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李振華:手工鏨雕三十載 癡心不悔傳承路

他是陝西省工藝美術大師, 銅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銅川十大工匠。 三十多年來, 他潛心研究金屬手工鏨雕技藝, 製作的銅車馬色澤豔麗、造型多樣、技藝精湛, 被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文化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文化生態保護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靳之林題詞“這是前人未有的創舉”。 他就是李振華。

仿製銅車馬, 在一條艱難的路上獨自摸索

1983年, 李振華在單位組織的參觀活動中第一次見到秦始皇陵銅車馬。 身處熱情似火的參觀人群中, 李振華細細觀察眼前銅車馬的樣式、結構, 發現其使用的鏨刻、鑲嵌工藝跟祖傳的金屬製作工藝極其相像,

暗暗為心底萌生的大膽想法激動著。

“我也要做人們喜愛的銅車馬。 ”事隔多年, 步入花甲之年的李振華談起年輕時立下的誓言, 依然將這句話說得鏗鏘有力。 有心的他, 當天特意多花兩毛錢買下印有秦始皇陵銅車馬的冊頁帶回銅川作參考資料。

一心想要仿製秦始皇陵銅車馬, 李振華並不是“異想天開”。 他出身金屬工藝世家, 十來歲就掌握了夾火鉗、打錘、下料、銅板粗雕等金屬製作工藝。 招工後, 父親特意將珍藏的刻刀草圖送給李振華, 將傳承祖傳手藝的希望寄託在他身上。 上班後, 李振華反復研究手中的刻刀圖紙, 按圖製作出了一套樣式不同的刻刀。 終於, 這些刻刀有了用武之地——李振華決定按照1/16的比例動手仿製秦始皇陵銅車馬。

夜裡, 他在家悄悄繪製銅車馬的部件圖紙;白天, 他總是提前上班, 工友們都下班了他還呆在廠房裡繼續忙碌, 完全沉迷在製作銅車馬的世界裡。

八十年代初的李振華上有老下有小, 家中日子艱難。 看到他一天到晚淨忙著拆拆裝裝各種銅片, 妻子心裡著急, 質問他:“你成天在家裡叮叮噹當地能敲出錢來嗎?”有天晚上, 兒子沒有奶粉吃, 餓得直哭。 妻子讓李振華去買奶粉, 他這才窘迫地發現身上竟然連給孩子買袋奶粉的錢都沒有。 李振華默默走出家門。 他回想著被同事嘲諷“用銅皮銅絲捏弄小玩意不是啥正事”、妻子氣得砸掉家裡的工具箱和爐子的事,

不知道仿製銅車馬的事還該不該幹下去。 然而, 思前想後, “咋辦呢?這個事還得弄啊!”頂著重重壓力, 李振華又一頭紮進製作銅車馬的工作中。

仿製成功獲肯定, 決心創作更多精美的銅車馬

憑藉出色的金屬製作技藝, 經過一系列的雕刻、焊接、手工打磨, 兩個月後, 李振華成功地仿製出兩輛秦始皇陵銅車馬。 臨潼兵馬俑歷史博物館文物專家鑒賞之後給予李振華高度評價, 認為他做的銅車馬連接縫隙小, 折合卷邊潤滑, 鉚接精緻, 力邀李振華到秦始皇陵兵馬俑歷史博物館勞動服務公司從事文物複製工作。 文物專家的高度肯定一下子堅定了李振華堅持製作銅車馬的信心。 于此同時, 家人也開始慢慢地理解並支持他。

在臨潼從事複製工作的兩年間, 李振華得以近距離觀摩秦始皇陵銅車馬, 深入研究它的製作工藝, 漸漸地, 他對古代車馬製作的興趣越來越濃。 “最開始的時候, 都是在一些書籍資料上尋找樣板, 然後根據自已的經驗仿製出來”。 其後, 經過專家老師的指點, 好學的李振華開始外出考察學習。 利用三年時間, 他走遍長江南北、黃河流域的古廟遺址, 考察了南寧博白漢墓群、武威車馬坑、安陽車馬坑, 描畫過成都畫像石和洛陽漢畫像磚上的圖騰, 找到大量第一手古代車馬類型資料, 臨摹回來加工製作, 漸漸把傳承金屬鏨雕技藝的重心放在製作古代銅車馬上。

截至目前, 他已製作完成四百餘輛、八十多個品種的銅車馬,

涵蓋夏商周到元明清的大部分古代車馬款式, 有黃帝指南車、商代戰車、東漢轅車、民國篷車等, 形成獨一無二的金屬鏨雕銅車馬藝術品系列。

 金屬手工鏨雕技藝源遠流長, 傳承延續任重道遠

三十年的堅持, 三十年的努力, 李振華的金屬手工鏨雕技藝日益精湛, 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省市展覽, 均獲大獎。 其金屬手工鏨雕作品, 精鏨細雕, 精巧別致, 具有很強的民族傳統手工藝的獨特性。 特別是金屬鏨雕銅車馬系列作品, 延續了自我國秦漢、隋唐以來金屬手工鏨雕技藝的傳承脈絡, 充分展示了傳統金屬手工鏨雕作品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 同時, 對我國車馬史、民俗學、雕刻技藝均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曾指出:“金屬手工鏨花雕刻製作技藝在我國西北地方面臨滅絕狀態, 僅存續有李振華這一傳承者”。為了更好地宣傳和傳承金屬手工鏨雕技藝,2013年冬,李振華在銅川新區成立了手工鏨雕技藝工作室,潛心創作的同時帶徒學藝。對於他來說,當前最急迫的,是抓緊時間多製作些銅車馬,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帶些徒弟,把金屬手工鏨雕這門古老的技藝在自己手裡傳承下去。談到傳承的話題,李振華顯得有些焦慮。“年紀大了,眼神不好了,幹活的時候需要帶上四百多度的眼鏡,甚至有時候還要用到放大鏡呢。”“並不是誰都能學會這門手藝,一要坐得住冷板凳,有耐心;二要真的熱愛,有靈性。這樣的人並不多。”身體和現實的原因,使李振華對傳承技藝顯得有些擔心。身在其中,沒有人比他更能體會堅守和傳承這門技藝的酸甜苦辣。曾經,他也想過放棄,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就這樣幹著吧,啥時候幹不動了再說。”生活波折起伏,李振華癡迷金屬手工鏨雕技藝的心從來沒有變過。

僅存續有李振華這一傳承者”。為了更好地宣傳和傳承金屬手工鏨雕技藝,2013年冬,李振華在銅川新區成立了手工鏨雕技藝工作室,潛心創作的同時帶徒學藝。對於他來說,當前最急迫的,是抓緊時間多製作些銅車馬,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帶些徒弟,把金屬手工鏨雕這門古老的技藝在自己手裡傳承下去。談到傳承的話題,李振華顯得有些焦慮。“年紀大了,眼神不好了,幹活的時候需要帶上四百多度的眼鏡,甚至有時候還要用到放大鏡呢。”“並不是誰都能學會這門手藝,一要坐得住冷板凳,有耐心;二要真的熱愛,有靈性。這樣的人並不多。”身體和現實的原因,使李振華對傳承技藝顯得有些擔心。身在其中,沒有人比他更能體會堅守和傳承這門技藝的酸甜苦辣。曾經,他也想過放棄,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就這樣幹著吧,啥時候幹不動了再說。”生活波折起伏,李振華癡迷金屬手工鏨雕技藝的心從來沒有變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