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紫牛新聞】泰坦尼克號有6名中國倖存者,英國導演:他們遭遇偏見

【帥氣英國導演, 講述關於紀錄片拍攝過程的故事】

【視頻拍攝 紫牛新聞楊恒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最近, 一部英國人拍攝的尋找泰坦尼克號上6名中國倖存者後人的紀錄片引起了網路上許多人的關注。 當年沉沒的泰坦尼克號上有8個中國人!並且倖存下來6個!初聽此事相信不少人會很驚訝。

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泰坦尼克號沉沒一百多年之後的今天, 有位英國導演花費了近三年的時間, 苦苦尋找這6名中國倖存者的後代,

想要用紀錄片的形式, 真實還原當年這些中國人被救下以後的故事。

不少網友對泰坦尼克號上倖存的中國人非常感興趣, 紫牛新聞對此也頗為好奇, 這部還在拍攝階段的影片《The Six》敘述了什麼樣的故事?這位英國導演為什麼會來中國苦苦尋找倖存者後裔, 拍這部中國人的紀錄片呢?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近日來到上海, 專訪了英國導演羅飛, 挖掘淹沒在歷史塵埃中的那段往事。

泰坦尼克號海輪的故事100多年來廣為人知, 她1912年在英國下水時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豪華的輪船。 號稱永不沉沒的海上城堡, 可惜在處女航駛往紐約時就撞冰山沉沒。 船上2000多人只有700多人倖存下來。 這一世界航運史上最為著名的悲劇隨著大片《泰坦尼克號》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

然而, 在這705名倖存者當中, 有6名中國人, 他們的故事經歷, 百年來雖然在國內外有過數次報導卻依然鮮為人知。

近日, 英國導演亞瑟·鐘斯為題拍攝了紀錄片。 紀錄片採訪了這個研究小組, 基本還原了中國人在這次海難中的經歷。 不過由於這部《八人》紀錄片當年宣傳力度不夠, 沒有引起廣泛關注。

【上海紀實頻道的《泰坦尼克號上的八個中國人》紀錄片】

8個中國人為何會出現在泰坦尼克號上

1912年的美國已經進入世界強國行列, 對於重大歷史事件的檔案保管意識也很超前。 因此美國國家檔案館保存了有關泰坦尼克號的親歷者(包括遇難者和倖存者)的歷史資料。 當年船東白星公司的老闆布魯斯.伊斯要求登記每位上船的乘客, 所以今天在美國國家檔案館可以查到這8位元中國乘客的基本情況:都是男性、年齡在24歲至37歲之間。 職業都是海員。 還有就是登記有這8人姓名的音譯的一張3等艙船票。

【登記有這8人姓名音譯的3等艙船票】

為什麼這8個中國人會登上這艘當時世界上頂級的豪華大遊輪呢?而且為何這8人的名字根據音譯都登記在一張3等艙的船票上?據熟悉上世紀初中國海員生存狀況的香港海員協會主席分析, 他們8人之間應該是相互認識的, 此行登上泰坦尼克號是去紐約登上另外一條船打工的。

那張8個人的3等艙船票相當於現在的團體票, 購票款可能是前往打工輪船的船東公司支付的。 據他介紹, 當時華人在外國輪船上都是幹最髒最累環境最差的活——鍋爐工, 就是用鐵鍬往鍋爐裡送煤炭。

倖存華人FangLang被稱為“救人英雄”

這6位中國人是如何逃生的?根據報導資料, 一位元登記名為CHOONGFOO的中國倖存者是撞擊發生後, 剛好身邊有一艘救生艇放下來, 剛好周圍沒什麼女性乘客有空位, 就上了船。 CHOONGFOO經歷也很奇特, 他恰好與泰坦尼克號存活最久的名叫迪恩的老太太在同一艘救生艇上獲救的。 當時迪恩才出生8周, 是年齡最小的倖存者, 後來成為生存時間最長的倖存者。

這麼擁擠的救生艇, 中國人是如何上去的?《八人》紀錄片特意採訪了這個爭議焦點。據研究小組考證,有一種說法是,當時3等艙走廊被人為鎖住,很多人被困在艙裡,只有一部分運氣好的人逃了出來。有些救生艇也沒有想像中那麼擁擠,還有空位。因為一些婦女堅持沒有丈夫陪伴就不上救生艇,從而錯過了逃生機會。

【當時營救泰坦尼克號上乘客的救生艇】

還有一位華人的獲救經歷更加傳奇,船票上登記的名字叫FangLang,他的故事是獲救華人中流傳得最廣的。3D版泰坦尼克號電影,有一段關於華人的片段,上映時被剪掉了,後來流傳到網上,說的就是他的故事。

他是被14號救生艇救起來的。當時他趴在一塊門板上。當時的記載綜合了救生艇上其他多位倖存者的敘述,好幾位倖存者的敘述中都出現了這麼一位中國人。當時FangLang趴在門板上快要凍僵了,發出非常微弱的求助聲。被救上救生艇後,艇上很多人幫他做呼吸運動,十分鐘後他就緩過來了。後來14號救生艇決定返回救人時,由於他做過船員,力氣大,看到有幾個人不會划船,就自告奮勇划船,非常奮力地划船,對救人起了很大作用,被很多人視為英雄。

但是,這六個中國人海難中倖存下來之後,等待他們的是嚴峻的現實和謀生的艱難。由於當時美國實行排華法案,他們六人被拒絕踏上美國國土,在一個小島上待了一夜後,第二天只能登船去了古巴,從此便消失在茫茫人海和歷史長河中。

【倖存者的照片】

《八人》紀錄片的故事就此結束。下面我們把“鏡頭切換”到《六人》紀錄片。

英國帥哥:

我為何要拍攝《六人》紀錄片?

見到《六人》紀錄片羅飛導演時,他正在辦公室和同事討論拍攝工作,原本在視頻資料中一頭飄逸長髮的他,已經改留短髮了,顯得更年輕了些。不一會兒他拿著一杯咖啡朝我們走來,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

他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五月份我們準備去廣東拍攝,有一些歷史學家和當地的媒體會幫助我們一起尋找他們的後代。”談起這場奇妙的尋找之旅,羅飛導演表示他並不是發起者,“之前我的合作夥伴Steven是一位海事研究員,有一天他問我你聽說過泰坦尼克號上有中國人嗎?我說沒有。他當時就說我們一定要拍一部這樣的片子。那會兒,我還有點猶豫,因為關於泰坦尼克號的紀錄片太多了。”

【中國倖存者後代的採訪資料圖】

但後來羅飛導演發現,在和朋友聊天談起泰坦尼克號上當時有中國人時,大家都很疑惑並且問道:“還有中國人嗎?”這激發了他繼續探索下去的動力。

於是他和朋友開始關注並找尋越來越多關於這六名中國人的有意思的故事。包括他們當年在船上遇到的情況以及獲救之後的生活狀況。於是,羅飛導演和他的團隊決定拍攝這部紀錄片。

3年的拍攝過程

經歷了太多的意外

有了拍攝這個想法之後,他們開始踏上了尋找倖存者後人的道路。羅飛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現在這部紀錄片拍攝了近三年了,將會在今年年底完成整部片子的拍攝。三年的時間,他們要從茫茫人海中尋找當年在泰坦尼克號上倖存下來中國人的生活痕跡,這期間發生了太多讓他們意想不到的事情。

“當我們把要拍攝有關泰坦尼克號上中國倖存者的紀錄片,以及正在尋找這六名倖存者的後代的消息發佈到我們的網站後,也得到了許多幫助。例如我們有收到網友的留言表示,自己的爺爺可能是泰坦尼克號的倖存者,因為小時候曾經看見過這些證據,這時候我們就去找到他們查證這些事,看他們的家譜。”

有位元在國外的記者寫過一本書,書中記錄了他在小鎮裡碰到過一個中國人,這個中國人說自己是泰坦尼克號的倖存者。就因為這一句話,我們去了這個地方找有沒有這個人和他的後代,去看那裡有沒有人證實這個中國人確實是當時的倖存者。在這個紀錄片裡我們盡可能去表達真實的情況,在不能百分之百確認一件事的真實性的時候,我們在紀錄片裡也會表達出這樣的質疑。

尋找倖存者後人

做了很多錯誤的嘗試

開始時,我們曾經在網路上看見一些人說:“他們一定是香港人或是哪裡人。”那麼最開始的一步就是去查證他們為什麼如此肯定這六名倖存者來自哪裡,結果卻發現,大部分人都是自己推測或聽說,沒有任何依據。後來我們通過社交媒體和各個國家記載的資料和檔案,以及我們手中目前掌握的小部分證據去尋找和這六名倖存者相關聯的人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去了英國、中國、加拿大、美國等許多國家,找泰坦尼克號倖存者的後人。

在整個尋找過程中最大的障礙,就是關於這六名中國倖存者的身份資訊。當時的中國人在去美國工作時,為了方便會將自己三個字的名字簡約成兩個字,中文名字翻譯成英文沒有明確的規範,例如“方”姓可能會被翻譯成“Feng”,這就造成了找人的困擾。並且根據線索聯繫到倖存者後人以後,為了確保真實性和還原當時的情況,我們必須要當面見到他們。

即使有前期對線索的排查,羅飛說:“在找人的過程中我們還是會犯錯。有一次我們跟了一個人好幾個月,他的年齡和姓名都符合我們的推斷,但是在最後我們發現他並不是我們要找的那個人。這樣的情況我們遇到過好幾次,沒辦法我們只能再回到之前的線索重新尋找。這樣的錯誤尋找過程,我們在紀錄片中也會呈現出來的。我們不是上帝,我們不會說我們一定是對的。”

倖存的中國人不可能是“壞人”

在這個尋找後人的過程中,羅飛和他的團隊慢慢發現,當年關於那六個倖存中國人的很多說法都是不正確的。

“當時有人猜疑這六名中國人是穿成婦女衣服打扮成女子或是躲在座位下面才得以上船保命,但這樣的傳聞令人費解。他們的女人衣服從哪裡找過來?怎麼化裝?這沒有直接的證據,都是道聼塗説。但我有一個猜測,有可能1912年時,中國人的穿著和打扮和外國人是不同的,所以才有這樣的傳聞。而且當時這六名中國人登上的是最後幾艘救生船,和之前的救生船不同,最後的幾艘船座位有的是用紙盒子疊成的,所以不存在他們可以躲進底下的情況。因此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證明這六名倖存者是通過打扮成女子和躲在座位底下蒙混獲救的,這些關於中國人的負面言論是不對的。”

羅飛向紫牛新聞記者介紹道:“泰坦尼克號上一共有八名中國人,他們大部分來自廣東,職業都是水手。在船難中死去了兩人,剩下的六人獲救後和其他倖存者一起被送往美國,其他的倖存者都被許可留在美國休息幾天,受傷的也可以去醫院救治,但這六名中國人卻被拒絕進入美國,第二天必須要被送走。”

關於我自己:

本科畢業後就來到中國,

已經將近20年

“我來到中國已經將近20年了。”羅飛向紫牛新聞記者回憶起當初的情景:“那時候我本科剛畢業,我學的是文學,但是我想做導演。但那個時候剛畢業,我覺得自己什麼經驗都沒有,我覺得寫劇本就是要找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所以我要找一個自己沒有去過的地方。那時我看到了一個中國的招聘廣告,去一所昆明附近的小鎮中學。”就在中國之行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雲南昆明發生了地震。

“地震之後我們的簽證受到影響,昆明那邊不能繼續去工作了。但我當時還是決定去看看,畢竟飛機票已經買過了。在雲南呆了大概兩個月,我帶的錢都花光了,那時候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回英國,要麼繼續找工作。”後來羅飛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了上海。

來到上海後,羅飛逐漸接觸到了紀錄片的拍攝。2001年是他第一次開始在中國拍攝紀錄片,十幾年下來,他早已不是那個為了尋找劇本靈感而隻身前往陌生地方的少年,但是他還會繼續留在中國,繼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記錄想傳達給世人的故事。

追問紀錄片內容,

導演:我們從古巴開始尋找

既然片名是《六人》,那麼,關於這六位倖存者後來的生活軌跡,是讀者和觀眾最期待的部分,也是整部紀錄片想要還原的核心部分。但是羅飛導演說出於對紀錄片的保護,不能透露太多的資訊。

問:倖存者有幾個返回中國?有幾個定居國外?

答:他們有的回到了中國,有的沒有就留在了國外。這個比較難說,我們也正在尋找,就像我們五月份要去廣東,就是我們知道可能在廣東待過,我們要去核實。他們的故事和古巴也有關係,故事是從那裡開始的,我們也是從古巴開始尋找的。

問:有幾個倖存者有後人,沒有後人的怎麼還原?

答:這個我不能說,有些在幾年後結婚生子,有些卻並沒有留下後人。可能獲救後十年他就不在世界上了。這些會在紀錄片中呈現。

問:經過近3年尋找,有幾位倖存者還原得比較清晰?

答:這個比較難回答,還原清楚的也不是很清楚。模糊的也不是很模糊。More than one ,less than seven. 我們每個人都有新的線索發現,比如後來到哪裡去、做什麼工作、發生了什麼事情,但不是每個人都很清楚。但是大部分找到的後人他們都不清楚自己親人的這段經歷。

採訪手記:

從《八人》到《六人》,兩部紀錄片傳達了共同的人文關懷

本文採訪過程中,記者和同事多次抒發一個共同的感慨:那就是歷史只是紀錄帝王將相的,也是寫給帝王將相看的!這是有感於這幾位赴海外謀生的中國人當年的資料極其難尋,只是留下了幾個漢語姓名的音譯和極其模糊的背影,那還是在他們遇上了泰坦尼克世紀大海難的這一歷史事件的前提下。可以想像得到,上世紀初,為了逃避國內的戰亂和饑荒,千千萬萬捨命赴海外謀生的中國人,他們下南洋、闖美歐、修鐵路、開礦山,他們被外國人蔑稱為“中國豬崽”,他們中有許許多多人拋屍異國他鄉,連姓名都不曾留下。更別說留下任何資料。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八位中國人還算是幸運的。

他們的幸運還在於,百年之後還有一批人牽掛著他們的命運起伏,試圖找尋並紀錄下他們的人生軌跡。從《八人》到《六人》,這兩部紀錄片前一部著眼于8個中國人的逃生經歷,後一部著力於尋找他們倖存後的人生軌跡,兩部紀錄片連起來看就好像是同一部故事影片的上下集。從《八人》到《六人》,這兩部紀錄片還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傳達了對百年前普通中國僑民的人文關懷。我們以此文向這兩部紀錄片的創作者表達敬意!

紫牛新聞記者|楊志敏

紫牛新聞實習生|徐夢雲 艾陸琦

編輯|張冰晶 陳迪晨

-END-

中國人是如何上去的?《八人》紀錄片特意採訪了這個爭議焦點。據研究小組考證,有一種說法是,當時3等艙走廊被人為鎖住,很多人被困在艙裡,只有一部分運氣好的人逃了出來。有些救生艇也沒有想像中那麼擁擠,還有空位。因為一些婦女堅持沒有丈夫陪伴就不上救生艇,從而錯過了逃生機會。

【當時營救泰坦尼克號上乘客的救生艇】

還有一位華人的獲救經歷更加傳奇,船票上登記的名字叫FangLang,他的故事是獲救華人中流傳得最廣的。3D版泰坦尼克號電影,有一段關於華人的片段,上映時被剪掉了,後來流傳到網上,說的就是他的故事。

他是被14號救生艇救起來的。當時他趴在一塊門板上。當時的記載綜合了救生艇上其他多位倖存者的敘述,好幾位倖存者的敘述中都出現了這麼一位中國人。當時FangLang趴在門板上快要凍僵了,發出非常微弱的求助聲。被救上救生艇後,艇上很多人幫他做呼吸運動,十分鐘後他就緩過來了。後來14號救生艇決定返回救人時,由於他做過船員,力氣大,看到有幾個人不會划船,就自告奮勇划船,非常奮力地划船,對救人起了很大作用,被很多人視為英雄。

但是,這六個中國人海難中倖存下來之後,等待他們的是嚴峻的現實和謀生的艱難。由於當時美國實行排華法案,他們六人被拒絕踏上美國國土,在一個小島上待了一夜後,第二天只能登船去了古巴,從此便消失在茫茫人海和歷史長河中。

【倖存者的照片】

《八人》紀錄片的故事就此結束。下面我們把“鏡頭切換”到《六人》紀錄片。

英國帥哥:

我為何要拍攝《六人》紀錄片?

見到《六人》紀錄片羅飛導演時,他正在辦公室和同事討論拍攝工作,原本在視頻資料中一頭飄逸長髮的他,已經改留短髮了,顯得更年輕了些。不一會兒他拿著一杯咖啡朝我們走來,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

他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五月份我們準備去廣東拍攝,有一些歷史學家和當地的媒體會幫助我們一起尋找他們的後代。”談起這場奇妙的尋找之旅,羅飛導演表示他並不是發起者,“之前我的合作夥伴Steven是一位海事研究員,有一天他問我你聽說過泰坦尼克號上有中國人嗎?我說沒有。他當時就說我們一定要拍一部這樣的片子。那會兒,我還有點猶豫,因為關於泰坦尼克號的紀錄片太多了。”

【中國倖存者後代的採訪資料圖】

但後來羅飛導演發現,在和朋友聊天談起泰坦尼克號上當時有中國人時,大家都很疑惑並且問道:“還有中國人嗎?”這激發了他繼續探索下去的動力。

於是他和朋友開始關注並找尋越來越多關於這六名中國人的有意思的故事。包括他們當年在船上遇到的情況以及獲救之後的生活狀況。於是,羅飛導演和他的團隊決定拍攝這部紀錄片。

3年的拍攝過程

經歷了太多的意外

有了拍攝這個想法之後,他們開始踏上了尋找倖存者後人的道路。羅飛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現在這部紀錄片拍攝了近三年了,將會在今年年底完成整部片子的拍攝。三年的時間,他們要從茫茫人海中尋找當年在泰坦尼克號上倖存下來中國人的生活痕跡,這期間發生了太多讓他們意想不到的事情。

“當我們把要拍攝有關泰坦尼克號上中國倖存者的紀錄片,以及正在尋找這六名倖存者的後代的消息發佈到我們的網站後,也得到了許多幫助。例如我們有收到網友的留言表示,自己的爺爺可能是泰坦尼克號的倖存者,因為小時候曾經看見過這些證據,這時候我們就去找到他們查證這些事,看他們的家譜。”

有位元在國外的記者寫過一本書,書中記錄了他在小鎮裡碰到過一個中國人,這個中國人說自己是泰坦尼克號的倖存者。就因為這一句話,我們去了這個地方找有沒有這個人和他的後代,去看那裡有沒有人證實這個中國人確實是當時的倖存者。在這個紀錄片裡我們盡可能去表達真實的情況,在不能百分之百確認一件事的真實性的時候,我們在紀錄片裡也會表達出這樣的質疑。

尋找倖存者後人

做了很多錯誤的嘗試

開始時,我們曾經在網路上看見一些人說:“他們一定是香港人或是哪裡人。”那麼最開始的一步就是去查證他們為什麼如此肯定這六名倖存者來自哪裡,結果卻發現,大部分人都是自己推測或聽說,沒有任何依據。後來我們通過社交媒體和各個國家記載的資料和檔案,以及我們手中目前掌握的小部分證據去尋找和這六名倖存者相關聯的人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去了英國、中國、加拿大、美國等許多國家,找泰坦尼克號倖存者的後人。

在整個尋找過程中最大的障礙,就是關於這六名中國倖存者的身份資訊。當時的中國人在去美國工作時,為了方便會將自己三個字的名字簡約成兩個字,中文名字翻譯成英文沒有明確的規範,例如“方”姓可能會被翻譯成“Feng”,這就造成了找人的困擾。並且根據線索聯繫到倖存者後人以後,為了確保真實性和還原當時的情況,我們必須要當面見到他們。

即使有前期對線索的排查,羅飛說:“在找人的過程中我們還是會犯錯。有一次我們跟了一個人好幾個月,他的年齡和姓名都符合我們的推斷,但是在最後我們發現他並不是我們要找的那個人。這樣的情況我們遇到過好幾次,沒辦法我們只能再回到之前的線索重新尋找。這樣的錯誤尋找過程,我們在紀錄片中也會呈現出來的。我們不是上帝,我們不會說我們一定是對的。”

倖存的中國人不可能是“壞人”

在這個尋找後人的過程中,羅飛和他的團隊慢慢發現,當年關於那六個倖存中國人的很多說法都是不正確的。

“當時有人猜疑這六名中國人是穿成婦女衣服打扮成女子或是躲在座位下面才得以上船保命,但這樣的傳聞令人費解。他們的女人衣服從哪裡找過來?怎麼化裝?這沒有直接的證據,都是道聼塗説。但我有一個猜測,有可能1912年時,中國人的穿著和打扮和外國人是不同的,所以才有這樣的傳聞。而且當時這六名中國人登上的是最後幾艘救生船,和之前的救生船不同,最後的幾艘船座位有的是用紙盒子疊成的,所以不存在他們可以躲進底下的情況。因此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證明這六名倖存者是通過打扮成女子和躲在座位底下蒙混獲救的,這些關於中國人的負面言論是不對的。”

羅飛向紫牛新聞記者介紹道:“泰坦尼克號上一共有八名中國人,他們大部分來自廣東,職業都是水手。在船難中死去了兩人,剩下的六人獲救後和其他倖存者一起被送往美國,其他的倖存者都被許可留在美國休息幾天,受傷的也可以去醫院救治,但這六名中國人卻被拒絕進入美國,第二天必須要被送走。”

關於我自己:

本科畢業後就來到中國,

已經將近20年

“我來到中國已經將近20年了。”羅飛向紫牛新聞記者回憶起當初的情景:“那時候我本科剛畢業,我學的是文學,但是我想做導演。但那個時候剛畢業,我覺得自己什麼經驗都沒有,我覺得寫劇本就是要找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所以我要找一個自己沒有去過的地方。那時我看到了一個中國的招聘廣告,去一所昆明附近的小鎮中學。”就在中國之行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雲南昆明發生了地震。

“地震之後我們的簽證受到影響,昆明那邊不能繼續去工作了。但我當時還是決定去看看,畢竟飛機票已經買過了。在雲南呆了大概兩個月,我帶的錢都花光了,那時候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回英國,要麼繼續找工作。”後來羅飛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了上海。

來到上海後,羅飛逐漸接觸到了紀錄片的拍攝。2001年是他第一次開始在中國拍攝紀錄片,十幾年下來,他早已不是那個為了尋找劇本靈感而隻身前往陌生地方的少年,但是他還會繼續留在中國,繼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記錄想傳達給世人的故事。

追問紀錄片內容,

導演:我們從古巴開始尋找

既然片名是《六人》,那麼,關於這六位倖存者後來的生活軌跡,是讀者和觀眾最期待的部分,也是整部紀錄片想要還原的核心部分。但是羅飛導演說出於對紀錄片的保護,不能透露太多的資訊。

問:倖存者有幾個返回中國?有幾個定居國外?

答:他們有的回到了中國,有的沒有就留在了國外。這個比較難說,我們也正在尋找,就像我們五月份要去廣東,就是我們知道可能在廣東待過,我們要去核實。他們的故事和古巴也有關係,故事是從那裡開始的,我們也是從古巴開始尋找的。

問:有幾個倖存者有後人,沒有後人的怎麼還原?

答:這個我不能說,有些在幾年後結婚生子,有些卻並沒有留下後人。可能獲救後十年他就不在世界上了。這些會在紀錄片中呈現。

問:經過近3年尋找,有幾位倖存者還原得比較清晰?

答:這個比較難回答,還原清楚的也不是很清楚。模糊的也不是很模糊。More than one ,less than seven. 我們每個人都有新的線索發現,比如後來到哪裡去、做什麼工作、發生了什麼事情,但不是每個人都很清楚。但是大部分找到的後人他們都不清楚自己親人的這段經歷。

採訪手記:

從《八人》到《六人》,兩部紀錄片傳達了共同的人文關懷

本文採訪過程中,記者和同事多次抒發一個共同的感慨:那就是歷史只是紀錄帝王將相的,也是寫給帝王將相看的!這是有感於這幾位赴海外謀生的中國人當年的資料極其難尋,只是留下了幾個漢語姓名的音譯和極其模糊的背影,那還是在他們遇上了泰坦尼克世紀大海難的這一歷史事件的前提下。可以想像得到,上世紀初,為了逃避國內的戰亂和饑荒,千千萬萬捨命赴海外謀生的中國人,他們下南洋、闖美歐、修鐵路、開礦山,他們被外國人蔑稱為“中國豬崽”,他們中有許許多多人拋屍異國他鄉,連姓名都不曾留下。更別說留下任何資料。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八位中國人還算是幸運的。

他們的幸運還在於,百年之後還有一批人牽掛著他們的命運起伏,試圖找尋並紀錄下他們的人生軌跡。從《八人》到《六人》,這兩部紀錄片前一部著眼于8個中國人的逃生經歷,後一部著力於尋找他們倖存後的人生軌跡,兩部紀錄片連起來看就好像是同一部故事影片的上下集。從《八人》到《六人》,這兩部紀錄片還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傳達了對百年前普通中國僑民的人文關懷。我們以此文向這兩部紀錄片的創作者表達敬意!

紫牛新聞記者|楊志敏

紫牛新聞實習生|徐夢雲 艾陸琦

編輯|張冰晶 陳迪晨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