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忽而今夏》等數十部青春劇紮堆來襲,誰是下一個“小美好”?

2013年, 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在內地一舉拿下7.19億票房後, 青春題材便正式作為一種類型, 應運而生。 電影市場, 青春片基本上以“IP+小鮮肉”形式集中出現, 從《致青春》的爆紅到《梔子花開》的冷卻, 青春片只用了短短幾年。

但放眼至網劇市場, 青春劇卻意外“混”的風生水起。 《匆匆那年》之後, 在《最好的我們》《小美好》《你好, 舊時光》等一批青春劇的帶熱下, 青春劇逐漸被業內人士看重, 甚至成為繼懸疑題材後, 又一具有“爆款”潛質的題材紅利。

於視頻網站而言, “爆款”自製內容是推動平臺發展、拉新會員的核心競爭力。

因此, 從年初各家視頻網站便開始爭相佈局“青春”領域, 在剛剛過去的Q1季度, 各家視頻網站有且至少一部青春劇在播出, 但遺憾的是, 截止3月底, 青春劇集體“啞火”。

好戲似乎都留在了後面!根據小辣獨家整理, 進入Q2季度, 各家視頻網站待播的自製劇片單中, 青春劇佔據半壁江山。 其中, 愛奇藝5部, 優酷2部, 騰訊視頻最多, 佔據6部;處於第二梯隊的搜狐、芒果TV等視頻網站, 也都有且至少一部青春劇處於待播模式。

青春題材的大火, 自不必多說。 多家視頻網站集中“押寶”青春劇, 在題材同質化、排播檔期密集之際, 誰又能成為下一部“小美好”?

Q1青春劇集體啞火, “爆款”潛質下, 視頻網站爭相佈局“青春”領域

轉眼間, 2018年已過去3月有餘。 剛剛過去的第一季度中,

網劇市場尚未能掀起太大水花。 根據相關資料統計, 第一季度共上線新網劇數量為21部, 累計播放量達到236.1億, 同比去年同時期(56部播放量224.7億), 網劇播放數量漲幅驚人。

從類型題材來看, Q1季度網劇類型百花齊放, 古裝、武俠、都市、校園、民國、諜戰.......可謂是應有盡有。 網劇的整體趨勢似乎也朝著良好趨勢發展。 但若翻開豆瓣評分, 會發現網劇的整體品質水準仍處於參差不齊階段, 其中以去年風頭正勁的青春題材最為明顯。

去年, 《小美好》《你好舊時光》《春風十裡不如你》拿下的7.2、8.6、6.2豆瓣評分以及31.7億、12.8億、60億的播放資料, 不僅為青春劇在業內營造出有口皆碑的正面形象, 還將青春劇正式推入了垂直細分的現實題材領域。

反觀Q1季度各家視頻網站播出的青春劇“成績單”。 優酷上交的3部新劇中, 《終極一班5》播放量最為可觀, 達20.3億, 但其豆瓣4.4的低分走勢似乎也在暗示著“終極”系列的寸步難行;騰訊視頻與愛奇藝Q1自製劇戰略則重點不在青春劇上, 各1部的成績尚未能在市場中掀起太大水花;而芒果TV、搜狐視頻播出的幾部青春劇中,

除去播出期間知道該劇上線的消息之外, 似乎也並無其他。

Q1季度青春劇的啞火, 並未消磨視頻網站的鬥志。 各家視頻網站紛紛摩拳擦掌, 將“最好的”留在第二季度。 以BAT為首的愛優騰為例, 每家視頻網站有且大於一部“頭部”青春劇。

愛奇藝待播的青春劇中, 《泡沫之夏》《同學兩億歲》兩部網劇無疑是最受網友期待:《泡沫之夏》是改編自言情作家明曉溪的同名小說, 原著IP加持+原版影視劇粉絲, 該劇期待值算是同類題材之最, 不過在“前作”《泡沫之夏》口碑撲街之際, 新版《泡沫之夏》品質上著實令人堪憂;另外一部, 《同學兩億歲》之所以引人關注, 主要在於徐靜蕾的加盟, 徐才女首次“觸網”做監製,

算是為該劇貢獻出最大話題流量。

優酷青春劇戰略, 數量上雖只有2部, 但兩部作品體量不容小噓。 《我才不會被女孩欺負呢》憑藉著C位出道蔡徐坤一人, 該劇在網路端引起熱議, 彈幕上頻頻蹦出的“我家小哥哥首次出演, 演技上還請多多包涵”的相關評價, 已將該劇品質嚴重“出賣”, 而9000人打出的豆瓣4.9分似乎也盡在情理之中。

相比起《我才不會被女孩欺負呢》走的“流量”路線, 《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似乎有望成為品質青春劇, 馮唐青春三部曲的《春風十裡》在去年交出的成績單大眾有目共睹, 作為又一部“馮唐式”青春, 懷舊風基調已初步鑒定。

騰訊視頻在去年初嘗“小美好”甜頭之後, “複製”成功 的欲望尤為明顯。 待播的幾部青春劇中, 不僅數量上最多,題材上,騰訊搬來了“振華三部曲”最後一部《暗戀.橘生淮南》,根據前作《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兩部青春劇市場回饋來看,該劇似乎已預定“爆款”位置。而昨晚剛剛開播的《忽而今夏》主打“異地戀”青春題材,雖由新人挑大樑,但開局破5000萬的播放量也暗示著該劇前景較為可觀。

視頻網站爭相佈局青春題材,一方面主要是看重了青春題材的潛在爆發能量;另一方面,在大量版權劇水漲船高之際,自製劇拉動會員增長才是各大視頻網站的核心競爭力。而在自製劇題材中,青春劇無疑是最好操作、成本較低、前景發展最為可觀的一種題材類型。

大肆佈局青春劇板塊,於視頻網站而言,有利無害。

從“集體懷舊”到“現實主義”,題材垂直細分下,誰能成為下一個“小美好”?

今年10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青春劇”做了一次詳細調查。調查報告顯示,在2000名的採訪者中,97.1%的受訪者看過青春題材的影視劇,77.9%的受訪者喜歡看青春劇。其中,61.2%的受訪者喜歡青春劇,是因為能夠勾起對青春的回憶、引發共鳴。62.9%的受訪者認為,青春題材的影視作品應與現實接軌,打破未婚先孕、打架鬥毆等套路。

而從近兩年大火的青春劇中也不難看出,青春劇正在從“集體懷舊”過渡至“現實題材”。《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春風十裡不如你》《小美好》等一批熱播劇,無一不是展現當下特定時代,男男女女們的校園生活,而接地氣、真實也逐漸成為該類型網劇的代名詞。

去年,熱播的《小美好》可謂是在這類青春劇中注入了新鮮元素,無論是劇中的最萌身高差、男女主日常互動,還是青梅竹馬、鄰里鄰居的關係設定,都較之以往的青春劇更為“甜蜜”,這也是其打破同檔期口碑更高的《你好,舊時光》原因之一。

而由《小美好》等一批網劇引領的青春劇在進入垂直細分階段以後,市場上出現的青春劇也逐漸呈現為“青春+”形式。如《同學兩億歲》開啟“青春+奇幻”;《我才不會被女孩欺負呢》主打“校園+喜劇”;《快把我哥帶走》則以“二胎”話題為創作靈感,打破青春劇狗血套路;《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則走《春風十裡》路線,以一帶多的群像面貌展現一個時代少男少女的情愛斷代史......

形式上的創新,固然重要,但不是決定一部劇能否成為“爆款”的重要原因。Q1集體啞火的幾部青春劇正在告訴觀眾:青春劇並不等於愛情,一味的刻畫男女主的感情生活,或許能暫時圈粉,但絕不是一部優質的青春作品。

《小美好》之所以在去年大獲成功,一方面來自于青春劇中慣有的情感元素,另一方面對男女主的成長經歷及夢想追逐,也花費了大量筆墨。而這點或許在《你好,舊時光》中最為體現,全景式青春概念貫穿其中,成長與時代引起觀眾集體共鳴。

好的青春題材,勢必是需要打動人心。《泡沫之夏》《忽而今夏》《暗戀.橘生淮南》等一批在播或待播青春劇,話題上,確實較前一批青春劇更有知名度,但“熱度”之後,勢必還需回歸內容。“內容為王”時代,誰能成為下一部“小美好”?觀眾暫時不得而知,但可知的是,下一部青春“爆款”勢必還是需要具備引觸動觀眾神經,抵達內心深處的情懷之作。

END

不僅數量上最多,題材上,騰訊搬來了“振華三部曲”最後一部《暗戀.橘生淮南》,根據前作《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兩部青春劇市場回饋來看,該劇似乎已預定“爆款”位置。而昨晚剛剛開播的《忽而今夏》主打“異地戀”青春題材,雖由新人挑大樑,但開局破5000萬的播放量也暗示著該劇前景較為可觀。

視頻網站爭相佈局青春題材,一方面主要是看重了青春題材的潛在爆發能量;另一方面,在大量版權劇水漲船高之際,自製劇拉動會員增長才是各大視頻網站的核心競爭力。而在自製劇題材中,青春劇無疑是最好操作、成本較低、前景發展最為可觀的一種題材類型。

大肆佈局青春劇板塊,於視頻網站而言,有利無害。

從“集體懷舊”到“現實主義”,題材垂直細分下,誰能成為下一個“小美好”?

今年10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青春劇”做了一次詳細調查。調查報告顯示,在2000名的採訪者中,97.1%的受訪者看過青春題材的影視劇,77.9%的受訪者喜歡看青春劇。其中,61.2%的受訪者喜歡青春劇,是因為能夠勾起對青春的回憶、引發共鳴。62.9%的受訪者認為,青春題材的影視作品應與現實接軌,打破未婚先孕、打架鬥毆等套路。

而從近兩年大火的青春劇中也不難看出,青春劇正在從“集體懷舊”過渡至“現實題材”。《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春風十裡不如你》《小美好》等一批熱播劇,無一不是展現當下特定時代,男男女女們的校園生活,而接地氣、真實也逐漸成為該類型網劇的代名詞。

去年,熱播的《小美好》可謂是在這類青春劇中注入了新鮮元素,無論是劇中的最萌身高差、男女主日常互動,還是青梅竹馬、鄰里鄰居的關係設定,都較之以往的青春劇更為“甜蜜”,這也是其打破同檔期口碑更高的《你好,舊時光》原因之一。

而由《小美好》等一批網劇引領的青春劇在進入垂直細分階段以後,市場上出現的青春劇也逐漸呈現為“青春+”形式。如《同學兩億歲》開啟“青春+奇幻”;《我才不會被女孩欺負呢》主打“校園+喜劇”;《快把我哥帶走》則以“二胎”話題為創作靈感,打破青春劇狗血套路;《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則走《春風十裡》路線,以一帶多的群像面貌展現一個時代少男少女的情愛斷代史......

形式上的創新,固然重要,但不是決定一部劇能否成為“爆款”的重要原因。Q1集體啞火的幾部青春劇正在告訴觀眾:青春劇並不等於愛情,一味的刻畫男女主的感情生活,或許能暫時圈粉,但絕不是一部優質的青春作品。

《小美好》之所以在去年大獲成功,一方面來自于青春劇中慣有的情感元素,另一方面對男女主的成長經歷及夢想追逐,也花費了大量筆墨。而這點或許在《你好,舊時光》中最為體現,全景式青春概念貫穿其中,成長與時代引起觀眾集體共鳴。

好的青春題材,勢必是需要打動人心。《泡沫之夏》《忽而今夏》《暗戀.橘生淮南》等一批在播或待播青春劇,話題上,確實較前一批青春劇更有知名度,但“熱度”之後,勢必還需回歸內容。“內容為王”時代,誰能成為下一部“小美好”?觀眾暫時不得而知,但可知的是,下一部青春“爆款”勢必還是需要具備引觸動觀眾神經,抵達內心深處的情懷之作。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