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吳圖南太極拳與修心

我因品錚介紹, 認識北京陳惠良前輩, 經陳老引進, 幸緣得尊仰李璉老師演練吳圖南大師所傳“少侯太極小架”, 但見腰軸一轉, 身輕如燕, 真氣內動, 沾黏鼓蕩。 拳如迅雷疾風, 風回連綿, 氣勢圓滿。 其前進後退, 左顧右盼, 上下相隨, 渾然一體。 此動中求靜、專氣致柔之功, 非具深厚氣勁不可。 鄙人歎為觀止, 歸來臺北即 賦七律一首:

運勢渾圓浩氣宏,

行雲流水蕩清風。

長江大海波濤水,

古月空山肅穆松。

進步掌翻起浪勁,

轉身雲湧斬游龍。

勢收萬籟聽空寂,

萬里青天雁影中。

爾後半年, 兩度赴京, 拜師遊藝, 嚴磨劍膽。 得知吳圖南大師之太極拳境界, 乃中國文化道統之瑰寶。 人生何求?成一藝究一道也。 修得己心豐滿圓柔, 而臻氣隨意發, 意隨心行, 渾然氣勁, 神光內斂, 虛懷若谷, 此武人窮一生所嚮往追求者。

璉師時以吳太師之名言耳提面命:“先學靜, 而能悟, 再學練。 ”靜者,

心之定靜也, 太師於其著作《宗氣論》中開宗明義表示:“氣功所尚者, 靜定也, 蓋人心靜 定, 未感物時, 湛然一理, 即太極之妙也。 ”吾于璉師膝下, 舉凡人手定勢, 初四功抽添心法, 無不諄諄教誨:以心為令, 氣為旗;先在心, 後在身。 心松靜後, 以 意導體, 以體導氣, 以氣運身, 而臻以心行氣。 此勢勢存心揆用意之理, 導正我學拳之途。

日本劍聖宮本武藏於五言絕句《獨行道》詩行中寫下:“一劍走心程, 秋霜路獨行。 ”告示:“練劍, 其實就是磨煉己心, 讓自己凹凸不平滑的心表, 得心圓滑舒坦 而直通心中之心, 我自己感覺到[體驗到的圓通。 ”太極拳亦然, “露禪班侯夢祥間, 三世心傳淩空難”。 楊家太極淩空勁, 吳太師手舞足蹈隨心意的階及神明功 力, 無不以心圓作資糧。

中國意識科學研究會永久榮譽會長蔡肇祺師尊, 於其早期發表天行八式心法中, 言明“心力占百分之九十六, 體力占百分之四而已”。 其鳳凰展翅首式中即強調必 “調和心”, 隨時保持心的光明、安祥、松靜、圓滿, “不使己心存有非分冀求”, 常以“知足”為基礎。 這律己修煉, 在其往後大作《我所認識的太極拳》一書 中, 更清楚地說明“要練成太極拳, 則先變成一個仰天無愧之人, 因為太極拳其功夫, 練到愈上乘, 就愈注重心”。 蔡永久榮譽會長之太極淩空勁力道, 從“以專之 意帶動”“以純之意帶動”“以連之意帶動”到“以少執、無執之意帶動”, 有緣親眼目睹其武技者, 莫不驚歎其心力之浩瀚。 “凡此皆是意, 不在外面”。

中國道統, 文人武人皆以追尋心靈真善美為其人生至高光明境界。

武人心地的圓融, 武人胸襟的闊達, 武人天人合一的武技, 我飛燕京, 從游璉師, 日識言行, 得以 印證。 謙卑的心, 赤誠的真, 律己的嚴。 教誨後學, 親身示範, 循循善誘。 容人批評, 海納百川, 和藹可親。 我想起蔡永久榮譽會長從前所寫的一幅對聯:“武林水 月呈豪氣, 太極風雲見俠心。 ”此俠心之心靈美, 我心知焉。 璉師卻身隱市井, 一介草民, 平凡一般, 而謹遵吳圖南師爺生前遺願:“天滅我人, 難滅我道;人死道 不能滅。 璉, 要把我的太極拳薪傳下去。 ”

因緣璉師教誨, 幸得窺管豹, 返觀小我, 于武道旅程, 覺己身渺如滄海一粟、朝露一滴, 喜將這滴朝露, 投入太極浩瀚大海, 祈有朝一日, 一如大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