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被催熟的平安好醫生!

培育“獨角獸”企業, 一向都是風投和互聯網公司幹的活, 不過, 平安集團仿佛是個例外, 一口氣培育了四個獨角獸企業——平安好醫生、陸金所、平安一賬通和平安醫保科技。 4月22日, 平安好醫生就召開了全球發售會, 擬於5月4日登陸香港聯交所。 平安好醫生憑藉資本力量獲取大量客戶, 主要營收仍來自平安, 目前還處於燒錢階段, 此時上市似乎有被催熟的意味。

4月22日, 平安好醫生在香港召開全球發售會, 公司預期將於5月4日登陸香港聯交所。 此次共發售1.6億股, 每股發售股份50.80-54.80港元。 據知情人士透露, 定價在每股54.80港元的最高區間,

照此計算, 平安好醫生擬募資規模87.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70億元)。 而平安好醫生估值也達到75億美元, 折合約588億港元。

平安好醫生自2015年4月正式發佈產品至今, 僅僅發展了3年時間, 估值達到了75億美元, 發展速度著實令人驚歎。 不過, 探究平安好醫生財報, 似乎有種被催熟的感覺, 營收好看, 但是很大一部分來自母公司平安集團的輸血, 此外仍處於巨額虧損之中。 儘管客戶數位好看, 變現能力堪憂。

根據招股書顯示, 平安好醫生2015年-2017年收入分別為2.79億元、6.02億元、18.68億元, 但持續虧損, 近三年虧損額分別為3.24億元、7.58億元、10.02億元。 近三年經營性現金流也均為負數, 分別為-0.45億元、-2.63億元、-4.84億元。

燒錢買來的用戶?

儘管連續3年虧損, 平安好醫生仍然受到了投資者的青睞。

招股說明書顯示, 此次平安好醫生與多家國際基石投資者簽訂協定, 前十大基石投資者將出資5.5億美元, 認購份額約為53%, 占已發行股本8%左右。

或許, 這些基石投資者看中的, 便是平安好醫生迅速增長的使用者量以及營收資料。 作為一個互聯網獨角獸, 使用者資料尤其值得關注。

如上圖所示, 2015年-2017年, 平安好醫生月活躍客戶分別為560萬、2180萬和3290萬人, 而付費客戶僅有10萬人、40萬人和90萬人。 這樣的資料, 既可以解讀為付費空間巨大, 同樣可以解讀為變現能力差, 空有用戶量。

有趣的是, 打開平安好醫生APP, 首先看到關鍵字搜索推薦的是“步步奪金”, 首頁顯眼位置推薦的, 也是“步步奪金”。 而所謂的“步步奪金”, 就是平安好醫生2015年12月推出的引流工具,

用戶通過使用APP, 比如第一次參加, 走滿5步可送1金, 作為起步基金。 以後每天走路1000步, 獎勵0.3金, 之後每走2000步, 獎勵0.1金, 而這些“現金券”可以在用戶商城兌換禮品, 比如洗髮液、剃鬚刀、廚具以及牙膏之類的生活用品。

從招股股資料中可以看出, “步步奪金”項目推出後, 平安好醫生月活量顯著提高, 直接從2015年560萬月活, 提升至2016年2180萬月活。

根據招股書顯示, 2015年-2017年, 平安好醫生推廣費用分別為0.07億元、3.84億元和2.13億元。 由此可見, 2015年12月“步步奪金”項目推出後, 平安好醫生推廣費用劇增。

互聯網企業通過補貼拉客戶似乎無可厚非,

但醫療需求在生活中遠沒有“衣食住行”那樣高頻, 給使用者送錢的方式固然可以粉飾使用者資料, 如何把這些客戶轉化為真正關注健康, 關注醫療, 而非掙錢而來, 似乎仍需要平安好醫生繼續努力。

背靠平安好乘涼

事實上, 背靠平安這顆大樹, 平安好醫生不僅可以任性地燒錢, 也可以通過豐富的集團資源, 撐起公司營收。 2015年-2017年, 平安好醫生提供給平安集團業務, 占營收比例分別為80.9%、41.4%和46.4%, 由此可見, 平安好醫生的發展, 離不了平安集團的扶持。

其中, 家庭醫生服務為平安好醫生主打的線上診療;而消費型醫療主要是出售體檢卡, 事實上, 很多平安保險經紀人, 在推銷保險的同時, 順帶推銷體檢卡, 從而拉動平安好醫生營收。

健康商城則是一個電商平臺,在網上銷售養生、居家百貨、寶寶用品、健康食品等,有趣的是,平安好醫生健康商城還出售電視、手機等家電數碼產品。

從招股書可以看出,健康商城為平安好醫生發展最為迅速的業務,2015年-2017年,營收分別為190萬元、6.31億元和8.96億元。扣除提供給平安集團的營收,提供給其他客戶的營收分別為190萬元、5.66億元和4.67億元。

不過,提供給其他客戶真實的銷售資料,似乎還要扣掉用平安好醫生對用戶的補貼。上圖可知,平安好醫生健康商城的付款方式中,有“使用我們獎勵計畫的優惠券支付”,這便是上文提到的“步步奪金”專案。2016年、2017年“步步奪金”推廣費用分別為3.85億元和2.14億元,扣除後,提供給其他客戶的營收資料分別為1.81億元和2.53億元。

2017年,平安好醫生營收18.68億元,其中8.65億元提供給平安集團。此外,仍有7.72億元消費型醫療業務來自平安集團代理銷售,2.14億元推廣費用也很大程度計入了健康商城收入。

而平安好醫生一直宣傳和主打的家庭醫生業務,則從2015年占比42.6%降至2017年13.0%。為了平安好醫生的業績,平安集團似乎注入了太多的資源,導致平安好醫生早熟的假像。

被催熟的平安好醫生

平安好醫生雖然是平安系的,高管卻主要來自阿裡巴巴。或許,平安好醫生的成立,也是源自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的一次挖角行為。2013年,馬明哲從阿裡巴巴挖來了王濤,其原為阿裡巴巴資深副總裁兼阿裡軟體總裁,來到平安後,就任平安健康險董事長兼CEO。

健康險在保險品種裡並非大類,王濤就任健康險總裁後,便很快幹起了老本行軟體。2014年1月,他開始在上海組建團隊,2015年4月正式發佈平安好醫生APP。平安好醫生的高管團隊中,首席產品官吳宗遜、首席技術官王齊和首席運營官白雪均來自阿裡巴巴。可以說,平安好醫生是拿著平安的管道和資金,依靠挖角阿裡的人才做起來的。

一直以來,看病難和看病貴,是國內患者詬病兩大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2011年以來興起了很多互聯網醫療公司,比如好大夫線上、春雨醫生等。不過,這些互聯網公司的都是輕資產運營的,比如線上問診,它們的作用,就是把醫生與患者在網上有效連結起來。

事實上,國內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並不樂觀,醫療服務通常需要高素質人才和醫療檢查,這些是互聯網醫療欠缺的。目前,大部分互聯網醫療企業都集中在掛號、線上資訊查詢等。而平安好醫生之所以崛起,主要從醫院挖角醫師,依靠全職醫師給患者提供診療服務。

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平安好醫生的醫療團隊人數分別為585名、797名及888名。需要注意的是,截至2017年底,888名的醫療人員中僅有172人為醫生(約占總數的19%),其餘的是醫務助理。

短短三年,平安集團用資金和平臺資源砸起來平安好醫生。這樣的平安好醫生,似乎是被催熟的。不像其他互聯網公司,是在市場的腥風血雨中殺出來的,沒有得到市場的檢驗,若離開平安集團的扶持,平安好醫生能否正常運營仍值得商榷。

從而拉動平安好醫生營收。

健康商城則是一個電商平臺,在網上銷售養生、居家百貨、寶寶用品、健康食品等,有趣的是,平安好醫生健康商城還出售電視、手機等家電數碼產品。

從招股書可以看出,健康商城為平安好醫生發展最為迅速的業務,2015年-2017年,營收分別為190萬元、6.31億元和8.96億元。扣除提供給平安集團的營收,提供給其他客戶的營收分別為190萬元、5.66億元和4.67億元。

不過,提供給其他客戶真實的銷售資料,似乎還要扣掉用平安好醫生對用戶的補貼。上圖可知,平安好醫生健康商城的付款方式中,有“使用我們獎勵計畫的優惠券支付”,這便是上文提到的“步步奪金”專案。2016年、2017年“步步奪金”推廣費用分別為3.85億元和2.14億元,扣除後,提供給其他客戶的營收資料分別為1.81億元和2.53億元。

2017年,平安好醫生營收18.68億元,其中8.65億元提供給平安集團。此外,仍有7.72億元消費型醫療業務來自平安集團代理銷售,2.14億元推廣費用也很大程度計入了健康商城收入。

而平安好醫生一直宣傳和主打的家庭醫生業務,則從2015年占比42.6%降至2017年13.0%。為了平安好醫生的業績,平安集團似乎注入了太多的資源,導致平安好醫生早熟的假像。

被催熟的平安好醫生

平安好醫生雖然是平安系的,高管卻主要來自阿裡巴巴。或許,平安好醫生的成立,也是源自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的一次挖角行為。2013年,馬明哲從阿裡巴巴挖來了王濤,其原為阿裡巴巴資深副總裁兼阿裡軟體總裁,來到平安後,就任平安健康險董事長兼CEO。

健康險在保險品種裡並非大類,王濤就任健康險總裁後,便很快幹起了老本行軟體。2014年1月,他開始在上海組建團隊,2015年4月正式發佈平安好醫生APP。平安好醫生的高管團隊中,首席產品官吳宗遜、首席技術官王齊和首席運營官白雪均來自阿裡巴巴。可以說,平安好醫生是拿著平安的管道和資金,依靠挖角阿裡的人才做起來的。

一直以來,看病難和看病貴,是國內患者詬病兩大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2011年以來興起了很多互聯網醫療公司,比如好大夫線上、春雨醫生等。不過,這些互聯網公司的都是輕資產運營的,比如線上問診,它們的作用,就是把醫生與患者在網上有效連結起來。

事實上,國內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並不樂觀,醫療服務通常需要高素質人才和醫療檢查,這些是互聯網醫療欠缺的。目前,大部分互聯網醫療企業都集中在掛號、線上資訊查詢等。而平安好醫生之所以崛起,主要從醫院挖角醫師,依靠全職醫師給患者提供診療服務。

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平安好醫生的醫療團隊人數分別為585名、797名及888名。需要注意的是,截至2017年底,888名的醫療人員中僅有172人為醫生(約占總數的19%),其餘的是醫務助理。

短短三年,平安集團用資金和平臺資源砸起來平安好醫生。這樣的平安好醫生,似乎是被催熟的。不像其他互聯網公司,是在市場的腥風血雨中殺出來的,沒有得到市場的檢驗,若離開平安集團的扶持,平安好醫生能否正常運營仍值得商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