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有故事,有溫度——來渭南桃花源述字造物,木版年畫

微風嫋嫋, 春意盎然, 上一期我們懷念了見字如面, 活字印刷, 這期我們又尋覓到了另一個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版年畫。

千年手藝, 文化傳承

木版年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 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 年畫中門神的歷史最為悠久, 早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守門將軍”的門神雛形。 唐代以來佛經版畫的發展和雕版技術的成熟、宋代市民文化的發展都大大促進了木版年畫的繁榮,

北宋時期出現了專門售賣年畫的“畫市”, 當時稱為“畫紙兒”。 宋金時期, 已經出現了“四美圖”這樣的精美絕倫的木刻版畫, 它是現存最早的木版畫。 道光年間, 在李光庭著的《鄉言解頤》一書中, 正式提出了“年畫”一詞, 從此, 所謂“年畫”就擁有了固定含義, 即是指木版彩色套印的、一年一換的年俗裝飾品。 經過近千年的發展, 到了清代中晚期, 民間年畫達到了鼎盛階段。

木版年畫, 願景寄託

木版年畫多用梨木板雕刻, 以線版和套色版套印而成, 雕刻精美, 印技複雜。 從工具製作、雕版、套色印刷、局部手繪均為手工完成, 內容有歷史故事類、神話傳說類、世俗生活類、風景名勝類、實事新聞類、諷喻勸戒類、仕女娃娃類、花鳥蟲魚類、吉祥喜慶類等等, 形成中國獨特的傳統版畫藝術。

在中國民間, 年畫就是年的象徵, 不貼年畫就不算過年。 年畫已不僅是節日的裝飾品,

它所具有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 使它成為反映中國民間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它寄託著老百姓的美好願望, 是地域文化的結晶, 體現著每個時代的文化氣息。

溫故體驗,感受歷史

“貼牆走,貼牆站,光穿衣裳不吃飯”,木版年畫一直明晰如此的形象定位,然而歷史有時就是這麼無情,它不是過去式,而是讓人們眼睜睜地看著記憶慢慢地消亡。非遺傳承面臨的危機,青年一代尋找不到體驗的平臺,正所謂“無知則無愛”,不瞭解木版年畫,又怎知這項非遺的魅力所在?

如今,渭南桃花源景區有一家名為“述字造物”的非遺手作店成為了各種小資青年、文藝青年的聚集地,可以跟隨者陝西木版畫第二十一代傳承人王怡璿老師一同體驗“東方智慧的結晶”魅力。不僅如此,還有紮染、造紙非遺項目可一併體驗。

“述字造物”位於渭南桃花源景區紫陽古鎮內,古鎮以關中建築風格為依據,以明清建築風格為主,還原大唐西市交易市場,建設有特色手工作坊一條街,其中包含有特色手工作坊、非物質文化遺產及琴棋書畫院,同時配有泠水商業街、窯洞賓館、民俗劇場、酒坊等一系列配套設施,不僅為遊客提供吃住行遊購娛一條龍服務,還可使遊客身臨其境,感受與體驗特色風情文化。

溫故體驗,感受歷史

“貼牆走,貼牆站,光穿衣裳不吃飯”,木版年畫一直明晰如此的形象定位,然而歷史有時就是這麼無情,它不是過去式,而是讓人們眼睜睜地看著記憶慢慢地消亡。非遺傳承面臨的危機,青年一代尋找不到體驗的平臺,正所謂“無知則無愛”,不瞭解木版年畫,又怎知這項非遺的魅力所在?

如今,渭南桃花源景區有一家名為“述字造物”的非遺手作店成為了各種小資青年、文藝青年的聚集地,可以跟隨者陝西木版畫第二十一代傳承人王怡璿老師一同體驗“東方智慧的結晶”魅力。不僅如此,還有紮染、造紙非遺項目可一併體驗。

“述字造物”位於渭南桃花源景區紫陽古鎮內,古鎮以關中建築風格為依據,以明清建築風格為主,還原大唐西市交易市場,建設有特色手工作坊一條街,其中包含有特色手工作坊、非物質文化遺產及琴棋書畫院,同時配有泠水商業街、窯洞賓館、民俗劇場、酒坊等一系列配套設施,不僅為遊客提供吃住行遊購娛一條龍服務,還可使遊客身臨其境,感受與體驗特色風情文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