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六小齡童:用後半生講好“西遊”

要說在中國, 若有一個影視角色能讓“上到九十九, 下到剛會走”的人都認識, 那只能是“齊天大聖”孫悟空。

作為我國歷史上收視率和重播率最高的電視劇,

央視版《西遊記》已走過了36個年頭, 而六小齡童作為孫悟空的扮演者, 如今已是花甲將近, 成了孩子們口中的“大聖爺爺”。

在六小齡童的前半生, “孫悟空”一角讓他經歷了個人演藝生涯的巔峰;而當人生進入下半場, 他給自己規劃了另一條“取經路”:在過去16年裡, 六小齡童遍訪海內外知名高校及中小學、幼稚園, 與年輕一代分享西游文化點滴, 分享“美猴王”的人生感悟。

4月21日, 廣州, “猴哥”馬不停蹄奔走在多所高校及中小學校園裡, 與小觀眾們交流互動, 以至於接受採訪時, 他聲音已有點沙啞。 但眼前的這位“美猴王”似乎永遠不知疲憊, 一打開話匣子就如乘上筋斗雲般停不下來。

從藝50多年, 六小齡童的表演熱情絲毫未減,

踮腳、撓頭、瞪眼、嬉笑……即便沒有化妝, 他只需一個動作, 就能把人瞬間拉回到“齊天大聖”的記憶裡。

【講故事】

“校園是第二座花果山”

自2002年在北京語言大學首次講演後, 六小齡童開始了他長達16年的“西游文化校園行”, 他的足跡遍佈海內外。 不完全統計, 16年來六小齡童已在全球800多所學校舉辦過講演, 聽眾人數突破100萬人次, 而他也向著自己當初定下的“一千場講演”的目標繼續努力著。

就在2016年, 他剛被聘任為我國的“講好中國故事文化交流使者”之一, 這更加堅定了他的信心, “我覺得要讓學生們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樹立對我們民族文化的自信。 尤其大學是人生的重要節點, 大學生們都是國家民族未來的希望,

為了他們以後更好地走出去, 我特別願意去溝通和分享, 去傳播好西游文化。 ”

六小齡童本名章金萊, 從苦練“章氏猴戲”到成為“齊天大聖”, 他與《西遊記》結下了不解之緣。 與一般的演講者不同, 六小齡童強調的是“先講後演”, 先用西遊故事深入淺出地分享人生道理, 再用生動的猴戲表演把大家帶回到當年看《西遊記》的美好時光中。 《西遊記》是一部雅俗共賞, 深入淺出的作品, 其中傳達出來的尊師重教以及團隊精神的內容, 放到現在來看還是很有指導意義。 ”

每次到校園講演, 台下無一例外都是座無虛席, 全家老幼“組團”來聽課的不在少數。 “經常有學生跟我說, 他們在台下就像一群小猴子一樣看著美猴王講話, 所以我每次進校園都好像回到了花果山一樣親切。

”六小齡童說道。

【講廣州】

“在這裡買了定情禮物”

每次到廣州, 六小齡童都特別有感觸。 每次來都能感覺到變化越來越大, 無論是人文景觀還是市民素質都非常好。 ”

而讓他欣喜的是, 多年來廣州市民對於《西遊記》的熱愛程度始終高漲, 無論男女老幼, 都特別喜愛這只在電視裡活蹦亂跳的“猴子”。 曾經我走在廣州街頭, 就有人指著我大喊‘馬騮’, 這是我最早學會的粵語詞彙。 ”

此外, 廣州市民的讀書熱情也很高, 他依然記得2016年來廣州為新書作宣傳時的火爆場面, “當時還有一位孕婦專門過來買書, 她說她帶著肚子裡的娃娃來看我, 讓孩子長大了也要熱愛讀書。 ”他說。

六小齡童與妻子于虹的愛情故事廣為人知,

但很少有人知道, 他們的這段姻緣裡也有廣州的一份“功勞”:1986年六小齡童隨《西遊記》劇組在佛山拍攝, 拍戲之餘, 當時還是同事的兩人來到廣州遊玩, 在廣州友誼商店裡, 六小齡童發現於虹在櫥窗前盯著一個大洋娃娃駐足良久, 他便壯著膽子買下了這個娃娃送給于虹, 用這份心意“俘獲”了對方的好感。 至今, 這個洋娃娃仍然在他們家裡收藏著, “所以說我跟廣州有特殊的情緣, 這裡算是我們的定情之地, 以後有機會我還要帶我太太過來故地重遊一番。 ”

【講夢想】

“美猴王”的三個夢

六小齡童坦言, 自己這一生都在追夢。

生長在猴戲世家, 六小齡童從小學跟隨父親六齡童學猴戲, 上世紀六十年代, 父親拍攝紹劇戲曲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後有一回帶他參加活動, 別人見到六小齡童都說“這是‘南派猴王’的兒子。” “我當時心裡就想,他們為什麼要這樣說,我自己以後也要演猴王。”這是六小齡童第一次“發夢”,而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憑藉央視版電視劇《西遊記》的“孫悟空”一角,他成了紅遍大江南北的“美猴王”,在後來他們父子一起參加的活動中,所有人都改口了,將他父親稱作“孫悟空的爸爸”。

《西遊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這背後除了拍攝團隊的功勞,原著作者吳承恩更是居功至偉,從始至終,六小齡童一家都對吳承恩先生懷著巨大的感恩之心。於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六小齡童便有了第二個夢想——將“孫悟空之父”吳承恩的故事搬上大螢幕。在闞衛平導演的支持與努力下,由六小齡童出演吳承恩的電視劇《吳承恩與西遊記》在2007年開拍,並於2010年與觀眾見面。從開機到殺青,六小齡童沒離開過劇組半步。從吳承恩28歲演到82歲,他竭盡全力把恩人的形象刻畫得盡善盡美,即便拍戲時每天只睡四個小時都無怨無悔。

從“戲曲美猴王”到“電視美猴王”,六小齡童的演技都備受觀眾肯定,如今他又致力於打造自己的第三個夢——“電影美猴王”。在這部電影裡,59歲的六小齡童將繼續扮演孫悟空,對於他而言,這不僅是圓自己的夢,而是一份責任。“《西遊記》不只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所以這次雖然有西方高科技的支援,但我們在內容上還是保留了原來的魂和精髓,希望把我們的西游文化進一步推向世界。”

【講傳承】

親身踐行“一帶一路”

在自己的夢想逐步實現之餘,六小齡童並沒有停下腳步,多年來他一直都沒忘記自己作為文化交流使者的使命,無論去到哪裡,他都會把西游文化這個中國故事講到哪裡。“我的前半生都在致力於展現猴戲藝術,後半生我會專注於講好西遊故事,將西游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

央視版《西遊記》從1982年開拍,直到1999年完成續集的拍攝,前後歷時共17年,這與當年玄奘大師西天取經的實際時間是一樣的,但因為經費等原因,劇組並沒能真的去往“西天”印度拍攝,這在當時是一個不小的遺憾。

而在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後,六小齡童又從中看到了傳播中國文化的契機,“我當時得知這個倡議以後就在思考,在文化包容方面我們可以做點什麼,而絲綢之路的一個最佳的文化大使形象就是玄奘大師,所以如果用‘唐僧取經’這個故事來講‘一帶一路’,觀眾就比較明白了。”

所以,在央視版電視劇《西遊記》開機30年後,六小齡童與“西游師徒”汪粵、馬德華、劉大剛等一批藝術家一起,實地重走當年玄奘大師的取經路,並將其拍成了紀錄片《重走玄奘路》,該紀錄片由六小齡童擔任總製片人、總導演並飾演玄奘大師,拍攝團隊途經西安、瓜州、洛陽等地,旨在重現玄奘大師艱險萬分的西行取經之路,目前該紀錄片第一季已於年初播出,並已受邀參加今年7月份在加拿大舉行的溫哥華國際電影節。

在人生的“下半場”,六小齡童關注的已不再是自身的藝術成就,如今的他早已跟自己和解,不會糾結於是否還能跨過“孫悟空”這座藝術頂峰;他選擇給自己更多的空間去嘗試,從一個文化使者的角度去發揮自己所能,但有一點始終沒變過,就是當他認定了一件事,他就會全力以赴。(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蔡淩躍)

別人見到六小齡童都說“這是‘南派猴王’的兒子。” “我當時心裡就想,他們為什麼要這樣說,我自己以後也要演猴王。”這是六小齡童第一次“發夢”,而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憑藉央視版電視劇《西遊記》的“孫悟空”一角,他成了紅遍大江南北的“美猴王”,在後來他們父子一起參加的活動中,所有人都改口了,將他父親稱作“孫悟空的爸爸”。

《西遊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這背後除了拍攝團隊的功勞,原著作者吳承恩更是居功至偉,從始至終,六小齡童一家都對吳承恩先生懷著巨大的感恩之心。於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六小齡童便有了第二個夢想——將“孫悟空之父”吳承恩的故事搬上大螢幕。在闞衛平導演的支持與努力下,由六小齡童出演吳承恩的電視劇《吳承恩與西遊記》在2007年開拍,並於2010年與觀眾見面。從開機到殺青,六小齡童沒離開過劇組半步。從吳承恩28歲演到82歲,他竭盡全力把恩人的形象刻畫得盡善盡美,即便拍戲時每天只睡四個小時都無怨無悔。

從“戲曲美猴王”到“電視美猴王”,六小齡童的演技都備受觀眾肯定,如今他又致力於打造自己的第三個夢——“電影美猴王”。在這部電影裡,59歲的六小齡童將繼續扮演孫悟空,對於他而言,這不僅是圓自己的夢,而是一份責任。“《西遊記》不只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所以這次雖然有西方高科技的支援,但我們在內容上還是保留了原來的魂和精髓,希望把我們的西游文化進一步推向世界。”

【講傳承】

親身踐行“一帶一路”

在自己的夢想逐步實現之餘,六小齡童並沒有停下腳步,多年來他一直都沒忘記自己作為文化交流使者的使命,無論去到哪裡,他都會把西游文化這個中國故事講到哪裡。“我的前半生都在致力於展現猴戲藝術,後半生我會專注於講好西遊故事,將西游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

央視版《西遊記》從1982年開拍,直到1999年完成續集的拍攝,前後歷時共17年,這與當年玄奘大師西天取經的實際時間是一樣的,但因為經費等原因,劇組並沒能真的去往“西天”印度拍攝,這在當時是一個不小的遺憾。

而在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後,六小齡童又從中看到了傳播中國文化的契機,“我當時得知這個倡議以後就在思考,在文化包容方面我們可以做點什麼,而絲綢之路的一個最佳的文化大使形象就是玄奘大師,所以如果用‘唐僧取經’這個故事來講‘一帶一路’,觀眾就比較明白了。”

所以,在央視版電視劇《西遊記》開機30年後,六小齡童與“西游師徒”汪粵、馬德華、劉大剛等一批藝術家一起,實地重走當年玄奘大師的取經路,並將其拍成了紀錄片《重走玄奘路》,該紀錄片由六小齡童擔任總製片人、總導演並飾演玄奘大師,拍攝團隊途經西安、瓜州、洛陽等地,旨在重現玄奘大師艱險萬分的西行取經之路,目前該紀錄片第一季已於年初播出,並已受邀參加今年7月份在加拿大舉行的溫哥華國際電影節。

在人生的“下半場”,六小齡童關注的已不再是自身的藝術成就,如今的他早已跟自己和解,不會糾結於是否還能跨過“孫悟空”這座藝術頂峰;他選擇給自己更多的空間去嘗試,從一個文化使者的角度去發揮自己所能,但有一點始終沒變過,就是當他認定了一件事,他就會全力以赴。(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蔡淩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