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糖果零食手機電視,這些美好而危險的事物,如何讓孩子不沉迷?

糖果會讓孩子口味嗜甜, 引起蛀牙肥胖, 還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垃圾零食高熱量低營養, 會影響正餐食欲, 讓孩子缺乏營養。

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 不光會影響視力, 還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

每當看到這樣的科普, 很多當父母的小心肝都會禁不住發顫, 暗暗下定決心:唉, 這些東西害處這麼大, 真不應該縱容孩子, 我要當好父母, 做正確的事!

可是回頭面對孩子懇求的眼神, 乃至不被滿足的哭鬧, 又會糾結無比, 沒兩下又破功:好吧好吧!今天吃最後一次/再看最後十分鐘!

然後你發現孩子不肯好好吃飯或者一邊看電視一邊狂揉眼睛的時候, 又很想扇自己!

這個世界太邪惡了, 為什麼總有那麼多讓人快樂而罪惡的東西來勾引孩子呢?

為了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很多父母也是很拼, 不惜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從來不買零食糖果, 也不讓孩子看見任何電子產品,

覺得規矩嚴一點, 就能控制住孩子。

但是孩子不可能永遠生活在父母給他建造的象牙塔中, 他總有一天會從其他管道接觸到這些東西, 當他品嘗到糖果零食的滋味, 體驗到電子產品的刺激, 那種致命的誘惑只會反撲得更加厲害。

你越是嚴防死守, 孩子越會開動腦筋和你玩各種心機, 想方設法的得到他想要的快樂, 不惜欺騙父母、甚至偷盜……

柳丁自己因為從小牙不好, 我媽一直禁止我吃任何甜的, 可是越是禁止, 我越是嗜甜, 6歲的時候就曾經為了買糖果, 偷偷把家裡存錢罐的硬幣挖光一大半, 然後被我媽發現一頓好打, 但依然無法克制我想要吃糖的欲望, 抓住一切的機會搞糖吃。

直到成年, 我依然對甜品沒有絲毫的抵抗力(人胖是有原因的……),

每次吃到甜的, 不光會有口舌上的愉悅, 甚至心理上也會有一種禁忌的快感, 可以說是坐下病了……

正因為我本身有這個經歷, 所以我對這個問題也思考了很多, 我覺得嚴防死守不讓孩子接觸這些誘惑, 是雙輸的做法,

不但肯定守不住, 還會造成親子關係裂痕, 甚至讓孩子感到強烈的心理失衡——別的孩子可以我為什麼不可以——最終出現心理問題。

而且當孩子長大開始社交的時候, 這些好吃好玩的東西還是社交貨幣, 譬如說, 小朋友的父母分零食糖果, 就你家娃說媽媽不讓吃, 是不是顯得有點不給面子?譬如說, 所有小朋友都在談論小豬佩奇汪汪隊, 就你家娃不知道, 是不是會感到被排斥?孩子上小學之後, 更是要靠這些吃喝玩樂的東西來交朋友, 水至清則無魚, 越是那種“潔身自好, 家教甚嚴”的孩子, 越是沒朋友。 這對孩子來說也是很殘酷的。

所以, 完全不讓孩子接觸, 肯定是不行的, 問題是怎麼接觸才能讓孩子在感受到快樂的同時,

又能學習到自控能力?

柳丁兩個娃養這麼大, 都有自己的小嗜好, 毛頭愛玩遊戲, 果果愛吃糖(遺傳這種事情不得不服), 但是他們都能在我的適度提醒下做到有節制, 基本沒有因為這種事鬧騰過, 個人也有一些心得, 和大家分享。

1、讓成長有儀式感, 並制定規則

現在很多孩子都不想長大, 為什麼?因為長越大, 父母的要求就越來越多, 要學這學那, 要自理, 要遵守規則, 要自己玩……聽上去好像沒什麼好事情啊!那為什麼不打滾賣萌當個小baby呢?

所以我們讓孩子認同自己是個大孩子, 並用更成人化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就要讓他感受到長大的好處, 譬如, 長大了就可以吃一點糖, 喝一點飲料, 睡晚一點, 可以看電視, 乃至有一些自由支配的零花錢。

孩子每過一個生日(不一定是生日,節日也可以),你就可以正式的宣佈一項他的“成長福利”:你又長大了,從今天開始,你每天可以吃一些甜食,看一段時間的電視。

(這個儀式還有個好處,就是在宣佈之前,你也可以有更人性化的方式拒絕孩子:“你現在不能吃糖,你還不夠大,再過兩個月你3歲就可以吃了。”)

而具體吃多少甜食,看多少電視,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可以看可以吃等等細節,你需要讓孩子參與到討論當中來:“電視雖然很好看,但是對眼睛不好,所以不能一直看,你覺得每天上午吃零食的時候,看一集小豬佩奇你可以接受嘛?”如果不能接受,可以讓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見,然後和他討價還價一番,最後把討論結果寫在紙上,貼在牆上,孩子不認字也不要緊,重要的寫在紙上會有一種儀式感,讓孩子覺得這件事很鄭重。

當然,最終定下規矩的是你,但只要讓孩子參與到指定規矩的過程中,孩子會對這個規矩更加認同。

制定完規矩的一段日子裡,孩子會有試探底線的行為,萌萌噠提出“最後一分鐘好嘛?”,或者撒潑耍賴哭鬧,你要溫柔的安撫他不甘的情緒,並且堅定的堅持原則,在孩子停止哭鬧之後,再給他讀一遍牆上的內容,讓他知道規矩就是規矩,不可以破壞。孩子試探幾次之後,知道底線所在,以後就會自動遵守了。

2、接納孩子的嗜好,並和他分享感受

一切管教的基礎,是和諧的親子關係,只有當孩子喜歡你,依戀你,信任你,和你有足夠的感情聯繫,才會從內心深處認同你的想法,你才有可能真正從內部影響他。

如果你只是一個規矩的制定者,執行者,總是冷冰冰的講大道理,數落人,不停的揮舞懲罰大棒,孩子就算乖乖執行了規矩,也會心不甘情不願,一旦逮到機會就會鑽空子。

而和孩子分享那些小嗜好所帶來的快樂和喜悅,就是走進他們內心的一條捷徑。

你可能一點都不喜歡吃糖果零食,也可能覺得孩子看的那些電視,玩的那些遊戲簡直弱智爆了,但是也不要輕易貶低這些孩子的心頭所好,還是儘量拼一拼演技,和孩子分享糖果零食並且裝作很好吃,很感謝他分享的樣子;和孩子討論動畫片的情節並且裝作很感興趣的樣子,讓他覺得,你是理解他的,和他一國的,然後看見你都很有節制的樣子,他自己也會有樣學樣的。

3、充實孩子的時間,讓他不無聊

大多數時候,那些喜歡不停的吃糖果零食,或者看電視沒夠的孩子,都是那些感覺大把時間無處揮霍的孩子,家長或者沒有高品質的陪伴,或者沒有足夠的室外活動時間,或者沒有給孩子安排他感興趣的活動,或者沒有注重培養孩子專注自己玩的能力,孩子待在屋子裡無聊透頂,想打發時間找樂子,那除了看電視和吃零食,他還能想到什麼?

其實如果你仔細安排,會發現每天孩子的時間是很珍貴有限的,除去吃飯睡覺洗澡上廁所,剩下的時間充其量也就6-7個小時,他需要至少兩小時的室外活動時間,至少一小時的親子共讀時間,至少一小時的互動遊戲時間,剩下的時間你還需要和他搞點益智活動,畫畫認字拼拼圖做手工什麼的,還要每天和爸爸有一定的“家庭時間”,備不住還想培養點他藝術體育方面的興趣愛好……

只要你想安排,時間只嫌不夠啊,孩子每天規律生活,到什麼時間就有什麼樣的事情去做,每分每秒都很充實,根本也沒什麼機會讓他想打發時間看電視吃零食好麼!

4、受到尊重,有價值感的孩子才有自控力

其實我們之所以要這樣費盡心機的“管”孩子,最終的目的其實是“不管”,我們需要給孩子足夠合適的環境,讓他能夠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學會克制不放縱自己,這才是“管”的意義。

簡單粗暴的嚴防死守緊迫盯人,只會讓孩子喪失掉自控能力,把所有管理自己的責任推給家長,自暴自棄的當提線木偶,一旦脫離家長控制,整個生活就會混亂坍塌,你應該見過太多考上大學了之後,就完全停止學習,天天只顧著打遊戲,按時睡覺都沒法做到的年輕人吧。

那麼,什麼樣的孩子才能獲得自控能力呢?

只有那些有尊嚴,受尊重的孩子,才可能擁有自控能力。

因為有尊嚴的孩子會從父母的回饋中感受到自己足夠好,對周圍人有價值,並且有能力控制自己,他就會情不自禁的想讓自己更好,而且會受不了自己不好的樣子。

反之,如果這個孩子的環境中,充滿指責和否定,冷漠和嫌棄,功利化的獎懲,等等,他一切行為的驅動力,就全都依賴於外部,而內心卻對自己充滿否定,一旦外部力量不夠的時候,內心的力量就不足以支撐自己,他就會毫無節制的沉迷在某些事物中。

所以,在給孩子規矩的時候,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在孩子熟悉規則之後,儘量設計讓他自己管理自己的方法:可以把遙控器給孩子,在節目結束的時候讓他自己關掉電視,糖果罐子放在那裡,畫好日曆,讓他自己去拿,而不要像防賊一樣的防他,用吼叫來控制他。

這種行為其實包含著一種父母對孩子的信任:你長大了,可以為自己的一部分行為負責了,孩子也會因為感知到這件事,而變得更加自尊自信,這種孩子就算真的違反規則,他不但不會竊喜,反而會覺得良心不安。

其實,罪惡的東西又何止糖果和電視,等孩子再長大些,誘惑只會越來越多:小說,動漫,電子遊戲,社交網路,性,消費物欲,酒精甚至毒品……

每一種都可能只是有節制的消遣,對生活沒有什麼影響。

但每一種也都有可能會是無節制的沉迷,讓一個人一生都廢掉。

你防得了一時,卻防不了一世。

那還不如用糖果零食這樣的東西作為孩子自控力的第一課,讓孩子瞭解那些“少量很美好、過度則有害”的事物,從而漸漸懂得什麼叫節制,什麼叫適可而止,最終形成強大的內在驅動力,給孩子積極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奠定基礎。

比起獲得“自控”的能力,吃糖和看電視的那些壞處,其實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不是嗎?

養育孩子,也要有些大局觀啊!

孩子每過一個生日(不一定是生日,節日也可以),你就可以正式的宣佈一項他的“成長福利”:你又長大了,從今天開始,你每天可以吃一些甜食,看一段時間的電視。

(這個儀式還有個好處,就是在宣佈之前,你也可以有更人性化的方式拒絕孩子:“你現在不能吃糖,你還不夠大,再過兩個月你3歲就可以吃了。”)

而具體吃多少甜食,看多少電視,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可以看可以吃等等細節,你需要讓孩子參與到討論當中來:“電視雖然很好看,但是對眼睛不好,所以不能一直看,你覺得每天上午吃零食的時候,看一集小豬佩奇你可以接受嘛?”如果不能接受,可以讓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見,然後和他討價還價一番,最後把討論結果寫在紙上,貼在牆上,孩子不認字也不要緊,重要的寫在紙上會有一種儀式感,讓孩子覺得這件事很鄭重。

當然,最終定下規矩的是你,但只要讓孩子參與到指定規矩的過程中,孩子會對這個規矩更加認同。

制定完規矩的一段日子裡,孩子會有試探底線的行為,萌萌噠提出“最後一分鐘好嘛?”,或者撒潑耍賴哭鬧,你要溫柔的安撫他不甘的情緒,並且堅定的堅持原則,在孩子停止哭鬧之後,再給他讀一遍牆上的內容,讓他知道規矩就是規矩,不可以破壞。孩子試探幾次之後,知道底線所在,以後就會自動遵守了。

2、接納孩子的嗜好,並和他分享感受

一切管教的基礎,是和諧的親子關係,只有當孩子喜歡你,依戀你,信任你,和你有足夠的感情聯繫,才會從內心深處認同你的想法,你才有可能真正從內部影響他。

如果你只是一個規矩的制定者,執行者,總是冷冰冰的講大道理,數落人,不停的揮舞懲罰大棒,孩子就算乖乖執行了規矩,也會心不甘情不願,一旦逮到機會就會鑽空子。

而和孩子分享那些小嗜好所帶來的快樂和喜悅,就是走進他們內心的一條捷徑。

你可能一點都不喜歡吃糖果零食,也可能覺得孩子看的那些電視,玩的那些遊戲簡直弱智爆了,但是也不要輕易貶低這些孩子的心頭所好,還是儘量拼一拼演技,和孩子分享糖果零食並且裝作很好吃,很感謝他分享的樣子;和孩子討論動畫片的情節並且裝作很感興趣的樣子,讓他覺得,你是理解他的,和他一國的,然後看見你都很有節制的樣子,他自己也會有樣學樣的。

3、充實孩子的時間,讓他不無聊

大多數時候,那些喜歡不停的吃糖果零食,或者看電視沒夠的孩子,都是那些感覺大把時間無處揮霍的孩子,家長或者沒有高品質的陪伴,或者沒有足夠的室外活動時間,或者沒有給孩子安排他感興趣的活動,或者沒有注重培養孩子專注自己玩的能力,孩子待在屋子裡無聊透頂,想打發時間找樂子,那除了看電視和吃零食,他還能想到什麼?

其實如果你仔細安排,會發現每天孩子的時間是很珍貴有限的,除去吃飯睡覺洗澡上廁所,剩下的時間充其量也就6-7個小時,他需要至少兩小時的室外活動時間,至少一小時的親子共讀時間,至少一小時的互動遊戲時間,剩下的時間你還需要和他搞點益智活動,畫畫認字拼拼圖做手工什麼的,還要每天和爸爸有一定的“家庭時間”,備不住還想培養點他藝術體育方面的興趣愛好……

只要你想安排,時間只嫌不夠啊,孩子每天規律生活,到什麼時間就有什麼樣的事情去做,每分每秒都很充實,根本也沒什麼機會讓他想打發時間看電視吃零食好麼!

4、受到尊重,有價值感的孩子才有自控力

其實我們之所以要這樣費盡心機的“管”孩子,最終的目的其實是“不管”,我們需要給孩子足夠合適的環境,讓他能夠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學會克制不放縱自己,這才是“管”的意義。

簡單粗暴的嚴防死守緊迫盯人,只會讓孩子喪失掉自控能力,把所有管理自己的責任推給家長,自暴自棄的當提線木偶,一旦脫離家長控制,整個生活就會混亂坍塌,你應該見過太多考上大學了之後,就完全停止學習,天天只顧著打遊戲,按時睡覺都沒法做到的年輕人吧。

那麼,什麼樣的孩子才能獲得自控能力呢?

只有那些有尊嚴,受尊重的孩子,才可能擁有自控能力。

因為有尊嚴的孩子會從父母的回饋中感受到自己足夠好,對周圍人有價值,並且有能力控制自己,他就會情不自禁的想讓自己更好,而且會受不了自己不好的樣子。

反之,如果這個孩子的環境中,充滿指責和否定,冷漠和嫌棄,功利化的獎懲,等等,他一切行為的驅動力,就全都依賴於外部,而內心卻對自己充滿否定,一旦外部力量不夠的時候,內心的力量就不足以支撐自己,他就會毫無節制的沉迷在某些事物中。

所以,在給孩子規矩的時候,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在孩子熟悉規則之後,儘量設計讓他自己管理自己的方法:可以把遙控器給孩子,在節目結束的時候讓他自己關掉電視,糖果罐子放在那裡,畫好日曆,讓他自己去拿,而不要像防賊一樣的防他,用吼叫來控制他。

這種行為其實包含著一種父母對孩子的信任:你長大了,可以為自己的一部分行為負責了,孩子也會因為感知到這件事,而變得更加自尊自信,這種孩子就算真的違反規則,他不但不會竊喜,反而會覺得良心不安。

其實,罪惡的東西又何止糖果和電視,等孩子再長大些,誘惑只會越來越多:小說,動漫,電子遊戲,社交網路,性,消費物欲,酒精甚至毒品……

每一種都可能只是有節制的消遣,對生活沒有什麼影響。

但每一種也都有可能會是無節制的沉迷,讓一個人一生都廢掉。

你防得了一時,卻防不了一世。

那還不如用糖果零食這樣的東西作為孩子自控力的第一課,讓孩子瞭解那些“少量很美好、過度則有害”的事物,從而漸漸懂得什麼叫節制,什麼叫適可而止,最終形成強大的內在驅動力,給孩子積極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奠定基礎。

比起獲得“自控”的能力,吃糖和看電視的那些壞處,其實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不是嗎?

養育孩子,也要有些大局觀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