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資管新規落地!十大看點從業必知!

資管新規終於在市場的千呼萬喚和從業人員的提心吊膽中推出了。 但仔細比對新規意見的原文與修改版。 Hi-Finance作為互聯網領先的金融實務課程體系化知識分享平臺,特別針對這次的新規做了一次梳理,此次新規實際上是監管層與金融機構的一次妥協,並且根據市場的新情況有了相應的調整:

一、銀行理財未團滅

資管新規指導意見出臺後,關於銀行理財從此團滅的消息評論不斷傳出。 然而從修訂版的“新規”來看,金融機構還是可以通過發行資管計畫(或許有另外的說法),來為客戶進行財富管理。 畢竟上百萬億的規模,不僅僅是銀行的錢袋子,也是高淨值客戶的來源。

眾所周知,之前銀行歷次產品是保本的,現在不保本了。 但修訂版新規又委婉地指出,可以事先約定報酬,但報酬的合理性需要確認,並且不能借新賬還舊賬,搞期限錯配。

銀行理財不死,保本保收益仍然可行,也就是說給銀行理財開了一個口子。 看來商業銀行給央媽哭訴,還是有用的。

二、私募另有規定

新規出臺之後,最戰戰兢兢的或許就是私募。 與信託、銀行等機構相比,私募最是爹不疼,娘不愛。 借不了通道,不能多層嵌套。 財路至少縮水很多。 但修訂版新規又開了一個口子。 私募基金,創業基金並不適應於本辦法。

那適用什麼辦法呢?《修訂版》新規沒說。 這可以理解為修訂版新規只是粗條例,還有一批細則在路上,也可以理解為暫緩執行。 後期就不了了之。

實際上,之前《關於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實施中有關具體政策問題的通知》規定,私募可以參與債轉股的交易,就是開了一套口子。 加上政府可以與民間私募合資投項目的規定,可以說,對私募並不是收緊了籠頭,而是松了綁。

在新增條目中,甚至明確提出政府出資產業基金另行規定。

三、對新形勢的調整

人民幣或外幣形式的理財產品。 可以理解為對目前市場新形勢和新狀況的一種調整。 在貿易戰的背景下,外資進入中國的比例大增,因此提出專門標注“以外幣形式”很有必要。

另外,根據人力資源部門規則頒發的養老金產品。 與近期大熱的“遞延社保不無關係”。 遞延社保還沒見到,資管新規的口子已開,可以說是十分周到了。

對新形勢的調整,對個稅遞延養老保險基金預先開口子。

四、合格投資者標準降低

關於合格投資者的規定,也是值得玩味的部分。

之前最低要求為家庭資產500萬,現在改為300萬。 這是一種既緊又松的安排。 之前合格投資者為300萬,但在實際的投資中,並沒有機構真的會認真去執行。 對高淨值客戶來說,一單幾百萬的投資,還要交收入證明等一堆材料,還不如不投。

新規之後,合格投資者的門檻會被嚴格執行,但500萬顯然有點不合適,於是降為300萬。

五、銀行理財可以參與債轉股

債轉股的規定此前已有表述。 私募可以參與債轉股,當然好不好另說。 但是,修訂前的新規,債轉股可以不用經過銀監會(現在已經是銀保會)的批准。 但修訂之後刪掉了相關表述。 也就是說,私募可以通過銀行理財的途徑參與債轉股,但必須經過監管機構的批准。

六、非標死了嗎?

資管新規出臺之後,被認為已經沒有了活路。

但前一版資管新規,只是說不讓做非標,但沒有說到底什麼是標準的。 現在規定有了,也就是說給原先的非標途徑指出一條明路,符合”等分化,可交易”等4條內容,你就是標準化資產了。 當然,ABS是大贏家。

七、剛兌不剛

之前取消剛性兌付,對某些機構,尤其是信託來說,可以說是滅頂之災。 如果不再進行剛性兌付,那麼信託的吸引力在哪裡?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剛兌還是可以的,不過沒那麼剛了。 修訂版的新規中,雖然沒說信託不能再剛兌,但必須以攤余成本進行計量淨值,而且還必須符合若干條件。 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可以剛兌的。

八、杠杆還是可以加的

之前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中,分級基金被明確禁止。 畢竟當然讓很多普通投資者虧的連褲子都沒有了。這算是一種懲戒。但現在來看,這或許可以理解為對新規的一種“標題黨”式的誤讀。分級基金沒有消失,只是以另一種形式仍然存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得使用銀行貸款投資”的規定被刪除。這大概是監管層看到完全不讓投資者用銀行貸款投資,對銀行和投資者來說都不現實。所以乾脆就不提了。但去杠杆的決心在修訂版中還是依稀可見。

九、對銀行系或有利好

關於智慧投顧的應用範圍有所減小。之前的規定是所有使用智慧投顧的機構都必須獲得資格。但此次修訂將非金融機構排除在外,而且禁止展開任何與智慧投顧相關的業務。這或許是針對目前非金融機構風險頻出的一種警示。但對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說,又何嘗不是清除了對手,可以視為一種利好。

十、執行延期

這或許是資管修訂版最大的妥協。之前資管新規實施時間到2019年6月,現在改為2020年底,延期一年半。不僅如此,對於期限內主動整改的,還會給與獎勵。也就是說,新規可以延緩,但並不是說延著延著就沒了。

綜上,與原版《指導意見》相比,資管新規的嚴厲程度有所緩和。或許自去年11月,資管新規出臺之後,各金融機構已經有了一定的整改。又或許是金融機構的牢騷終於上達天庭,讓監管機構有所動容。

無論如何,金融行業的嚴監管已成定局。從業人員還需要提高自己的姿勢水準才行!

除了把政策吃透之外,搭建行業研究的基本框架、讀懂上市公司財報也是投資背後的核心邏輯。Hi-Finance作為互聯網領先的金融實務課程體系化知識分享平臺,特別邀請弘章資本聯合創始人翁怡諾先生、吉利集團副總裁兼CFO李軼梵先生以及Hi-Financ CEO Michael老王,詳解行業研究和財報框架,讓從業人員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畢竟當然讓很多普通投資者虧的連褲子都沒有了。這算是一種懲戒。但現在來看,這或許可以理解為對新規的一種“標題黨”式的誤讀。分級基金沒有消失,只是以另一種形式仍然存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得使用銀行貸款投資”的規定被刪除。這大概是監管層看到完全不讓投資者用銀行貸款投資,對銀行和投資者來說都不現實。所以乾脆就不提了。但去杠杆的決心在修訂版中還是依稀可見。

九、對銀行系或有利好

關於智慧投顧的應用範圍有所減小。之前的規定是所有使用智慧投顧的機構都必須獲得資格。但此次修訂將非金融機構排除在外,而且禁止展開任何與智慧投顧相關的業務。這或許是針對目前非金融機構風險頻出的一種警示。但對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說,又何嘗不是清除了對手,可以視為一種利好。

十、執行延期

這或許是資管修訂版最大的妥協。之前資管新規實施時間到2019年6月,現在改為2020年底,延期一年半。不僅如此,對於期限內主動整改的,還會給與獎勵。也就是說,新規可以延緩,但並不是說延著延著就沒了。

綜上,與原版《指導意見》相比,資管新規的嚴厲程度有所緩和。或許自去年11月,資管新規出臺之後,各金融機構已經有了一定的整改。又或許是金融機構的牢騷終於上達天庭,讓監管機構有所動容。

無論如何,金融行業的嚴監管已成定局。從業人員還需要提高自己的姿勢水準才行!

除了把政策吃透之外,搭建行業研究的基本框架、讀懂上市公司財報也是投資背後的核心邏輯。Hi-Finance作為互聯網領先的金融實務課程體系化知識分享平臺,特別邀請弘章資本聯合創始人翁怡諾先生、吉利集團副總裁兼CFO李軼梵先生以及Hi-Financ CEO Michael老王,詳解行業研究和財報框架,讓從業人員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