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街舞、說唱都在說“愛與和平”,綜藝的求生欲不容小覷!

“我們想傳達街舞正能量的精神, 大家喜歡跳舞其實都是因為快樂和開心, 就是勿忘初心!”當《這!就是街舞》人氣選手楊文昊在這檔嘻哈類網綜中如此高呼love & peace時, 彈幕裡有人“心領神會”地打出了“求生欲太強了”的字樣。

壹娛觀察(微信ID:yiyuguancha)發現, 楊文昊並非當下唯一一位高舉“正能量”大旗的藝人, 從街舞到男團, 近期許多綜藝在各個環節上都喜歡強調一下:我們這是在傳遞愛, 在弘揚正能量。 例如即將上線的《中國有嘻哈》第二季, 不僅在名字上做了些值得玩味的處理, 改叫《中國新說唱》, 還在官宣視頻中讓製作人吳亦凡呼籲參賽選手一起“說出正能量,

唱出大情懷”。 一眾粉絲在表示非常期待後, 也只能跟著大喊口號, 畢竟“嘻哈文化”之前可是被點名批評過的。

高舉“愛與和平”的大旗, 只是當下綜藝節目用來規避風險的常規手段之一。 隨著主管方對綜藝節目的監管越來越嚴格,

多檔綜藝遭遇整改或下架, 無論是老牌衛視綜N代還是勢頭正勁的網綜均受到波及, 為了能夠不影響播出, 很多綜藝節目在口徑和自我審查上都變得愈發謹慎, 一場見招拆招、鬥智鬥勇的“絕地求生”, 也正在各大平臺悄然上演。

政策收緊、監管趨嚴, 處處都是“暗雷”?

4月22日, 大批觀眾熱切地等候在電視機前準備收看新一季的《極限挑戰》, 結果卻只等來了被“調包”的新節目, 當晚大家在莫名其妙中重溫了一遍《極挑3》的第一期。 很快, 網上關於《極限挑戰4》未能過審的消息開始不斷傳出, 網紅周揚青在和網友的互動中也提到:“我昨天也問了說審批可能沒有過, 我不相信, 我覺得今天一定會出現奇跡。 ”然而奇跡並沒有出現,

《極挑4》到目前為止依然與觀眾玩著失蹤。

這已經不是《極限挑戰》第一次因為審查而導致播出受影響了。 2015年, 《極限挑戰》第一季曾因為版權問題被停播;2016年5月, 第二季又因為“內容低俗, 有損社會風氣”而被總局叫停;2017年9月《極限挑戰3》的停播據說與節目包含“叛徒、內奸、挑撥離間”等元素有關, 被指內容過於負能量。

從“這就是命”改成“這就是愛”也改不了停播的命運

今年年初, 國家新聞廣電總局發文指出, “受到總局整改、警告、停播處理的節目, 一律不得複播、重播或變相播出。 ”這也被許多人視作是此次《極限挑戰4》延期播出的一個重要原因, 畢竟一旦出現任何問題, 將不再有補救的機會, 這比之前任何一季節目播出時的政策環境都要嚴格。

“現在綜藝太難做了, 很多方面都被限制, 節目的立意要很正能量積極向上, 港臺藝人需要報審, 一檔節目的港臺藝人數目有限制, 嘉賓的著裝不能太暴露, 不能有染色頭髮, 軍裝上的標誌和肩章都要拆掉, 臺詞也要審查, 未婚同居這種,

或者髒話都不能出現……”針對這一情況, 有綜藝製作從業人員略顯無奈地告訴壹娛觀察, 這兩年相關的內容要求與限制越來越多, 許多節目製作方不得不謹小慎微, 因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誤入“雷區”。

在這一背景下, 即便是國家大力推廣的文化類綜藝節目也無法置身事外。 去年9月, 《見字如面2》正式上線, 在第一季積累了足夠話題和口碑的前提下, 第二季更是來勢兇猛, 首期節目上線7天, 播放量破3億, 幾乎是第一季12期的總和。 可沒想到, 第二季僅僅播出了一期就突遭下架, 相關方也沒有給出明確原因, 但有部分網友揣測這可能與節目“涉及敏感歷史人物”有關。 最終, 節目在經過兩個月的整改後才再度上線, 不過宣傳力度十分低調, 很多觀眾都不知道節目已經回歸,走的都是“自然流量”。

《見字如面2》中吳三桂的信是部分網友猜測的節目下架原因

而隨著相關審查越來越嚴格,不光是傳統電視綜藝受到的限制和監管正在變多,就連此前幾年一直處於“放養狀態”的網綜也開始受到影響。去年6月,廣電總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網路視聽節目創作播出管理的通知》,對一些網路視聽節目中存在著的價值扭曲、娛樂至上、內容低俗、品質低劣、格調低下、語言失範等問題做出了批評。

不久前,早先就經常“踩雷”的“奇葩”系列就再度遭遇下架風波,新一季的《奇葩大會》官微停在了4月9日那天,因為第二天節目組就收到了整改通知,相關視頻全面下線,而製作方米未傳媒給出的回應是“因內容問題下架,需要再等待消息”。

404的《奇葩大會》

雖然這已經不是米未製作的綜藝第一次被要求下架整改,馬薇薇的《黑白星球》、《奇葩說》的第二季與第三季中均有多期節目在上線之後被刪除下架,僅剩下部分的節目片段,但是《奇葩大會》第二季還在播出當中就被全線下架還是第一次。據悉,此次下架可能與那位叫做“科學家種太陽”的心理學大V在節目中語出驚人,講出“所有男人都是潛在強姦犯”的觀點和自己當年強姦未遂的經歷有關。

其實,從2017年開年,包括小S的《姐姐好餓》、王思聰的《hello,女神》等多個紅人網綜就被突擊下架並限期整改。而在9月綜藝史上最洶湧的“暫停潮”中,《火星情報局3》、《舉杯呵呵喝》以及《明星大偵探3》也接連“消失”,在這樣的整改風波下,各大網路綜藝已經體會到了當前導向意識和責任意識的重要,引發了新的探索和反思。

《明星大偵探3》第一集上線後就被下架

這其中“攤上事情”的《奇葩說》已經明確表示會收縮範圍:“不預判,然後劃一個圈”;《吐槽大會》的製片人商輝也表示,《吐槽大會》的定義是高級幽默,擯棄直接的人身攻擊,要在本土化的尺度內合理操作。

明星裝素人、高呼正能量,平臺的求生欲到底有多強?

嚴管之下,一位從業者告訴壹娛觀察,現如今風險管控已經成了很多節目從製作到上線過程中的頭等大事。而為了能夠避免因停播或節目品質下降帶來的損失,在交出優秀的原創綜藝同時又能遊走在各項政策之間,近年來各平臺和製作方可謂使出渾身解數,以探尋一條“求生之路”。

目前綜藝節目面對的政策風險一般有兩類:一類是有黑紙白字的明文規定,另一類則是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規則”。針對前一種,平臺方面採取的主要方式是“能躲就躲、能改就改”,例如被點名批評後《爸爸去哪兒》就挪到了網上,而對於黃金檔的節目限制出臺後,也有一大批綜藝離開了週末的黃金檔。至於一些沒法“退讓”的,平臺則只有想盡辦法瞞天過海。

被點名後的《爸爸去哪兒4》成了網綜

在“綜藝停播潮”後,各綜藝節目製作組突然開始在全國組織起了素人選拔,某綜藝節目製作從業人員告訴壹娛觀察,“我們會在各地組織一些選拔的賽點,或是網路報名,或是通過錄製一些小視頻來展示符合節目的條件,然後經過篩選再去節目錄製現場參加試鏡。”

這番大費周章的背後源於2017年8月廣電總局在發佈的《關於把電視上星綜合頻道辦成講導向、有文化的傳播平臺的通知》中提到:“影視明星參與綜藝娛樂、真人秀等節目要嚴格控制播出量和播出時段,總局鼓勵製作播出星素結合的綜藝娛樂和真人秀節目”——換言之,總局對於全明星陣容的綜藝節目並不持支持的態度,而是希望節目中能有更多的素人加入其中。

針對這種情況,某綜藝節目編導告訴壹娛觀察,許多節目想要插入素人其實並不容易,尤其是語言類與真人秀節目,素人從專業性到表現力上都遠不如明星,很容易出現冷場或者失誤,從而影響節目效果。

“《極限挑戰》現在就變得非常接地氣,裡頭有很多素人加入。不過並不是所有節目都能找到合適的素人的,所以節目組要麼選擇硬拗,把一些咖位非常小的明星硬包裝成素人,要麼就給素人安排盡可能少的戲份。”上述編導透露,即使是找到合適的素人也時常令節目組頭疼,“因為觀眾根本不認識他們,所以還要給他們找一個合適的title來把噱頭營造起來。”

當然,這些能夠靠打擦邊球或者各種手段來應對的“明規則”,還不是最讓從業者們操心的,更讓許多人擔憂的,其實是一些隱藏的紅線,例如對於“過度娛樂化”等比較抽象的概念的把控。在這種情況下,加入一些正能量或主旋律因素來中和一下,就成了許多節目的首選。

其實,在眾多綜藝節目中,《奔跑吧》的求生欲望應該是最強的。從上一季開始,跑男已經意識到向主旋律靠攏的重要性,配合國家政策,弘揚社會正能量已經成為了其規避風險的主要舉措。上一季節目中,跑男們既去過義烏感受改革開放,也去過延安感受革命教育,還與“一帶一路”中的捷克人民建立了友誼。

在這一季的第一期,節目組來到了聯合國維也納總部。當節目播到中國在聯合國維和部隊的畫面時,彈幕刷滿了五星紅旗和“祖國萬歲”以及“為祖國自豪”,應該說相當正能量了。可見,配合國內當下的時政也不失為打開綜藝生存空間的一條捷徑。

一位主要為二線衛視製作綜藝節目的製片人告訴壹娛觀察:“一檔季播節目,為了保險起見,會在十二期節目中,選擇出一兩期專門響應總局號召,踐行公益和三觀。”至於像街舞、男女團、說唱這些實在難以找到合適時政切入點的節目,高呼“愛與和平”,弱化矛盾衝突,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不過這種改變,也引來一些觀眾的擔心,有網友就表示,若不是因為選手間的相互diss,《中國有嘻哈》第一季或許不會那麼吸引人、那麼有話題性,如果到了第二季,所有說唱都成了“正能量rap”,那節目不就變味了嗎?對此,有節目工作人員表示,符合導向和娛樂性之間不存在必然衝突,正能量並不意味著節目就一定要有大的犧牲。“政治導向不是綜藝市場發展的最大障礙,如何把握政策和觀眾真正的興趣點,才是各大綜藝最需要探討的話題。”

上述製片人就指出,“比如《國家寶藏》,其實是很主旋律的節目,但是融入了很多年輕化的思想和行銷,節目受眾中還是會有很多年輕觀眾,所以個人覺得節目內容還是第一位的,然後是不偏離主流價值觀,再融入一些年輕思維元素。”

但同時亦有相當一部分從業者認為,能夠真正協調好的情況並不多,大多數時候,即使無奈也必須有所取捨,因為一旦出現問題,將很難再有彌補的機會。“現在所有的綜藝都會考慮風險控制這方面的因素,如果節目拍了之後播不了,或者拍了之後被禁了,對贊助商這塊兒節目都得有賠償措施,損失是十分巨大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確保節目能正常播出。”

很多觀眾都不知道節目已經回歸,走的都是“自然流量”。

《見字如面2》中吳三桂的信是部分網友猜測的節目下架原因

而隨著相關審查越來越嚴格,不光是傳統電視綜藝受到的限制和監管正在變多,就連此前幾年一直處於“放養狀態”的網綜也開始受到影響。去年6月,廣電總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網路視聽節目創作播出管理的通知》,對一些網路視聽節目中存在著的價值扭曲、娛樂至上、內容低俗、品質低劣、格調低下、語言失範等問題做出了批評。

不久前,早先就經常“踩雷”的“奇葩”系列就再度遭遇下架風波,新一季的《奇葩大會》官微停在了4月9日那天,因為第二天節目組就收到了整改通知,相關視頻全面下線,而製作方米未傳媒給出的回應是“因內容問題下架,需要再等待消息”。

404的《奇葩大會》

雖然這已經不是米未製作的綜藝第一次被要求下架整改,馬薇薇的《黑白星球》、《奇葩說》的第二季與第三季中均有多期節目在上線之後被刪除下架,僅剩下部分的節目片段,但是《奇葩大會》第二季還在播出當中就被全線下架還是第一次。據悉,此次下架可能與那位叫做“科學家種太陽”的心理學大V在節目中語出驚人,講出“所有男人都是潛在強姦犯”的觀點和自己當年強姦未遂的經歷有關。

其實,從2017年開年,包括小S的《姐姐好餓》、王思聰的《hello,女神》等多個紅人網綜就被突擊下架並限期整改。而在9月綜藝史上最洶湧的“暫停潮”中,《火星情報局3》、《舉杯呵呵喝》以及《明星大偵探3》也接連“消失”,在這樣的整改風波下,各大網路綜藝已經體會到了當前導向意識和責任意識的重要,引發了新的探索和反思。

《明星大偵探3》第一集上線後就被下架

這其中“攤上事情”的《奇葩說》已經明確表示會收縮範圍:“不預判,然後劃一個圈”;《吐槽大會》的製片人商輝也表示,《吐槽大會》的定義是高級幽默,擯棄直接的人身攻擊,要在本土化的尺度內合理操作。

明星裝素人、高呼正能量,平臺的求生欲到底有多強?

嚴管之下,一位從業者告訴壹娛觀察,現如今風險管控已經成了很多節目從製作到上線過程中的頭等大事。而為了能夠避免因停播或節目品質下降帶來的損失,在交出優秀的原創綜藝同時又能遊走在各項政策之間,近年來各平臺和製作方可謂使出渾身解數,以探尋一條“求生之路”。

目前綜藝節目面對的政策風險一般有兩類:一類是有黑紙白字的明文規定,另一類則是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規則”。針對前一種,平臺方面採取的主要方式是“能躲就躲、能改就改”,例如被點名批評後《爸爸去哪兒》就挪到了網上,而對於黃金檔的節目限制出臺後,也有一大批綜藝離開了週末的黃金檔。至於一些沒法“退讓”的,平臺則只有想盡辦法瞞天過海。

被點名後的《爸爸去哪兒4》成了網綜

在“綜藝停播潮”後,各綜藝節目製作組突然開始在全國組織起了素人選拔,某綜藝節目製作從業人員告訴壹娛觀察,“我們會在各地組織一些選拔的賽點,或是網路報名,或是通過錄製一些小視頻來展示符合節目的條件,然後經過篩選再去節目錄製現場參加試鏡。”

這番大費周章的背後源於2017年8月廣電總局在發佈的《關於把電視上星綜合頻道辦成講導向、有文化的傳播平臺的通知》中提到:“影視明星參與綜藝娛樂、真人秀等節目要嚴格控制播出量和播出時段,總局鼓勵製作播出星素結合的綜藝娛樂和真人秀節目”——換言之,總局對於全明星陣容的綜藝節目並不持支持的態度,而是希望節目中能有更多的素人加入其中。

針對這種情況,某綜藝節目編導告訴壹娛觀察,許多節目想要插入素人其實並不容易,尤其是語言類與真人秀節目,素人從專業性到表現力上都遠不如明星,很容易出現冷場或者失誤,從而影響節目效果。

“《極限挑戰》現在就變得非常接地氣,裡頭有很多素人加入。不過並不是所有節目都能找到合適的素人的,所以節目組要麼選擇硬拗,把一些咖位非常小的明星硬包裝成素人,要麼就給素人安排盡可能少的戲份。”上述編導透露,即使是找到合適的素人也時常令節目組頭疼,“因為觀眾根本不認識他們,所以還要給他們找一個合適的title來把噱頭營造起來。”

當然,這些能夠靠打擦邊球或者各種手段來應對的“明規則”,還不是最讓從業者們操心的,更讓許多人擔憂的,其實是一些隱藏的紅線,例如對於“過度娛樂化”等比較抽象的概念的把控。在這種情況下,加入一些正能量或主旋律因素來中和一下,就成了許多節目的首選。

其實,在眾多綜藝節目中,《奔跑吧》的求生欲望應該是最強的。從上一季開始,跑男已經意識到向主旋律靠攏的重要性,配合國家政策,弘揚社會正能量已經成為了其規避風險的主要舉措。上一季節目中,跑男們既去過義烏感受改革開放,也去過延安感受革命教育,還與“一帶一路”中的捷克人民建立了友誼。

在這一季的第一期,節目組來到了聯合國維也納總部。當節目播到中國在聯合國維和部隊的畫面時,彈幕刷滿了五星紅旗和“祖國萬歲”以及“為祖國自豪”,應該說相當正能量了。可見,配合國內當下的時政也不失為打開綜藝生存空間的一條捷徑。

一位主要為二線衛視製作綜藝節目的製片人告訴壹娛觀察:“一檔季播節目,為了保險起見,會在十二期節目中,選擇出一兩期專門響應總局號召,踐行公益和三觀。”至於像街舞、男女團、說唱這些實在難以找到合適時政切入點的節目,高呼“愛與和平”,弱化矛盾衝突,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不過這種改變,也引來一些觀眾的擔心,有網友就表示,若不是因為選手間的相互diss,《中國有嘻哈》第一季或許不會那麼吸引人、那麼有話題性,如果到了第二季,所有說唱都成了“正能量rap”,那節目不就變味了嗎?對此,有節目工作人員表示,符合導向和娛樂性之間不存在必然衝突,正能量並不意味著節目就一定要有大的犧牲。“政治導向不是綜藝市場發展的最大障礙,如何把握政策和觀眾真正的興趣點,才是各大綜藝最需要探討的話題。”

上述製片人就指出,“比如《國家寶藏》,其實是很主旋律的節目,但是融入了很多年輕化的思想和行銷,節目受眾中還是會有很多年輕觀眾,所以個人覺得節目內容還是第一位的,然後是不偏離主流價值觀,再融入一些年輕思維元素。”

但同時亦有相當一部分從業者認為,能夠真正協調好的情況並不多,大多數時候,即使無奈也必須有所取捨,因為一旦出現問題,將很難再有彌補的機會。“現在所有的綜藝都會考慮風險控制這方面的因素,如果節目拍了之後播不了,或者拍了之後被禁了,對贊助商這塊兒節目都得有賠償措施,損失是十分巨大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確保節目能正常播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