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馬來西亞微型小說創作量最豐富的作家朵拉分享文情畫意

今天煙雨朦朧的天氣, 正好適合來聽這場詩情畫意的活動。 今天這位嘉賓與水墨畫, 華文文學有著不解之緣, 一個人在海外, 堅持用中文寫作和畫中國水墨畫, 她就是馬來西亞微型小說創作量最豐富的作家:朵拉老師!至今於國內外獲得超過50個大小文學獎項, 在國內外出版50本個人集, 作品被翻譯為多國文字, 收錄在不同國家大學及中學課本中。

馬來西亞風土人情

馬來西亞是個多元民族和多元文化的國家, 主要有三大民族:馬來人, 華人和印度人。 國語為馬來文, 英語為通用語, 華語使用廣泛。 三大民族受四大文化的影響:印度文化, 中華文化, 回教文化和西方文化, 時間悠久, 互相交融成共同價值的文化。

受四大文化影響, 產生了兩個南洋文化:英華文化和娘惹文化。 因為中國的海外絲綢之路和鄭和下南洋的關係, 產生了馬來西亞的峇峇和娘惹文化。 中國人和馬來人結婚後生下的孩子, 男生叫峇峇, 女生叫娘惹。 娘惹平常的服飾喜用中國傳統手繡和鏤空法, 並揉合荷蘭衣服的蕾絲花邊綴在長衫上, 叫“可峇雅”, 剪裁充分貼身, 尤其顯腰身, 裙子是蠟染的紗籠, 全部都是中西文化和當地文化的融合。

朵拉老師說, 這是馬來西亞的國服。

著名的娘惹菜特點是添加多種香料, 十足熱帶風情。 南馬娘惹菜受印尼影響, 喜歡加椰漿, 味道偏甜。 北馬娘惹菜則受泰國影響, 味道偏酸辣。 由於馬來人不吃豬肉, 許多人便誤會娘惹菜沒有豬肉。 著名的娘惹菜如醬豬蹄,

煎豬肉片, 竹筍燉豬肉等。 朵拉老師講到這裡的時候幽默地說, “我不能再講下去了, 再講下去我擔心你們流口水了”。

華文教育

由於人口結構, 華人比例占不到半數, 但在維護華人文化和捍衛華文教育卻積極而堅持。 1819年, 在馬來西亞檳城建立起全馬首間私塾——五福書院,

歷經無數的風雨波折, 始終站穩維護民族教育的立場, 捍衛華文教育的共識和決心永遠不變。

來自福建, 祖籍為泉州惠安的朵拉老師的父親, 特別熱愛中文, 在她的啟蒙時期, 送她去華校, 更好地接受中文文化的教育。

那些受過華文教育的人, 有一半以上不是文學讀者, 這就使得馬來西亞華文書籍市場縮得更小。 馬來西亞作家的收入來源, 僅限於報紙雜誌的稿費。 稿費低, 甚至無稿費, 因此馬來西亞極少專業作家。

在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有多種語言選擇的環境, 土生土長的朵拉努力製造中文語境, 堅持用中文寫作。 朵拉老師說華文文學是她的精神家園, 一代又一代人的堅持中文寫作, 讓馬來西亞華文文學一直在持續發展。

朵拉文情畫意

水彩是馬來西亞檳城永遠流行的畫種,來到檳城,時常在街邊遇到水彩寫生畫家。相當喜歡油畫的表現,可以修改,一重重地畫得厚重,有質感,卻對水墨情有獨鍾。因為水墨講究的不是像不像,而是一種意境一種境界。當時電腦出現了,大家用電腦打字,看著朋友寄來列印出來的信的時候想,毛筆的方向呢?在沒有文房四寶的地方,選擇水墨畫。無法想像的困難,但這也是文化選擇,朵拉回憶到。

“我繪畫和我的文學創作一樣,因為興趣和喜歡,沒有要去追隨任何一個主義的意思。純粹是個人的,內心的,別人理不理解,對我毫無意義。繪畫是點線面組成,這是技術的部分,完成以後,呈現的還是畫家的心靈。”

創作者借用外在世界來表現個人的心靈世界,事實上跟著文章行走,裡邊沒有任何旅遊資料,沒行程表,沒車票費用或去哪兒吃到哪兒住。看似一直在路上的文章,其中沒路線圖,僅是作者的心靈路線。畫畫也是如此,似與不似之間。

文學和繪畫是讓自己今天比昨天更進一步。最怕變成熟練的畫匠,把一切畫得太美麗太流利,那樣美麗的繪畫對她來說是個陷阱。

為什麼堅持?

朵拉說:“華文文學和水墨世界是我的精神故鄉”。人在海外,因為華文文學和中國水墨,得以長年在精神故鄉裡行走。一直是一個人,勢孤力單,喜歡孤獨,不在意寂寞,覺得這樣最好,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才能夠思考和創作。文學滋潤和水墨慰藉,倍感幸福。

活動最後,朵拉老師還把自己的幾本著作贈送給了黃埔書院,她表示非常開心可以來到書院給大家分享自己的文情畫意。她說黃埔書院希望建設一個大家之家,她也把觀眾們視作家人。大家一起合影留念,結束了這場詩情畫意的活動。

近期活動報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黃埔書院”頭條號和公眾號。

讓馬來西亞華文文學一直在持續發展。

朵拉文情畫意

水彩是馬來西亞檳城永遠流行的畫種,來到檳城,時常在街邊遇到水彩寫生畫家。相當喜歡油畫的表現,可以修改,一重重地畫得厚重,有質感,卻對水墨情有獨鍾。因為水墨講究的不是像不像,而是一種意境一種境界。當時電腦出現了,大家用電腦打字,看著朋友寄來列印出來的信的時候想,毛筆的方向呢?在沒有文房四寶的地方,選擇水墨畫。無法想像的困難,但這也是文化選擇,朵拉回憶到。

“我繪畫和我的文學創作一樣,因為興趣和喜歡,沒有要去追隨任何一個主義的意思。純粹是個人的,內心的,別人理不理解,對我毫無意義。繪畫是點線面組成,這是技術的部分,完成以後,呈現的還是畫家的心靈。”

創作者借用外在世界來表現個人的心靈世界,事實上跟著文章行走,裡邊沒有任何旅遊資料,沒行程表,沒車票費用或去哪兒吃到哪兒住。看似一直在路上的文章,其中沒路線圖,僅是作者的心靈路線。畫畫也是如此,似與不似之間。

文學和繪畫是讓自己今天比昨天更進一步。最怕變成熟練的畫匠,把一切畫得太美麗太流利,那樣美麗的繪畫對她來說是個陷阱。

為什麼堅持?

朵拉說:“華文文學和水墨世界是我的精神故鄉”。人在海外,因為華文文學和中國水墨,得以長年在精神故鄉裡行走。一直是一個人,勢孤力單,喜歡孤獨,不在意寂寞,覺得這樣最好,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才能夠思考和創作。文學滋潤和水墨慰藉,倍感幸福。

活動最後,朵拉老師還把自己的幾本著作贈送給了黃埔書院,她表示非常開心可以來到書院給大家分享自己的文情畫意。她說黃埔書院希望建設一個大家之家,她也把觀眾們視作家人。大家一起合影留念,結束了這場詩情畫意的活動。

近期活動報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黃埔書院”頭條號和公眾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