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8金融趨勢之六理財市場將呈現出量縮價跌趨勢

但是現實往往與我們的預期相反, 2018年理財產品市場將出現量縮價跌的趨勢。

首先, 銀行的理財產品將進入價量齊縮的局面

作為理財產品發行的主力供應商, 銀行理財產品的走勢非常值得關注

一是去年以來的強監管導致銀行理財產品快速發展甚至野蠻生長的狀況得到控制。 經過2017年“三三四十”專項治理, 在“三違反”專項治理中, 各級監管機構共檢查發現問題11534個, 涉及金額4.15萬億元, 其中信貸、票據、同業和理財等具體業務領域的問題最為突出, 內控及管理層面問題較多。 在“三套利”專項治理中,

各級監管機構共發現問題4060個, 涉及金額3.78萬億元, 主要集中在監管套利部分, 突出表現在同業、理財(資管業務)、銀信合作、部分表外業務等跨市場、跨行業交叉性金融業務中。 同時對銀行機構進行了歷史上最嚴厲的處罰。 經過去年對同業、理財、表外業務的監管, 銀行業資金脫實向虛勢頭得到初步遏制, 銀行業總資產少擴張16萬億元, 銀行理財少增5萬多億元, 銀行通過“特殊目的載體”投資少增約10萬億元。 據銀行業理財等級託管中心發佈的《2017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顯示, 銀行業理財產品規模較上年同期下降21.94%。 其中, 同業理財規模與占比較年初“雙降”, 存續餘額大幅減少3.4萬億元, 降幅為51.13%;占比較年初下降11.88%。 截至2017年底, 全國共有56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存續理財產品,
產品數9.35萬隻, 存續餘額29.54萬億元, 全年增速同比下降21.94%, 月度同比增速曾連續8個月下降。

二是規範資產管理業務特別是打破剛性兌付和規範資金池管理, 雖然降低了銀行的資產風險但是也將導致銀行理財產品出現資產荒並可能導致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降低

2017年11月17日, 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部門聯合起草, 由央行發佈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 被認為是我國金融業理財市場的一個具有革命性的檔, 其主要的宗旨是打破“剛性兌付”, 規範“資金池”操作, 結構化產品杠杆比例降低, 資管業務也將加強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責任。

在資管新規推動下, 2018年的銀行資管業務模式和理財市場都將面臨巨大的變化。 有調查結果顯示, 52.4%的受訪銀行家認為, 統一規制後, 資管業務的規模將會減小。 與此同時, 38.4%的受訪銀行家認為, 商業銀行主要的業務模式定位也將從一味擴大業務規模和產品種類的粗放型發展模式, 逐步轉向在特定產品或行業中提供具備專長的精品資管模式。 銀行理財業務將面臨轉型, 在“打破剛兌”的監管要求下, 銀行理財將逐步告別“保本理財”時代, 淨值型產品將逐漸增多, 保本型理財產品將逐步退出。 而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 保本類理財產品的存續規模仍超過5萬億元, 其中農村金融機構的保本類理財產品的占比更是高達32.04%。

在未來一段時期, 銀行的保本理財產品都將被迫轉型為淨值型理財產品, 銀行為保證理財產品的資金安全和產品收益, 在理財產品的投資策略方面將更趨穩健和保守, 銀行業的整體理財產品將會出現發行數量減少和產品收益下滑的價量齊跌的局面。

其次, 互聯網金融的理財產品也將面臨著發行數量減少和收益率下降的狀況

近幾年,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異軍突起, 既繁榮了我國的金融理財產品, 也成為我國金融理財市場的一個重要力量。 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聯合騰訊金融科技智庫發佈的《互聯網理財指數報告》顯示, 互聯網理財規模已由2013年的2152.97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3.15萬億元, 而2017年互聯網理財規模同比增幅達到52.39%。

雖然他們預計2018年互聯網金融的理財產品規模將達到5.36萬億元, 但是從現狀看並不樂觀。 監管對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野蠻生長同樣沒有手下留情。

2017年2月23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發佈《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 明確了網貸資金存管業務應遵循的基本規則和實施標準, 重點是交易資金銀行存管, 借貸 違約不兜底, 成為網貸業備案登記之後又一合規細則。

2017年7月6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佈《關於對互聯網平臺與各類交易場所合作從事違法違規業務開展清理整頓的通知》, 監管的目標直指互聯網金融平臺一些無固定期限、資金和資產無法對應的“資金池”產品問題, 對P2P平臺上架與各類交易所合作的違規業務,以及以“大拆小”“團購”“分期”等將大額融資產品權益拆分甚至包裝高風險資產,向不特定物件以及不具備風險承受能力的中小投資者發售的現象做出具體整治要求。通知一出臺,成效立竿見影,互聯網金融市場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的總量降至原來的50%。

互聯網理財產品已經出現收益率下降的局面,有資料顯示,以餘額寶為例的“寶寶類”產品以及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在4.4%左右徘徊,昔日年化可達15%的P2P產品已降至8.85%,而以前收益率較高的私募基金、信託資管收益率也下降到7.5%-12.5%波動,隨著監管的持續加強並逐步打破剛兌,求“穩”也將成為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主旋律。

另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是在2018年一季度啟動的網貸平臺備案登記。2016年11月28日,中國銀監會辦公廳、工業和資訊化部辦公廳、工商總局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印發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的通知》,為新註冊及已經設立並開展經營的網貸平臺備案登記給予指引。

2017年12月13日下發的《關於做好P2P網路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即“57號檔”,要求各地要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轄區內主要網貸機構備案工作,最遲應於2018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工作。有人預計,能夠最終完成備案的P2P平臺大約在800—1000家左右,有將近一半會不能完成備案。

因此,可以預見,未來的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要進入兩個特徵之下:一是必須持牌經營並納入監管的嚴格監管之下,那種野蠻生長、過度套利的方式將被嚴格管理;二是一些業務將被叫停,從而導致一些高收益理財產品將無法實現資產的配置

作者:麒鑒,財經金融文化分析評論,本文系麒鑒原創,歡迎關注

對P2P平臺上架與各類交易所合作的違規業務,以及以“大拆小”“團購”“分期”等將大額融資產品權益拆分甚至包裝高風險資產,向不特定物件以及不具備風險承受能力的中小投資者發售的現象做出具體整治要求。通知一出臺,成效立竿見影,互聯網金融市場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的總量降至原來的50%。

互聯網理財產品已經出現收益率下降的局面,有資料顯示,以餘額寶為例的“寶寶類”產品以及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在4.4%左右徘徊,昔日年化可達15%的P2P產品已降至8.85%,而以前收益率較高的私募基金、信託資管收益率也下降到7.5%-12.5%波動,隨著監管的持續加強並逐步打破剛兌,求“穩”也將成為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主旋律。

另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是在2018年一季度啟動的網貸平臺備案登記。2016年11月28日,中國銀監會辦公廳、工業和資訊化部辦公廳、工商總局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印發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的通知》,為新註冊及已經設立並開展經營的網貸平臺備案登記給予指引。

2017年12月13日下發的《關於做好P2P網路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即“57號檔”,要求各地要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轄區內主要網貸機構備案工作,最遲應於2018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工作。有人預計,能夠最終完成備案的P2P平臺大約在800—1000家左右,有將近一半會不能完成備案。

因此,可以預見,未來的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要進入兩個特徵之下:一是必須持牌經營並納入監管的嚴格監管之下,那種野蠻生長、過度套利的方式將被嚴格管理;二是一些業務將被叫停,從而導致一些高收益理財產品將無法實現資產的配置

作者:麒鑒,財經金融文化分析評論,本文系麒鑒原創,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