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安特衛普的兩座教堂,聖保羅和聖嘉祿鮑榮茂教堂

本篇再介紹安特衛普的兩座教堂, 聖保羅教堂和聖嘉祿.鮑榮茂教堂。

聖保羅教堂(St. Paul's Church, Sint-Pauluskerk), 也稱聖保祿教堂。

教堂的入口並不在正面,

而是在側面。

側門上方的雕塑《玫瑰經的聖母》, 可能與紀念1571年勒班托海戰的勝利有關。 玫瑰經是與多明我會傳統有關的一個典故。

側門進入後, 看到的是一組露天雕塑, 是17世紀多明我會修士在墓地的基礎上而建。

雕塑的主題叫做The Calvary, 骷髏地的意思, 以紀念耶穌受難。 很多雕像與羅馬聖天使堡前聖天使橋上, 貝爾尼尼的雕塑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估計是地獄

教堂雖是哥特式風格,但卻有一個巴羅克風格的鐘樓。

進入教堂內部,教堂是1517年在原13世紀教堂基礎上新建的。

兩側有許多繪畫和精美的木雕,其中不乏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據說這些畫大多是魯本斯組織當地畫家,為了迎接卡拉瓦喬的一幅《玫瑰經聖母》而作,魯本斯是卡拉瓦喬的崇拜者。後來卡拉瓦喬的那幅畫被奧地利(神羅)皇帝約瑟夫二世拿去了維也納,現收藏在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中間的是魯本斯的繪畫。

中間是凡戴克的繪畫,右邊是魯本斯的同事,雅各.喬登斯的畫,這三人幾乎齊名。

這些木雕也是出自當地著名雕刻家之手,過去可能是為裝飾懺悔室而作。

側廊的祭壇

主祭壇及唱詩班。

主祭壇的雕刻出自弗蘭德斯雕刻家彼得.韋爾根父子,原來的祭壇畫位置有兩幅,其中一幅是魯本斯所做,兩幅畫可以通過一個機構旋轉交替,不過兩幅畫於1794年被法國佔領軍搶走,1811年,拿破崙將兩幅畫分別贈給了里昂和普羅旺斯的兩個博物館。現在的祭壇畫《耶穌下架》是1830年一位比利時畫家所做。

祭壇上方執劍的聖保羅

另一側祭壇的繪畫《聖(餐)禮之爭》,魯本斯的作品。這個小堂也就叫做聖禮小堂。

木雕佈道台

教堂內使用了大量的木雕,可見歷史上的地位和投入。

一幅有關教堂內部的繪畫,好像是一位19世紀的英國畫家所做。

教堂內的安特衛普城市畫,從斯海爾德河對岸看安特衛普的天際線。每個建築上方都有數字編號,下面有對應的說明。年代估計也是18-19世紀左右的。

牆上殘留的繪畫,不知什麼意思。

再看另一座教堂, 聖嘉祿.鮑榮茂教堂(St. Charles Borromeo Church,Sint-Carolus Borromeuskerk),聖聖嘉祿.鮑榮茂,也譯作卡洛.博羅梅奧,是16世紀的米蘭大主教,他的墓在米蘭大教堂地下。

教堂裡面並不算大。教堂由耶穌會建於1615年,獻給耶穌會的創始人依納爵.羅耀拉。故其巴羅克外立面靈感來自羅馬的耶穌教堂(耶穌會的母堂),最初也叫耶穌教堂,耶穌會被取締(1773)後改為現在的名字。其實巴羅克的興起與反宗教改革運動有很大的關係。耶穌會也是因反宗教改革而建,與中國的關係也最為密切。

教堂兩邊的側廊分上下兩層,教堂最出名的是這裡曾有魯本斯畫的39幅天頂畫,可惜1718年7月18日的一場雷擊引發的大火後,再也看不到那些繪畫了。

魯本斯的天頂畫消失後,重建後的教堂就沒有人再畫過,現在只是白色的天頂略加簡單的裝飾。我們在前面也說過,魯本斯的畫太多,很多都是由學生完成的,比如這裡的天頂畫可能就是以魯本斯的學生凡戴克等人為主創作的。

雖然中間穹頂沒有畫,但大火之後重建的也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主祭壇

佈道台。

教堂的鐘樓在尾部。

教堂的尾部與周邊的建築已經融合在了一起,如果沒有鐘樓的話,幾乎看不出這是個教堂。

教堂雖是哥特式風格,但卻有一個巴羅克風格的鐘樓。

進入教堂內部,教堂是1517年在原13世紀教堂基礎上新建的。

兩側有許多繪畫和精美的木雕,其中不乏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據說這些畫大多是魯本斯組織當地畫家,為了迎接卡拉瓦喬的一幅《玫瑰經聖母》而作,魯本斯是卡拉瓦喬的崇拜者。後來卡拉瓦喬的那幅畫被奧地利(神羅)皇帝約瑟夫二世拿去了維也納,現收藏在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中間的是魯本斯的繪畫。

中間是凡戴克的繪畫,右邊是魯本斯的同事,雅各.喬登斯的畫,這三人幾乎齊名。

這些木雕也是出自當地著名雕刻家之手,過去可能是為裝飾懺悔室而作。

側廊的祭壇

主祭壇及唱詩班。

主祭壇的雕刻出自弗蘭德斯雕刻家彼得.韋爾根父子,原來的祭壇畫位置有兩幅,其中一幅是魯本斯所做,兩幅畫可以通過一個機構旋轉交替,不過兩幅畫於1794年被法國佔領軍搶走,1811年,拿破崙將兩幅畫分別贈給了里昂和普羅旺斯的兩個博物館。現在的祭壇畫《耶穌下架》是1830年一位比利時畫家所做。

祭壇上方執劍的聖保羅

另一側祭壇的繪畫《聖(餐)禮之爭》,魯本斯的作品。這個小堂也就叫做聖禮小堂。

木雕佈道台

教堂內使用了大量的木雕,可見歷史上的地位和投入。

一幅有關教堂內部的繪畫,好像是一位19世紀的英國畫家所做。

教堂內的安特衛普城市畫,從斯海爾德河對岸看安特衛普的天際線。每個建築上方都有數字編號,下面有對應的說明。年代估計也是18-19世紀左右的。

牆上殘留的繪畫,不知什麼意思。

再看另一座教堂, 聖嘉祿.鮑榮茂教堂(St. Charles Borromeo Church,Sint-Carolus Borromeuskerk),聖聖嘉祿.鮑榮茂,也譯作卡洛.博羅梅奧,是16世紀的米蘭大主教,他的墓在米蘭大教堂地下。

教堂裡面並不算大。教堂由耶穌會建於1615年,獻給耶穌會的創始人依納爵.羅耀拉。故其巴羅克外立面靈感來自羅馬的耶穌教堂(耶穌會的母堂),最初也叫耶穌教堂,耶穌會被取締(1773)後改為現在的名字。其實巴羅克的興起與反宗教改革運動有很大的關係。耶穌會也是因反宗教改革而建,與中國的關係也最為密切。

教堂兩邊的側廊分上下兩層,教堂最出名的是這裡曾有魯本斯畫的39幅天頂畫,可惜1718年7月18日的一場雷擊引發的大火後,再也看不到那些繪畫了。

魯本斯的天頂畫消失後,重建後的教堂就沒有人再畫過,現在只是白色的天頂略加簡單的裝飾。我們在前面也說過,魯本斯的畫太多,很多都是由學生完成的,比如這裡的天頂畫可能就是以魯本斯的學生凡戴克等人為主創作的。

雖然中間穹頂沒有畫,但大火之後重建的也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主祭壇

佈道台。

教堂的鐘樓在尾部。

教堂的尾部與周邊的建築已經融合在了一起,如果沒有鐘樓的話,幾乎看不出這是個教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