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文史」歷經60多年風雨,茶陵湘劇團的這些故事,你知道嗎?

茶陵縣由湘潭地區管轄轉至由株洲管轄後不久, 筆者出差茶陵, 見到了茶陵縣湘劇團的演出海報, 很是驚訝, 株洲原有的市湘劇團早在文革中就沒有了, 而茶陵縣竟還有個湘劇團。

土壤:茶陵湘劇隊伍的形成

茶陵本土最早的地方戲為採茶戲。 茶陵秩堂、高壟一帶是江西吉安府移民入湘的必經地和首選落腳地。 移民懷念家鄉,宗教活動頻繁, 比如祭祖戲、敬神戲、還願戲。

由於茶陵民間請戲班子的活動增多, 也吸引了長沙等地的湘劇戲班子頻繁來茶陵演出, 其中著名的湘劇班有慶和班、福春班以及長沙流亡湘劇團等。

因為有市場, 有些湘劇戲班選擇在茶陵落戶, 並逐漸形成一支行當齊全、陣容客觀的湘劇隊伍。

融合:興衰更替,茶陵湘劇團的成立

湘劇進入茶陵後被稱為“大戲”, 以區別於採茶戲。 湘劇班子都是職業戲班, 演員多系童子功底、訓練有素, 這些是業餘採茶班子不可相比的, 這直接威脅到了茶陵本土戲採茶戲。

茶陵湘劇劇照

解放時, 茶陵有民樂採茶劇團和仁和湘劇團, 分別在縣城譚家祠和李家祠同時掛牌演出。 不到一年, 民樂採茶劇團因生意慘澹, 被迫解散。 而仁和湘劇團得以生存和發展, 並被縣政府接管, 改名茶陵縣湘劇團。 自此, 一批又一批人進入茶陵縣湘劇團, 投身湘劇。 藝人們在一個又一個戲臺上唱念做打, 讓一群又一群觀眾鼓掌喝彩流淚感歎, 從一個又一個困境中撐起舞臺。

除了有縣湘劇團, 茶陵還有不少業餘的湘劇團。 業餘湘劇團長期在鄉鎮演出, 迎合廣大農民觀眾的喜好, 大膽吸收本地採茶戲的表演手法和音樂, 使湘劇和採茶戲進行一些融合。

潞水、古城、彭家祠等地的業餘湘劇團, 就曾用湘劇的表演形式演過採茶戲《金釗記》, 用採茶戲的形式表演過湘劇傳統戲《櫃中緣》等。 隨後, 茶陵縣湘劇團也受到影響, 在湘劇高腔中揉進過採茶戲的《哭調》和《四板腔》, 增強了情緒的渲染。

雖然民樂採茶劇團成立不久就解散了, 但茶陵民間還是一直存在著一些業餘採茶劇團, 他們也在藝術上兼收並蓄, 大膽吸收湘劇音樂。

發展:茶陵湘劇團的市場化之路

《洣水魂》劇照

文化體制改革, 茶陵縣湘劇團開始走市場化道路, 劇團編制由49個壓縮為32個。 2010年, 茶陵縣湘劇團克服資金、人員等困難, 排演的湘劇《洣水魂》一舉獲得全省縣級劇團優秀劇碼展演金獎和湖南省“五個一”工程獎。

2015年1月6日, 《光明日報》在頭版頭條以《屹立不倒的舞臺》為題, 全文4000多字對茶陵縣湘劇團自強不息的感人事蹟進行了集中報導。 茶陵縣湘劇團能堅持60多年, 真的不容易。

特約撰稿人/牛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