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衡陽新動力⑦|向著“中國油茶第一強市”蓄勢發力

記者:文/易成章 圖/王翟 視頻/舒福林 周圍

看視頻請點擊

機器的轟鳴打破了油茶林深處的寧靜, 砼車下, 水泥路面緩慢生長。

在常寧市西嶺鎮平安村及其周邊,

覆蓋著上萬畝鬱鬱蔥蔥的良種油茶樹, 也是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三湘”)最早最大的油茶基地之一。

加大建設力度, 實施莊園化運營戰略

往油茶林深處修建水泥路, 是“大三湘”實施莊園化運營戰略的前奏。

為回應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國油茶第一強市”的決策, 這個衡陽乃至全國油茶行業的龍頭企業, 行動迅速而超前。

今年2月27日, 全市油茶產業發展推進會召開。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鄭建新強調, 盯緊瞄準“油茶林面積500萬畝以上、總產值500億元以上”的“雙500”目標,

舉全市之力打造“中國油茶第一強市”。

大三湘

這次會議無疑大大提振了“大三湘”公司董事長、衡陽市油茶產業協會會長周新平的信心。 “以衡陽的基礎和決心, 只要做好產業升級融合文章, 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都不是問題。 ”

打造“中國油茶第一強市”,

衡陽憑什麼?

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國油茶第一強市”, 是深入調研和深思熟慮後, 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鄭建新與市委副書記、市長鄧群策履新以來, 多次調研調度、研究部署油茶產業發展。

跳出行業本身, 油茶事實上被視為衡陽由農業大市到農業強市轉型的關鍵。

作為典型的農業大市, 衡陽農產品品種多而品牌少, 粗產品多精深加工少, 傳統工藝多標準化生產少。 要發展主導產業、培育龍頭企業、打造區域性公共品牌, 衡陽油茶恰恰都具備條件和潛力。

茶油籽碩果滿枝頭

在業內, 有“全國油茶看湖南, 湖南油茶看衡陽”之說。

從地理位置、土壤、氣候等因素看,衡陽也特別適宜發展油茶。這讓我市多年來在油茶產業上積攢了一定的“家底”,放眼全國也堪稱“排頭兵”。

記者從市林業局獲悉,衡陽經過探索和經營,引進培育了湘林、長林、衡東大桃、三華系列等近70個優良品種。與此同時,“衡陽市百里油茶產業示範帶”和“耒陽-常甯-祁東”“衡東-衡山”“衡陽-衡南”三大油茶產業集群也已經形成。大浪淘沙之後,一部分茶油企業脫穎而出,“大三湘”“神農”“齊家”等11家公司,茶油年加工能力都達到400噸以上。

從一系列動作更是不難看出市委、市政府發展油茶產業的決心。目前,我市已經出臺了《關於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決定》和《關於做大做強油茶產業的九條意見》,市本級籌建了油茶產業發展局,建立了油茶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支持油茶產業發展的政策、投入、機制和保障體系初步形成。

精心設計的包裝顯得高檔

市場需求也恰逢其時。聯合國糧農組織已將茶油作為重點推廣的健康型高級食用植物油。一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年產茶油為26.65萬噸,年人均佔有量僅0.2千克,遠低於發達國家年人均佔有橄欖油20千克的水準。哪怕按達到年人均茶油佔有量2千克的標準,全國茶油年缺口都將超過250萬噸。

由此可見,茶油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蘊藏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

打造“中國油茶第一強市”,

衡陽差什麼?

需要清醒的是,衡陽領先全國“半個身位”的優勢,並不足為喜。恰恰由於我市近幾年來在油茶產業發展上步子太慢,而身後的“追兵”步伐加緊,打造“中國油茶第一強市”面臨嚴峻挑戰。

全市現有的油茶林中,老油茶林面積占了278.15萬畝。其中,茶油年畝產量低於5千克的低產林141.88萬畝,占總面積的51%;年畝產量5-15千克的中產林120.67萬畝,占總面積的43.4%。而近年新造的100.35萬畝油茶,相當一部分在造林5-6年後仍沒有收益或收益不高,與預期目標相差甚遠。

面積逾萬畝的茶油基地

資金不足也牽絆了衡陽油茶產業發展。據悉,一般油茶新造林投資每畝需要2500-3000元,低產林墾複改造每畝需成本約800元。目前我市油茶產業建設70%資金由油茶業主以自有資金或貸款方式投入,缺乏完善的金融支撐。全市油茶基地建設貸款總需求量達25億元以上,但實際發生貸款僅4.1億元。

在茶油企業方面,總體格局還是多而不強。全市油茶林中,規模化經營的僅占1/4左右,多數處於單家獨戶、碎片化經營狀態,沒有形成規模優勢。全市95%以上的企業油茶產品存在品質不過硬、產品宣傳滯後、銷售體系較差和產品包裝不新穎等問題,難以形成品牌效應。

政策支撐不足主要體現在各縣市冷熱不均。近幾年,除衡南縣、常寧市、耒陽市等縣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用於油茶產業補貼外,其他縣政策資金引導作用微乎其微。

在油茶行業探索了10年的周新平眼中,衡陽油茶產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亟待跳出“原始階段”,轉型升級。因為大多數的油茶企業“發展思路還很傳統,延伸產品少、附加值不高”。

“打造中國油茶第一強市”,衡陽急需再持續發力。

打造“中國油茶第一強市”,

衡陽怎麼幹?

衡陽的油茶產業開始了新一輪的蓄勢發力,且動作頻頻。

《關於做大做強衡陽市油茶產業發展的九條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市油茶林面積將由現有的378萬畝發展到500萬畝,其中新造油茶發展到230萬畝、低改油茶發展到170萬畝,茶油年產量增加到12萬噸,重點培育1-2家油茶龍頭企業上市,全市油茶產業年產值達500億元以上。

此外,意見明確衡陽將從資金投入、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產業扶貧、宣傳推介等方面發力,全面挖掘油茶產業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首創了國內第一條茶油“鮮果鮮榨”工藝生產線

先進的流水生產線

圍繞油茶產業發展,一批項目也在醞釀中,主要包括“一館多中心”建設、“十百千萬”工程、油茶特色小鎮建設等。

面對全市佈置,各縣市和部門也通過實際行動形成呼應。

企業層面,以“大三湘”為代表,正摩拳擦掌。

周新平介紹,“大三湘”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主要發展戰略就是實施油茶莊園計畫,從而擺脫低效的傳統模式,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油茶莊園發展模式,是周新平從國外橄欖莊園、葡萄莊園等獲得靈感衍變而來。這種模式的核心是,“大三湘”搭建大平臺,建設示範莊園,在各地村民中招募莊主運營,或村民參照模式自建莊園加盟。

“傳統模式,由公司大規模流轉土地發展基地,成本高效率低,當地村民的收益也不高。莊園模式下,村民變身莊園主,權責利統一,收益和積極性都會大大提高。”周新平表示,公司會引導莊園結合油茶林發展鄉村旅遊、林下種養。最終企業實現三產融合發展,一產穩、二產高、三產活。

周新平透露,“大三湘”當前的年產值在4-5億元之間,如果計畫實施順利,5年內他有信心把這一數字提高到20億元。

早在衡陽市委、市政府作出連串重大部署,提出打造“中國油茶第一強市”之時,記者就曾在內心感慨:衡陽總算又見行動,開始發力了。

多年前,衡陽油茶產業一度風光無限,全國矚目。遺憾的是,推動力度還是不夠大,發展步子不夠快,也未能發展模式上形成突破,一鼓作氣在全國奠定絕對優勢。甚至,種種原因之下,這個產業被追兵銜尾。

這一次,衡陽人有理由振奮和期待。

多項重磅政策出臺,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力推,各縣市和部門積極回應,衡陽重振油茶產業的決心和力度“看得見”。

在行業領軍企業“大三湘”採訪時,記者看到了企業打破傳統模式,轉型升級的決心和行動,並且在全國同行業先行一步。

成稿前,“大三湘”又有最新消息:紐約時代廣場納斯達克大屏,“大三湘”代表中國茶油再次亮相。

這同樣是衡陽打造“中國油茶第一強市”的良好開端。

湖南油茶看衡陽”之說。

從地理位置、土壤、氣候等因素看,衡陽也特別適宜發展油茶。這讓我市多年來在油茶產業上積攢了一定的“家底”,放眼全國也堪稱“排頭兵”。

記者從市林業局獲悉,衡陽經過探索和經營,引進培育了湘林、長林、衡東大桃、三華系列等近70個優良品種。與此同時,“衡陽市百里油茶產業示範帶”和“耒陽-常甯-祁東”“衡東-衡山”“衡陽-衡南”三大油茶產業集群也已經形成。大浪淘沙之後,一部分茶油企業脫穎而出,“大三湘”“神農”“齊家”等11家公司,茶油年加工能力都達到400噸以上。

從一系列動作更是不難看出市委、市政府發展油茶產業的決心。目前,我市已經出臺了《關於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決定》和《關於做大做強油茶產業的九條意見》,市本級籌建了油茶產業發展局,建立了油茶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支持油茶產業發展的政策、投入、機制和保障體系初步形成。

精心設計的包裝顯得高檔

市場需求也恰逢其時。聯合國糧農組織已將茶油作為重點推廣的健康型高級食用植物油。一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年產茶油為26.65萬噸,年人均佔有量僅0.2千克,遠低於發達國家年人均佔有橄欖油20千克的水準。哪怕按達到年人均茶油佔有量2千克的標準,全國茶油年缺口都將超過250萬噸。

由此可見,茶油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蘊藏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

打造“中國油茶第一強市”,

衡陽差什麼?

需要清醒的是,衡陽領先全國“半個身位”的優勢,並不足為喜。恰恰由於我市近幾年來在油茶產業發展上步子太慢,而身後的“追兵”步伐加緊,打造“中國油茶第一強市”面臨嚴峻挑戰。

全市現有的油茶林中,老油茶林面積占了278.15萬畝。其中,茶油年畝產量低於5千克的低產林141.88萬畝,占總面積的51%;年畝產量5-15千克的中產林120.67萬畝,占總面積的43.4%。而近年新造的100.35萬畝油茶,相當一部分在造林5-6年後仍沒有收益或收益不高,與預期目標相差甚遠。

面積逾萬畝的茶油基地

資金不足也牽絆了衡陽油茶產業發展。據悉,一般油茶新造林投資每畝需要2500-3000元,低產林墾複改造每畝需成本約800元。目前我市油茶產業建設70%資金由油茶業主以自有資金或貸款方式投入,缺乏完善的金融支撐。全市油茶基地建設貸款總需求量達25億元以上,但實際發生貸款僅4.1億元。

在茶油企業方面,總體格局還是多而不強。全市油茶林中,規模化經營的僅占1/4左右,多數處於單家獨戶、碎片化經營狀態,沒有形成規模優勢。全市95%以上的企業油茶產品存在品質不過硬、產品宣傳滯後、銷售體系較差和產品包裝不新穎等問題,難以形成品牌效應。

政策支撐不足主要體現在各縣市冷熱不均。近幾年,除衡南縣、常寧市、耒陽市等縣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用於油茶產業補貼外,其他縣政策資金引導作用微乎其微。

在油茶行業探索了10年的周新平眼中,衡陽油茶產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亟待跳出“原始階段”,轉型升級。因為大多數的油茶企業“發展思路還很傳統,延伸產品少、附加值不高”。

“打造中國油茶第一強市”,衡陽急需再持續發力。

打造“中國油茶第一強市”,

衡陽怎麼幹?

衡陽的油茶產業開始了新一輪的蓄勢發力,且動作頻頻。

《關於做大做強衡陽市油茶產業發展的九條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市油茶林面積將由現有的378萬畝發展到500萬畝,其中新造油茶發展到230萬畝、低改油茶發展到170萬畝,茶油年產量增加到12萬噸,重點培育1-2家油茶龍頭企業上市,全市油茶產業年產值達500億元以上。

此外,意見明確衡陽將從資金投入、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產業扶貧、宣傳推介等方面發力,全面挖掘油茶產業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首創了國內第一條茶油“鮮果鮮榨”工藝生產線

先進的流水生產線

圍繞油茶產業發展,一批項目也在醞釀中,主要包括“一館多中心”建設、“十百千萬”工程、油茶特色小鎮建設等。

面對全市佈置,各縣市和部門也通過實際行動形成呼應。

企業層面,以“大三湘”為代表,正摩拳擦掌。

周新平介紹,“大三湘”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主要發展戰略就是實施油茶莊園計畫,從而擺脫低效的傳統模式,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油茶莊園發展模式,是周新平從國外橄欖莊園、葡萄莊園等獲得靈感衍變而來。這種模式的核心是,“大三湘”搭建大平臺,建設示範莊園,在各地村民中招募莊主運營,或村民參照模式自建莊園加盟。

“傳統模式,由公司大規模流轉土地發展基地,成本高效率低,當地村民的收益也不高。莊園模式下,村民變身莊園主,權責利統一,收益和積極性都會大大提高。”周新平表示,公司會引導莊園結合油茶林發展鄉村旅遊、林下種養。最終企業實現三產融合發展,一產穩、二產高、三產活。

周新平透露,“大三湘”當前的年產值在4-5億元之間,如果計畫實施順利,5年內他有信心把這一數字提高到20億元。

早在衡陽市委、市政府作出連串重大部署,提出打造“中國油茶第一強市”之時,記者就曾在內心感慨:衡陽總算又見行動,開始發力了。

多年前,衡陽油茶產業一度風光無限,全國矚目。遺憾的是,推動力度還是不夠大,發展步子不夠快,也未能發展模式上形成突破,一鼓作氣在全國奠定絕對優勢。甚至,種種原因之下,這個產業被追兵銜尾。

這一次,衡陽人有理由振奮和期待。

多項重磅政策出臺,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力推,各縣市和部門積極回應,衡陽重振油茶產業的決心和力度“看得見”。

在行業領軍企業“大三湘”採訪時,記者看到了企業打破傳統模式,轉型升級的決心和行動,並且在全國同行業先行一步。

成稿前,“大三湘”又有最新消息:紐約時代廣場納斯達克大屏,“大三湘”代表中國茶油再次亮相。

這同樣是衡陽打造“中國油茶第一強市”的良好開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