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從無產階級到無用階級:幹翻福爾摩斯的華生|狗熊月讀

你的工作會被機器取代嗎?

在今年初, 國內科幻界有一件大事:北京女科幻作家赫景芳的短篇小說《北京折疊》獲得了雨果獎最佳短篇小說獎。

這篇小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像是一篇政治隱喻小說, 具體情節我就不在這裡重複了, 只是要提其中的一點:在不久之後的未來, 窮人的存在其實已經沒有什麼意義。 工作被機器取代, 哪怕是有一份工作機會留給了窮人, 其實目的並不是真正需要窮人的勞動生產力, 而只是一種穩定社會的手段, 換句話說, 窮人的勞動和工作只是施捨給他們的一種福利。 這樣的未來真的只是科幻小說嗎?

2013 年 9 月, 牛津大學的卡爾·弗瑞(Carl Benedikt Frey)及邁克爾·奧斯本(Michael A. Osborne)發表了《就業的未來》(The Future of Employment)研究報告, 調查各項工作在未來20年被電腦取代的可能性。 根據他們所開發的演算法估計, 美國有47%的工作有很高的風險被電腦取代。 我在《狗熊月讀》裡講《必然》那本書的分享時,

作者 KK 曾經舉了一個例子:未來的自動駕駛, 一定會取代一部分的司機, 其中最有可能取代的就是長途卡車司機。 目前美國的這個崗位有 17% 的服務行業就業人口, 自動駕駛取代了他們之後, 他們可以去做什麼呢?

福爾摩斯被華生打翻在地

也不要覺得只是像駕駛這樣的低技術行業有可能被取代。

哪怕是像醫生這樣的專業性、靈活性極強的行業, 也面臨著被機器取代的風險。 在《富足》那本書的分享中, 我們曾經介紹過智慧醫療資料系統“華生”(Watson), 這是從深藍超級電腦之後發展的一個民用項目。 它具備超級全面的醫學資訊資料庫, 並且仍然在不斷更新升級資料, 增加新的案例, 只要醫院的系統與“華生”連接, 只要醫院能做好病人的檢查工作, “華生”可以在數秒內給出病人的診斷情況, 以及用藥建議, 準確率比真人的醫生高得多。 而且現在“華生”已經在升級其語言系統, 之後它給出的建議會更加人性化, 甚至可以根據病人的性格和脾氣進行每一次不同的調節。
如果你喜歡簡潔答案, “華生”會速戰速決給你直接的建議, 如果你喜歡有人傾訴和關心, “華生”醫生會認真聽取你的抱怨和訴苦碎碎念, 並會給你一些掏心窩的建議。 有了這樣的“華生”, 哪怕是福爾摩斯出場, 也會被它搶去風頭。 如果你今天才進醫學院學習, 希望自己在20年後能當個家庭醫生, 或許就該重新考慮了。 但如果連像是醫生這樣的職業, 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那麼你的職業選擇還可以有什麼呢?在生產能力上, 你還能有什麼優勢呢?

說起來也挺有意思, 我現在在聽《福爾摩斯探案集》的有聲書, 在那個 20 世紀初的故事裡, 福爾摩斯的演繹法, 代表著那個人文主義剛剛崛起的時代最先進的生產力與技術,

華生醫生代表了傳統英國人誠實穩重的性格。 而到了 100 多年後的現代, 情況發生了大反轉, 福爾摩斯作為個人, 能力即使達到極致, 也幹不過有著集群式計算能力的人工智慧“華生”。

“華生”超級電腦在電視問答節目裡搞定了人類對手

從無產階級到無用階級

在以往的時代, 精英階層要做什麼事或是要穩固統治,都會想辦法去攏絡或是爭取窮人,因為窮人有生產能力,有人力就是有生產力,可以創造財富,推翻或穩固統治。在20世紀,因為窮人有軍事和經濟價值,精英階層必須為窮人解決問題;但到了21世紀,精英階層最有效(雖然十分無情)的策略,很可能是乾脆切斷百無一用的三等車廂,只讓頭等車廂繼續前進。到了21世紀,我們可能看到的是一個全新而龐大的階級:這一群人沒有任何經濟、政治或藝術價值,對社會的繁榮、力量和榮耀也沒有任何貢獻。

這個階級已經不是無產階級,而是無用階級了。當精英階層通過生物和納米技術進化成智神,擁有更好的身體,更長壽的壽命,更聰明的頭腦,更理性的情緒,那麼那時所謂的“人人平等”,恐怕已經沒有什麼說服力了吧?美國作家南茜·克雷斯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西班牙乞丐》,講述在未來世界有一群被修改了基因的小孩不需要睡眠,只是這樣一個改變,他們就具備遠超過普通人的生產力和智力。僅僅是這樣的變化,雙方就已經不把對方當作同類了。就像我們不認為尼安德特人是我們的同類一樣,那時的新人類也可能不會認為普通的智人是他們的同類了。在那樣的狀態下,我們這個時代最先進、最常識的主義:自由主義,還會存在下去嗎?

本文節選自《狗熊月讀》即將發佈的第 36 期:《未來簡史》。關注“狗熊有話說”,可以獲得更多有趣有料的內容。或是直接加入《狗熊月讀》會員,與大狗熊每月一起讀好書!

精英階層要做什麼事或是要穩固統治,都會想辦法去攏絡或是爭取窮人,因為窮人有生產能力,有人力就是有生產力,可以創造財富,推翻或穩固統治。在20世紀,因為窮人有軍事和經濟價值,精英階層必須為窮人解決問題;但到了21世紀,精英階層最有效(雖然十分無情)的策略,很可能是乾脆切斷百無一用的三等車廂,只讓頭等車廂繼續前進。到了21世紀,我們可能看到的是一個全新而龐大的階級:這一群人沒有任何經濟、政治或藝術價值,對社會的繁榮、力量和榮耀也沒有任何貢獻。

這個階級已經不是無產階級,而是無用階級了。當精英階層通過生物和納米技術進化成智神,擁有更好的身體,更長壽的壽命,更聰明的頭腦,更理性的情緒,那麼那時所謂的“人人平等”,恐怕已經沒有什麼說服力了吧?美國作家南茜·克雷斯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西班牙乞丐》,講述在未來世界有一群被修改了基因的小孩不需要睡眠,只是這樣一個改變,他們就具備遠超過普通人的生產力和智力。僅僅是這樣的變化,雙方就已經不把對方當作同類了。就像我們不認為尼安德特人是我們的同類一樣,那時的新人類也可能不會認為普通的智人是他們的同類了。在那樣的狀態下,我們這個時代最先進、最常識的主義:自由主義,還會存在下去嗎?

本文節選自《狗熊月讀》即將發佈的第 36 期:《未來簡史》。關注“狗熊有話說”,可以獲得更多有趣有料的內容。或是直接加入《狗熊月讀》會員,與大狗熊每月一起讀好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