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演義中最倒楣的人,本欲歸順劉備,為何卻慘死于趙雲槍下?

每當讀起《三國演義》時, 總會感慨劉備前半生奮鬥的艱苦, 一直苦無資本的劉皇叔總是難以聚攏人才, 而劉備本人運氣似乎也不太好, 每當讀起《三國演義》時, 總會感慨劉備前半生奮鬥的艱苦, 一直苦無資本的劉皇叔總是難以聚攏人才, 而劉備本人運氣似乎也不太好, 常常會與人才失之交臂。 比如在關羽千里尋兄的路上, 就曾經有一位壯士表示願意追隨關二爺, 效忠劉皇叔。 然而, 這位壯士卻被劉備的心腹愛將趙雲一槍刺死, 這位倒楣的英雄便是臥牛山首領裴元紹!那麼為什麼趙雲非要殺死這個“一心向善”的裴元紹呢?這背後的真正原因並不簡單!

說起裴元紹, 很多不熟悉三國的朋友未必認識, 不過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一書中卻也算是有些來頭、有些背景的。 黃巾起義失敗後, 裴元紹跟隨張寶部將周倉在臥牛山落草為寇, 而這位周倉則是我們熟悉的關羽的跟班。

在民間所有關於關二爺的傳說中, 周倉都是必不可少的人物。 因此, 裴元紹算得上是關羽的人。 關羽途徑臥牛山時, 裴元紹受小人挑唆, 打算搶劫關羽的赤兔馬, 當關羽亮明身份後, 裴元紹“滾鞍下馬”, 拜服于關羽馬前, 還打算歸順關羽, 一起幹一番大事。 然而, 因為劉備老婆不想與幾百山賊一起上路, 於是, 最終決定只有周倉與關羽同行, 裴元紹則帶領臥牛山的弟兄留守, 等待關羽和周倉的召喚。 關羽並沒有向裴元紹開空頭支票, 等到他與張飛見面後, 便命令周倉“往臥牛山招此一枝人馬”。 顯然, 裴元紹雖然未曾與關羽有過更多的交集, 但是在關羽心裡, 早就把裴元紹這些人納入編制了。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當周倉再次回到關羽面前時卻是滿身傷痕, 一問之下才知道, 原來是有人到臥牛山“砸場子”, 還一槍賜死了裴元紹。 劉備關羽等人立即趕往臥牛山, 結果卻發現鬧事之人是趙雲, 於是眾人不怒反喜。 然而, 這裴元紹就這樣出師未捷身先死了, 還沒為關羽效命, 就枉死趙雲之手。 當時的趙雲肯定不知道裴元紹是自己人, 更不知道裴元紹後臺這麼硬, 但是以趙雲的手段, 打服裴元紹即可, 何必非要痛下殺手呢?

《三國演義》中給出的解釋是, 裴元紹在關羽走後, 死性不改, 又跑到山下偷馬, 結果裝上了趙雲。 趙雲盛怒之下便結果了裴元紹的性命。 這原因雖然說的通, 但卻不是裴元紹稀裡糊塗死掉的根本原因。 趙雲畢竟不是張飛, 沒有那種親君子不屑小人的脾氣, 從他後來放過周倉的性命也可以看出, 不是戰場廝殺之時, 趙雲也並非嗜殺之人。 因此, 裴元紹的死其實另有原因。

找出裴元紹的死因, 首先應該找到裴元紹死性不改, 兩次偷馬的原因。

作為落草為寇的山賊, 搶劫本就是家常便飯, 即便是關羽決定收編臥牛山這一波人了, 但只要裴元紹等人一天沒吃上公糧, 一天就不能放下打家劫舍的買賣, 否則臥牛山那幾百號人豈不是要喝西北風?《三國演義》中也並沒有具體描寫裴元紹等人為禍鄉里的事實, 也沒有寫他在經過關羽感化後“放下屠刀”的表現。 相反, 書中卻專門提及了這兩次偷馬的故事。 為何如此呢?如果為了表現趙雲嫉惡如仇、好打抱不平, 倒不如把偷馬變成強搶民女效果好, 而這就正是問題的關鍵。

馬匹並非是尋常百姓家擁有的牲畜,但是確實戰爭中的必須之物。裴元紹這一夥人雖然落草為寇,但卻並非一般的山賊。就如同周倉所說,自從在戰場上見過關羽一次,就一直後悔“失身賊黨”。作為臥牛山的龍頭老大,周倉也時常以此教育自己的兄弟,裴元紹也正是從周倉口中聽到了無數關羽的英雄事蹟,才成為了關二爺的鐵杆粉絲。因此,臥牛山這批人從一開始就是打算被某一方勢力“招安”的,而最理想的去處自然就是劉備集團了。

那麼作為一夥流寇,如何能在加入某一勢力後得到重視呢?那就是要自己兵強馬壯。因此,裴元紹偷馬,為的也就是這一點。如果自己裝備精良,戰馬無數,那麼自然也就受到重視了。比如三國時期,山賊行業的領軍人物、黑山頭領張燕,在此時已經是能和袁紹掰手腕的割據勢力了。後來張燕接受曹操招安後,更是被封為平北將軍、安國亭侯。可見,周倉為兄弟們指的這條路確實是可行的。

那麼,裴元紹偷馬的原因與趙雲殺死裴元紹又有什麼關係呢?其實二人的目的同出一轍。趙雲離開公孫瓚後,本想要投奔劉備,但是幾次都與劉備失之交臂。後來,趙雲聽說劉備投靠了袁紹,因為趙雲與袁紹有過節,便不敢前去找劉備了。一身本領的趙雲肯定不甘於寂寞,但他還沒想好該投奔誰,只能靜待天時。就在此時,愣頭青裴元紹送上了門。看到這麼臥牛山這麼一支有數量沒品質的隊伍,趙雲心中就有了新的想法。當時的趙雲還算不上天下聞名,但若這支四五百人的隊伍聽命于趙雲,有了自己的部曲,那麼趙雲也就有了資本,以後無論趙雲投奔誰,都能獲得更多的重視。以那麼如何實現這一計畫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殺死山賊的頭領裴元紹,自己做山賊們的老大。

從後來周倉的描述可以看出,趙雲殺死裴元紹後,非但沒有解散臥牛山,還自己做了山大王,並且用武力威脅山賊們,不准任何人擅自離開。顯然,趙雲是想要保持蝸牛山的編制規模,以便在亂世之中待價而沽。可惜,趙雲不知道臥牛山早就被關羽招安了,而趙雲的本事劉備等人心知肚明,也不會在乎趙雲有沒有部曲相隨。結果可惜了裴元紹,稀裡糊塗的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而自己的大哥周倉也沒法給他報仇了。

馬匹並非是尋常百姓家擁有的牲畜,但是確實戰爭中的必須之物。裴元紹這一夥人雖然落草為寇,但卻並非一般的山賊。就如同周倉所說,自從在戰場上見過關羽一次,就一直後悔“失身賊黨”。作為臥牛山的龍頭老大,周倉也時常以此教育自己的兄弟,裴元紹也正是從周倉口中聽到了無數關羽的英雄事蹟,才成為了關二爺的鐵杆粉絲。因此,臥牛山這批人從一開始就是打算被某一方勢力“招安”的,而最理想的去處自然就是劉備集團了。

那麼作為一夥流寇,如何能在加入某一勢力後得到重視呢?那就是要自己兵強馬壯。因此,裴元紹偷馬,為的也就是這一點。如果自己裝備精良,戰馬無數,那麼自然也就受到重視了。比如三國時期,山賊行業的領軍人物、黑山頭領張燕,在此時已經是能和袁紹掰手腕的割據勢力了。後來張燕接受曹操招安後,更是被封為平北將軍、安國亭侯。可見,周倉為兄弟們指的這條路確實是可行的。

那麼,裴元紹偷馬的原因與趙雲殺死裴元紹又有什麼關係呢?其實二人的目的同出一轍。趙雲離開公孫瓚後,本想要投奔劉備,但是幾次都與劉備失之交臂。後來,趙雲聽說劉備投靠了袁紹,因為趙雲與袁紹有過節,便不敢前去找劉備了。一身本領的趙雲肯定不甘於寂寞,但他還沒想好該投奔誰,只能靜待天時。就在此時,愣頭青裴元紹送上了門。看到這麼臥牛山這麼一支有數量沒品質的隊伍,趙雲心中就有了新的想法。當時的趙雲還算不上天下聞名,但若這支四五百人的隊伍聽命于趙雲,有了自己的部曲,那麼趙雲也就有了資本,以後無論趙雲投奔誰,都能獲得更多的重視。以那麼如何實現這一計畫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殺死山賊的頭領裴元紹,自己做山賊們的老大。

從後來周倉的描述可以看出,趙雲殺死裴元紹後,非但沒有解散臥牛山,還自己做了山大王,並且用武力威脅山賊們,不准任何人擅自離開。顯然,趙雲是想要保持蝸牛山的編制規模,以便在亂世之中待價而沽。可惜,趙雲不知道臥牛山早就被關羽招安了,而趙雲的本事劉備等人心知肚明,也不會在乎趙雲有沒有部曲相隨。結果可惜了裴元紹,稀裡糊塗的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而自己的大哥周倉也沒法給他報仇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