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問道|練一點文章寫作的功夫

余老師說——

語文教師應該有一點文章寫作的功夫, 這是“教師”這門職業的要求, 我們無法回避。 而這一點寫作的功夫, 必須要在訓練之中、實踐之中獲得, 因此就需要堅持習練。 文章寫作, 作為忙碌的一線語文教師來講, 最好多從微觀的角度進行, 最好多寫千字左右的短文, 最好多寫與教學實際密切關聯的文章。

關於教師的論文寫作, 筆者曾經表達過這樣一些觀點:精於教學研究而且確有心得, 就有可能產生論文成果。 論文寫作的基礎就是研究, 有深刻的研究才有優秀的論文。 一切的論文都是“研究成果”的外在表現。

論文寫作是教學科研中的一個難點, 在對這個難點的突破中, 我們的學術境界能得到提升和昇華。

教學論文的寫作, 既是操作的過程, 也是研究的技法, 是一項綜合性很強、要求很高的研究技法。

教學論文的寫作最講“積累”:勤于思考, 勤於閱讀, 勤於筆記, 勤於研討, 勤於動筆。

教師論文的寫作, 有非常多的著眼點, 如:觀點論述、專題研究、教法探索、技法例談、課文欣賞、學法指導、作文輔導、創新研究、教學智慧、經驗介紹、課例品評、說課文稿、教案設計、教學隨筆、課中偶得、備考研究、聽課評課、語文知識、辨析指正、教學反思……, 可以說, 在教學之中專注於什麼樣的思考與探索, 就可能寫出什麼樣的文章。

但本文的標題沒有著意於“論文寫作”而只是提出“練一點文章寫作的功夫”,

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論文”于廣大一線語文教師而言, 有寫作上的難度;二是“文章”二字, 於忙碌辛苦的語文教師而言, 在內容與體式上顯得更為寬泛自由。 所以筆者主張一線語文教師多動筆, 多寫小文章, 多寫與教學密切相關的文章, 多寫教材教法方面的文章, 以此來練一練寫作的功夫。

在日常教學之中練文章寫作的功夫, 可以從“三寫”的角度進行。

一、“為自己積累資料而寫”

為自己寫作是一種有心的、隨手的寫作, 即在備課、教學、教研活動之中將自己研讀教材的感受、研究教學的感受有意識地“順勢”寫下來。 這是一種及時而又省時的寫作, 既能為自己積累資料的倉庫,

又能培養寫作興趣, 提高寫作能力, 養成動筆習慣。

如《七顆鑽石》備課隨筆:

話題一:不寫第一段不行嗎

本文開頭的寫法叫做“設置背景, 烘托人物”。 這一段是為故事情節的展開、為表現人物的心靈之美而設計的。 它開門見山, 敘說故事發生在一個大旱之年。 因為“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乾涸了”, 因為“許多人及動物都焦渴而死”, 水就顯得異常珍貴, 小姑娘找水、送水、讓水的故事就能表現出異常感人的力量。

這叫做, 寫風寫雨, 筆無虛設。

話題二:不寫小狗與過路人不行嗎

文中寫小姑娘送水的故事, 其寫法叫做“一波三折, 尺水興波”。 這裡寫了四次“波瀾”。 第一次, 小姑娘自己想喝水而沒有喝;第二次, 小姑娘把水給小狗喝;第三次,

媽媽讓水給小姑娘喝;第四次, 小姑娘讓水給過路人喝。 文章有波瀾, 故事就好看, 它們讓故事情節變化多姿, 從更多的方面表現了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試想, 如果寫小姑娘一直將水罐抱回家, 這故事還好看嗎?

這叫做, 輕波微瀾, 曲折有致。

話題三:不寫水罐的“變”不行嗎

文中寫水罐的變化, 其寫法叫做“進行穿插, 意在烘托”。 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中, 作者穿插了“水罐”的三次變化。 這三次變化“非同小可”, 它們既表現出課文的層次, 又從側面表現出對小姑娘和她媽媽的心靈的讚美, 烘托了愛心的美好、純潔、高尚。 可以說, “水罐”每變化一次, 就是對愛心的一次讚美。 而且, “水罐”的變化, 還有力地表現了、渲染了這篇童話的美好詩意。

這叫做, 美好穿插, 詩意烘托。

話題四:文章結尾處不出現“七顆鑽石”不行嗎

文章結尾的寫法叫做“戛然而止, 比喻象徵”。 文章好像是結尾了, 但它讓我們從“七顆星星”升上天空而展開聯想——星星永恆, 愛心也永恆;星星是閃亮的, 它象徵著小姑娘那晶瑩的愛心;反復咀嚼, 真讓人覺得餘味悠長。

這叫做, 結而不盡, 意味深長。

這樣, 就構成了離奇的童話故事, 展現了奇異的童話境界, 塑造了豐滿的童話形象。

為自己寫, 是教師教學智慧的一種表現, 即是工作習慣好、工作效率高的表現;這也是一種自得其樂、自得其味、自得其果的研究方法。 寫不寫, 在能力的提高與資料的建設上大不一樣。 當教師的人要很有毅力地積累由自己撰寫或編寫的資料。 在很多的時候,這種資料不是為了發表而是為了服務於自己的教學與研究。

假如一位語文教師:有自己親手編寫的許多課文的閱讀教學資料,有自己逐步形成的、系統的作文訓練材料,有自己寫作的幾十萬字的教學日記,有自己記錄下來的數十例課後反思,有自己積澱下來的與語文教育有關若干專題研究資料……

那麼他就有了帶有自己鮮明個性的、滲透著自己的心血與汗水的“倉庫”;久而久之,他就會寫、能寫、善寫了。

二、“為指導輔導學生而寫”

語文教師,除了為學生“教”,還要為學生“寫”。寫什麼?寫學法指導文章,寫下水作文,寫課文賞析微文,寫文言詩詞“素描”,寫課堂觀察日記,寫師生共讀一本書的心得,如此等等。在勤于動筆的教師眼中,其寫作的機會也是可以隨時創造與捕捉的。

如筆者曾經為學生寫的中考作文範文:

睡夢之中的鐘聲

清晨,在迷蒙的夢幻之中隱約聽到鬧鐘聲,便猛地驚醒,一骨碌地坐了起來。揉了揉眼睛,翻開第六冊英語便背了起來。背完了課後的單詞表,又背不規則動詞表。周圍是那麼寂靜,只有我輕輕的背書聲。

天還不見亮。我想今天的複習效率可真高,興致勃勃地繼續背下去。猛然間一陣清脆響亮的鬧鐘聲把我嚇了一跳,轉身一看,時鐘正是六時整,這才是我應該起床的時間!

原來是哪一家的鬧鐘把我提前喚醒,使我多得到一段複習的時間。我不由得對自己說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考試課上的鼾聲

上午第三節是數學課。張老師來了,手上托著一大疊紙。我們敏感地知道,又是一節考試課,於是教室裡發出一片歎息聲。

三大張卷子發下來了,同學們埋頭做著,教室裡很安靜,不斷有同學翻動著卷子,發出輕微的聲響。張老師巡視著課堂,邊走邊看。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內,他和同學們都聽見了課堂上極為少見的聲響——鼾聲。循聲望去,只見李平的頭歪在數學卷上,睡得又香又甜。

老師走過去,凝視著他,很久未動,但終於還是拍醒了他,然後老師大聲地說道:“你們睡覺的水準越來越高,不知是誰讓你們這麼辛苦!”

……

為學生寫,在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方面大有好處。在學生心目中,自己的語文教師是能幹的教師,是會寫的教師,是值得敬佩的教師,這就能直接地正面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學生更加熱愛語文和語文學習。有時候,甚至連作文的評語都是為學生而寫的美妙短文:

如筆者對習作《美,在我們中間》簡評——

文中表現出如下方面的寫作技巧:

1.環境設置的技巧。小作者將故事放在“雨境”中進行,“雨”是人物活動的場景,由“我”在“雨”中的困難而表現出周圍人們的心靈之美。

2.畫面組合的技巧。作者注意到“美,在我們中間”的“我們”兩個字,利用它們組合了校外和校內兩個方面的材料,有力地扣住了文題。

3.抑揚技巧。文中第三段是抑,第五段是揚,一抑一揚,既表現了作者的心情,也更有力的表現了人物的美。

如果說要使這篇文章顯得更美,還可以在“剪裁技巧”上下一點功夫。

三、“為發表書面成果而寫”

這就是為報刊而寫,為投稿而寫,為發表而寫,為參賽而寫,為練自己的功夫和提高自己的水準而寫,這是一種有著更加高遠追求的練筆與寫作,同時也是在“為自己寫”“為學生寫”。寫得好的美文、妙文、短文,如果發表在中小學生使用的報刊上,能夠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為追求發表而寫,則要注意“適用”“優質”“創新”三個方面的問題。

“適用”,就是適用於報刊選稿的需要,要關注某報或某刊的辦刊特色與欄目風格,有選擇性地有針對性地進行寫作。

“優質”要求做到:論題視點集中,展開角度細膩;思路非常清晰,結構渾然一體;語言簡潔準確,絕對杜絕語病;開頭少說閒話,結尾不說套話;引用不能求多,陳例儘量不用;適當限制長度,文面清朗靈動;寫完反復修正,確保行文優雅。

“創新”是制勝的法寶。要關注前沿新動向,關注教改新趨勢,關注報刊新視點,關注雜誌新欄目。構思寫作時,要注意新在獨創的內容,新在獨特的視角,新在獨有的深度,新在獨特的表達。動筆行文中,要注意到標題新、內容新、觀點新、表達技巧新。可以說,沒有那種緊跟新形勢的意識,沒有艱苦的研究與發掘,沒有頗有新意的表達,就寫不出優秀的長短文章。

如筆者發表在《光明日報》上的系列短文之一:

教學方案的創新設計

教案是什麼?

教案,簡言之,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策劃的一種教學安排。目前,我們要從表現課程改革的深度與廣度的角度來看教學方案創新的問題,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果連教案的設計都不能進行創新,那改革就談不上有力度了。

教案的創新設計不僅要求教師有現代化的教學理念,還要求教師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不僅要求教師有一定的教學技巧,還要求教師有精細深刻的研讀教材的能力。從教案創新設計本身來講,教師應多角度多層面地理性地思考體味下面一些問題:

1.教學設計的基本指導思想是“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學習運用語 文”。

2.教學設計要充分體現“誦讀,品析,積累,運用”等語文課堂的教學要素。

3.教學設計要力求做到“課型新穎,思路清晰,提問精粹,品讀細膩,活動充分,積累豐富”。

4.教學方案的美學境界是“簡化,優化,美化”。

……

下面是《小石潭記》“一課多案”的創新教學方案。

《小石潭記》品讀教學方案之一:

1.反復朗讀(約15分鐘)。

(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老師聽音。(2)學生聽讀課文,跟讀課文,注意讀准字音。(3)全班同學朗讀課文,每朗讀一段停一次,由五位同學概括五個段意。(4)老師強調落實一批四字詞語,同學們朗讀,並讀課文注釋。

2.自由發現(約14分鐘)。

(1)同學們對“課文美點”進行自由探究,進行發現。(2)同學們以兩人小組的形式進行課中探究活動。(3)全班交流。(4)教師也向同學們交流自己的發

現。

3.趣味欣賞(約14分鐘)。

(1)教師提問,引出“清”字。(2)同學們自由發言,用帶“清”字的形容詞品析課文內容。

《小石潭記》品讀教學方案之二:

1.讀前鋪墊(4分鐘左右),穿插柳宗元的《江雪》,從側面點示課文寫作背景。2.朗讀背誦(13分鐘左右),穿插字詞板塊的梳理落實。3.精段品讀(10分鐘左右),穿插賞析課文語言的學法介紹。4.整體欣賞(13分鐘左右),用“資料助讀”的方式,穿插精短的賞析短文,引導學生品析、欣賞課文。

《小石潭記》品讀教學方案之三:

1.教師點撥:對課文進行整體賞析,主要方法是對課文進行全面的咀嚼、理解,然後從課文中或找到一個“點”,或發現一條“線”,看其在技法上、在表達效果上的特點或作用。2.教師示範:課題“小石潭記”四個字,字字在課文中都有“文章”。就拿“石”來講吧,“全石”“卷石”是明寫石潭,“犬牙差互”是暗寫石岸;“如鳴佩環”寫出了水擊石聲的清越,“影布石上”寫出了水的清澈;“淒神寒骨”不盡是石的冰涼,還含蓄地表現了作者悲涼的心境……3.請同學們從“小石潭記”這四個字中任選一個字,結合課文內容,分別用“小”“石”“潭”“記”來說話,說說課文哪些內容能夠分別表現這四個字。 4.同學們自定內容,自由賞析。

這篇文章的表達特點在哪裡?

短而新。千字左右的篇幅,闡述了一個當教師的天天要面對而又較少關注的問題:教學方案的創新設計。

短而豐。千字左右的篇幅,有理性的闡釋,有實例的列舉,有“面”的覆蓋,有“點”的突破。

短而實。千字左右的篇幅,點示了教案創新設計的4點要求,列舉了教案創新設計的9種角度,還例說了《小石潭記》的三種可行的創新教學設計。

短而精。千字左右的篇幅,探幽發微,小文深寫,確保“前沿”的高度,每一個板塊都有著其特定的內涵,沒有套話,也沒有綴語。

也許,這篇文章點示了“為發表而寫”的基本要求:短,新,豐,實,精。

在很多的時候,這種資料不是為了發表而是為了服務於自己的教學與研究。

假如一位語文教師:有自己親手編寫的許多課文的閱讀教學資料,有自己逐步形成的、系統的作文訓練材料,有自己寫作的幾十萬字的教學日記,有自己記錄下來的數十例課後反思,有自己積澱下來的與語文教育有關若干專題研究資料……

那麼他就有了帶有自己鮮明個性的、滲透著自己的心血與汗水的“倉庫”;久而久之,他就會寫、能寫、善寫了。

二、“為指導輔導學生而寫”

語文教師,除了為學生“教”,還要為學生“寫”。寫什麼?寫學法指導文章,寫下水作文,寫課文賞析微文,寫文言詩詞“素描”,寫課堂觀察日記,寫師生共讀一本書的心得,如此等等。在勤于動筆的教師眼中,其寫作的機會也是可以隨時創造與捕捉的。

如筆者曾經為學生寫的中考作文範文:

睡夢之中的鐘聲

清晨,在迷蒙的夢幻之中隱約聽到鬧鐘聲,便猛地驚醒,一骨碌地坐了起來。揉了揉眼睛,翻開第六冊英語便背了起來。背完了課後的單詞表,又背不規則動詞表。周圍是那麼寂靜,只有我輕輕的背書聲。

天還不見亮。我想今天的複習效率可真高,興致勃勃地繼續背下去。猛然間一陣清脆響亮的鬧鐘聲把我嚇了一跳,轉身一看,時鐘正是六時整,這才是我應該起床的時間!

原來是哪一家的鬧鐘把我提前喚醒,使我多得到一段複習的時間。我不由得對自己說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考試課上的鼾聲

上午第三節是數學課。張老師來了,手上托著一大疊紙。我們敏感地知道,又是一節考試課,於是教室裡發出一片歎息聲。

三大張卷子發下來了,同學們埋頭做著,教室裡很安靜,不斷有同學翻動著卷子,發出輕微的聲響。張老師巡視著課堂,邊走邊看。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內,他和同學們都聽見了課堂上極為少見的聲響——鼾聲。循聲望去,只見李平的頭歪在數學卷上,睡得又香又甜。

老師走過去,凝視著他,很久未動,但終於還是拍醒了他,然後老師大聲地說道:“你們睡覺的水準越來越高,不知是誰讓你們這麼辛苦!”

……

為學生寫,在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方面大有好處。在學生心目中,自己的語文教師是能幹的教師,是會寫的教師,是值得敬佩的教師,這就能直接地正面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學生更加熱愛語文和語文學習。有時候,甚至連作文的評語都是為學生而寫的美妙短文:

如筆者對習作《美,在我們中間》簡評——

文中表現出如下方面的寫作技巧:

1.環境設置的技巧。小作者將故事放在“雨境”中進行,“雨”是人物活動的場景,由“我”在“雨”中的困難而表現出周圍人們的心靈之美。

2.畫面組合的技巧。作者注意到“美,在我們中間”的“我們”兩個字,利用它們組合了校外和校內兩個方面的材料,有力地扣住了文題。

3.抑揚技巧。文中第三段是抑,第五段是揚,一抑一揚,既表現了作者的心情,也更有力的表現了人物的美。

如果說要使這篇文章顯得更美,還可以在“剪裁技巧”上下一點功夫。

三、“為發表書面成果而寫”

這就是為報刊而寫,為投稿而寫,為發表而寫,為參賽而寫,為練自己的功夫和提高自己的水準而寫,這是一種有著更加高遠追求的練筆與寫作,同時也是在“為自己寫”“為學生寫”。寫得好的美文、妙文、短文,如果發表在中小學生使用的報刊上,能夠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為追求發表而寫,則要注意“適用”“優質”“創新”三個方面的問題。

“適用”,就是適用於報刊選稿的需要,要關注某報或某刊的辦刊特色與欄目風格,有選擇性地有針對性地進行寫作。

“優質”要求做到:論題視點集中,展開角度細膩;思路非常清晰,結構渾然一體;語言簡潔準確,絕對杜絕語病;開頭少說閒話,結尾不說套話;引用不能求多,陳例儘量不用;適當限制長度,文面清朗靈動;寫完反復修正,確保行文優雅。

“創新”是制勝的法寶。要關注前沿新動向,關注教改新趨勢,關注報刊新視點,關注雜誌新欄目。構思寫作時,要注意新在獨創的內容,新在獨特的視角,新在獨有的深度,新在獨特的表達。動筆行文中,要注意到標題新、內容新、觀點新、表達技巧新。可以說,沒有那種緊跟新形勢的意識,沒有艱苦的研究與發掘,沒有頗有新意的表達,就寫不出優秀的長短文章。

如筆者發表在《光明日報》上的系列短文之一:

教學方案的創新設計

教案是什麼?

教案,簡言之,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策劃的一種教學安排。目前,我們要從表現課程改革的深度與廣度的角度來看教學方案創新的問題,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果連教案的設計都不能進行創新,那改革就談不上有力度了。

教案的創新設計不僅要求教師有現代化的教學理念,還要求教師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不僅要求教師有一定的教學技巧,還要求教師有精細深刻的研讀教材的能力。從教案創新設計本身來講,教師應多角度多層面地理性地思考體味下面一些問題:

1.教學設計的基本指導思想是“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學習運用語 文”。

2.教學設計要充分體現“誦讀,品析,積累,運用”等語文課堂的教學要素。

3.教學設計要力求做到“課型新穎,思路清晰,提問精粹,品讀細膩,活動充分,積累豐富”。

4.教學方案的美學境界是“簡化,優化,美化”。

……

下面是《小石潭記》“一課多案”的創新教學方案。

《小石潭記》品讀教學方案之一:

1.反復朗讀(約15分鐘)。

(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老師聽音。(2)學生聽讀課文,跟讀課文,注意讀准字音。(3)全班同學朗讀課文,每朗讀一段停一次,由五位同學概括五個段意。(4)老師強調落實一批四字詞語,同學們朗讀,並讀課文注釋。

2.自由發現(約14分鐘)。

(1)同學們對“課文美點”進行自由探究,進行發現。(2)同學們以兩人小組的形式進行課中探究活動。(3)全班交流。(4)教師也向同學們交流自己的發

現。

3.趣味欣賞(約14分鐘)。

(1)教師提問,引出“清”字。(2)同學們自由發言,用帶“清”字的形容詞品析課文內容。

《小石潭記》品讀教學方案之二:

1.讀前鋪墊(4分鐘左右),穿插柳宗元的《江雪》,從側面點示課文寫作背景。2.朗讀背誦(13分鐘左右),穿插字詞板塊的梳理落實。3.精段品讀(10分鐘左右),穿插賞析課文語言的學法介紹。4.整體欣賞(13分鐘左右),用“資料助讀”的方式,穿插精短的賞析短文,引導學生品析、欣賞課文。

《小石潭記》品讀教學方案之三:

1.教師點撥:對課文進行整體賞析,主要方法是對課文進行全面的咀嚼、理解,然後從課文中或找到一個“點”,或發現一條“線”,看其在技法上、在表達效果上的特點或作用。2.教師示範:課題“小石潭記”四個字,字字在課文中都有“文章”。就拿“石”來講吧,“全石”“卷石”是明寫石潭,“犬牙差互”是暗寫石岸;“如鳴佩環”寫出了水擊石聲的清越,“影布石上”寫出了水的清澈;“淒神寒骨”不盡是石的冰涼,還含蓄地表現了作者悲涼的心境……3.請同學們從“小石潭記”這四個字中任選一個字,結合課文內容,分別用“小”“石”“潭”“記”來說話,說說課文哪些內容能夠分別表現這四個字。 4.同學們自定內容,自由賞析。

這篇文章的表達特點在哪裡?

短而新。千字左右的篇幅,闡述了一個當教師的天天要面對而又較少關注的問題:教學方案的創新設計。

短而豐。千字左右的篇幅,有理性的闡釋,有實例的列舉,有“面”的覆蓋,有“點”的突破。

短而實。千字左右的篇幅,點示了教案創新設計的4點要求,列舉了教案創新設計的9種角度,還例說了《小石潭記》的三種可行的創新教學設計。

短而精。千字左右的篇幅,探幽發微,小文深寫,確保“前沿”的高度,每一個板塊都有著其特定的內涵,沒有套話,也沒有綴語。

也許,這篇文章點示了“為發表而寫”的基本要求:短,新,豐,實,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