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車展·戰略」其他汽車集團都在談戰略,廣汽為什麼談哲學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 ”4月25日上午北京車展開幕首日, 一貫以務實著稱的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如是表示。 繼2017年發佈品牌戰略以來, 廣汽集團將文化建設提到企業戰略的高度, 打造企業文化全新戰略理念——廣汽哲學, 並公佈了文化口號“創無止境, 心有未來”, 在20年穩健高速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

在“注意力”稀缺的北京車展, 廣汽集團將企業文化提到如此高的層面, 似乎顯得有些不同尋常。 因為就在一天前, 東風汽車宣佈將實施“D139”戰略, 在一個東風的大原則下, 做“品質東風”“智慧東風”“和悅東風”三大工程, 並以9大行動來確保;長安汽車提出“創新 創業 創未來”企業戰略, 提出“一個核心、四個轉型”發展思路, 將打造四個品牌的架構:長安乘用車、全新中高端品牌、歐尚汽車、凱程汽車, 旨在向現代科技服務型企業轉型;北京汽車提出了“駕享新生態”戰略, 基於數位時代消費升級、年輕化趨勢推出致力於打造新出行模式出行體驗的生態;上汽將榮威MARVEL X定位為“新四化”高端智示範車型。

廣汽地處嶺南, 向來是“包容、開放、高效、務實”的典範, 二十年間由小變大, 由若變強, 由合資到自主、日系和歐美系三足鼎力也多受務實理念所賜,

如今在電動化、智慧化的浪潮之下, 在國家汽車行業合資股比開放的大趨勢下, 一向戰略優先於意識的廣汽為什麼會有如此舉動?

說到底, 是一個“人”字, 無論對內、對外, 還是面臨消費者變幻的需求, 以及雲波詭譎國際政商環境, 廣汽集團都要以“文化”和“品牌”為旗幟,

凝聚多方力量, 在實現產品轉型升級、創新移動出行價值、引領中國汽車走向世界的道路上大踏步前進。

打造百年企業靠文化

“打造百年企業靠的就是文化, ”曾慶洪表示, “因此, 我們要堅持創無止境, 心有未來, 才能不斷為消費者創造更多價值, 企業才可能持續地發展。 ”

成立20年來, 以精益生產為代表的生產方式在廣汽品牌的建立、在可靠性的提升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認為, “技術可以是創造的, 生產方式是可以開發出來的, 是可以完善、是可以建立的, 產品也是可以研發出來的, 而文化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其他東西都可以創造, 內生的動力、潛意識的動力不是簡單的可以做出來的。

”就連品牌戰略, 在實施中也離不開企業文化的支撐。

以品牌向上為機遇, 廣汽集團呈現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自主品牌廣汽傳祺五度蟬聯J. D. Power新車品質研究報告冠軍, 樹立行業品質典範;三“8”戰略齊發, 成為首個衝破合資品牌20萬元天花板的中國品牌;屢屢登陸北美車展, 接受世界媒體與消費者審慎的目光與點評;在洛杉磯建立前瞻設計中心,在底特律建立研發中心,彙聚國際高端人才,整合前沿技術。

品牌升級迸發出強大的力量背後,離不開廣汽文化軟實力的加持與催化。如今中國汽車企業的競爭變得越發多元化,供應鏈體系的整合、產品、品牌、管道、售後等密切關聯,越發表現為軟實力的競爭。

作為根植於嶺南的汽車企業,廣汽集團“將嶺南的包容、開放、高效、務實等特質,融入到企業文化之中”,形成了廣汽集團獨特的競爭力,同時也為廣汽集團的高速發展提供了新的內生動力。以從2006年創辦迄今的廣汽集團IGA成果發表會為例,圍繞改善和創新,鼓勵員工在工作中發展企業理念。

在發佈會上,曾慶洪表示,在2027年即廣汽集團成立30周年之際,爭取進入世界企業100強;在2037年即廣汽集團成立40周年之際,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文化軟實力能夠助力廣汽集團凝聚世界一流的人才,到40周年時成為一流的企業。

做移動出行服務的提供者

對內,廣汽哲學豐富企業的自身文化內涵,增強企業文化的內部凝聚力和推動力;對外,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和跨界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廣汽集團借廣汽哲學構建新的生活哲學,致力於成為“移動生活價值創造者,移動出行服務提供者”。

作為傳統汽車製造商,廣汽在既有業務上融入創新元素,比如GM8、GM6通過外觀、科技、空間、品質和舒適度來為用戶提供移動出行體驗;比如廣汽新能源提出“更聰明的陪伴”,核心詞是智慧、情感、陪伴,也就是共用,讓智慧汽車有情感,有溫度,提供貼心的服務,這一理念還將引申至工廠、企業、員工、工業體系和合作夥伴,大家和諧相處。與廣汽集團文化願景“成為客戶信賴、員工幸福、社會期待的世界一流企業,為人類美好移動生活持續創造價值”高度一致。

廣汽主動還和移動出行公司進行深度戰略合作。4月26日,廣汽集團和滴滴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將在移動共用出行車輛的定制,聯合設計、聯合開發廣汽製造,包括客戶服務環節、大資料應用管理和服務客戶、售後服務市場服務的提供等多個方面深化合作。

在自動駕駛領域,日前廣汽獲批重慶市首批自動駕駛測試車輛牌照,也在積極爭取在美國加州拿測試牌照,並且在廣州與政府合作,斡旋開放在研究院內部,番禺汽車城以及南沙兩個區之間的高速公路上去建設無人駕駛的示範運行等。廣汽研究院院長王秋景還表示,計畫在2020年上半年向市場推出高速公路L3級的自動駕駛,包括自動泊車功能。

此外,廣汽集團還積極和思科、騰訊、華為、科大訊飛這樣的科技公司合作,以順應科技行業與傳統汽車企業的深度融合趨勢,實現“優勢互補”,提升用戶體驗。如今,由廣汽研究院副院長黃少堂帶領的智慧網聯中心,已經在車機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而且據悉,每年海外前瞻技術領域的經費中,智慧網聯都占了一半。

相比一些大型國企在變革來臨前的彷徨與狼狽,廣汽集團居然多了幾分篤定的意味,每一步都穩紮穩打,積極擁抱變化,卻又不盲目冒進,其中廣汽哲學功不可沒。

與狼共舞 引領中國智造走出去

當然,在未來發展中,廣汽也面臨諸多方面挑戰,而這些也都需要廣汽哲學一一化解。

當美國總統特朗普悍然對中國發動貿易懲罰,中興因遭遇美國晶片禁售問題命懸一線,廣汽人心裡也許心中會大喝一聲,“不妙!”

從2013年起,廣汽集團就開始征戰海外,初衷也很明確,因為美國市場非常成熟,也非常開放,法規體系也比較健全。廣汽願意在美國市場推出自己的產品,接受最嚴苛的市場考驗,並通過國內外前沿創意和技術資源的流通,為自身的設計、研發諸如新鮮血液。但是,中美貿易戰這樣的“考驗”,顯然廣汽始料未及。

馮興亞表示:“如果美國對中國進口車關稅真的從4%增加到25%,整體成本和架構增長,成本負擔增長不只21%,對廣汽真的有很大影響,需要重新對原有產品的競爭力,專案的收益性做出一些研究。”目前,廣汽正在已經正在對進入美國市場的辦法、策略進行研究。

“這點也給了我們一些啟發,因為有些政治因素判斷,一個企業在微觀環境裡,掌握自己的命運相對來講還是好掌握,掌握宏觀的命運確實難以把控,這也會提醒我們在進入美國市場的時候,採取更加謹慎的決策,留有餘地的決策,包括專案收益上利用適當的謹慎原則來制定。”馮興亞不無感慨,但透露稱,廣汽在美國市場進入上,各項前期準備工作目前沒有停下來,仍在按計劃繼續工作,包括產品的開發、針對消費者的調研、消費管道的安排等。

宏觀環境方面,除了中美貿易摩擦可能會對出口造成障礙外,近期發改委提出的取消汽車合資股比時間表也可能會引起中國市場的一些震動。

“股比開放體現了國家開放的姿態,汽車企業肯定會受到影響。”馮興亞認為,影響的程度可以控制,“不會像大家傳的‘狼來了’那樣。”他指出,股比放開其實和調動雙方積極性是有關係的,廣汽也主動降低了一些合資公司中廣汽的合資比例,“這樣外方可能會做得更好。”

他還舉了零部件的例子,零部件並無合資的限制,但是4月24日,廣汽還是和愛信簽了合作的協議。他甚至表示,到國外建廠也很樂意與當地的合作夥伴合作,在瞭解本國國情、解決發展中中方不知道的問題。

創新和時代賦予了汽車更多的可能,也為廣汽集團帶來了全新機遇。 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注重品牌與企業文化的高度融合,將文化軟實力轉化成為一種核心競爭力,在知識經濟和市場競爭浪潮中,廣汽集團交出了答卷。

接受世界媒體與消費者審慎的目光與點評;在洛杉磯建立前瞻設計中心,在底特律建立研發中心,彙聚國際高端人才,整合前沿技術。

品牌升級迸發出強大的力量背後,離不開廣汽文化軟實力的加持與催化。如今中國汽車企業的競爭變得越發多元化,供應鏈體系的整合、產品、品牌、管道、售後等密切關聯,越發表現為軟實力的競爭。

作為根植於嶺南的汽車企業,廣汽集團“將嶺南的包容、開放、高效、務實等特質,融入到企業文化之中”,形成了廣汽集團獨特的競爭力,同時也為廣汽集團的高速發展提供了新的內生動力。以從2006年創辦迄今的廣汽集團IGA成果發表會為例,圍繞改善和創新,鼓勵員工在工作中發展企業理念。

在發佈會上,曾慶洪表示,在2027年即廣汽集團成立30周年之際,爭取進入世界企業100強;在2037年即廣汽集團成立40周年之際,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文化軟實力能夠助力廣汽集團凝聚世界一流的人才,到40周年時成為一流的企業。

做移動出行服務的提供者

對內,廣汽哲學豐富企業的自身文化內涵,增強企業文化的內部凝聚力和推動力;對外,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和跨界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廣汽集團借廣汽哲學構建新的生活哲學,致力於成為“移動生活價值創造者,移動出行服務提供者”。

作為傳統汽車製造商,廣汽在既有業務上融入創新元素,比如GM8、GM6通過外觀、科技、空間、品質和舒適度來為用戶提供移動出行體驗;比如廣汽新能源提出“更聰明的陪伴”,核心詞是智慧、情感、陪伴,也就是共用,讓智慧汽車有情感,有溫度,提供貼心的服務,這一理念還將引申至工廠、企業、員工、工業體系和合作夥伴,大家和諧相處。與廣汽集團文化願景“成為客戶信賴、員工幸福、社會期待的世界一流企業,為人類美好移動生活持續創造價值”高度一致。

廣汽主動還和移動出行公司進行深度戰略合作。4月26日,廣汽集團和滴滴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將在移動共用出行車輛的定制,聯合設計、聯合開發廣汽製造,包括客戶服務環節、大資料應用管理和服務客戶、售後服務市場服務的提供等多個方面深化合作。

在自動駕駛領域,日前廣汽獲批重慶市首批自動駕駛測試車輛牌照,也在積極爭取在美國加州拿測試牌照,並且在廣州與政府合作,斡旋開放在研究院內部,番禺汽車城以及南沙兩個區之間的高速公路上去建設無人駕駛的示範運行等。廣汽研究院院長王秋景還表示,計畫在2020年上半年向市場推出高速公路L3級的自動駕駛,包括自動泊車功能。

此外,廣汽集團還積極和思科、騰訊、華為、科大訊飛這樣的科技公司合作,以順應科技行業與傳統汽車企業的深度融合趨勢,實現“優勢互補”,提升用戶體驗。如今,由廣汽研究院副院長黃少堂帶領的智慧網聯中心,已經在車機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而且據悉,每年海外前瞻技術領域的經費中,智慧網聯都占了一半。

相比一些大型國企在變革來臨前的彷徨與狼狽,廣汽集團居然多了幾分篤定的意味,每一步都穩紮穩打,積極擁抱變化,卻又不盲目冒進,其中廣汽哲學功不可沒。

與狼共舞 引領中國智造走出去

當然,在未來發展中,廣汽也面臨諸多方面挑戰,而這些也都需要廣汽哲學一一化解。

當美國總統特朗普悍然對中國發動貿易懲罰,中興因遭遇美國晶片禁售問題命懸一線,廣汽人心裡也許心中會大喝一聲,“不妙!”

從2013年起,廣汽集團就開始征戰海外,初衷也很明確,因為美國市場非常成熟,也非常開放,法規體系也比較健全。廣汽願意在美國市場推出自己的產品,接受最嚴苛的市場考驗,並通過國內外前沿創意和技術資源的流通,為自身的設計、研發諸如新鮮血液。但是,中美貿易戰這樣的“考驗”,顯然廣汽始料未及。

馮興亞表示:“如果美國對中國進口車關稅真的從4%增加到25%,整體成本和架構增長,成本負擔增長不只21%,對廣汽真的有很大影響,需要重新對原有產品的競爭力,專案的收益性做出一些研究。”目前,廣汽正在已經正在對進入美國市場的辦法、策略進行研究。

“這點也給了我們一些啟發,因為有些政治因素判斷,一個企業在微觀環境裡,掌握自己的命運相對來講還是好掌握,掌握宏觀的命運確實難以把控,這也會提醒我們在進入美國市場的時候,採取更加謹慎的決策,留有餘地的決策,包括專案收益上利用適當的謹慎原則來制定。”馮興亞不無感慨,但透露稱,廣汽在美國市場進入上,各項前期準備工作目前沒有停下來,仍在按計劃繼續工作,包括產品的開發、針對消費者的調研、消費管道的安排等。

宏觀環境方面,除了中美貿易摩擦可能會對出口造成障礙外,近期發改委提出的取消汽車合資股比時間表也可能會引起中國市場的一些震動。

“股比開放體現了國家開放的姿態,汽車企業肯定會受到影響。”馮興亞認為,影響的程度可以控制,“不會像大家傳的‘狼來了’那樣。”他指出,股比放開其實和調動雙方積極性是有關係的,廣汽也主動降低了一些合資公司中廣汽的合資比例,“這樣外方可能會做得更好。”

他還舉了零部件的例子,零部件並無合資的限制,但是4月24日,廣汽還是和愛信簽了合作的協議。他甚至表示,到國外建廠也很樂意與當地的合作夥伴合作,在瞭解本國國情、解決發展中中方不知道的問題。

創新和時代賦予了汽車更多的可能,也為廣汽集團帶來了全新機遇。 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注重品牌與企業文化的高度融合,將文化軟實力轉化成為一種核心競爭力,在知識經濟和市場競爭浪潮中,廣汽集團交出了答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