願望。

有關爆料稱,阿裡和騰訊可能都通過債轉股的方式投了頭條,但這終究產生不了多大的波瀾,而且兩大巨頭也不滿足於這一點。

當初Facebook起勢於PC端,通過收購WhatsApp完成業務擴張,而真正的移動化轉型源於收購Instagram,同時積極收購或狙擊Snapchat。作為全球最大的社交公司,Facebook的產品鏈條更為全面,同時收入也主要來自廣告。

對比來看,騰訊雖然坐擁社交流量,但大部分收入還是來自遊戲;在短視頻方面,微視剛起。而頭條方面,則在廣告方面有很大的目標,同時已經有了抖音。

更長遠而言,頭條在國際化方面的能力已經初現——目前包括Tik Tok和musical.ly在內的抖音全系海外產品,已經覆蓋全球超150多個國家,月活用戶超過1億。

綜合這幾方面來看,騰訊與頭條聯手,或許有超越Facebook、成為全球化社交巨頭的戰略意味。

騰訊會不會繼續跟進?

那麼,這一次騰訊會不會繼續跟進?

上述香港知名投行分析師持有不同看法。“騰訊不一定投資頭條,因為他知道頭條某種意義上是真正的對手,”他對36氪說道。

而在上述國內互聯網巨頭的戰略分析師看來,“兩者業務協同,也就意味著競爭。”

以抖音為代表,外加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的產品矩陣,一定程度上確實對騰訊的即時通訊(IM)流量構成了威脅。從Questmobile最新資料來看,短視頻行業的總使用時長從1.5%飆升至7.4%,但即時通訊的占比卻從37.0%下降至32.2%。

上述國內互聯網巨頭的投資分析師對36氪表示:“(頭條)會對騰訊的社交和資訊流分發地位構成挑戰,但基於產品調性、轉化成本等考量,感覺難以在短期蠶食IM市場,因此談及IM格局的轉變可能還有點早。”

不過,騰訊還是加快了行動步伐。為此,騰訊的微信產品曾對抖音限流,隨後重金扶持微視複出——傳補貼30億元,同時在流量、網紅、廣告上有很大的傾斜。

這些行動都是為了狙擊抖音,同時為了押注下一個現象級的社交產品。而從國外來看,Instagram、Snapchat正是當下年輕人和廣告主青睞的平臺,因為兩家業務的協同,產生了很大的競爭。

但36氪認為,反過來看,兩家的聯合或許會產生更大的化學反應。

歡迎大家評論交流,作為唯一一家沒有站隊BAT的新巨頭,你認為哪種發展模式對頭條更好?

那多沒意思。”

之後,這樣的傳聞依舊不斷,不過張一鳴更多地表達了自己獨立走下去的願望。

有關爆料稱,阿裡和騰訊可能都通過債轉股的方式投了頭條,但這終究產生不了多大的波瀾,而且兩大巨頭也不滿足於這一點。

當初Facebook起勢於PC端,通過收購WhatsApp完成業務擴張,而真正的移動化轉型源於收購Instagram,同時積極收購或狙擊Snapchat。作為全球最大的社交公司,Facebook的產品鏈條更為全面,同時收入也主要來自廣告。

對比來看,騰訊雖然坐擁社交流量,但大部分收入還是來自遊戲;在短視頻方面,微視剛起。而頭條方面,則在廣告方面有很大的目標,同時已經有了抖音。

更長遠而言,頭條在國際化方面的能力已經初現——目前包括Tik Tok和musical.ly在內的抖音全系海外產品,已經覆蓋全球超150多個國家,月活用戶超過1億。

綜合這幾方面來看,騰訊與頭條聯手,或許有超越Facebook、成為全球化社交巨頭的戰略意味。

騰訊會不會繼續跟進?

那麼,這一次騰訊會不會繼續跟進?

上述香港知名投行分析師持有不同看法。“騰訊不一定投資頭條,因為他知道頭條某種意義上是真正的對手,”他對36氪說道。

而在上述國內互聯網巨頭的戰略分析師看來,“兩者業務協同,也就意味著競爭。”

以抖音為代表,外加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的產品矩陣,一定程度上確實對騰訊的即時通訊(IM)流量構成了威脅。從Questmobile最新資料來看,短視頻行業的總使用時長從1.5%飆升至7.4%,但即時通訊的占比卻從37.0%下降至32.2%。

上述國內互聯網巨頭的投資分析師對36氪表示:“(頭條)會對騰訊的社交和資訊流分發地位構成挑戰,但基於產品調性、轉化成本等考量,感覺難以在短期蠶食IM市場,因此談及IM格局的轉變可能還有點早。”

不過,騰訊還是加快了行動步伐。為此,騰訊的微信產品曾對抖音限流,隨後重金扶持微視複出——傳補貼30億元,同時在流量、網紅、廣告上有很大的傾斜。

這些行動都是為了狙擊抖音,同時為了押注下一個現象級的社交產品。而從國外來看,Instagram、Snapchat正是當下年輕人和廣告主青睞的平臺,因為兩家業務的協同,產生了很大的競爭。

但36氪認為,反過來看,兩家的聯合或許會產生更大的化學反應。

歡迎大家評論交流,作為唯一一家沒有站隊BAT的新巨頭,你認為哪種發展模式對頭條更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