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徐魯:三百年的美麗與童真

最近, 我將出版一本談論兒童文學的書, 書名叫《三百年的美麗與童真》 。 有的朋友問我, 為什麼是“三百年的美麗與童真” ?這個問題似乎需要“引經據典”來解釋一番。

世界圖畫書研究界有個說法:捷克兒童教育家揚·阿姆司·誇美紐斯在1658年出版的一本《世界圖繪》 , 是迄今為止被公認的歐洲最早的帶插圖的兒童書。 有的研究專家還把這本書視為圖畫書的“鼻祖” 。 如果從這個時候算起, 那麼圖畫書的誕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 我的書名大致由此而來。

幾年前, 在德國美因茨的古騰堡印刷博物館裡,

我看見過一本有彩色木刻風格插圖的醫學故事書De Hortus Sanitatis, 這個書名可譯作《健康花園》 , 1491年首次在小城美因茨印刷出版。 這本書融合了中世紀後期蘇格蘭的一些植物、草藥知識和民間傳說, 不僅一幅幅精美、細膩的圖畫在講故事, 而且文字上也具備了圖畫書的雛形, 例如:“一個男孩在收集蜂巢裡的蜂蜜, 把自己的臉也弄髒了。 ”“一些醫生在病房裡給多名患者會診。 ”“如果胎兒不幸死在了媽媽的子宮內, 可以將艾葉搗碎, 放進子宮內,等到冷卻後, 死胎就會分娩出。 ”我當時就想, 這幾乎可以說是一本五百年前的“科普圖畫書”了。

當然, 嚴格意義上的“Picture Book” , 要到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初, 才在歐美臻於成熟。 一個顯著的標誌就是, 一批專門為小讀者而創作圖畫故事書的插畫大師誕生了。

這些大師包括沃爾特·克蘭、凱特·格林威、藍道夫·凱迪克、碧翠克絲·波特、W.W.丹斯諾, 等等。 這些人不僅是世界兒童圖畫書的先驅和拓荒者, 也用各自傑出的作品, 創造了世界兒童圖畫書早期的一座座高峰。 有的還直接成了後來一代代圖畫書作家和插畫家的“精神火種”和“靈感之源” 。

例如, 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最流行的畫家、兒童彩色圖畫書最早的宣導者和實踐者沃爾特·克蘭, 就對19世紀歐洲插畫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他和凱特·格林威、藍道夫·凱迪克被譽為19世紀“歐洲插畫三大師” 。 他畫的歐洲經典童話故事圖畫書《小紅帽》《睡美人》 《灰姑娘》 《藍鬍子》等, 幾乎是歐美每個家庭兒童書房裡的必備童書。

同時也因為他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 例如在石膏浮雕、瓷磚、彩繪玻璃、牆紙、紡織品圖案等方面的貢獻, 他還被譽為歐美“工藝美術運動”的巨擘。

再如, 維多利亞時期另一位水彩畫巨匠凱特·格林威, 被譽為英國19世紀“水彩畫女神” , 也是對後世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圖畫書大師。 英國圖書館協會在1955年為紀念她而設立的“凱特·格林威獎” , 可以說已經成為世界優秀圖畫書遴選的最高標準。

凱特·格林威生於1846年春天, 1901年初冬去世, 活在人世的日子並不算長, 但是書比人長壽, 她給我們留下的一系列圖畫書名作, 至今仍然熠熠生輝, 是世界童書寶庫裡的一筆珍貴遺產, 也是世界圖畫書的“經典中的經典” 。 她的圖畫書題材豐富寬泛,

有享譽歐美的幼童經典《鵝媽媽童謠》 《農場故事集》 《小安娜的故事》 , 有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詩《哈梅林的花衣吹笛人》 《藍衣小男孩》 , 也有經典詩人羅伯特·勃朗甯的兒童故事詩《珍珠孩子》等。 格林威的畫風優雅清新, 出現在她的水彩筆下的兒童、少女、媽媽們的形象, 都是那樣親情怡怡、甜美而溫暖;農場裡的各種小動物形象, 栩栩如生、萌態可掬;還有田野上、農舍旁、池塘邊、籬笆下的各種植物和花卉, 清新絢爛, 生機盎然。

格林威自己創作的兒童詩集《窗下》 , 不僅插畫生動細膩, 文字也十分的溫馨明亮, 堪稱世界上最好的幼童美育圖畫書和親子圖畫書。 例如其中像《格蒂的太陽花》 《睡前小故事》這樣溫暖的美德故事, 我相信即使在今天,

也仍然是每一位年輕父母送給小寶貝的難得的親子故事和晚安故事。

藍道夫·凱迪克是與沃爾特·克蘭、凱特·格林威“三足鼎立”的另一位插畫巨擘。 美國圖書館學會在1938年設立的、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圖畫書大獎“凱迪克獎” , 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獎章上鐫刻著他最負盛名的圖畫書人物“騎馬的約翰·吉爾品”的形象。 他還是《彼得兔》的作者畢翠克絲·波特的偶像, 也是荷蘭的天才畫家梵·高和高更的追慕者。 我們從比利時當代傑出的圖畫書作家、 《艾特熊和賽娜鼠》系列圖畫書的作者嘉貝麗·文生的作品裡, 也能看到凱迪克留下的美好“詩意” 。

凱迪克的圖畫書名作有《農夫學騎馬》 《青蛙先生求婚記》 《吉爾品趣事》 《三個快活的獵手》等。 松居直先生說過,最好的圖畫書,不僅僅有畫面,還一定會有聲音。凱迪克的圖畫書裡就有最動聽的聲音。例如《叮咚叮咚乖寶寶》裡的提琴聲音, 《三個快活的獵手》裡的號角聲, 《吉爾品趣事》裡的奔馬蹄音,都被他描畫得那麼準確和逼真,仿佛一翻開書頁就能夠聽到它們從遠方傳來。

那麼,中國的圖畫書“鼻祖”在哪裡呢?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創造“圖畫書”的國度之一。中華民族從遠古時代就有用“圖畫”記事、用圖畫說故事的傳統,如古代岩畫、陶器和青銅器上的繪製。到了秦漢時期,在一些秦磚、漢瓦和壁畫上,我們看到了更多講述神話故事、歷史故事和描繪農耕、狩獵生活場景的“敘事性圖畫” 。後來有了“出版”和“書”的概念,隨之又有了“無圖不成書”“左圖右史”之類的說法。

已故著名散文家和學者黃裳先生在他的《插圖的故事》裡說到,明太祖朱元璋曾讓大臣和宮中畫師編繪了《農業艱難圖》 《古孝行圖》的“圖畫書”供太子兄弟們學習。這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像模像樣”的圖畫書了。它比歐洲1658年出版的誇美紐斯的兒童書《世界圖繪》要早兩三百年呢!

湖北省圖書館內有座“湖北省珍貴典籍博物館” ,館內藏有一本也是明代的珍貴典籍、彩色手繪“圖畫書” 《天元直指》 ,距今也有五百多年歷史了。這是一本數術占卜內容的故事書,因為彩繪圖畫所使用的顏料,采自天然礦物和植物,所以圖畫的色彩今天看上去仍然十分鮮豔奪目。

當然,要討論中國圖畫書的誕生、雛形、發展,直至成熟的歷史脈絡,那是需要一些專門的研究者和研究專著來完成的。

我相信,中國作為最早向世界貢獻了雕版印刷技藝的國家,我們擁有過美輪美奐、耀人眼目的宋刻之美、元刻之美和明刻、清刻之美的輝煌傳統,我們的現代出版,我們的原創圖畫書,理應傳承中國版刻的美麗事業,繼續引領世界書刊之美的風尚。

我記得松居直先生有過這樣的說法:中國的圖畫書在很早的時候就站在了一個非常好的出發點上。他第一次看到一本來自中國的圖畫書故事《蘿蔔回來了》時,就特別強烈地感到了中國圖畫書所具有的可能性。遺憾的是,後來相當長的時間裡,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長足的發展。因此,他曾寄希望於中國的圖畫書創作家和出版家們,可以更多地去研究外國的圖畫書,但切忌不要簡單地模仿,這是因為,中國傳統中有許多寶貴的、別的國家所沒有的東西;中國美術裡可學的東西很多很多……松居直先生其實是在提醒我們,應該堅定我們的“文化自信” 。(中國藝術報 徐魯)

松居直先生說過,最好的圖畫書,不僅僅有畫面,還一定會有聲音。凱迪克的圖畫書裡就有最動聽的聲音。例如《叮咚叮咚乖寶寶》裡的提琴聲音, 《三個快活的獵手》裡的號角聲, 《吉爾品趣事》裡的奔馬蹄音,都被他描畫得那麼準確和逼真,仿佛一翻開書頁就能夠聽到它們從遠方傳來。

那麼,中國的圖畫書“鼻祖”在哪裡呢?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創造“圖畫書”的國度之一。中華民族從遠古時代就有用“圖畫”記事、用圖畫說故事的傳統,如古代岩畫、陶器和青銅器上的繪製。到了秦漢時期,在一些秦磚、漢瓦和壁畫上,我們看到了更多講述神話故事、歷史故事和描繪農耕、狩獵生活場景的“敘事性圖畫” 。後來有了“出版”和“書”的概念,隨之又有了“無圖不成書”“左圖右史”之類的說法。

已故著名散文家和學者黃裳先生在他的《插圖的故事》裡說到,明太祖朱元璋曾讓大臣和宮中畫師編繪了《農業艱難圖》 《古孝行圖》的“圖畫書”供太子兄弟們學習。這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像模像樣”的圖畫書了。它比歐洲1658年出版的誇美紐斯的兒童書《世界圖繪》要早兩三百年呢!

湖北省圖書館內有座“湖北省珍貴典籍博物館” ,館內藏有一本也是明代的珍貴典籍、彩色手繪“圖畫書” 《天元直指》 ,距今也有五百多年歷史了。這是一本數術占卜內容的故事書,因為彩繪圖畫所使用的顏料,采自天然礦物和植物,所以圖畫的色彩今天看上去仍然十分鮮豔奪目。

當然,要討論中國圖畫書的誕生、雛形、發展,直至成熟的歷史脈絡,那是需要一些專門的研究者和研究專著來完成的。

我相信,中國作為最早向世界貢獻了雕版印刷技藝的國家,我們擁有過美輪美奐、耀人眼目的宋刻之美、元刻之美和明刻、清刻之美的輝煌傳統,我們的現代出版,我們的原創圖畫書,理應傳承中國版刻的美麗事業,繼續引領世界書刊之美的風尚。

我記得松居直先生有過這樣的說法:中國的圖畫書在很早的時候就站在了一個非常好的出發點上。他第一次看到一本來自中國的圖畫書故事《蘿蔔回來了》時,就特別強烈地感到了中國圖畫書所具有的可能性。遺憾的是,後來相當長的時間裡,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長足的發展。因此,他曾寄希望於中國的圖畫書創作家和出版家們,可以更多地去研究外國的圖畫書,但切忌不要簡單地模仿,這是因為,中國傳統中有許多寶貴的、別的國家所沒有的東西;中國美術裡可學的東西很多很多……松居直先生其實是在提醒我們,應該堅定我們的“文化自信” 。(中國藝術報 徐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