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相逢:現代的院子 今天的重慶和昨天的你

新近播出的一系列綜藝節目中, 我和朋友們最期待並討論得最多的, 竟然是《嚮往的生活》, 那個平凡無奇的小院中砍柴做飯、乘涼吃瓜、休閒飲茶的生活, 深深地吸引著我。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切的喜歡都是有脈絡可尋的。

從去年開始, 一個個的慢綜藝開始出現, 並讓我欲罷不能。 我想, 真正吸引我的, 就是那些各式各樣, 卻讓人能夠感受到生活美好的院子。

人的天性總是親近自然的。 院子, 已經成為人們居所中最為親近自然的載體。 可以說, 院子裡的生活, 早已超越了其本身的意義, 更有一種心靈上的寄託。

我的心, 也對這樣的生活, 蠢蠢欲動。

圖片來源於網路

1

有院子的生活是怎樣的?

知乎上有一個問答, “家裡有院子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排名第一的回答裡這麼說到, “我為了有個院子, 從市中心搬到了郊區, 可以說完全改變了生活方式。 以前週末宅在室內, 現在只要有時間, 都會在院子裡度過;以前在家養魚養鳥養狗都不方便, 現在我的院子就是屬於我自己的動物園和植物園;以前窗外只能看對面人家的陽臺, 現在窗外是屬於我的四季更替。 ”

圖片來源於網路

除了普通人, 設計師們更是對生活極為敏感的人。 君不見, 越來越多的設計大師們, 都拋下了城裡的生活, 去郊外追求過一個有院子的生活麼。

北京的老長城腳下的鷂子峪, 設計師李帥也在那裡安了家, 將一座舊時的磚瓦老房, 改造成了一個園林式的家, 院中的自然景觀, 成了室內的一部分。

在這座小院裡, 隨處都好像是寫生之處, 也給他的女兒一個極為美好的活動空間。

圖片來源於網路

2

即便如今沒有自己的院子, 院子的生活對於我其實並不陌生。 這是潛藏在心底深處, 對兒時生活的念想。

小時候住在學校的家屬院裡, 除了有樓下一大塊種滿了芭蕉樹、桑葚樹、虞美人的院子,

還有學校裡一個滿是塵土的大操場, 操場邊有大片的馬尾草, 這些都是小夥伴們童年的天堂。

桑葚結果的時候, 背著父母偷偷摘下來吃, 回家卻因為滿嘴的烏黑露餡;馬尾草叢裡, 一到夏天都是蚱蜢, 一抓一個准, 於是大家比賽抓蚱蜢, 抓到後剪去有力的後肢, 放到螞蟻窩前當糧食;操場邊的大沙坑, 更是玩沙子的好去處, 各種奇形怪狀的“建築”在此誕生。

圖片來源於網路

院子就是有這樣的魔力,讓那時不甚豐富的物質生活,也充滿了樂趣。它能夠給予普通人豐富美好的靈魂,指引著人去探索這個世界。近代諸多大文豪,都有著和院子的不解之緣。魯迅家的百草園、老舍筆下的祁家大院,以及巴金、郁達夫、豐子愷、梁實秋等等,都曾下筆描寫過豐富有趣令人嚮往的院子。

這也是我想留給小孩的,最美好的童年生活。

3

院子和它所處的土地是密不可分的,而人對自己熟悉的地方是最有感情的。對於我來說,北碚就是和我密不可分的所在。

北碚,一直以為就是巴渝大地上的人文之居。這裡有仙氣飄渺的縉雲山,也曾是名流政要的聚居之地。這裡也是我最舒適的居所。

我想在這裡找到一所有院子的房屋,院子和整個家密不可分,我能通過每個房間通透的玻璃窗,看到院中每一處景致。

而院外,房屋和房屋之間,也有足夠的呼吸空間,這是我的堅持,否則若身處鋼筋水泥的包裹中,再大的院子也只是空中樓閣。

這大概也是因為我被現在居住的紫雲台這裡的低容積率慣壞了。畢竟在這裡,我推開門就能呼吸縉雲山的空氣,極目遠眺還有波光粼粼的湖景可賞,若非對院子的執念在我心中種草,我是不會考慮換房的。

4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廢功夫。

就在前幾日飯後在家附近散步時,驀然發現了一棟有著蘇式意境的現代中式小院靜靜矗立在路旁,莫名地撩動了我的心。一打聽,據說是紫雲台全新樣板間,我忍不住去探訪一番。

進門處的疊石水景和路邊的蒼松碎石,慢慢指引著我步入其中。院落深處的建築,有著現代中式風格簡潔大氣的外觀,和曾經見過的歐式、美式別墅外觀大為不同,更為符合現在的主流審美,仿若連接起了昨日今生。

院子,就在整套建築包裹的中間,和我夢想中幾乎一樣,無論在哪一個房間,都能透過巨大的玻璃窗將院中的景致引入房中。

站在客廳中往外望去,被設計成中式園景的院落,和遠處雲蒸霞蔚的縉雲山遙相呼應,相得益彰。僅有兩層的樓高,又隔絕了外人的視線,將這處風光獨享。

我已能想像,在這裡“偶得幽閒境,遂忘塵俗心”的生活。

年輕人們或許並不理解離開城市回歸自然的本心,他們總是嚮往著繁華,而成熟的人在經過歲月沉澱過,見識過紛擾世界後,卻更加嚮往“采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

再沒有比這樣一個小院,更能打動人的存在了。在這裡,庭前乾坤大,院中日月長。

主辦方:微品數字傳播

主編:陳卜文丨副主編:小冰雪丨廣告編輯:周婭

圖片來源於網路

院子就是有這樣的魔力,讓那時不甚豐富的物質生活,也充滿了樂趣。它能夠給予普通人豐富美好的靈魂,指引著人去探索這個世界。近代諸多大文豪,都有著和院子的不解之緣。魯迅家的百草園、老舍筆下的祁家大院,以及巴金、郁達夫、豐子愷、梁實秋等等,都曾下筆描寫過豐富有趣令人嚮往的院子。

這也是我想留給小孩的,最美好的童年生活。

3

院子和它所處的土地是密不可分的,而人對自己熟悉的地方是最有感情的。對於我來說,北碚就是和我密不可分的所在。

北碚,一直以為就是巴渝大地上的人文之居。這裡有仙氣飄渺的縉雲山,也曾是名流政要的聚居之地。這裡也是我最舒適的居所。

我想在這裡找到一所有院子的房屋,院子和整個家密不可分,我能通過每個房間通透的玻璃窗,看到院中每一處景致。

而院外,房屋和房屋之間,也有足夠的呼吸空間,這是我的堅持,否則若身處鋼筋水泥的包裹中,再大的院子也只是空中樓閣。

這大概也是因為我被現在居住的紫雲台這裡的低容積率慣壞了。畢竟在這裡,我推開門就能呼吸縉雲山的空氣,極目遠眺還有波光粼粼的湖景可賞,若非對院子的執念在我心中種草,我是不會考慮換房的。

4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廢功夫。

就在前幾日飯後在家附近散步時,驀然發現了一棟有著蘇式意境的現代中式小院靜靜矗立在路旁,莫名地撩動了我的心。一打聽,據說是紫雲台全新樣板間,我忍不住去探訪一番。

進門處的疊石水景和路邊的蒼松碎石,慢慢指引著我步入其中。院落深處的建築,有著現代中式風格簡潔大氣的外觀,和曾經見過的歐式、美式別墅外觀大為不同,更為符合現在的主流審美,仿若連接起了昨日今生。

院子,就在整套建築包裹的中間,和我夢想中幾乎一樣,無論在哪一個房間,都能透過巨大的玻璃窗將院中的景致引入房中。

站在客廳中往外望去,被設計成中式園景的院落,和遠處雲蒸霞蔚的縉雲山遙相呼應,相得益彰。僅有兩層的樓高,又隔絕了外人的視線,將這處風光獨享。

我已能想像,在這裡“偶得幽閒境,遂忘塵俗心”的生活。

年輕人們或許並不理解離開城市回歸自然的本心,他們總是嚮往著繁華,而成熟的人在經過歲月沉澱過,見識過紛擾世界後,卻更加嚮往“采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

再沒有比這樣一個小院,更能打動人的存在了。在這裡,庭前乾坤大,院中日月長。

主辦方:微品數字傳播

主編:陳卜文丨副主編:小冰雪丨廣告編輯:周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