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南國熙:在南師誕辰百年紀念活動上的致辭

編者

作者南國熙先生, 系南懷瑾先生之子, 香港南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辦人。

2018年3月17-18日, “紀念南懷瑾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動,

在上海恒南書院舉行。 本次活動由南懷瑾文教基金會、南懷瑾學術研究會、恒南書院、江村市隱主辦,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人民東方出版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浙商總會、世界溫州人聯誼總會協辦, 恒南書院承辦。

本文系作者在3月18日紀念大會上的致辭。 經作者審定, 授權南懷瑾文教基金會、南懷瑾學術研究會、恒南書院發表。 轉載請注明出處。

在南師誕辰百年紀念活動上的致辭

南國熙

主持人(崔德眾):

下面有請南師家人代表致辭, 有請南師懷瑾先生之子, 香港南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辦人, 南國熙先生。 歡迎!(鼓掌)

南國熙:

我跟世友先生還有一點緣, 我有一個親愛的二姐叫南聖茵, 我們常常在電話上談話的時候, 她稱呼自己是賤民,

所以我剛才看了這一段關於賤民介紹的幻燈片, 很有感慨。 不過我二姐講的賤民, 是她把自己規劃成韓國的賤民, 不是印度的賤民。

我為了今天的致辭, 緊張了好幾個月, 我一直在推辭, 一直推到了哥哥南一鵬身上。 哥哥因為今天有病, 不能來跟大家致辭。 我的哥哥有天生的口才, 他繼承南老師很多優秀的基因。 諸位, 他在杭州, 要我代為問候各位。 (鼓掌)家有家規, 我還有兩個姐姐, 實際上都輪不到我上臺給大家致辭。 我還有五個非常優秀的侄子和侄女在溫州, 南品鋒、南品榮、南品樂、南品仁、南榮榮。 其實他們的中文和悟性都比我高, 多年來, 他們都讓我這個小叔出風頭, 所以我非常感謝他們。 (鼓掌)

今天, 我代表子女,

代表子孫, 感謝大家的遠道而來, 共同緬懷老師一生的志向和行履。 你們的到來, 讓我感覺到老師的遺產裡面, 留給我們子女一個最大的財富, 就是一個熱愛南老師, 熱愛中國文化的一個大家庭。 (鼓掌)

最近, 美國每年的2、3月都有一個奧斯卡獎, 上臺頒獎的人都會謝很多人, 我難免也要做這件事, 因為辦一個活動不容易。 我要特別感謝四個主辦單位、四個協辦單位, 因為有你們的支持, 今天才能成功圓滿。 後面還有默默付出的人士, 第一個是這個PPT的大螢幕, 是葉瑪女士提供的;大家今天看到的《百年南師》的短片, 有兩位導演, 央視的寒冰導演和白潔導演, 自從他們拍攝製作了《先生 南懷瑾》之後, 我們又在短短的三個月,

透過宏達的指點, 他們能在今天提出了這個短片, 我非常感謝, 我想請他們站起來, 大家給他們鼓掌(鼓掌);還有你們每一個人的禮品袋裡, 收到的一本《百年祭》, 我再次感謝何迪、王苗夫婦, 以無私的精神, 把他們自己多年拍攝的老師的照片製作成集, 以非賣品今天貢獻給大家, 非常感謝!大家再一次的感謝他們夫婦(鼓掌)。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去二樓的墨寶館參觀?慈雄花了很多精力, 規劃了這個墨寶館。 其中有一個環節, 就是南老師的銅像, 後面有一位詹文魁先生、詹文魁大師、詹文魁夫婦, 付出大概兩年的時間, 多次修改了老師的銅像, 我也希望文魁兄站起來, 接受一下大家的致謝(鼓掌)。 我估計今天有一半的人, 沒有聽到文魁兄昨天的致辭,
他說製作老師的銅像很不容易, 他是專門做佛像的, 他說所有的人都沒有見過佛, 可是大部分的我們都見過南老師, 所以幾個月來, 他收到很多指指點點的建議, 他的壓力非常非常大。 下面我要感謝主辦兼承辦單位——恒南書院。

剛才我們也聽到陳定國博士的致辭, 實際上他跑在同學們的前面, 在2月25日, 第一個舉辦了老師的百年誕辰紀念活動。 實際上我們今天的活動, 是第五個百年誕辰紀念活動, 前面還有四個。 為什麼我們選擇在恒南書院這個地方?去年就有很多熱心的同學, 建議在北京大會堂, 可是我們選這個場地, 是因為這六年來, 老師走後, 是同學們最認可的地方。 恒南書院實際上在修建的時候, 老師讓慈雄取名為“南懷瑾書院”。慈雄作為一個好學生,一、謙虛;二、怕辜負“南懷瑾”三個字,怕自己做不好,所以就取了“恒南書院”這個名字。恰好書院旁邊的十字路,一條是恒南路,一條是江月路,千江有水千江月,所以慈雄兄常常感歎。孫市長今天講到,南老師在他退休前有個預言,預言他以後退二線的時候會做教育,我沒有南老師的本事,可是我也做個預言,我認為慈雄和恒南書院,就是這一句話:“佳師佳徒佳話傳”(鼓掌)。

今天早上的嘉賓發言,我聽了本來非常緊張,後來聽了定國公的致辭以後,我整個人輕鬆了(眾笑)。早上的嘉賓發言,我聽了以後,實際上中飯都沒有吃好,因為程度太深了。我中文程度只有小學二、三年級,我只能跟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些小故事:我投胎到這個不圓滿的世界,到了南家的家族。我也一直好奇,怎麼這六個兄弟姐妹,裡裡外外一輩子,稱呼自己的父親,為“南老師”?我有個答案,這個答案來自于我大哥南宋釧,我二哥南小舜,他們有兩句名言,他們說老師對學生們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而對我們子女呢?是“一日為父,終身為師”,而真正後面的這句話,還來自于老師講課時說:“經師易得,人師難求”。 經師是什麼?講知識的;人師是講一個人的人品修養,做人做事,學生們一輩子都學不完。我們作為子女,很慶倖有這麼一個父親,一輩子都跟他學不完。

你們多年來都有研究過南老師,都聽過袁煥仙袁太老師,今天有他的後代張谷局長,等會兒給大家介紹。還有一位人士,大概很少人注意,那就是我爺爺南仰周,南老師畢竟在他17歲以前,都生活在自己的家鄉,受過我爺爺嚴格的管教。很慶倖的是,小舜哥和宋釧哥,也同樣的在我爺爺的管教下長大。很不幸的是,小舜哥在半年前,也離開了我們,但是他在離開前完成了這本書,書名叫《人生路漫漫》。假如大家有機會的話,也可以閱讀這本書,可以更瞭解南老師這一生的奇路。

我作為子女中最小的兒子,從小潛移默化的就喜歡模仿南老師,但是從來沒有模仿像過。這張照片是小的時候,在師大門口,跟朱文光朱哥哥和老師的合影。當時老師翹個二郎腿,可是我的方向就是學不對(眾笑)。我30多歲的時候到了香港,這張照片是難得一見的,這是老師臥室前的佛堂,我難得跟老師有這張合影。這張照片是老師晚年在太湖大學堂,我站在一個開悟人的後面,開悟的人拿個拐杖,沒開悟的人在後面拿了一支掃把,所以一輩子想模仿老師都沒有模仿像,後來才發現,智慧是模仿不了的。

我們子女有幾個口號,我認為我們子女這一生,作為名人的後代,一直以低調作為最高的孝順。這個低調,我相信在坐的領導嘉賓,都有自己的子女,你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平平安安,也並不全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我們這個低調,時間久了,有幾個規矩,大規矩是不出風頭,小規矩是永遠不上人民公社的主桌。為什麼呢?因為這樣又安全,也不會被老師問到一個話題,自己不能回答。其實這樣又安全,又很享受,每天飯後都能聽聽老師的課。

我另外有一個親愛的侄子在溫州,叫張華許。他常常跟我講,小叔啊,雖然我們這一生好像看起來,跟很多學生都一樣,但我們的財緣不是很豐富。我有一次特別問謝錦揚,謝大哥,為什麼學生們的財緣,跟一般的社會人士不能相比?謝錦揚大哥跟我講,那是因為我們是學空的(眾笑鼓掌)。我認為有一樣東西,比財緣還重要,就是能跟隨一個人師,一個好的恩師學習,我們的法緣是富出人間的(鼓掌)。

這兩年我的低調,被一本書害了。這一本書是七都一個江南才子出的,老師在世的時候,最後在廟港,一個年輕的書記,查旭東查書記,請他站起來(鼓掌)。要是你們閱讀過這本書,既輕鬆又幽默,文字又好。你們要是聽查書記,敘述南老師的故事,那可精彩了。這個書名也取得好,這個書名叫《說不盡的南懷瑾》。在我跟學生們來往的這幾年的回憶當中,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說不盡的南懷瑾的故事。所以在這個情況下,東方出版社規劃了一個講題,叫做“道不遠人——說不盡的南懷瑾”。以我的中文程度,他們幫我在這一年半當中,規劃了14個城市,22場的演講。我知道在這期間,很多同學們沒有聽過我的演講,默默的都替我擔憂,怕我說錯話,出洋相,我簡單的抽了兩三個PPT,讓同學們安心。我在對外的大眾面前講什麼?老師的重點是講,一個國家的靈魂精神是在文化,而為什麼這個文化出了問題?因為我們學白話文,自己的寶庫,沒有鑰匙可以打開了。那中國文化有沒有斷層過? 據我看老師的書裡面他提過,就是秦始皇到漢武帝的這七十年當中,文化曾經斷層過,所以老師也吸取了教訓。

我講不出大道理,我引用一個永遠不願意上臺的同學,馬宏達他的一篇文章,我抽出來他重點的幾句話,來形容南老師:老師一生的主脈和歷史的使命,就是文化的救亡,跟清理和重建,其餘的什麼濟世利他的事蹟,例如金溫鐵路、九二共識、太湖大學堂、國際實驗學校,都是在這個主脈下的隨機應用,抱歉!我沒有得到宏達的同意,就引用了這個。我作為兒子,有選擇的話,我不會用說不盡的南懷瑾,我會選一個副題叫說不清的南懷瑾。

不久前,我在香港機場碰到了石宏,他就是《花雨滿天 維摩說法》的整理者之一,老同學六年沒見了,我碰到他是在機場快線上。我們快要下車了,他說:“國熙你這六年來好不好?”這個簡單的問題,我當時回答不了,面帶苦笑的對他,他突然把手伸出來說:“不用講了,我懂,大師沒留遺書”(眾笑)。大師實際上留了遺書,墨寶館也有,老師真的在最後的半年,寫了這四個字“天下為公”。我引用老師講課時候的兩句話, “這是三歲兒童都看得懂,八十老翁都做不到”。

我想跟大家講一講,老師的這一生,他的著述是他最大的願力,他的一切願力,是透過著述的廣傳,著述是老師最核心的精神化身,維護“化身”公天下,與利益集團戰鬥。戰鬥期間,老同學全力以赴,校對老師的中文簡繁體著述,和外文翻譯。這張照片,就是劉雨虹老師在七都廟港“淨名蘭若”,所帶領的班底。當然,這中間還有一些是我們的客人。我們在2014年,成立了一家公司,叫南懷瑾文化事業,繁體版至今已經有新書9種,新校對的有14種18冊,相關文集有12種13冊。另外,人民(東方)出版社黃社長今天也提到,已經有總共56本,將近全集,還沒有完全完備。我們準備在百年活動後推出,這個儘量圓滿的文集。

最後是牟煉同學跟宏達,向各方同學們、朋友們,收集了一百多幅老師的墨寶,我昨天在開幕的時候也講自己的感慨,有的時候,老師寫墨寶是因人而異,對我的孫子南燁就寫了,“老老實實讀書,規規矩矩做人”,對我另外一個侄子南品仁寫了“老老實實謀生,規規矩矩做人”,所以一切都是因人而異。

我到62歲的今天,對老師講課時常用的兩句話,深為感慨,“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我最後一張PPT,是來自於這兩句話,也是老師講的“由來富貴原如夢,未有神仙不讀書”。

老師走前把他使用的紅包袋交給我,我這麼多年給每一位同學或朋友們送紅包,都是用老師的紅包袋子。最後請問大家,老師這兩句話最早出現在哪一本書?這裡有一千塊的紅包,我將送給這個有答案的同學或者朋友們!(有來賓起立回答)這位是陳司令駐港部隊時期的助理小李。真了不起!我在這裡感謝大家!(鼓掌)

主持人:感謝南國熙先生。

(鼓掌)

南懷瑾學術研究會

南懷瑾先生的生平、事蹟與學術研究

長期徵文及史料 郵箱:ws@nanss.org

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並附上本資訊

老師讓慈雄取名為“南懷瑾書院”。慈雄作為一個好學生,一、謙虛;二、怕辜負“南懷瑾”三個字,怕自己做不好,所以就取了“恒南書院”這個名字。恰好書院旁邊的十字路,一條是恒南路,一條是江月路,千江有水千江月,所以慈雄兄常常感歎。孫市長今天講到,南老師在他退休前有個預言,預言他以後退二線的時候會做教育,我沒有南老師的本事,可是我也做個預言,我認為慈雄和恒南書院,就是這一句話:“佳師佳徒佳話傳”(鼓掌)。

今天早上的嘉賓發言,我聽了本來非常緊張,後來聽了定國公的致辭以後,我整個人輕鬆了(眾笑)。早上的嘉賓發言,我聽了以後,實際上中飯都沒有吃好,因為程度太深了。我中文程度只有小學二、三年級,我只能跟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些小故事:我投胎到這個不圓滿的世界,到了南家的家族。我也一直好奇,怎麼這六個兄弟姐妹,裡裡外外一輩子,稱呼自己的父親,為“南老師”?我有個答案,這個答案來自于我大哥南宋釧,我二哥南小舜,他們有兩句名言,他們說老師對學生們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而對我們子女呢?是“一日為父,終身為師”,而真正後面的這句話,還來自于老師講課時說:“經師易得,人師難求”。 經師是什麼?講知識的;人師是講一個人的人品修養,做人做事,學生們一輩子都學不完。我們作為子女,很慶倖有這麼一個父親,一輩子都跟他學不完。

你們多年來都有研究過南老師,都聽過袁煥仙袁太老師,今天有他的後代張谷局長,等會兒給大家介紹。還有一位人士,大概很少人注意,那就是我爺爺南仰周,南老師畢竟在他17歲以前,都生活在自己的家鄉,受過我爺爺嚴格的管教。很慶倖的是,小舜哥和宋釧哥,也同樣的在我爺爺的管教下長大。很不幸的是,小舜哥在半年前,也離開了我們,但是他在離開前完成了這本書,書名叫《人生路漫漫》。假如大家有機會的話,也可以閱讀這本書,可以更瞭解南老師這一生的奇路。

我作為子女中最小的兒子,從小潛移默化的就喜歡模仿南老師,但是從來沒有模仿像過。這張照片是小的時候,在師大門口,跟朱文光朱哥哥和老師的合影。當時老師翹個二郎腿,可是我的方向就是學不對(眾笑)。我30多歲的時候到了香港,這張照片是難得一見的,這是老師臥室前的佛堂,我難得跟老師有這張合影。這張照片是老師晚年在太湖大學堂,我站在一個開悟人的後面,開悟的人拿個拐杖,沒開悟的人在後面拿了一支掃把,所以一輩子想模仿老師都沒有模仿像,後來才發現,智慧是模仿不了的。

我們子女有幾個口號,我認為我們子女這一生,作為名人的後代,一直以低調作為最高的孝順。這個低調,我相信在坐的領導嘉賓,都有自己的子女,你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平平安安,也並不全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我們這個低調,時間久了,有幾個規矩,大規矩是不出風頭,小規矩是永遠不上人民公社的主桌。為什麼呢?因為這樣又安全,也不會被老師問到一個話題,自己不能回答。其實這樣又安全,又很享受,每天飯後都能聽聽老師的課。

我另外有一個親愛的侄子在溫州,叫張華許。他常常跟我講,小叔啊,雖然我們這一生好像看起來,跟很多學生都一樣,但我們的財緣不是很豐富。我有一次特別問謝錦揚,謝大哥,為什麼學生們的財緣,跟一般的社會人士不能相比?謝錦揚大哥跟我講,那是因為我們是學空的(眾笑鼓掌)。我認為有一樣東西,比財緣還重要,就是能跟隨一個人師,一個好的恩師學習,我們的法緣是富出人間的(鼓掌)。

這兩年我的低調,被一本書害了。這一本書是七都一個江南才子出的,老師在世的時候,最後在廟港,一個年輕的書記,查旭東查書記,請他站起來(鼓掌)。要是你們閱讀過這本書,既輕鬆又幽默,文字又好。你們要是聽查書記,敘述南老師的故事,那可精彩了。這個書名也取得好,這個書名叫《說不盡的南懷瑾》。在我跟學生們來往的這幾年的回憶當中,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說不盡的南懷瑾的故事。所以在這個情況下,東方出版社規劃了一個講題,叫做“道不遠人——說不盡的南懷瑾”。以我的中文程度,他們幫我在這一年半當中,規劃了14個城市,22場的演講。我知道在這期間,很多同學們沒有聽過我的演講,默默的都替我擔憂,怕我說錯話,出洋相,我簡單的抽了兩三個PPT,讓同學們安心。我在對外的大眾面前講什麼?老師的重點是講,一個國家的靈魂精神是在文化,而為什麼這個文化出了問題?因為我們學白話文,自己的寶庫,沒有鑰匙可以打開了。那中國文化有沒有斷層過? 據我看老師的書裡面他提過,就是秦始皇到漢武帝的這七十年當中,文化曾經斷層過,所以老師也吸取了教訓。

我講不出大道理,我引用一個永遠不願意上臺的同學,馬宏達他的一篇文章,我抽出來他重點的幾句話,來形容南老師:老師一生的主脈和歷史的使命,就是文化的救亡,跟清理和重建,其餘的什麼濟世利他的事蹟,例如金溫鐵路、九二共識、太湖大學堂、國際實驗學校,都是在這個主脈下的隨機應用,抱歉!我沒有得到宏達的同意,就引用了這個。我作為兒子,有選擇的話,我不會用說不盡的南懷瑾,我會選一個副題叫說不清的南懷瑾。

不久前,我在香港機場碰到了石宏,他就是《花雨滿天 維摩說法》的整理者之一,老同學六年沒見了,我碰到他是在機場快線上。我們快要下車了,他說:“國熙你這六年來好不好?”這個簡單的問題,我當時回答不了,面帶苦笑的對他,他突然把手伸出來說:“不用講了,我懂,大師沒留遺書”(眾笑)。大師實際上留了遺書,墨寶館也有,老師真的在最後的半年,寫了這四個字“天下為公”。我引用老師講課時候的兩句話, “這是三歲兒童都看得懂,八十老翁都做不到”。

我想跟大家講一講,老師的這一生,他的著述是他最大的願力,他的一切願力,是透過著述的廣傳,著述是老師最核心的精神化身,維護“化身”公天下,與利益集團戰鬥。戰鬥期間,老同學全力以赴,校對老師的中文簡繁體著述,和外文翻譯。這張照片,就是劉雨虹老師在七都廟港“淨名蘭若”,所帶領的班底。當然,這中間還有一些是我們的客人。我們在2014年,成立了一家公司,叫南懷瑾文化事業,繁體版至今已經有新書9種,新校對的有14種18冊,相關文集有12種13冊。另外,人民(東方)出版社黃社長今天也提到,已經有總共56本,將近全集,還沒有完全完備。我們準備在百年活動後推出,這個儘量圓滿的文集。

最後是牟煉同學跟宏達,向各方同學們、朋友們,收集了一百多幅老師的墨寶,我昨天在開幕的時候也講自己的感慨,有的時候,老師寫墨寶是因人而異,對我的孫子南燁就寫了,“老老實實讀書,規規矩矩做人”,對我另外一個侄子南品仁寫了“老老實實謀生,規規矩矩做人”,所以一切都是因人而異。

我到62歲的今天,對老師講課時常用的兩句話,深為感慨,“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我最後一張PPT,是來自於這兩句話,也是老師講的“由來富貴原如夢,未有神仙不讀書”。

老師走前把他使用的紅包袋交給我,我這麼多年給每一位同學或朋友們送紅包,都是用老師的紅包袋子。最後請問大家,老師這兩句話最早出現在哪一本書?這裡有一千塊的紅包,我將送給這個有答案的同學或者朋友們!(有來賓起立回答)這位是陳司令駐港部隊時期的助理小李。真了不起!我在這裡感謝大家!(鼓掌)

主持人:感謝南國熙先生。

(鼓掌)

南懷瑾學術研究會

南懷瑾先生的生平、事蹟與學術研究

長期徵文及史料 郵箱:ws@nanss.org

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並附上本資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